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特岗教师职业适应性:问题与对策

2013-03-27 09:24柏晓露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3年5期
关键词:特岗教师职业适应性

柏晓露

(湖南科技大学教育学院,湖南湘潭411201)

特岗教师是指根据“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招聘的教师。2006年,教育部、财政部、人事部和中央编办联合下发了《关于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的通知》(教师〔2006〕2号)并随机实施该“特岗教师计划”,通过公开招募高校毕业生到西部“两基”攻坚县以下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任教,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从事农村教育工作,逐步解决农村师资总量不足和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特岗教师聘期3年,期满后,对考核合格且自愿留聘的特岗教师,按规定程序转为当地正式在编教师[1]。“特岗教师计划”实施以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主要体现在深入基层任教的特岗教师对农村教育事业所作的贡献上。

职业适应性是指进入工作岗位的个体主动调整自己的身心状态,按照工作要求,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也就是个体在工作过程中主动适应工作要求和环境的能力倾向[2]。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个体长期在某种环境中生活,并逐渐适应这一环境以后便形成一种思维方式和行为的固着化状态,当其转移到一个新环境时,便会出现一定的适应性问题,影响自身的生活和工作效率。”[3]

提升农村特岗教师的职业适应性不仅有利于其自身发展,使其更好地融入当地社会生活,更快地进入职业角色,更强地锤炼自身职业素养,促进专业发展;也有利于学生学业进步及学校的发展,推进农村教育事业更好更快发展。然而,当前特岗教师由于其特殊性及工作环境的艰苦性,其职业适应性问题较为突出,不同程度地制约着“特岗教师计划”的有效实施。

一 特岗教师职业适应性问题表现

特岗教师大多是刚刚从高校毕业的学生,一般为初任教师,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变以及繁华的都市高校到工作艰苦的农村中小学的环境变化等使其产生职业适应性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

(一)心理适应性问题

心理上的不适应主要表现为3个方面。一是畏惧,特岗教师刚走出大学校园,进入社会,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及未知的职业状况,会产生恐惧心理。二是焦虑,由于对农村学生的特殊性及教学设施条件的限制等,特岗教师采用较新颖的教学方法难以达到预期效果。笔者通过调查发现:68%的特岗教师认为教学过程中主要困难是“教学材料与设备的欠缺”,52%的特岗教师认为是“难以有效的运用各种教学方法”。面对理论与实践的脱节,理想与现实间的巨大差距,特岗教师在面对教学困难与挫折时不知所措,焦虑不止。三是抑郁,农村逐步形成新“读书无用论”影响到当地居民对教育的认识和需求。[4]他们片面地以工资和工作环境的好坏来评价怀抱着服务农村,支援农村教育事业的特岗教师的价值。这种误解和偏见使特岗教师得不到应有的理解与尊重,其抑郁情绪便由此产生。

(二)思想适应性问题

思想上的不适应会导致特岗教师在工作中浮躁,不安心。这势必会使他们的教学质量受限。思想上的不适应主要缘于以下3个方面。

1.入岗动机不正确

入岗动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工作态度。有调查中发现,只有28.9%的特岗教师的理想就是当教师,有54.0%的特岗教师是出于解决自身就业问题[5]。由此可见,特岗教师入岗动机中真正是支援农村教育事业的占少数,更多的是将特岗教师作为其职业生涯的过渡阶段或是跳板,是“先就业后择业”的权宜之计。而将教师职业看作是谋生需要等观点的教师,其职业认同程度要低于将教师职业看作是自我价值实现需要的教师[6]。

2.角色转换不及时

特岗教师大多是初任教师,面临着社会角色的一次根本转换,即由学生转为教师,由教育对象转为教育者。特岗教师工作环境的变化幅度和角色转换的难度之大,使他们不能及时转换角色。仍然沿袭原来作为学生的行为模式而不能遵循教师角色规范,表现出行为情绪化,业务不主动,遇事无主见等行为。

3.期满发展不确定

“特岗计划”政策中虽然对特岗教师服务期满后的去向进行了说明,但仍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达到什么条件才能正式入编,如何参加“硕师计划”,是否有机会调往条件好的学校等没有给出确切说明。政策的模糊性,使特岗教师不能安心工作。他们有一种强烈的危机感,需要教育行政部门给出一个安定的承诺,一份可靠的合同[7]。

(三)行为适应性问题

行为上的不适应是导致特岗教师职业适应性问题的直接原因,表现在3个方面。

1.教学经验缺乏,事倍功半

特岗教师大多是刚毕业的大学生,教学经验不足,对农村学生的特殊性(如留守儿童)的不了解,以及农村学校硬件设施不足等限制使很多教学方法难以达到预期效果,教师自我成就感较低。作者调查发现,有47%的特岗教师认为自己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70%的特岗教师认为因各种原因教学达不到预期效果。此外,大约80%的特岗教师认为自己教学经验不足,即使将大部分的时间用于教学工作,但效果甚微。

2.工作量过大,力不从心

偏远农村学校师资匮乏,很多学科不能正常开展。特岗教师的到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其师资不足的情况,但超负荷的工作量使他们感到压力过大,力不从心。首先是“教非所学”及跨学科跨年级教学现象普遍。几乎60%的特岗教师兼任两门甚至两门以上的课程[8]。作者任教的农村中学共有8名特岗教师,其中6名所教学科不是其所学的专业学科,5名是跨年级跨学科教学。其次是过多的课时量。特岗教师中,每周有11至15节课的占37.8%,有16至 20节课的占 37.8%,有 21节课及以上的占17.6%[9]。此外,部分特岗教师担任班主任,工作压力较大。如今农村学生大多是留守儿童,他们得不到正常家庭给予的教导,在生活与学习上出现如学业发展落后、失落自卑、自控力不强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对于无经验的特岗教师来说,无疑是巨大的压力和沉重的负担,作者的调查发现担任班主任会使其工作压力明显增大的特岗教师占85%。

3.人际关系复杂,交往不易

由于能力、经验及自身心理素质等限制,特岗教师的人际交往问题首先表现为师生关系难掌控。城乡学生的差异使特岗教师措手不及,农村学生基础薄弱、自制力差,缺乏家长监督,教师的严格要求反而导致学生对产生叛逆心理。师生年龄相仿让特岗教师不知如何平衡威信与亲和,给教学管理带来不便。其次是同事之间不协作。由于年龄结构的差异及受教育背景的不同,特岗教师与同事相处时缺乏协作精神。调查中发现,75.90%的校长认为特岗教师“主观上就没有想过配合”,只有24.10%的校长认为“配合默契”[7]。最后是当地居民不尊重。在一项关于受尊重程度的调查中,43.2%的特岗教师认为“一般”,认为“不尊重”的占24.3%,14.9%认为“非常不尊重”[9]。

二 特岗教师职业适应性问题产生原因

针对特岗教师职业适应性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其原因。

(一)国家政策制度不完善

首先,“特岗教师计划”政策在选拔、招聘制度上只限定了学历条件,对于应聘者的职业态度、职业信念并没有考察,造成很多特岗教师在入职后产生思想适应性问题。其次,政策中对期满教师给予的待遇规定存在模糊性,造成很多特岗教师对于三年后的职业规划迷茫,盲目转业。再次,“特岗教师计划”政策的吸引力不足。如特岗教师身份的确定,待遇方面的改善以及为长远的职业规划提供支持等方面,不足以吸引优秀人才的加入。

(二)政府管理宣传不到位

当地居民对“特岗教师计划”政策不了解导致了片面地以工资和工作环境的好坏来评价特岗教师的价值,这种误解和偏见使特岗教师得不到应有的理解与尊重,造成特岗教师心理上的抑郁;而入职后管理的不到位,让特岗教师在进入学校后感到孤立无援,凡事都是靠自己去慢慢摸索,加重其职业适应性问题。

(三)学校用人机制不科学

特岗教师主要的工作地点在学校,学校的用人机制直接影响特岗教师的职业适应性。首先学校对于特岗教师关心不足,使特岗教师入职后感到孤独无助,不能及时适应陌生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其次,“教非所学”及跨年级跨学科的超负荷教学现象,也使特岗教师力不从心,产生职业倦怠。再次,单调乏味的校园生活也加重了特岗教师对农村环境的不适应。

(四)教师自身发展不积极

特岗教师职业适应性问题的产生,其根本原因还是来自特岗教师自身。对自身兴趣、志向、性格特点等方面判断的失真是特岗教师入职后产生适应性问题的重要原因。首先,“先就业后择业”的入岗动机,使一些特岗教师把教师职业当作其职业生涯的跳板,没有坚定的职业理想,常想着跳槽而不安心工作。其次,特岗教师的心理素质不高,不能坚强地面对工作中的困难与挫折,消极情绪不能及时排解。再次,人际交往能力的不足导致其入职后产生人际交往问题。最后,对“特岗教师计划”政策的了解程度不高,不能很好的利用政策的优惠条件与自身发展相结合,造成职业发展迷茫。调查中有74%的特岗教师不了解或根本没听说过与“特岗教师计划”配套的“硕师计划”。

三 提高特岗教师职业适应性的对策

通过对特岗教师职业适应性问题产生原因的分析,我们从国家、政府、学校和个人4个方面提出一些提高特岗教师职业适应性的对策。

(一)完善国家政策制度,提高吸引力

特岗教师的招聘制度应在原有基础上不断完善:首先要注重对应聘者职业态度、职业信念的考查,使选拔出来的特岗教师既具有扎实的教育教学专业知识和技能,又具备端正的入岗动机和坚定的教师职业理想。其次要落实服务期满特岗教师留任激励制度,督促各地切实做好特岗教师留用工作,激励特岗教师扎根基层长期从教。最后要提高政策的吸引力,吸引并留住人才。在身份方面,应给予特岗教师正式公办教师身份,而不是临时的志愿服务身份;在待遇方面,在不断提高其工资待遇的同时,改善其工作和生活条件,并提供更多利于他们专业发展的优惠条件,如教研深造机会以及鼓励其提高自身学历水平等;在发展前景方面,为特岗教师制定长远的职业规划提供便利,不管其留任与否,都应提供支持,指明发展方向。

(二)加强政府管理宣传,提高支持率

广泛而有效的宣传,可以使更多的人了解“特岗教师计划”,转变人们对特岗教师的“歧视”态度,而有效的管理制度,可以为特岗教师创造和睦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政府要大力加强管理和宣传,首先要建立健全各项管理机制,加强对特岗教师的动态跟踪管理,营造特岗教师安心从教的环境。其次要加强宣传工作。一方面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媒体宣传“特岗教师计划”的方针政策和工作成效,吸引更多优秀高校毕业生报名参加;另一方面大力宣传各地推进“特岗教师计划”的好经验、好做法,加大对优秀特岗教师的宣传力度,不断创新教师补充机制,帮助特岗教师尽快成长为骨干教师。

(三)健全学校用人机制,发挥其才能

“特岗教师计划”是国家为改善偏远农村中小学困境的重要措施之一,能否合理利用特岗教师,促使其发挥最大才能,对当地学校来说是一个机遇和挑战。

在健全学校用人机制方面,首先应建立起“结对成长模式”:让一些经验丰富,乐于助人的老教师与特岗教师结成对子,有意识地整合特岗教师与本地师资力量,使其搭配从教,形成梯队。这样,老教师不仅能够给予特岗教师及时地生活辅导,使特岗教师不再感到孤独、无助,也可以给予特岗教师在教学管理等方面必要的指导和帮助,还可以从特岗教师处学习新颖的教学方法、现代化的教学技术等。教师间的相互学习和交流将利于学校的健康发展。其次是给特岗教师适当减压,发挥优势。学校要避免“教非所学”及跨年级跨科目的超负荷教学现象;要充分利用特岗教师的专业优势,带动学科发展,注重留住人才,如组织学科教研活动、开展公开课评比活动等,逐渐将其培养为学校的骨干教师或学科带头人;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如运动会、才艺展示等,增加特岗教师与他人接触的机会,促进其人际交往和排解压力。

(四)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增强其能力

作为特岗教师,从报名参加招聘时起,就应对其工作环境、职责及可能遇到的困难等做好充分地了解,并根据自己的兴趣、志向、性格特点等方面判断自己能否胜任这一工作。首先要端正入岗动机,坚定职业信念。立志为农村的教育事业服务,明确自己工作的意义和价值,把特岗服务期当作是人生的重要经历和宝贵财富。其次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培养乐观向上的积极心态。注重培养人际交往能力,不仅要加强与同事、学生和当地居民的交往,而且要把交际范围不断扩大到整个乡,整个县,乃至更广的区域。最后要做好职业规划,明确人生目标。若有志在教师的职业道路上继续发展,则需注重平时的点滴积累,善于抓住教研进修的机会,不断加强自身的教学反思能力和自我发展的强烈意识,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

总之,提升特岗教师的职业适应性关系到“特岗教师计划”实施的具体成效。本文从特岗教师心理适应、思想适应及行为适应三个方面来探讨其职业适应性问题。继而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并从国家政策、社会宣传、学校制度及个人发展四个角度提出应对特岗教师职业适应性问题的对策,以期提高农村特岗教师的职业适应性,促进“特岗教师计划”更好地为农村教育服务。

[1]汤 瑛.初任教师工作适应性的个案调查[J].科学教育,2008(1).

[2]宋凤宁.广西中小学教师实施新课程的心理适应性调查及调适研究[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4).

[3]李 娜.关于城镇教师对口支援农村教育的政策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7.

[4]廖朝华.我国特岗教师专业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以贵州省D县为例[D].湖南师范大学,2011.

[5]赵燕婷.农村“特岗教师”职业认同的调查研究——以甘肃省三县调查为例[D].西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6]赵准胜,张德利.农村教师特岗计划实施成效研究——基于吉林省区的调查数据分析[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12).

[7]樊万奎,吴支奎.农村特岗教师计划的“优”与“思”—以安徽省F县为例[J].中小学管理,2011(7).

[8]杨廷树.贵州省W县“特岗教师计划”实施中的问题与建议[D].华东师范大学,2010.

[9]贾 涛.农村特岗教师计划的实施:问题与对策[J].教师理论与实践,2010(8).

猜你喜欢
特岗教师职业适应性
谷子引种适应性鉴定与筛选初报
特殊教育教师职业幸福感调查研究——以毕节市某特殊教育学校为例
健全现代金融体系的适应性之“点论”
大型飞机A380-800在既有跑道起降的适应性研究
辽宁:特岗计划驰援卫生院
关于中小学音乐教师职业素养的思考
“特岗计划”边远地区教师补充机制的探索
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与慢性丙肝的研究进展
湖南:推进“升级版”全科特岗计划
湖南的全科特岗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