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诗歌的多元审美意蕴

2013-03-27 16:48张永祥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5期
关键词:钻塔大庆意蕴

张永祥

(大庆师范学院党委宣传部,黑龙江大庆163712)

大庆诗歌的多元审美意蕴

张永祥

(大庆师范学院党委宣传部,黑龙江大庆163712)

大庆作为一座因油而生的能源城市,有着移民文化的典型特征。诞生于这片神奇土地的大量诗歌,作为审美对象,在承载、彰显多元文化的同时,也表现了深刻的生命体验、独特的意象雕刻、高度的精神观照等审美特性。随着审美意蕴的多元生成和不断升华,大庆诗歌也获得了强劲的艺术生命力。

大庆诗歌;审美意蕴;生命体验;意象雕刻;精神观照

大庆是一座石油经济与精神文化一同迅猛发展的能源新城。半个世纪以来,大庆诗歌在大庆文学乃至黑龙江文学中一直占有重要席位。特别是近二十年来,随着大庆城市多元文化的不断碰撞融合,越来越多的优秀作品跻身全国诗坛的顶级阵地——《诗刊》、《诗林》、《诗神》《星星诗刊》、《诗歌报月刊》等,这种爆发式的蓬勃发展态势,无不源于大庆诗歌呈现出的独特审美意蕴。

黑格尔在其《美学》一书中指出:“意蕴总是比直接显现的形象更为深远的一种东西。艺术作品应该具有意蕴,也是如此,它不只用了某种线条,曲线面,齿纹,石头浮雕,颜色,音调,文字乃至其它媒介,就算尽了它的能事,而是要显现出一种内在的生气,情感,灵魂,风骨和精神,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艺术作品的意蕴。”[1]大庆诗歌就意蕴而言,是独有的文化多元属性成就了审美意蕴的多元,而就大庆诗歌的发展而言,又是多元审美意蕴使得大庆诗歌获得了强劲的生命力。

一、深刻的生命体验

伽达默尔说:“真正的精神潜沉(深层体验)取决于打碎它的现实性,以便在破碎的现实中重建精神的完整,能够这样携带着向将来开放的视野和不可重复的过去而前进,这正是我们称之为体验的本质。”[2]纵观大庆诗人群,成绩佼佼者,其作品都凝聚着诗人强烈的主体情感,这种情感无不来源于诗人深刻的生命体验:乡土记忆、知青生活、石油大会战……诸种体验运用于各自文学创作之中,建构了独特的审美心理过程,推动大庆诗歌在石油诗、乡土诗、科学诗等方面优秀作品的产出。

铁人王进喜被称为“人民诗人”,他一生中创作的诗歌,从题材就能看出,全部是他献身祖国石油事业的诗宣言。他的“吼声”来源于生产实践,来源于战天斗地的生命体悟,更来源于他的灵魂深处。在他的精神世界里,石油就是他的一切,他的魂魄生于斯、尽于斯。这种深刻的生命体验激发了他的诗情,也成就了他的诗歌分量。再如余兆、荣阚峰、倪峭丹、刘振学、朱智启、王如、迟续等都是油田沃土成长成熟起来的石油诗人,他们的生命中,每一簇火焰都与石油血肉相连。诗人余兆荣在自家厨房的餐台旁,持笔燃情,先后完成了《铁人词典》、《大庆词源》和《石油词海》构成的“石油三部曲”长诗创作(总计120万字)。他曾这样表达内心的声音:“诗歌最能承担精神的上升,也最能表现诗意的铁人……我要用全部的心血和生命写出这样的一首诗。”透过这真诚的声音,我们明白了,大庆的诗人们正因为以情写情:“在泥浆池上//划时代地纵身一跳/你的精神已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一只巨雕,双翅是两扇风暴/哗啦一下就卷疼白云蓝天/把风雨雷电撕成碎片/谁也无法阻止你冲向天堂/你是天空的王中之王/承载着成吨成吨的阳光……”在强烈的情感中,诗人营造的意象充满了质感,铁人挥舞臂膀搅拌泥浆,就像大雕煽起的风暴,卷疼了蓝天白云,撕碎了风雨雷电,冲破乌云、逼近太阳。余兆荣的诗让我们感受到澎湃的气势,强大的精神。诗人叶延滨评价《铁人词典》说:“这不仅仅是一种形式上的独创,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和观念上的出新。”石油诗人的生命体验,最大的一个共性便是“我为祖国献石油”的崇高信念和理想的高度一致。

生命体验在诗作中体现较为突出的是诗人庞壮国,这与他的生活经历紧密相连。1968年开始,他在北安农场局龙门农场二分厂当过8年知青,而后在黑河当了5年记者,在齐齐哈尔做了3年编辑,1983年来到大庆当专业创作员和编辑。期间,他应邀参加全国各地文学研讨会、笔会、采风等活动20余次,先后在农场、大小兴安岭、呼伦贝尔草原、乌苏里江、兴凯湖等地深入生活,夯实文学创作根基。正是这样一种丰富的生活经历,深刻的生命体验,使庞壮国的诗歌囊括了北大荒游牧渔猎民族生活和森林、湿地、石油、煤田、农场等诸多题材。在多视角的审视中,他以一个文化自觉者的赤子之心对黑龙江地域文化予以了深刻审视和重构,仅20世纪80年代他便创作并在全国知名诗歌阵地发表了近百首北方历史文化题材诗歌,这使他进一步成为大庆诗歌队伍中遥遥领跑的真诗人。

童年的生命经验往往是诗人人生路上的第一块路碑,是生命体验的源流。潘永翔出生于黑龙江海伦,曾当过农民和教师,所以其诗集《灵魂的家园》中的众多篇章凝结着朴质的乡村意象。该诗集“黑土之恋”一辑共选诗37首,他是在以黑土地浓郁的生活之景和对黑土地深深的爱恋之情烧制着建设灵魂家园的砖瓦:“一双粗糙的大手/捧着土地的沉默/一缕花白的胡须/被狂风摇曳成/一片丛林/因而他弯下的腰/再也挺不成白桦/一头老黄牛/拉着迟缓/任犁尖把他们的心事/重叠/鞭声炸响/土地一次次在悸动中/承受扶犁汉子/又痛又恨的爱……黄昏温馨着大段大段的往事……远方的山坡上升起了炊烟……这时——远方有歌声响起。”(《赤裸的土地》)从胡须花白的老人到步履缓慢的老黄牛形象,这是父辈劳作的艰辛,也是他们又痛又恨的爱。这痛和恨是什么?是对再也挺不成白桦的伤感吗?难以揣摩也许更不是一句两句就能道尽的,但一定的是,“爱”是对黑土地的眷恋更是感恩,是它让远方的山坡升起了温馨的炊烟,让远方响起了温暖的歌声。赵守亚出生于北方的黑土地——单城镇正德村,童年的生活印记及后来的成长经历,使他对北方乡情和民俗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和解读。其深刻的生命体验同样凝结在了他的诗集《北方乡情》中。诗人汤儒勤曾评价他的乡土诗说:“都真真切切地贴着‘赵守亚’的标签——一惯使用日常用语,口语化托出迷人境界、奏出优雅韵律。”同时,赵守亚在19岁时,随着3600人的民兵大军来到大庆,一晃,从普通工人到走上领导岗位,他做了几十年的大庆人,在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给养下,2007年他出版了一部分量很重的石油诗集《泥土的呼唤》,从这我们也看出,生命体验是随着生命旅程的改变和心理的律动而不断变换。由于篇幅所限,笔者不能一一细数大庆诗人的生命履历。但有一点我们共知,没有深刻的生命体验,诗人就无法在诗句中凝聚起震撼人心的力量,如果说大庆诗歌有“几美”,那第一美便在于此。

二、独特的意象雕刻

在诗学领域,盛唐的皎然是意象术语的创造者,他对意与象的寄托与被寄托关系作出了明确揭示:“取象曰比,取义曰兴。义即象下之意。”[3]屈光教授在《中国古典诗歌意象论》一文中通过对前人理论的梳理对比,对意象作出界定:“由于作家的主观情志即‘意’与客观对象即‘象’互感,而创造出的具有双重意义即字面意义和隐意的艺术形象称为意象。”[4]大庆诗歌之所以能获得深入人心的艺术力量与大庆诗人群注重独特的意象雕刻紧密相关。

诗人庞壮国在其组诗《大马哈鱼群在春天暴动》中以深刻的文化审视创造了大马哈鱼群这一震撼人心的意象:“大马哈鱼群……你们重新开创一个世纪/依次以身躯凿响北太平洋海盆……游动着/才是真正的生活/跟父辈祖父辈走一条相抵的路/那时的归来和此刻的奔去都是一种契机。”(《大马哈鱼在春天里暴动》)从诗的命名看,暴动一词充满张力,对历史文化的反思,凝结在鱼群的凿响之中,更彰显在游动和相抵之处,对历史和父辈的反叛恰是对新的生命律动的寻找和拥抱。吕天琳在诗篇《大钟无眠》中写道:“大钟是历史的一个穴位,它更像/后觉者的耳环/举在菩萨手中的酒杯/给青铜的黑夜嵌上禅宗的花纹/……洗净耳廓/我听到那唏嘘的大音/像一种落雪的覆盖,以鹰隼振翅的壮美/洗涤我们有限的空间。”穴位、耳环、酒杯、禅宗的花纹,这特定的语境中构成大钟这一意象深层隐意;通过落雪覆盖、鹰隼振翅的形象勾勒,使读者无论是解读到诗人的原意,还是在召唤结构下的即便误读,一定会有的是,落雪之轻、鹰隼之猛下感受到了大钟之音的沉潜与厚重,动静同一,给人以洗涤,给人以神性,给人以督促和警醒。

在大庆诗歌浩如烟海的作品中,荒原、荒原号子、古太阳、白毛风、钻塔、钻台、篝火、大篷车、老羊皮袄、泥浆池、杠杠服、狗皮帽子、前进帽、孤树、大雪、白桦林、大哈鱼群等意象不仅在单篇作品中被传神地凝练,给人以感染、陶冶和启思,而且这些意象在多个作品间流动,不断丰富创新,获得了更集中的艺术召唤力。

写荒原,迟续的笔下:“荒原是自由的元素/是粗狂的野性/我从苍狼啸吼的荒原来/带着盆地深处的目光和/黑神部落的嘱托。”徐俊德的笔下:“荒原上没有雕塑/一切都站成雕塑的姿势。”张永波的笔下:“风吹草低/唯见钻塔独立寒秋/一阵瑟瑟雁啼/擦得一空湛蓝。”几段诗句中,通过苍狼啸吼、雕塑站立、雁啼擦空,或动或静地形象揭示了荒原的苍凉与旷远。

写钻塔,李云迪的笔下:“高高的钻塔/这是十周岁共和国的惊叹号啊”、“站起来的中国钻塔群/在东亚大路上/支撑起一个民族永恒的骄傲。”潘永翔的笔下:“钻塔高高地矗立在草丛之上……/正如一位预言家/站在现实与未来之上/指点江山并切割/朦胧的远山和漂浮的云……/钻塔正如一支箭/被搭在地平线的弓上/射向另一个空间。”刘希平的笔下:“你是一柄锋利的长剑/刺向深邃的蓝天/你是一支立在草原上的巨笔/在大地上写下壮丽的诗篇。”惊叹号写出了钻塔不只是石油人的骄傲,更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地平线如弓弦,钻塔如箭,正射向另一个空间,这支箭可以说是胜利之箭,向祖国传递石油生产的捷报,这支箭也同样可以是种子之箭,钻塔在油田大地的每个角落生根发芽……因为外象的传神,构造出了多重隐意;钻塔如笔,相对应的则是大地如纸,突出了石油的高产给国家和民族带来的富强和繁荣。

写泥浆池,李云迪的笔下:“泥浆池便成了流动的土地/你搅拌泥浆的身躯/映在共和国的天幕上/云朵间充满龙的气息。”乔守山的笔下:“曾有一个人/跳进这方砚台/用身体蘸着墨/在中国石油的史页上/挥写了一篇狂草。”这一组意象的塑造,同样精妙,将泥浆池比作流动的土地,搅拌便是对土地的耕耘,云朵间龙的气息恰是民族精神的升腾;将泥浆池比作砚台,泥浆便是墨,身体便是笔,狂草便是精神的艺术化定格;几行诗句以不同的形象思维,共同勾勒了铁人为保护国家财产勇挑泥浆池的壮举。

写杠杆服,乔守山的笔下:“垄沟垄台上/萌动着春意/穿上它去冰天雪地里/栽活了一棵棵采油树。”赵守亚的笔下:“哦,一针一线的垛口/挺立着历史/荒原与刹把回眸呼唤/呼唤你翻越道道山梁。”通过垄沟垄台写出了杠杠服外在特点,而这垄沟垄台间萌动的春意栽活了庄稼一样的采油树;垛口也同是杠杠服之杠杠的形象表达,穿杠杠服突出了历史岁月的艰苦,而正是艰苦中凝聚起来的朴素意志支撑着石油人闯过了一个又一个山梁般的难关。

大庆诗歌,就单个意象来说,每一个意象无不凝聚着诗人独特的情感、思考和审视,突出了各个诗人对意象雕刻的独特性。同时,大庆诗歌中多视角地对同一意象进行集中雕刻,也使荒原、钻塔、杠杠服等这些意象内涵得到了丰富和拓展,增强了意象的文化凝聚力和感召力。

三、高度的精神观照

“诗歌的本质是抒情,缺乏抒情的品质,诗就不能称其为诗。”[5]中西诗人对诗歌的抒情本质具有相同的认识。《诗大序》云:“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6]华兹华斯说:“诗歌是强烈情感的自发流溢……”拜伦说:“诗歌应该阐释情感。”大庆因油而生,大庆诗歌因精神而生。回望大庆诗歌半个世纪的历程,我们发现,大庆诗歌自萌芽至成熟、繁荣,一直保持着高度抒情。在高度抒情中进行高度精神观照是大庆诗歌的一个重要审美特征。

大庆诗歌早期作品多侧重于集体抒情。如王进喜“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石油工人干劲大,天大困难也不怕!”的诗句就是在会战大军入驻萨尔图之初,人拉肩扛运钻机到井场的过程中和大家一起创作的。这首诗凝聚着集体的智慧和情思,表现了大庆石油人不畏艰难,艰苦创业的斗志和情怀。当然,诗歌创作更多时候是通过个体生命情感的流动来完成的,所以集体抒情也自然地表现为抒集体的情。这在早期大庆诗歌作品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如王如的《不死的魂灵》中写道:“但我相信/井架立着/就有一种精神立着/那是不死的魂灵。”王国仲的《我是老会战》中写道:“我是那时从荒原湿地里长起的新苇/我是那时栽下的新杨片片/……我是拉犁开荒种地深陷肩胛的那根棕绳/我是铺管线耕田亩杠杠服上的油花闪闪。”以井架写魂灵,魂灵便有了高度和硬度,而不死则强调一生献身石油事业的热烈情感;同样,新苇、新杨,道出了扎根油田之心的坚决,棕绳、油花,表现了不怕苦、累、脏的奉献的情之深切。高度的抒情缔造了高大的集体形象,正是这种艺术召唤点燃了荒原,升扬起了激励几代石油人的精神之大旗。随着大庆诗歌创作的不断成熟,浓重的集体抒情之后,大庆诗歌注重精神观照的艺术光芒也上升到了新的高度,即注重从文化、心理等多视角进行精神激励和审视,如庞壮国大量北方历史文化题材诗歌的热忱负载,王勇男、赵守亚等现代乡土诗歌的理性呼唤,吕天琳、犁痕等都市文化题材诗歌的心灵内省,潘永翔、苏美晴等生态文化题材诗歌的诗意召唤等。

毫不夸张地说,诗意栖居、与日蓬勃的大庆诗人群,通过广题材、多视角的多元审美意蕴构建,以激情、纯美、思辨的诗心为这个城市、这片土地折射着天空之光芒,升腾着大地之暖流。

[1]黑格尔.美学:卷一[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24-25.

[2]童庆炳.文学活动的审美维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94.

[3]皎然.诗式[M]//何文焕.历代诗话:上册.北京:中华书局,1981:30-31.

[4]屈光.中国古典诗歌意象论[J].中国社会科学,2002(3):162 -171.

[5]黎志敏.论诗歌定义:本质、功能与特征[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8(8):46-49.

[6]杨金花.《毛诗正义》研究[D].保定:河北大学,2007.

[责任编辑:金颖男]

On the Diverse Aesthetic Im plication of Daqing Poetry

ZHANG Yong-xiang

(Party Committee Propaganda Department of Daqing Normal University,Daqing,Heilongjiang 163712,China)

Daqing,born as an energy city,is typically of immigrant culture.Poetry created in thismarvelous land,as an aesthetic object,is not only the carrier and highlighter of its cultural diversity,but also demonstrates a profound life experience,a unique imagery sculpture,and highly aesthetic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the spiritof contemplation.With the diverse aesthetic implication generation and continuous distillation,Daqing poetry also received strong vitality of the arts.

Daqing poetry;aesthetic implication;life experience;imagery sculpture;spiritual contemplation

book=103,ebook=108

张永祥(1981-),男,黑龙江庆安人,大庆师范学院党委宣传部教师,从事现当代文学理论批评研究。

I206.7

A

2095-0063(2013)05-0103-04

2013-05-09

猜你喜欢
钻塔大庆意蕴
李大庆
垂直起升钻塔的研制及应用
钻塔剪影
国之大庆,成就报道如何“融”新出彩
钻塔
走进秋天的钻井工
《物外真游》
——高大庆作品欣赏
咏史诗的哲学意蕴(外三则)
历史课点评的意蕴
意蕴难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