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职院校公共英语教学“双师”队伍现状

2013-03-27 11:35
电大理工 2013年4期
关键词:公共英语双师职业

张 妍

辽宁装备制造职业技术学院(沈阳 110161)

教高[2006]16号文件《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重视教师的职业道德、工作学习经历和科研开发能力,逐步建立“双师型”教师资格认证体系。文件要求重视“双师”结构,该结构是指专业教师中具有工作经历的教师比例和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担任的兼职教师的比例[1]。

按照这一政策,理想的高职公共英语教师应该是“德技双修、崇学尚用”的 “双师型”人才。即既能以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教学,又能运用丰富的职场阅历,帮助学生解决职业实践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还能用娴熟的技能为学生搭建仿真的教学和实训平台。目前,公共英语“双师”队伍建设的局限性和滞后性已经成为制约高职稳健发展的瓶颈因素,究其原因,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 教师对职业教育理念认知不足

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指在从事教育教学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对教育教学活动的理性认识或理念,包括师生观、知识观、教学观、质量观和教育价值观。很多从事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的教师抱怨“教学效果差”、“学生不爱学”,他们习惯把这些归咎于学生身上。殊不知,备课的前提是“备人”。高职不同于本科,大多数学生的毕业取向不是为了升学,更不是成为理论家,他们的就业目标多是与所学专业相关的高级技术岗位。他们由于高考成绩不高,缺乏自信心、时间管理能力和吃苦耐劳意志,加之英语学习似乎对他们的前程“没什么用”,就酿成了学生愈演愈烈的厌学情绪。但他们却忽视了科技、文化、信息、生产、服务、民生等方方面面国际化发展的洪流,公共英语业已向职业英语的方向改革。老师要更多地给予学生关爱和鼓励,多了解学生文化,激发学生兴趣。其中,激发学生兴趣最主要的环节在于让学生意识到职业英语的学习与他们终身的生存质量息息相关,解决学生职业技能实践教学的指导问题[2],帮助他们建立精品意识、市场意识、远见意识。

师与生只有在互动中逐渐树立统一的教育价值观,教学才能事半功倍。而“教育价值观”形成影响力的先决条件是它经得起社会、行业和实践考验的。从微观上说,它影响到一名教师的威信;从宏观上说,它关系到一所高职院校,乃至整个高职教育的社会声望。因此,实现公共英语“双师”队伍的战斗力的提升,要从思想源头抓起,让每一位教师认同“双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 教育机构对“双师型”教师成长规律研究不够

很多省份很注重高职院校“双师”队伍的建设,利用寒暑假统一组织各高校的教师参加“双师”培训。在针对英语教师的“双师”培训中,培训师中包括行业官员、省内名师、企业精英、外籍专家等,既多元化,又有鲜明的代表性。这类培训使长期从事传统理论教学的教师眼前一亮,短时间内受益良多,甚至想将其所学“拿来”,移植到本校的教学中。可是一旦回到学校,受固有的教学体制和环境所限,新理念多半不能付诸行动,而且这类培训多为“一次性结业”性质,缺乏渐进性和反馈性。“双师”培训就成了“假期训练营”或“理论进修班”,失去了其应有的应用价值。

现在的高职公共英语教师多半是研究生毕业后直接入职。他们的求学经历很自然地使他们认为,英语的水平与投入的时间和精力成正比,于是不遗余力地给学生打语言知识基础。但除了通过教学让学生完成大学英语等级考试等基本任务外,高职公共英语还要有能力拓展更为广阔的教学空间,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比如学习机械、自控、塑性等工科专业的学生,英语对于他们职业生涯的贡献更主要的是安全生产与产品推广;对于工商、文秘等专业的文科生,英语对于他们职业生涯的贡献更偏重优质服务与日常交流。

改良以上培养方略的重要保障就在建立长效性、多样化的“双师”培养体系,相关政府部门基于政策倾斜,帮助高职院校维系并深化校企合作,使培训更具针对性、灵活性、渐进性、开放性。

3 “双师”来源单一,职业科研能力薄弱

现行的高职英语教师成为“双师”的主要途径是“走出去”,通过深造和实践来认识企业的运营制度和生产步骤。虽然较“闭门造车”的时代有所改观,但难免又会流于形式。任何成功经营的企业都是拥有一套健全而复杂的管理机制的,而公共英语教师受身份所限,即使被派到所教授专业的对口企业进行认知实践,也只能接触到简单的文案工作,而被屏蔽到“商业机密”之外,不能将真正让实践指导教学。

当务之急就是启动强势人才引进机制,打造专兼结合、结构合理地“双师”团队。[3]聘请企业中有权威性、代表性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到学校授课,但高职院校资金有限,并多数建在郊区,使企业人士送课上门的时间成本提高,可能会影响到企业本身的工作。这些都要求学校与政府、行业、企业共同努力,制定校外“双师”的鼓励机制和待遇标准,使他们在身份上既是行业或企业的在职人员,又是学校的校外导师,其中对地区发展有突出贡献的人员还应享受政府的相关表彰和奖励。

另外,高职公共英语教师评聘职称的过程一般是通过递交论文、教材、课题等书面科研材料,重学术、轻技能。“双师”与否并不关乎评定结果,这就对“双师”的身份缺乏了约束性和优待性。这与高职教育的特点相偏离,只有将职业教育的性质、工作任务有机结合起来制定出相应的评审办法,例如采纳资格认证和审核等方面的档案管理方法,或引进“双师型”教师职称,才能最大化地激发“双师型”教师的积极性,保证“双师”队伍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整体增强[4]。

综上所述,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的“双师”队伍建设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过程。教师需要认清形势,转变角色,走上职业化、科学化、正规化的“双师”道路,同时也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营造一个和谐、健康的发展环境,从而保证学校产、学、研并进的生命力和战斗力,更有力地服务学生、回馈企业、推动行业、造福社会。

[1]教育部.教育部高等教育及成人教育司[2006]16号文件《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北京:教育部,2006.

[2]关远见,改善现状与改变现状——职业教育"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困惑与出路[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5).

[3]李丽华.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情况调研报告——以辽宁省为例[J].现代教育管理,2010,(10).

[4]李梦卿,罗莉.“双师型”教师职称:职教教师专业发展的保证[J].职教论坛,2011,(22).

猜你喜欢
公共英语双师职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双师培养授课实践探讨
林秀娟 茶业“双师”
服务区域经济为导向的公共英语构建研究
小学科学“双师课堂”中双师角色功能定位研究
职业写作
中职院校公共英语和职业英语教学的衔接分析
我爱的职业
高校公共英语信息化教学方法研究
依托附属医院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