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梅梅
(西华师范大学 文学院,四川 南充 637002)
袁宾(1992)在《近代汉语概论》中对“模式词语”进行了颇为全面详细地阐述,他指出,“模式词语”是一类有一定字数,有不变的字;有固定的组合模式和固定的意义类型;具有能产性,能通过类推的方式不断创造出新词的词语。在现代汉语里“不A不B”广泛应用于人们的生活中,所造词语呈上升趋势。对“不A不B”格式的研究,前贤们大多从语义、结构、感情色彩等方面进行静态的研究,但还缺乏对其整个语义演变过程的动态考察,本文主要侧重于其语义流变方面的研究,对理清“不A不B”格式的发展线索大有裨益。
从语法性质上看,A、B可以是动词或动词性语素、形容词或形容词性语素、名词或名词性语素、也可以是区别词、方位词、数词等,主要以动词、形容词和名词为主。下面分别举例说明。
1.A、B为动词或动词性语素
(1)司马牛问君子。子曰:“君子不忧不惧。”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论语·颜渊》第四)
(2)祖曰:“非大非小,非广非狭。无福无报,不死不生。”(《五灯会元》卷三)
其中“忧”、“惧”是动词性语素,不能独立运用。“死”、“生”是动词。
2.A、B为形容词或形容词性语素
(3)问:“方圆不就时如何?”师云:“不方不圆。”云:“与摩时作摩生?”师云:“是方是圆。”(《祖堂集》)
(4)妇人正手里拿着叉竿放帘子,忽被一阵风将叉竿刮倒,妇人手擎不牢,不端不正却打在那人头上。(《金瓶梅》第二回)
其中“方”、“圆”是形容词。“端正”是合成词嵌入构式中,“端”、“正”是形容词性语素。
3.A、B为名词或名词性语素
(5)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期?(《诗经·王风·君子于役》)
(6)小妖道:“他也没甚么器械,光着个头,穿一领红色衣,勒一条黄丝绦,足下踏一对乌靴,不僧不俗,又不像道士神仙,赤手空拳,在门外叫哩。”(《西游记》第二回)
其中“日”、“月”是名词;“僧”、“俗”是名词语素,“僧”指出家修行的男性佛教徒、和尚;“俗”指没出家的人。“不日不月”是“没日没月”的意思;“不僧不俗”意思是既不是和尚,又不是一般的俗人。
此外A、B可以为方位词,如不左不右,不上不下等;也可以为数词,如不三不四等;还可以为区别词,如不男不女等。
在“不A不B”的结构中,“不”为固定字,“A、B”为变化字。根据“A、B”的关系,我们可以把“不A不B”的结构关系分为以下三类。
1.“A、B”两字意义相同或相近
此类格式中的前后两项表并列关系,其中A、B为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语素或词,此类格式中A、B多为形容词、动词、少数为名词。
(7)然其实一念不当,则为不仁不义处。(《朱子语类》卷十六)
(8)这春梅不慌不忙,来到坟前,摆了香,拜了四拜,说道:“我的娘,今日庞大姐特来与你烧陌纸钱,你好处升天,苦处用钱。早知你死在仇人之手,奴随问怎的也娶来府中,和奴做一处。还是奴耽误了你,悔已是迟了。”(《金瓶梅》第八十九回)
例(7)中“仁”,“义”意义相近,(8)中“慌”、“忙”意义相近。
2.“A、B”两字意义相反或相对
此类格式中的A、B处于同一义场,且为意义相反或相对的语素或词,A、B以形容词居多。
(9)时雨云者,不先不后,适当其时而已。(《朱子语类》卷六十,孟子十)
(10)挣着一双不白不黑的金睛眼,天惨淡,月朦胧;拿着一条不短不长的金箍棒,来无影,去无踪。(《西游记》第八十一回)
例(9)中“先”、“后”意义相对,(10)中“白”与“黑”、“短”与“长”意义相反。
3.“A、B”两字意义相关或相类
此类格式中的A、B为意义相关的语素、词或属于同一类属义场的词,A、B多为动词和形容词,名词和数词占少数。
(11)播厥百谷,既庭且硕,曾孙是若。既方既皂,既坚既好,不稂不莠。(《诗经·大雅·皇矣》)
(12)贾臬台一见是谋杀亲夫的重案,恐怕本县审得容有不实不尽,所以格外关心,预先传谕,一俟此案解到,定须亲自过堂。(《官场现形记》第二十三回)
例(11)中“稂”是长穗而不饱实的禾,“莠”是形似禾的一种草,“稂”与“莠”意义相类。(12)中“实”是情况属实、真实之意,“尽”意思是完整、详尽。“稂”与“莠”、“实”与“尽”意义相关。
此外,A、B之间还存在条件关系或因果关系,例如:
(13)把一头拴着妖怪的心肝系上,打做个活扣儿.那扣儿不扯不紧,扯紧就痛。(《西游记》第七十六回)
(14)我听得这般苦恼,心如刀割。你两日又不在不知,恐一时伤了性命。(《西游记》第三十回)
语料中“不A不B”的A与B存在着逻辑上的语义关系,(13)中“扯”是“紧”条件。(14)中“在”是“知”的原因,因为八戒不在,所以不知师傅被妖怪抓走之事。
我们可以看出,模式词语“不A不B”中“A、B”两字词性相同,意义相近、相反或相类,这种结构使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可使音节、音律和谐,富有节奏美。冯胜利(1997)的韵律构词学理论认为汉语的“四字格”是汉语韵律词构词系统的产物,是标准韵律词的复合体,“不A不B”也是一种复合韵律词,具有音韵和节奏的美感。除“不A不B”外,很多模式词语的结构都采用了这种修辞手法,比如“千A万 B”(千呼万唤、千秋万岁)、“七 A八 B”(七上八下、七通八达)等。模式词语在构词中使用对偶,显得结构整齐,易于模仿,这可能是其广泛流传、不断产生新词语的原因之一。
吕叔湘(1999)主编的《现代汉语八百词》(增补本),列出四种语义模式:1.表示“既不……也不……”,如:不说不笑、不吃不喝;2.表示适中,如:不软不硬、不多不少;3.表示“既不像这,又不像那,而是一种不满意的中间状态”,如:不死不活、不男不女;4.表示“如果不……就不……”,如:不见不散、不塞不流。这四种意义类型是在后世逐步演化出来的,本文主要从下面几个时期来探讨“不A不B”的产生和发展过程。
袁天怡(2011)在《先秦汉语“不A不B”格式的产生和发展》一文中指出“不A不B”格式正式产生于金文时代,并举了6例加以证明。我们举其中具有代表性的3例进行说明。
(15)均(君)子大夫,建我邦国,豫命袛袛,不愆不忒,自乍(作)诃(歌)钟,元呜无期,子孙鼓之。(《殷周金文集成引得》第9页)
(16)唯正月初吉丁亥,工王皮(然)之子者,择其吉金,自乍(作)(谣)钟,不帛(白)不(骍)、不泺(铄)不彫。(《殷周金文集成引得》第8页)
例(15)中,愆:罪过,过失;忒:差误。(王力《古汉语字典》)愆、忒都是名词。两个“不”的意思都是“没有”。“不愆不忒”的意思就是“没有过失,没有差误。”
例(16)中“不帛(白)不(骍)”依据何家兴解释是:描写编钟的色泽之美。据原文,“帛”是“白”的假借字。“骍”,赤色马,这里泛指赤色。(王力《古汉语字典》)。“不帛(白)不(骍)”的意思就是“不白不红”,句子里用来描写编钟的色泽之美。“不泺(铄)不彫”中的“泺”通作“铄”。“铄”是“光彩、美盛”。“彫”是“雕刻、修饰”。(王力《古汉语字典》)“不泺(铄)不彫”就是“美好而不饰雕饰”,也是描写编钟的外形之美。“不泺(铄)不彫”的第1个“不”没有实际意义,相当于一个前缀,也可以认为是“不A不B”中的“不”最早的用法。
根据对上文3例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不A不B”格式已经固定,这是我们从文献上能够看到的最早的“不A不 B”,属于“不 A不 B”的萌芽期。“不A不B”中的“不”都是否定词,只有“不泺(铄)不彫”1例中第一个“不”不是否定词,而是一个前缀,说明“不A不B”格式中“不”的词性不固定,但这类现象数量极少,而且都朝着否定词的方向转变。下面再举《诗经》、《左传》中的例子加以说明。
(17)烨烨震电,不宁不令。(《诗经·小雅·十月之交》)
(18)君子曰:“不备不虞,不可以师。”(《左传·隐公五年》)
(19)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学而》)
例(17)“烨烨震电,不宁不令”依据程俊英的解释是:雷电闪耀,天下不安,政教不善。宁,安。令,善,好。(王力《古汉语字典》)“不宁不令”就是不许安宁,不好。例(18)据杨伯峻(1981)《春秋左传注》一书,“不备不虞,不可以师”的意思是:不防备意外,则不可以率军作战。备,预备,准备;具备,齐备,全。虞,兽名;猜度,预料,引申为计划好,事先有准备;欺骗。(王力《古汉语字典》)“不备不虞”意思是不防备没有准备(的情况)例(19)中“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意为“不愤愤于胸就不去启导他,不悱悱于口就不去引发他。”“不……不……”格式表示假设条件关系,意为“如果不……,就不……。”
根据对上文3例的分析,“不A不B”格式中的A、B都是否定词,不再是前缀,说明此格式中“不”的词性已经趋于固定。
总之,先秦时期“不 A不 B”格式已经固定,“不”的词性也固定为否定词,不再是前缀。“A”、“B”仅见名词、动词、形容词3类词性充当。这个时期“不A不B”格式在语义上有两种意义,第一种是:“不……不……”格式否定两者,意思是“没有……,没有……。”或“不……,不……。”第二种是:“不……不……”格式表示假设条件关系,意为“如果不……,就不……。”
这一时期“不A不B”格式的语义有增有减,举例说明如下:
(20)蚕食而不饮,蝉饮而不食,蜉蝣不饮不食,介鳞者夏食而冬蛰。(《淮南子》)
(21)孔子自伤之辞,非实然之道也。孔子命不王,二子寿不长。不王不长,所禀不同,度数并放,适相应也。(《论衡》)
(22)王曰:“呜呼!”父师,邦之安危,惟兹殷士,不刚不柔,厥德允修,惟周公克慎厥始,惟君陈克和厥中,惟公克成厥终。(《抱朴子》)
(23)听有音之音者聋,听无音之音者聪;不聋不聪,与神明通。卜者操龟,筮者端策,以问于数,安所问之哉?(《淮南子》)
(24)无分于善恶,可推移者,谓中人也,不善不恶,须教成者也。故孔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论衡》)
(25)主簿请付狱考众奸,仲弓曰:“欺君不忠,病母不孝,不忠不孝,其罪莫大,考求众奸,岂复过此?”(《世说新语》)
(26)侍者来问师:“不明不暗时事作摩生?”师曰:“明日大悲院有斋。”(《祖堂集》)
(27)问:“如何得不疑不惑去?”师便展手向两边,却令学人再问,“我更与汝道。”(《祖堂集》)
例(20)(21)“不A不B”,表示“既不……,也不……。”“不饮不食”意为“既不喝也不吃”。“不王不长”意为“既没当王也没长寿”。这两句仍保留着先秦时期“不A不B”格式的用法。(22)(23)(24)中“不刚不柔”、“不聋不聪”、“不善不恶”表示“既不……,也不……”,表示一种恰到好处、令人满意的状态。
(25)中“不忠不孝”,表示“既不……,也不……”,表示一种令人不满、不愿接受的状态。(26)(27)中的“不明不暗”“不疑不惑”都表示“既不……也不……”。
总之,这一时期“不A不B”构式使用广泛,A、B的语法性质以形容词为主,动词,名词较少,多用来表示相关、相反的语义关系。“不A不B”格式的意义不但保留了先秦时期的“没有……,没有……”或“不……,不……”这种用法,还增加了新的用法,“不A不B”格式可以表示“既不……也不……”,这种用法有可以分为两种:第一种是“不A不B”表示一种恰到好处、令人满意的状态。第二种是“不A不B”表示一种令人不满、不愿接受的状态。当然,这个时期“不A不B”格式表示假设条件关系,意为“如果不……,就不……”,这种用法却在逐渐消失,举例说明如下:
(28)流水之为物业,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孟子·尽心上》)
(29)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其为人也多暇日者,其出入不远矣。(《荀子·修身》)
(30)故礼之生,为贤人以下至庶民也,非为成圣也;然而亦所以成圣也,不学不成。尧学于居畴,舜学于务成昭,禹学于西王国。(《荀子·大略》第二十七)
(31)万物弗得不生,百事不得不成。(《淮南子》)
前3例是先秦时期的例子,“不A不B”表示假设条件关系,意为“如果不……,就不……”。(28)中“不盈科不行”意为“流水不把洼地填满是不会向前流的,君子有志于理想,见识不高远也是不会成功的。”(29)中“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意为“近路不走也不会到达,小事不动手去做就不会成功。”A、B的词性以形容词和动词为主,意义关系以相关为主。例(31)是汉代的例子,其中“弗得不生”与“不得不成”在句中作谓语,“弗”当“不”讲,可以说“弗得不生”是“不A不B”的一种变体,意思是“万物得不到它就不能生存”,由此可见,“不得不成”并不是“不得不”的固定结构,而是一种“不A不B”构式,意为“百事缺少了它就难以办成。”从这一时期的文献来看,这种表假设条件关系使用频率并不高,并呈现消失的趋势。在五代时期,没有发现这种用例。
这一时期“不A不B”的语义发展的全盛时期,所有的语义类型都已经出现,举例说明如下:
(32)师曰:“坐也听伊坐,卧也听伊卧,有一人不坐不卧。速道!速道!”(《五灯会元》卷十四)
(33)如人饥而后食,渴而后饮,方有味。不饥不渴而强饮食之,终无益也。(《朱子语类·读书法》)
(34)不黑不青蓝靛脸,如雷如鼓老龙声。(《西游记》第二十二回)
上面3例中“不A不B”构式否定两者,意思是“没有……,没有……。”或“不……,不……。”这也是对前代用法的继承。(32)中“不坐不卧”意为“不坐下也不睡下”,是对动词“坐”“卧的否定。”(33)中“不饥不渴”意为“不饿不渴”,是对动词“饥”“渴”两者的否定。(34)中“不黑不青”是对形容词“黑”“青”的否定。这种“不A不B”格式所表的“没有……,没有……”或“不……,不……”意义一直延续到现代汉语中。
(35)正是时序易迁,又早冬残春至,不暖不寒,正好逍遥行路。(《西游记》第六十四回)
(36)不然,洪锦刚赴法刑,贫道至此,不迟不早,恰逢其时,其冥数可知。(《封神演义》第六十七回)
(37)只见那人是个端正清奇不胖不瘦的容长脸儿,一口微带苍白疏疏落落的胡须,身穿一副行装,头上戴个金顶儿,……(《儿女英雄传》第十七回)
上面3例中的“不 A不 B”构式表示“既不……,也不……”,表示一种恰到好处、令人满意的状态。例(35)中的“不暖不寒”既不是对“暖”的否定,也不是对“寒”的否定,而是表示既不冷,又不热,指温度适中,气候宜人。例(36)中的“不迟不早”是说既不迟也不早,指时间刚好合适。(37)中的“不胖不瘦”是说既不胖也不瘦,恰到好处。“不A不B”格式中A、B多是意义相反相对的形容词,这种意义从两汉时期就开始出现,也一直延续到现代汉语中。
(38)若见个物事心里不喜不怒,有何干涉?(《朱子语类》卷九十六,程子之书二)
(39)朱子真大笑曰:“成汤相传数十世,尔等世受国恩,无故造反,侵夺关隘,反言天命人心,真是妖言惑众,不忠不孝之夫!”(《封神演义》第九十二回)
(40)贾政道:“老太太吩咐的很是。但只一件,姑娘也要好,第一要他自己学到才好,不然不稂不莠的,反倒耽误了人家的女孩儿,岂不可惜。”(《红楼梦》第八十四回)
上面3例“不A不B”表示一种令人不满、不愿接受的中间状态。(38)中的“不喜不怒”是说既不欢喜又不愤怒,指漠不关心不在乎。“喜”“怒”是意义相反的动词。(39)中的“不忠不孝”指“既不忠,也不孝”,也是一种令人不满意的状态。(40)中的“不稂不莠”,稂:狼尾草;莠:狗尾草。意思是既不长狼尾草,又不生狗尾草,指庄稼地里没有生野草。后比喻人不成才,没出息。也是令人不满意的状态。A、B多是意义相反或相类的动词或形容词,名词较少。这种意思也是从两汉时就开始出现,一直延续到现代汉语中。
(41)及到这里,方真个能人不我知而不愠也?人不知不愠。(《朱子语类》卷二十,论语八)
(42)现在的戏酒,就请你们老弟兄们在此开怀痛饮,你我作一个不打不成相遇的交情,好不好?(《儿女英雄传》第十六回)
(43)倪二先生道:“事已到此,不添不成功。”(《官场现形记》第四回)
这类“不A不B”构式表示假设条件关系,意为“如果不……,就不……”。例(41)中“不知不愠”意为“人们如果不知道我,我也不生气”。“知”“愠”都是动词。(42)中“不打不成相遇”意为“如果不打就不能相遇”,指既然交过手就一定要成为好友。(43)中“不添不成功”意为“如果不加钱就不能把事情办成”,“加钱”是“事情办成”的前提条件。这种表假设条件的“不A不B”,在先秦时就已产生,但在两汉至隋唐五代时期呈现消失的趋势,在宋元明清时期又出现,而且A、B不仅可以是单音节的词,也可以是多音节的词甚至短语。
(44)唯是被囚不死不活,这地位如何处?(《朱子语类》第一百二十六卷)
(45)行者在旁笑道:“这妖精大晦气!弄得不男不女,不知像个甚么东西!”(《西游记》第三十二回)
这2例中“不A不B”格式表示的意义为“既不像……又不像……”。(44)“不死不活”是说死又没死,说活又不像活。实际上是不存在这样的生存状态的,指处境十分尴尬,“死不死,活不活”的。(45)“不男不女”是说既不像男人,又不像女人,“男不男,女不女”的。据观察,表此类语义模式的“不A不B”中的A、B大都为名词或名词性语素,也有动词和区别词。在全部语料中,表示这种语义模式的并不多。
此外,这个时期A、B之间的意义还可以表现为相关类的数词形式,例如:
(46)汝但拟著一法,印子早成也;印著有,既六道四生文出;印著空,即无相文现;如今但知决定不印一切物,此印为虚空不一不二;空本不空,印本不有。(《古尊宿语录》佛心法要,卷下)
(47)当时朋友们商议,大家拿出钱来养活他,供他吃,供他用,还要门口替他写个公馆条子,省得不三不四的人闹进来。(《官场现形记》第四十二回)
(48)像你这尖嘴猴腮,也该撒泡尿自己照照!不三不四,就想天鹅屁吃!(《儒林外史》第三回)
上面3例“不A不B”格式中的A、B都是意义相关的数词。例(46)是宋元时期作品中的语料,这一时期出现了以数字形式进入构式的现象,我们所见的A、B为数词的只有这么一种,即A、B分别为“一”、“二”嵌入中。主要见于一些佛学经书。明清时期这个构式已经消失,直至现代汉语中我们也不曾见过。(47)(48)中“不三不四”这种格式在明代专书中极少出现,清代作品中频繁使用,一直延续到现代汉语中。
从各个时期出现的主要文献中表明,“不A不B”构式在先秦就已经出现,而且有两种意义:一是“没有……,没有……。”或“不……,不……”,是否定两者。二是表示假设条件关系,意为“如果不……,就不……”。第一种意义一直延续到现代汉语中还在使用;第二种意义在两汉至隋唐五代时期逐渐消失,但在宋元明清时期又开始复苏,而且使用越来越广泛,A、B的性质也越来越复杂。两汉时期又产生了新的“不A不B”构式,意为“既不……,也不……”,可分为两种,一是表示一种恰到好处、令人满意的状态;二是表示一种令人不满、不愿接受的中间状态。这两种用法从两汉开始出现,一直延续到现代。宋代又出现一种新的语义模式,“不A不B”格式表示的意义为“既不像……又不像……”。这种语义也一直延续在现汉中。
本文主要从A、B的语法性质、“不A不B”的结构类型和语义演变方面探讨了模式词语“不A不B”的使用情况和演变过程,重点探讨了“不A不B”模式的语义演变,希望能为后来的研究者提供借鉴。当然,由于本人能力有限,有很多地方还不完善,也请大家给予指导。
[1]冯胜利.汉语的韵律、词法与句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2]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3]何家兴.金文札记两则[D].安徽大学中文系.
[4]董秀芳.“不”与所修饰的中心词的粘合现象[J].当代语言学,2003,(1).
[5]沈家煊.不对称和标记论[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