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兴河
(福建省龙岩市委党校 福建 龙岩 364000)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着眼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发利用民族文化丰厚资源;运用高新技术创新文化生产方式,培育新的文化业态,加快构建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文化传播体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推进文化科技创新,发挥文化和科技相互促进的作用,深入实施科技带动战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2012年7月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对文化科技工作给出了明确要求,即“加强文化科技创新,推进科技与文化融合,提高科技对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支撑能力。”《意见》一是明确了“文化科技创新”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是强调了“科技与文化融合”;三是将“文化科技创新”的面向由文化产业拓展到了“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四是将“推进文化科技创新”深化为“加强文化科技创新”。《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指出:推进文化科技创新,发挥文化和科技相互促进的作用,深入实施科技带动战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落实《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部署,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文化发展的重要引擎作用,科技部会同中宣部、财政部、文化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组织编制了《国家文化科技创新工程纲要》并印发了通知,此举标志着国家文化科技创新工程正式启动。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促进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这说明中央高度重视推进文化与科技融合工作,始终把文化科技创新作为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内容。同时中央和各地各有关部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制定和完善了税收、金融、土地、工商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建立配套的政策支撑体系,研究出台了一批更有针对性、更具含金量的扶持政策,形成有利于文化与科技融合的良好政策环境。
从理论宣传角度看,主管文化的部门、领导以及专家学者和理论工作者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对文化和科技融合的内涵、意义、问题以及如何融合等进行了不同的分析,形成了强力推进文化和科技融合的理论氛围。
一是健全了工作机制。为推动文化与科技融合,在中央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的统筹指导下,由科技部牵头,会同中宣部、财政部、文化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等部门,建立文化科技创新工程联席会议机制,具体负责指导推动工程实施等有关重大政策制定等工作。各地也参照中央的做法,加强统筹协调,建立了相应的工作机制,形成了促进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的强大合力。二是建立了首批16家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这16家基地分别制定了不同的定位和目标,投巨资搭建文化与科技融合的平台。如北京中关村建立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基地以信息技术与数字内容产业为核心发展方向,以高端人才、园区建设、创新企业、科研机构为主要抓手,以融合品牌、中介服务、公共服务平台和创新环境建设为支撑,建立健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文化科技创新体系,推进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到2015年,示范基地力争实现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2100亿元,年均增速15%;武汉建立了东湖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着力实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民族文化科技保护、文化演艺产业发展、高新技术博览服务、多语言云翻译、文化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等示范工程,努力将示范基地打造成国家文化科技创新的智力密集区、资本聚合区、产业集聚区、引领示范区,拟设立文化和科技融合专项资金,5年内投入60亿元支持示范基地建设;杭州建立了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将以现有16家园区为基础,打造创意设计产业示范基地、动漫游戏产业示范基地、现代传媒产业示范基地,重点发展工业设计业、游戏娱乐业、数字出版、新媒体等产业,到2015年,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力争达到15%;深圳建立了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瞄准文化创意和科技创新两大主攻方向,重点发展数字传媒、数字娱乐、数字出版三大产业,到2015年,示范基地文化科技产业增加值拟达到200亿元,文化科技产业总产值突破500亿元等等。三是打造一批带动性强的文化科技企业和企业集团。近年来,随着文化体制改革深入推进,一大批出版、发行、影视、演艺等经营性国有文化单位转制为企业,一大批民营文化企业迅速成长起来。截至2010年12月30日,中央各部门各单位出版社完成转企改制。全国有99%的经营性图书出版社、96.6%的国有新华书店和20%的报刊出版单位已完成转制或正在进行转企改制之中。转制后的企业联合重组,形成出版企业集团29家,期刊集团4家,发行集团24家,上市公司42家,资产、销售过百亿元的有6家。四是培育了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文化科技品牌。如2011年,中国科技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在京揭牌,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和上海文艺出版集团合并重组,我国首个由中国录音录像出版总社转企改制,并引进北京首都创业集团有限公司资本组建而成的国家级数字文化企业——中国数字文化集团有限公司成立。
当前,我国文化科技发展还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第一,观念比较落后,文化体系的科技意识不强,科技与文化融合不够。发达国家已经从过去文化创意产业的作坊发展到车间,到装备齐全的实验室,而我国很多还停留在作坊式的水平。文化领域里面,许多人认为,文化与科学技术融合不大相关,文化是文化,科技是科技,出现文化与科技融合“两张皮”的现象,文化和科技融合缺乏一种文化的自觉意识,相对来说比较落后。第二,文化发展需求对科技创新的带动不足,关键技术装备和软件系统主要依赖进口。我国高端系统的装备对于进口依赖非常高,从电视领域来看,摄像机、录像机、采访机90%靠进口,而且主要是来自于日本的松下、索尼等等;非线性编辑系统的、播放系统的、上星传输的国产设备最多能占到50%,主要用的品牌也是国外的品牌,舞台灯光,特别是音响设备,80%都是靠进口;新闻出版系统里的印刷环节,大部分是海德堡、罗兰,西门子等等;在演艺娱乐领域里面,舞台的设备、声光电,包括乐器,国外的品牌还至少占据一半以上,无论是质量还是效果都明显优于国产的品牌。第三,文化科技体制机制融合艰难,文化与科技分属于不同的行业,不同的部门,不同的区域,都存在着一定的壁垒,而且条块分割导致部门和行业协同不足,所以要实现融合还需要一个过程。第四,缺乏既懂科技又懂文化的复合型人才。在文化企业中间,科技和营销这两方面的人才已经上升到了相当高的地位,但是对于技术人才和技术部门仍然是一个冷门,文化系统在科技项目的策划上比较欠缺,科技人才主动继承弘扬文化的意识不强。
加强对有利于提升重点文化产品创作力、表现力、传播力、感染力和影响力的重大科技需求课题的战略研究。一是实行国家文化与科技融合的大布局与国家区域发展战略有效的配合。从2008年以来,国家相继批准颁布了30多个区域发展规划,形成有梯度、有波次、有重点的新地缘发展战略。国家促进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战略布局,应该与这一全国区域发展大格局相适应,突出中心城市和重点地区作为文化科技融合的增长极,同时因地制宜,因时制宜,鼓励各地多样化发展模式。二是把握好国家文化与科技融合战略的分步骤推动和系统化建设的关系。从国家层面上看,文化与科技融合是一个从政策机制到培育主体、从基础设施到人才培育的系统工程。它包括:掌握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和通用技术的主动权;培育一大批科技型的文化企业和文化机构的强力主体;扩大文化科技的产品贸易和服务贸易;形成自主创新、组合创新、赶超创新的多样合力和多样化路径。三是把文化和科技融合落实在提升产业升级,推动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发展上。文化产业的重要规律是以产业链和产业集群的方式运行,注重产业链与价值链在产业运行中的互动与统一,而文化科技融合是提升和重组产业链,提升产业效益的强大动力,必须突破核心环节,强化成果应用。
针对有关关键技术与装备的研发需求,制定技术发展路线图,分析在同类技术与产品等方面我国与国外的差距和比较优势,遵循市场规律,选准突破口,制定切实有效操作性强的制度。
当前文化企业和科技创意型企业都面临着融资难的问题。为此,需要多元筹集文化科技投融资资金。针对文化、科技企业缺乏固定资产抵押物、产品收益情况难以评估、获得金融信贷支持难的情况,建立以财政资金为引导、吸纳文化企业和社会资本参与的文化科技创新投融资平台,引导风险投资基金对创新性文化产业项目进行风险投资,组建文化科技产业小额贷款公司,发展文化科技产业金融服务专营机构,加大对文化科技企业特别是中小创新型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进一步改善文化科技企业的信贷服务和融资环境,形成政府投入、信贷投资、证券市场等多渠道投资的局面。
文化科技项目尤其是重大文化科技项目是文化科技创新的基本平台,是凝聚智慧、扩大就业、增加税收的重要载体,是创造新的文化业态、提供新的文化样式、改造升级传统文化产业的现实选择。应充分利用国家扩大内需、启动消费和加强区域性基础设施建设的契机,狠抓重大文化科技项目的关联、配套与分工协作,做到策划与储备重大文化科技项目并重、遴选与落地重大文化科技项目相接、做大与做强重大文化科技项目相扣。实践证明,小到一个城市,大到一个国家,只要持续开发出基地型、航母型和龙头型文化科技项目,就能不断扩大文化产品市场份额,就能支撑这个城市和国家文化与科技的长远发展。因此,应更加积极地实施重大文化科技项目带动战略,坚持用重大文化科技项目孵化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培育带动性强、示范作用大的文化科技创新龙头企业,推动文化与科技朝着专业化、产业化、规模化方向融合发展。
文化与科技都属于知识密集型领域,也都是最需要创新的领域,离不开高素质人才做支撑。必须抓好专门技术人才和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加快培养一批掌握现代科学技术、能够引领文化科技创新的专门人才,培养一批具有较高文化和科技素养、懂经营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鼓励文化单位与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共建培训基地,加大对文化科技人才教育培训、扶持激励力度;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在注重培养的基础上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吸引科技人才进入文化领域,引进海外文化创意、科技研发等高端人才;提供文化科技人才创业平台,树立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理念,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氛围,为文化科技人才创造发展机会、解决实际问题,建立和完善有利于优秀人才健康成长的体制机制。
要“面向需求、系统推进,促进融合、加强创新”,从推进文化发展的高度,出台一系列支持文化体制改革、鼓励和促进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的政策措施,抓紧对现有政策进行系统梳理,加强督促检查,确保政策落实到位;加强对文化各重点领域重大科技需求课题的分析凝练,从基础研究、关键技术攻关与应用、先进技术和装备研制、产业环境条件建设等关键环节,加强对文化科技发展的系统推进,促进有利于文化与科技创新有机融合的创新机制的形成和完善;加强文化科技创新,以科技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为着力点,破解长期困扰文化科技发展的深层次问题,以体制机制改革促进科技资源与文化资源高效共享和综合集成,全面激发创新活力和创新动力。
[1]王志刚:推动文化与科技融合 加强文化科技创新[N].经济日报,2011-11-27.
[2]张京成:文化科技融合 助推产业升级[N].中国文化报,2012-12-04.
[3]蒋祖烜:文化和科技的融合 观念装备技术问题需要解决[EB/OL].凤凰网财经,2012-09-22.
[4]加快推动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EB/OL].河北文明网,2012-05-02.
[5]柯闻:在更高起点上推动文化与科技融合[N].中国文化报,2012-11-20.
[6]张作荣:加快推进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N].人民日报,2012-09-05.
[7]刘云山:在更高起点上推动文化与科技融[Z].在文化与科技融合座谈会上的讲话,2012-05-18.
[8]党的十七大、十八大报告[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