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啸云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外国语学院,北京 100191)
余国藩的《西游记》英译本简介
鲍啸云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外国语学院,北京 100191)
《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历经数百年,家喻户晓。《西游记》的外译也数不胜数,然其全译本只有詹纳尔(W.J.F Jenner)的Journey to the West和余国藩(Anthony C.Yu)的The Journey to the West。 其中,余国藩的译本在英语世界的影响力远大于詹纳尔译本,其译本也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赞誉。本文意在从创作背景、译本内容、特色和价值几个方面对余国藩的《西游记》英译本进行全面介绍。
《西游记》;余国藩;英译本
Anthony C.Yu,The Journey to the West,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于 1977、1978、1980、1982年分四卷分别出版。
自19世纪末以来,《西游记》逐渐在英语世界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相关译介也随之增多。1895年出现了《西游记》的首个片段英译。是由美国来华传教士吴板桥以《西游记》通行本为底本选译了第十回“老龙王拙计犯天条,魏丞相遗书托冥吏”与”与第十一回“游地府太宗还魂进瓜果刘全续配”的部分内容,取题名为“The Golden-Horned Dragon King;or,The Emperor’s Visit to the Spirit World”(中译为 《金角龙王, 或称唐皇游地府》),由北华捷报社刊印。1913年又出现了《西游记》的第一个英译单行本,是由晚清来华传教士李提摩太(Timothy Richard)完成的。 该译本题为“A Mission to Heaven,A Great Chinese Epic and Allegory”(中译即《天国之行,一首伟大的中国讽喻史诗》),由上海广学会于1913年刊印。另外还有海伦·海斯(Helen M Hayes)的《佛教徒的天路历程·西游记》(The Buddhist Pilgrim’s Progress:the Record of the Journey to the Western Paradise),以及阿瑟·韦理的节译本《猴》(Monkey)等等。这些译本影响较大,其中余国藩的特别推崇阿瑟·韦理的译文,并称赞韦理的才华和成就。然而这些译本都是节译本,此时尚未出现《西游记》全译本。正如余国藩在译本前言中说的那样“尽管《西游记》在中国自16世纪晚期成书以来一直是最受人欢迎的小说之一,尽管在最近一段时期内,无论是东方学者还是西方学者,尤其是胡适、鲁迅、郑振铎、小川环树 (Ogawa Tamaki)、太田辰夫((ota Tatsuo)、夏志清(C.T.Hsia)、柳存仁、泽田瑞穗 (Sawada Mizuho)和杜德桥 (Glen Dudbridge)等学者己经做了广泛而深入地研究,但除了 1959年的一个俄文全译本之外,还没有一个全译本适时地介绍给西方读者(Yu 1977)”。于是,他着手对《西游记》进行翻译,历经14载,《西游记》的第一个英文全译本终于完成了。
余国藩《西游记》译本分四卷出版,每一卷包含余国藩《西游记》译本的25回。1977年芝加哥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余国藩《西游记》英译本的第一卷,第一卷书内有译者序、注释和汉英专有名词对照表,余国藩在序言中对《西游记》的英、法、俄等译本均有所评述。他特别推崇韦理的译文,称赞韦理的才华及其成就,但也为韦理未能将《西游记》全部译出表示惋惜。余国藩认为,《西游记》是中国传统小说中的精品之一,包含着对儒、释、道三教严肃的讽喻,要把原文全部忠实地译出是十分艰巨的任务。因而他在译本序言中又说:“我很幸运,自从我来到芝加哥后就得以向内森·斯科特(Nathan Scott)老师及许多同事请教,如果没有老师、同仁和芝加哥大学的帮助,或者我缺乏勇气,要完成如此重大的翻译任务是不可能的(王丽娜 1980)”。
余国藩教授是美国芝加哥大学人文学讲座教授,同时是一位美籍华人,他一心想将中国文化的优秀成果展示给西方人,传播中华文化。在翻译《西游记》的工作中,余国藩具有得天独厚的三方面优势:中国文化根基;宗教修养;英语文学素养。正是凭借着一番热情和深厚的文化修养,使得余国藩的译本较别人而言内容更丰富、更全面,也更有研究价值。“在他的《西游记》每卷译本后的附录和所做的注释里,诗书经籍,广征博引,有《易》中的卦象和来词,有《礼记》,《四部备要》。 正史如《左传》、《晋书》、《辽史》;佛籍如《五灯会元》、《金刚经》、《高僧传》;杂记有《述异记》、《五运历年记》;近人著作有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郑振铎的《中国文学研究》,汤用彤、王国维、闻一多的考据;当代学者的论著如郭绍虞的《中国文学批评史》,任继愈的《汉唐佛教思想论集》译本的第一卷,还写有一篇长达六十二页的介绍,详细介绍了《西游记》的历史源流,版本沿革,作者身世,主题思想,韵文风格,以及西方学者的研究成果等,使得译本更多了一层学术上的价值,也是我国学者研究了解西方当代《西游记》研究成果的重要资料。这是以往任何《西游记》的英译本所不具备的特点(郭明军2007)”。
《西游记》深深植根于中国文化,其中涉及到的宗教、人名、诗词都迥异于西方,而作品的精华正体现其中,因而在翻译时需将这些中国特色原原本本的展现出来,这对译者而言是极有难度的,这也是之前的译作多为节译作品的重要原因。余国藩在《西游记》的翻译中力图忠于原文,多采用了异化的翻译手法,添加了大量的注解,以期忠实的展现中国古典文化特色。
例如,《西游记》第一回中介绍有关地支的来源。“盖闻天地之数,有十二万九千六百岁为一元。将一元分为十二会,乃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之十二支也。 ”
余国藩的译文是:We heard that,in the order of Heaven and Earth,a single period consisted of 1 29,600 years.Diving this period into twelve epochs were the twelve stems of Tzu,Chou,Yin,Mao,Chen,Ssu,Wu,Wei,Shen,Yu,Hsu,and Hai,?
此处,余国藩采用了音译的手法,保留了原文中中国地支的名称,译文忠实于原文,达到了异化的效果,保留了原文的异域风味。
而诗词的全译更是余国藩译本的亮点和评价其译作总体价值的重要参考条件。诗歌翻译一直是翻译中的难点,而西游记中存在有750首诗词。就连余国藩大为称赞的韦理译本也大量删减了原作中的专门术语和事件,而对于诗词,韦理更是在其为译本所作的序言中坦言“《西游记》是一部长篇神话小说,我的选译文大幅度缩减了它的长度,省略了原著插进的许多诗词,这些诗词是十分难译的”(Waley 1958)。这就大大削减了《西游记》语言、情节的艺术美和文学美。不仅作品基本的文学形式被扭曲,作品语言中许多曾经吸引了数代中国读者的叙事活力和描述力量也丢失了(Yu 1977)。“为弥补这一缺憾并尽可能忠实地向西方读者再现中国这一部古典名著的风貌,余国藩翻译了全一百回并将原本中数量众多、形式多样的诗词悉数译出,这成为他的译本最大的成就和特点,也是评价其译本价值的关键参数(苏艳 2008)。”
余国藩的《西游记》英译本在《西游记》英译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也是我国学者研究了解西方当代《西游记》研究成果的重要资料。
首先,余国藩的《西游记》英译本是《西游记》的第一本英译全本。以往的译本往往是节译,选译,内容短小,并且删除了大量的术语和情节。比如说韦理的译本,原著中750首诗歌翻译了不到10首。原作的有些部分,如诗歌翻译难度较大,在英译时频频遭到忽略。而这些难译点往往是原文语言构思巧妙之处,深深的体现汉语和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之处,因而那些节译和选译本在重现原文意义,传播中华文化风采方面的效果大打折扣。而余国藩坚定的坚持可译论思想,将原文甚至诗词都原原本本的译了出来,创造出了《西游记》的第一个英译全本,该译本和詹纳尔的全译本一起使《西游记》英译事业达到了高峰。
其次,余国藩译本中包含了大量的说明和注解,内容丰富,极具可读性和研究性。余国藩在其译本的附录和注解中,旁征博引,从《礼记》到近人著作如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洋洋洒洒,充分显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功底。此外,还写有一篇长达六十二页的介绍,详细介绍了《西游记》的历史源流,版本沿革,作者身世,主题思想,韵文风格,以及西方学者的研究成果等。这些注解和介绍使得读者,尤其是外国读者在阅读该译本时可以更多的了解《西游记》的创作背景和作品特色以及其植根的文化,使读者更容易理解作品的内容和思想,感受作品的精妙和文学之美;同时这些详尽的注解和介绍使得译本更增添了一些学术性,可供相关学者研究之用。
再次,余国藩的译本大量保留了原文特色,实现了异化的效果,把中国文化的风采很好的展现给了西方读者。余国藩的译本中大量的保留了原文中中国文化特色,正如上文举例说明的译者对中国地支的翻译采用了音译法,不仅通俗易懂,更将其中的文化特色保留了下来。
余国藩的《西游记》英译本通常被认为是当前最好的《西游记》英译版本。夏志清、D.E.Pollard等许多学者纷纷在西方多家有影响的刊物上盛赞该译本忠实原作、语言生动、注解丰富,使西方汉学界、文学界和宗教界受益匪浅。伦敦出版的《东方与非洲研究学院学报》曾载波拉德(D.E.Pollard)的评论文章,美国安阿博出版的《亚洲研究杂志》曾载王靖宇(Wang,John C.Y.)的评论文章。余国藩的译本是当今英语世界影响力最大的《西游记》译本,它将这部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带到英语世界的读者面前,极大地促进了中国文化的传播。
Yu,C,A.(1977).The Journey to the West[M].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Waley,A.(1958).Monkey[M].New York:Grove Press INC.
郭明军(2007).《西游记》之西游记[MA].成都:四川大学。
苏艳(2008).余国藩的翻译思想研究[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5)。
王丽娜(1980).《西游记》外文译本综述文献[J].中国知网(4)。
2013-03-21
鲍啸云,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翻译理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