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国良
(东北大学,辽宁 沈阳 110819)
早在我国古代就有了“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的提法,它深刻地揭示了疑、思、学三者的关系。古希腊苏格拉底善于用问答方式来激发和引导学生自己去寻求正确答案,这种苏格拉底方法被称为“产婆术”,说明教师在引导学生探求知识过程中起着助产的作用。被誉为“德国教师的教师”的第斯多惠有一句至理名言“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科学知识的增长永远始于问题,终于问题—越来越多深化的问题,越来越能启发新问题的问题。甚至,提出问题是“有效教学的核心”,是促进思考和学习的有效手段之一。由于实验课程的考核始终没有一个有效的方法,学生的成绩不能得到准确的评价,使得学生对实验课的兴趣和认真程度大为下降,也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在大力强调实验环节的今天,解决好这个问题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有必要对现行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因此,提出“目标问题”教学法。
“目标问题”教学法,简单地说就是围绕教学目标细化为若干个小问题,让这些问题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以问题为中心来展开教学活动的教学方法。教师讲解环节要适时地向学生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维,牵住学生的思路,引发学生的注意;学生操作环节要带着问题—有明确的目标,用心去做实验,身心合一;教师验收环节要让学生回答问题—当堂考核,评价真实,利于巩固。
问题是教学活动的开端。教学的首要任务并不在于直接给学生传授现成的知识,而在地引导学生发现各种各样的问题,首先必须使学生的头脑中存在大量的问题,然后才谈得上传授知识。提出问题,一定要科学、准确,要围绕教学目的,因此,就要求教师必须对教学大纲和教材准确理解、充分掌握,对物理概念准确理解和把握,并精心备课,设计好每一个问题。吃透教材,就是要分析好哪些是旧有的知识,哪些是新接触的知识,要把握好重点、难点及关键的知识和方法,巧妙灵活的设计问题。
“目标问题”教学法,首先就是要明确目标,所提出的问题一定是围绕着教学目标进行的。问题是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主线,一切教学活动自始至终都应围绕问题而展开。因为,问题不仅是激发学生求知欲的前提,而且还是学生理解和吸收知识的前提;知识只有围绕问题而展现出来,才能很好地为学生所理解和接受,进而才能真正成为其内在精神世界的有机组成部分。把教学目标细化为若干个难易不同的小问题,可以列成一个问题表,课前也要发给学生,这样,既便于提问、考核,又便于学生回答。问题的表述一定要清晰、准确,不要模棱两可,似是而非。
“目标问题”教学法,就要在“问题”上下功夫,“目标”是前提,“问题”是手段,要把握好“问题”来源的目的性、设计上的灵活多样性、提出时机的技巧性。
教学中,首先要明确发问的目的。要根据学内容、教学过程的实际需要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提出问题。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时刻记住所要完成的目标,时刻想着如何来完成目标。所以,提出问题时,应注意针对性、启发性、激励性。提出问题的目的一个是对所学内容的复习、巩固;另一个是应用、提高。在设计、编排问题时候,要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和衔接,要注意运用类比、对比等方式启发学生。在提问的过程要注意创设问题情境,适当采用探讨式,激励学生思维,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问题是教学活动的归宿。“目标问题”教学活动不仅应以问题为开端和主线,而且还应以问题为终结 。在学生做完实验教师验收签字的环节,要让学生现场回答问题,当堂实验当堂考核。这样做的结果,不仅是解决实验成绩的真实性、让学生从根本上重视实验课的问题,同时也是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巩固提高过程。教学的最终目的并不仅仅是用所传授的知识完全消灭问题,而更重要的是在初步解决已有问题的基础上引发出更多、更广泛的新问题!这些新问题出现的意义不仅在于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无止境地进行下去,而且更重要的还在于它能最终把学生引上创造之路,进而成为创造者。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多教少问,学生多“接受”少思考,表现为“满堂灌”和“注入式”的教学形式。即使有少部分问题,也仅仅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被动回答问题,而不是启发式地给学生提供产生问题的情境;或学生提出问题,教师解答问题,而不给学生提供自行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机会。因此就有了杨振宁博士的评价:中国学生与美国学生的最大区别就在中国学生不善提问题、不愿提问题。试想,如果中国的教育培养的学生是一批批只知忙于不假思索地接受知识的“书呆子”,那将会是多么可怕的前景。转变教育观念,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问题意识是至关重要的,必须引起广大教师的高度重视并付诸于教育实践过程之中。
问题教学法是由教师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引导他们根据已有知识和经验,通过推理来获得知识的教学方法。这里最关键的就是要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起主导作用,在教学过程中的一切行为手段都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所以,一定要改变过去那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旧的教育理念,以目标问题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发现学习,让大学物理实验教学过程成为开发创造力的创新教育过程。
采取“目标问题”教学法的实验教学过程,目标问题的引导与教师指导下的自身实践相结合;当堂考核的评价巩固与课后思考提高相结合。构成一个由问题的质疑到启发式思考,再到解决问题的行为实践的“疑、思、行”新式实验教学模式,由疑生问、以问促思、思行合一,这才是实验教学的真谛。相对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实践”教学模式,更能体现出学生的主体作用,能够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机,进而,可以达到既传授知识、技能,又培养、开发学生创造力的教学目标。
大学物理实验这门课程由于多种原因,很难被重视。其中一条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无论是教的一方、还是学习的一方、还是管理的一方,都很难体会到实验教学效果的显著作用,其核心问题就是如何提高实验课的教学质量。而“目标问题”教学法就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首先,“目标问题”使学生知道了这一次课要学什么,明确了学习的方向和目标;其次,“目标问题”的有层次、适时机的展示给学生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知道了如何去学、去做实验,避免了学习盲动性;最后,“目标问题”的解决,即完成了教师对学生的考核评价,也使学生明确了为什么要学的问题,同时也达到了巩固提高的目的。如何考核评价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可以说是很大的,由于实验课的特殊性,很难像其它课程那样进行统一的考试,这也是从事实验教学的同行们感到棘手的问题之一。“目标问题”教学法,就可以实现在实验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了考核评价,学生感到信服,教师感到真实。更重要的是这样做的结果使学生真正重视实验课,能够自觉地、主动地投入精力去学好这门课,这样,就能有效的提高大学物理实验课的教学质量,实现该课程的教学目标。
我在电桥的使用、核磁共振等几个实验教学中进行了实验改革尝试,学生感到效果很好,学生在课后的感想中写道:通过这次实验,“我能够积极主动带着问题做实验,认真地分析,仔细的观察,并在不解时向老师发问,收获很大。认为实验课真正做到了手脑并用,真正的用理论指导实践,并从实践中更好的理解理论,达到了实验课的目的和效果。”“这种形式的实验比之以往的模式更有助于帮助同学思考,有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对实验的印象更深刻,能由思考问题而进一步理解实验的原理。避免了以往做实验不用动脑,仅凭实验教材上的实验步骤一步步机械的操作而完成实验任务,达不到实验最根本的目的。”普遍反映说,这样上实验课才有一定的收获。
[1]J.R.安德森.认知心理学[M].吉林教育出版社,1989.
[2]苏刚,等.皮亚杰理论与物理教学[M].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
[3]辰野千寿.学习心理学[M].吉林人民出版社,1986.
[4]钟启泉,等.现代教学论发展[M].教育科学出版社,1988.
[5]王策三.教学论稿[M].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
[6]程秩,等.航海专业学生物理通识教育研究[J].大学物理实验,2012(5).
[7]代清平,等.普通物理实验“三层次”开放式教学模式中设计性实验研究[J].大学物理实验,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