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安平
曾有人说,选一个干部就是树一面旗帜,“用一贤人,则贤人毕进”。一语道出了选人用人的无声导向作用,读后发人深思。
选人用人的导向作用,最主要地体现为引导干部眼睛“盯”在哪里,兴奋点锁定在何处。坚持从基层选拔干部,优秀人才就会流向基层;选拔埋头干事的人,就会引导干部专心谋事而不是专注谋人;选拔敢闯敢冒、勇于创新的人,就会鼓励干部解放思想、敢于担当……一言以蔽之,选准一个人、用对一个干部,就会激励一大片,推动事业发展,这就是选人用人的乘数效应。
好的用人导向如何保证?人们常说,用好的作风选作风好的人。坚持好的用人导向有两条很关键,其一是用人的标准问题,凭德才用人;二是如何执行德才标准,尤其是严防德才“注水”。比如,少数地方强调“大干快上”,选人用人时偏重干部推动发展的速度等体现“才”的方面,对于隐藏在这些政绩背后的好大喜功、急功近利,甚至虚假政绩等“德”的因素,则很少考量或者视而不见。长此以往,在地方干部队伍中就会形成另一种导向,这无疑是有害的。所以,必须综合、全面、辩证地看干部德才的“面”,对干部施政行为综合评价,而不仅仅是最亮的“点”,引导干部真正把科学发展作为成事之道。这方面仍有许多探索的空间。
无声的导向,有形的作为。各级党委和有关部门要坚持好的标准,严格执行好的标准,注重选拔品行好、有实绩、作风实的人,这样一来,德才兼备的导向,注重实绩的导向,重视基层的导向,鼓励创新的导向,必将会引导广大干部心无旁骛创事业,真抓实干促发展,形成群贤毕至、奋发有为的生动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