《水浒传》中并列式字序对换词语

2013-03-22 09:29宋积良
河池学院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双音词水浒传现代汉语

宋积良

(安顺学院中文系,贵州安顺561000)

一、引言

并列式字序对换的词语,在我国古代文学作品是十分常见,这一现象在《诗经》中早已出现[1]85,发展到现代汉语,这种语言现象仍然大量存在,此不赘言。

对这一语言现象的研究主要有以下成果:郑奠先生在《古汉语中字序对换的双音词》一文中,列举了64对[2]83-86;张永绵先生在《近代汉语中字序对换的双音词》一文中,列举了85对[3]74-78;韩陈其先生在《〈史记〉中字序对换的双音词》一文中,列举了《史记》一书中出现的62对[4]53-57;沈士英先生在《字序对换的双音词新探》中分析了字序对换词语的形成原因等[5]40-45;田照军、肖岚两人以《汤显祖戏曲集》为蓝本研究了70对字序对换的双音词[6]64-66。

还存在与这一语言现象相关的研究,其主要是体现在命名不同,或者其语料选择的限定范围有所区别,如曹先擢先生谓为“同素逆序”词[7];吴占梅先生呼为“同素反序词”[8];张德鑫先生命名为“颠倒词”[9];徐荣先生名为“倒序词”[10]等。此外,吴倩楠在《现代汉语同素逆序词研究》[11]一文中就“同素逆序词”进行了定义,同时也说明了其语料选择的标准,此标准与本文有微异。

尽己所能,今从中华书局1998年出版的《水浒传》中爬罗出152对并列式字序对换词语进行研究,冀求对字序对换这一语言现象乃至汉语词汇复音化的发展研究或《水浒传》的研究有所裨益,并求教方家。

二、《水浒传》中并列式字序对换词语概述

为了行文方便,本文把一组字序对换词语的前字用a代表,后字用b代表,并把在现代汉语中较常用常见的词语结构称为ab式,反之则称为ba式,同时称呼时则称之为两式。这152对词语的具体情况如下:

(一)名词性质

1.a、b两字同义连用的字序对换

(1)路途-途路

一行人从上了路途,夜宿邮亭,朝行驿站。(第一回)

宋时途路上客店人家,但是公人监押囚人来歇,不要房钱。(第八回)

(2)主张-张主(“张”有“主张”义,见《汉语大字典》第997页。)

却是林冲自行主张,非他人逼迫。(第八回)

外人说的闲是闲非都不要听他,押司自做个张主。(第二十一回)

(3)路径-径路

一行部从,离了东京,取路径投信州贵溪县来。(第一回)

转进观后,崎岖径路,曲折阶衢。(第八十五回)

2.a、b两字类义连用的字序对换

(1)气性-性气

气性高强,不肯容人,江湖上唤他绰号出林龙。(第四十九回)

你只是性气不好,把言语伤触了他,恼得押司不上门。(第二十一回)

(2)父子1-子父1(“父子”有“父亲与女儿”与“父亲与儿子”两义。可视为两组字序对换词语,下分别称“父子1”与“父子2”。下文“手脚”、“紧要”也有两义,同此。)

这个哭的,是绰酒座儿唱的父子两人。(第三回)

子父二人流落在此生受。(第三回)

(3)门面-面门

队额角涂一道明创,劈门面搭两色蛤粉。(第八十二回)

武松把只脚望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照顾乱踢。(第二十三回)

两字同义连用的字序对换的词语还有22组(均只列出ab式,下同):“齿序、士兵、文牒、法术、势头、因缘(‘姻缘’义)、相貌、灵魂、次后、道路、纸钱、图画、灾祸、羽毛、牙齿、驿馆、珍珠、语言、庶民、名声、见(同'现')今、父子2”等。

两字类义连用的字序对换词语还有20组:“心愿、弟子、生死、姓名、兄弟、力气、母子、桌椅、性情、牙爪、古今、心腹、山河、东西(表方向)、凶吉、粮米、国家、兄长、手脚1、手脚2(‘手脚’、‘脚手’均有‘手和脚’与‘企图达到某种目的而暗中采取的行动’两义)”等。

(二)形容词性质

(1)少些-些少

俺山寨里欠少些粮食,欲往华阴县借粮。(第二回)

只自收拾了些少碎银两,打拴一个包裹,余者多的尽数寄留在山寨。(第三回)

(2)严威-威严

吏兵沉重,节级严威。(第八回)

旗幡齐整,队伍威严。(第七十六回)

(3)松宽-宽松

被武松尽气力纳定,那里肯放分半点儿松宽。(第二十三回)

且请壮士解下腰间包裹,放下朴刀,宽松坐一坐。(第四十三回)

这类词语还有13组:“快疾、先头、滥污、整齐、热闹、勇猛、安宁、悍勇、长久、善良、奸诈、紧要1、紧要2(‘紧要’有‘重要’与‘急迫’两义)”等。

(三)动词性质

(1)损伤-伤损

船上却有傍牌遮护,不能损伤。(第五十五回)

目今京师瘟疫盛行,民不聊生,伤损军民多矣。(第一回)

(2)背反-反背

你结连清风山强贼,一同背反朝廷,当得何罪?(第三十三回)

你今缘何反背朝廷?岂不自羞!(第七十回)

(3)赡养-养赡

家中有个九十岁的老娘,无人赡养,定是饿死。(第四十三回)

干碍老母无人养赡,本师罗真人如何肯放,其实去不得了。(第五十三回)

此类词语较多,还有68组:“伤犯、闻知、亏输、摆布、送发、抵当、比似、把守、看守、解投、复告、答应、差委、想念、笑耍、记恨、将引、将带、说诱、管顾、耻笑、掯勒、勒逼、解救、歇宿、猜疑、安抚、喜欢、投拜、挣扎、交结、应承、展开、引诱、来往、报答、保举、居住、告诉(‘告状’义)、携带、教训、敬爱、谈笑、泄漏、攻战、积聚、埋藏、奉承、拣选、参拜、捉拿、劫掳、遮拦、绑缚、捕捉、决断、住扎、延迟、差遣、拟定、驻扎、调拨、护佑、托赖、逃奔、来到、恕免、知悉”等。

(四)副词性质

(1)复又-又复

林冲望后一退,洪教头赶入一步,提起棒又复一棒下来。(第九回)

却好转到卢员外解库门首,自歌自笑,去了复又回来。(第六十一回)

(2)尽皆-皆尽

那时天下尽皆太平,四方无事。(第二回)

此事人皆尽知,只瞒着天子一个。(第八十三回)

(3)权且-且权

当时只得权且欢天喜地,相留在家宿歇,每日酒食管待。(第二回)

有此位官人留下白银一两在此,你且权收了。(第二十回)

此类语词还有“方才、共同、便却、复又、姑且、暂且、同一、却倒、始终、怕敢”等10组。

(五)连词性质

(1)因为-为因

因为天晚,到这庄上投宿,不想与兄弟相见。(第五回)

为因新任一个高太尉,原被先父打翻,今做殿帅府太尉,怀挟旧仇,要奈何王进。(第二回)

(2)且又-又且

且又仗义疏财,扶危济困,是个天下闻名的好汉。(第二十二回)

又且于家大孝,为人仗义疏财,人皆称他做孝义黑三郎。(第十八回)

(3)虽然-然虽

这代天师非同小可,虽然年幼,其实道行非常。(第一回)

然虽如此,我们凭书请客,奉帖勾人,难凭你说不在庄上。(第二十二回)

(六)数词性质

(1)万千-千万

如今江湖上歹人多,有万千好汉着了道儿的。(第三十六回)身体无千万斤气力,如何拔得起!(第七回)

三、《水浒传》中并列式字序对换词语概析

通过分析,发现这些并列式字序对换词语在意义上有一个很突出的特点:绝大部分两式词语可以相互替换而不改变句意。这从上述每组字序对换词语的上下文可以看出,同时从《水浒语词词典》[12]对其中某些词语的解释也可以看出来,如对“亏输”的解释是:“‘亏输’见‘输亏’”,还有“文牒、术法、布摆、应答、顾管”等均采用这种“‘某’见‘某’”的释词方式;如对“掯勒”的解释是“‘掯勒’有时用同‘勒掯’”;其它还有如“‘然虽’犹‘虽然’”、“‘途路’即‘路途’”等解释形式。以上均说明这些字序对换词语在上下文中的意义基本相同,可以互换。

从现代汉语的角度来看(本文所说的与现代汉语的比较,均以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国际教育技术研发中心“汉语词频统计工具”中“人民日报统计结果”[13]为参照标准),我们发现有这样一些特点:

其一,在《水浒传》中,“齿序、驿馆、次后、粮米、滥污、伤犯、将引、将带、说诱、管顾、劫掳、住扎、解投、复告、攻战、投拜、掯勒、托赖、恕免、告诉、却便、同和、却倒、复又、且又、怕敢”等两式在现代汉语中均不再出现,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旧事物的消亡、旧观念的改变、词义转移、语言习惯改变等。

其二、ab式词语在现代汉语中继续被使用,但ba式几乎不再使用却有很多,这些词语基本上已经远离了人们的使用区域,如“途路、张主、径路、术法、头先、头势、祸灾、齿牙、珠珍、民庶、性气、椅桌、今古、凶吉、愿心、今见(现)、子父1、子父2、脚手2、严威、闹热、猛勇、疾快、松宽、诈奸、守看、反背、当抵、答报、守把、带携、参拜、拿捉、救解、笑耻、藏埋、拦遮、缚绑、捉捕、断决、遣差、举保、扎挣、养赡、训教、念想、布摆、抚安、承奉、知闻、奔逃、拨调、扎驻、定拟、且权、才方、且暂、同共、且姑、为因、然虽”等。这正如语言在统一的过程一种语言战胜另种语言成为胜利者一样,ab式最终战胜ba式而在词汇中取得了一席之地。

其三、在《水浒传》中出现次数较少的ab式在现代汉语中反而常被使用,最终在现代汉语词汇中保存下来,而次数较多的ba式词语反而被对方所战胜,有些甚至被对方完全取代,如下表(单位:次)。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这样的结果,还有待深入研究。

势头母子心愿善良赡养把守歇宿引诱损伤携带拟定ab 2 7 3 5 1 2 3 5 2 1 1 ba 16 23 11 9 9 56 27 9 8 3 2

其四、部分词语的内部结构已经逐渐趋向稳定,这从两个方面可以看出了:第一、ab式与ba式在《水浒传》中出现的次数悬殊。如下表:

主张路径心腹热闹参拜挣扎耻笑抵当看守报答ab 34 32 60 15 35 39 15 14 21 30 ba 1 1 1 1 1 2 1 1 1 1调拨安抚捕捉想念差遣摆布权且方才一同虽然ab 16 13 8 6 29 19 39 141 105 94 ba 1 1 1 1 1 1 2 1 1 6

这说明《水浒传》作者在写作时的词汇思维选取是有一定的优先取向,同时或可说明ab与ba两式内部结构的凝固性在语言运用中的体现。正因为这样的思维优先取向,所以这些出现次数少的词语在现代汉语中逐渐被淘汰了。第二、个别ba式的出现可以说就是为了押韵、对偶的平仄等而改变字序,如“年年进牛马,岁岁献珠珍”(第八十九回);“宋江已得重关隘,僭窃何烦待战攻”(第九十八回);“脚到如风火,身先降祸灾”(第五十九回)、“车箱火炮连天起,眼见杭州起祸灾”(第九十五回)等。

四、《水浒传》中并列式字序对换词语的内部特点

上述并列式字序对换词语的内部具有以下特点:

1、其中a、b两字在意义上存在同义与类义的两种关系:其一,a、b两个字,大都意义相同相近,属于同义连用。如以名词性质的词语来看,两字同义连用,这种现象共25组;在71组动词性质词语中两字同义连用占60多组。其二,a、b两字类义并列,如以名词性质的词语来看,这种现象共23组。

2、这些词语的内部组合并不是十分紧密,字序对换了却仍表示同一意义,在很大程度上就意味着该词语的形成还不够稳定。这些词语的构成成分除了字序对换使用外,有些还可以独立地被运用成词,来充当句子中的某一语法成分。它们的单个成分独立性也很强,这一现象在《水浒传》较常见。如,

(1)方才—才方

方才吃得两盏,跳起身来,两拳打翻两个小喽啰。(第五回)

嫁与卢俊义才方五载,琴瑟谐和。(第六十一回)

天师乘鹤驾云,先到京师。臣等驿站而来,才.得到此。(第二回)

两个依旧入席饮宴,至暮尽醉方散。(第二回)

(2)势头—头势

门子见势头不好,一个飞也似入来报监寺,一个虚拖竹篦拦他。(第四回)

虽有几个身边知心腹的人,本待要来救,见了林冲这般凶猛头.势.,谁敢向前。(第十九回)

林冲见他来得势猛,也使步迎他。(第十一回)

鲁达见不是头,拿起凳子,从楼上打将下来。(第四回)

(3)复告—告复

复告相公,这个须不是小人捏合出来的。(第二十六回)

告复恩相,只在明早准行,就委领状。(第十六回)

三位头领容复:小人千里投名,万里投主,凭托柴大官人面皮,径投大寨入伙。(第十一回)

老身结扭到县前,这唐二又把宋江打夺了去。告相公做主。(第二十二回)

(4)逃奔—奔逃

杀损人民,劫掠府库,赶得梁中书等离城逃.奔.。(第六十七回)

王文德伏鞍而走,跑马奔逃。(第七十八回)

王教头弃家在逃,子母不知去向。(第二回)

且说鲁达自离了渭州,东逃.西奔。(第三回)

从上看来,《水浒传》中并列式字序对换的词语在结构上还处于不稳定的情况。王力先生在谈复音词的时候认为:“汉语大部分的双音词都是经过同义词临时组合的阶段的。这就是说,在最初的时候,只是两个同义词的并列,还没有凝结成为一个整体,一个单词。”[14]89这种“凝结”虽始于上古汉语但并没有在几十年甚至几百年之间就可以完成,而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即使时至《水浒传》的成书年代元末明初[15]16时也依然在努力“凝结”。况且“词和仂语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16]561,因此对这种字序对换的词语很难以“词”来称之,这也是本文之所以称之为“词语”而不称之为“词”的主要原因。

五、结论

从以上描述与分析来看,这种并列式字序对换的词语绝大部分是同义词语。其发展到元末明初时还大量存在,从某一方面可以说明了并列式汉语词汇的复音化在此时还处于一种未定型的发展中,虽然汉语词汇的复音化早在战国末期加快了步伐[17]100,在魏晋南北朝取得突破性进展[18]92,但是至元末明初时汉语词汇复音化还在稳固凝型中。此外,从上可以看到,有部分词语的“凝结”已经比较稳定了,并列式复音化的词语其内部结构正在逐渐趋于一种稳定的结构。尽管《水浒传》其故事“成书前民间久已流传,而且其中的语言可能反映不同的时代层次,不能看做一个时代平面”[19]22,但《水浒传》大量的字序对换词语的情况应该还是可以反映元末明初时期汉语词汇的某一特征的。

[1] 伍宗文.先秦汉语中字序对换的双音词[C]//汉语史研究集刊(第三辑).成都:巴蜀书社,2000.

[2] 郑奠.古汉语中字序对换的双音词[J].中国语文,1964,(6).

[3] 张永绵.近代汉语中字序对换的双音词[J].中国语文,1980,(3).

[4] 韩陈其.《史记》中字序对换的双音词[J].中国语文,1983,(3).

[5] 沈士英.字序对换的双音词新探[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9,(3).

[6] 田照军,肖岚.《汤显祖戏曲集》字序对换的双音词初探[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

[7]曹先擢.并列式同素逆序同义词[J].中国语文,1979,(6).

[8] 吴占梅.同素反序词及其语音修辞[J].内蒙古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1).

[9] 张德鑫.谈颠倒词[J].汉语学习,1995.

[10] 徐荣.试论近代汉语中倒序词的成因[J].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

[11] 吴倩楠.现代汉语同素逆序词研究[D].保定:河北大学,2005.

[12] 李法白,刘镜芙.水浒语词词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9.

[13] 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国际教育技术研发中心.汉语词频统计工具[EB/OL].(2010-11-23)[2013-2-19].http://nlp.blcu.edu.cn/downloads/download-tools/26.htm.

[14] 王力.古代汉语(校订重排本)[M].北京:中华书局,1999.

[15] 李永祜.水浒传·前言[M].中华书局,1998.

[16] 王力.词和仂语的界限[M].龙虫并雕斋文集.北京:中华书局,1980.

[17] 程湘清.试论上古汉语双音词和双音词组的区分标准[J].东岳论丛,1981,(4).

[18] 邓志强.《幽明录》复音词的结构及中古汉语复音化的发展[J].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4).

[19] 蒋绍愚.近代汉语研究概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双音词水浒传现代汉语
现代汉语位移终点标记“往”
“楞”“愣”关系及“楞”在现代汉语中的地位
读《水浒传》,看北宋社会风俗
真正的好汉——读《水浒传》有感
关于汉语双音词的偏旁类化
源自《庄子》的双音词的形成方式与词义演变例释
试论《水浒传》的道教思想
现代汉语中词汇性的性范畴
《玉堂闲话》古今异义双音词分析
“相亲”成词及词义演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