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风俊
案例一:品缺水之苦
投影:“特别是在夏天,在骄阳下忙了一天之后,男女老少都有一种将要被风干的感觉。”
师:谁来说说风干的意思。
生:风干就是被风吹干瘪了,没有水分了。
师:你见过被风干的东西吗?什么样儿的?
生:被风干的树,枝干枯萎了。
……
师接问:那么“人好像被风干了”是怎样的呢? (学生无语)
出示图:一株已经失去水分、没有生命活力的狗尾巴草。
师:请你展开想象,干燥、炎热煎熬中的四兄弟会是什么模样?谁能用几句话描述一下四兄弟此时的模样。
生纷纷举手描述。
师不失时机出示缺水的画面,在缓慢、低沉的音乐中动情地描述:
在一块田地里,土地干裂得像月球的表面,一位老农手正抚着逐渐干枯的农作物,无助的眼神……
评点:
本环节教者抓住了“风干”这个词,引入了对比喻句的品味,同时通过看狗尾巴草图片联想四兄弟的模样,训练说话能力。由于我们家乡的孩子身处水乡,对缺水的感受体会不深,为进一步让学生体会缺水的严重,真正品味“风干”之苦,教者适时补充缺水画面,且进行动情描述,一下子将学生的情感进行升华,引起学生对课文中的人物、事件产生高度关注,使学生产生丰富的情感体验,为更好地体会下文有水之乐作好铺垫。在这幕情景的教学中,教者始终把学生放在首位,紧紧抓牢课文中的语文因素,站在一旁,以引导者的身份,引领学生不断地研读文本、想象画面,让学生始终围绕着课文中的字、词、句、段展开阅读、进行体会、揣摩、感悟、想象,最终达成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目标。正如一位特级教师所说:“只有着力研读课文的语文因素和语文特性,才能把阅读教学课上成充满语文味的课。”
案例二:品有水之乐
师过渡:一场雨让村里人感受到的是痛快、是享受!而母亲手中那小小的一勺水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投影:那一勺水从我们的头顶倾注下来,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感觉?读读四五两个自然段,画出触发了你感受的句子,并在一旁写一写你的感受。(可写词语,也可写句子)
交流:
生:我体会到母亲很珍惜水。因为文中说,母亲从水窖中打起一勺水,而不是一桶水。按照我们的习惯,洗澡总是会需要很多水的。
生:我从“一边……一边”中体会到母亲很关心我们,尽管水很少,但母亲想让这一勺水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凉意。
生:从“缓缓”这个词中我也能感受到母亲珍惜这一勺水,因为如果快速倒的话,很有可能水会被浪费掉。
生:我感受最深的句子是:水,它不多不少,在抚摸过全身的每一寸皮肤后,刚好润湿脚板,地上几乎没有一滴被浪费掉的水。因为,从“不多不少”、“刚好”、“几乎没有”这些词中,我感受到他们是多么地珍惜水,一点都不愿意浪费水,哪怕是一滴水。
生:从“抚摸”这个词语中,我还感受到这勺水带给作者很舒服的感觉。
生:我从他们的“啊啊”大叫声中体会到孩子们内心的舒服、痛快和幸福。
生:让我感受深的句子是:在水的滑动中,我听得到每个毛孔张开嘴巴的吸吮声,我感觉得到血管里的血的流动在加快。因为从这句话中,我感觉他们十分需要水。
生:平时我们洗澡时,从来没有感受到血管里的血的流动在加快,但是他们仅仅因为一勺水,就产生这样的感受。可见,他们是多么地渴望、需要水。
……
师:同学们,从母亲的动作中,我们感受到的不止是她对孩子们的关爱,更多的是对水的珍爱。这水流遍全身,多么亲切,它滋润心田、弥足珍贵,让我们一起动情地读一读。
点评:
叶圣陶老先生说过:“学语文要靠自己读书,自己领悟”, 在上述教学片断中,我们不难发现,教者始终引导着学生品词析句,让学生边读边想,学生的学习始终紧扣文本,紧扣文本中的关键字句进行。“哪句话让你感受最深刻?在触发你感受的字、词、句旁边写上你的感受。”等简单的几句话一直引领着学生细细品读文字,教师只是给予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而并没有用自己的感受来左右学生的思考。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在交流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学生所说的都是他们自己的话,是他们对于文本的真切的、具有个性化的解读,学生的独特体验和灵动思想此刻得以自由、真实地放飞。与此同时,教者及时给予学生鼓励与必要的点拨,使他们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由不准确到准确、不熟练到熟练,学生的语文能力在教者的指引、扶助下得以扎扎实实地发展、提高。
作者单位 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开发区国际学校
责任编辑 杨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