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 鹂,严立冬
(1.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经济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3;2.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工商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3)
生态资本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可持续资本形态,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资本。生态资本理论研究是全球生态化发展进程中不可回避的基础课题,实现生态资本化,明晰生态资本的构成要素,既是生态资本理论研究的前提和基础,又是生态资本运营实践中必须解决的当务之急,更是实施生态环境保护与利用战略的理论指导,它直接涉及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过程中开发利用生态环境资源的广度和深度,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突出的实践意义[1]。生态资本化主要表现为生态资本运营[2]。国内学者王海滨等首先对生态资本运营进行系统研究,提出了生态资本运营主体、原则、目的、途径、步骤等方面的一些理论主张[3-4]。严立冬等从具体产业入手,把生态资本运营与绿色农业发展结合起来,分析了绿色农业生态资本运营的含义与原则、绿色农业生态资本运营机制的构成要素、绿色农业生态资本运营的机理等。此外,严立冬等还深入讨论了生态资本运营与人力资本运营、物质资本运营以及社会资本运营的关系[5]。生态资本运营的基础在于明确生态资本运营的构成要素。例如,如何界定生态资本运营要素,生态资本运营涉及哪些要素,这些要素各自分属哪些类别,它们之间又存在何种联系等等。本文试图从各种要素的功能出发,以功能论视角对上述问题做一探索。
研究生态资本运营,离不开对生态资本运营所涉及要素的界定。这是进一步开展生态资本运营研究的基础。为了便于界定生态资本运营要素,不妨参考经济学中对生产要素的界定。生产要素是经济学中的基本概念。一个基本概念的界定,从哲学的意义上讲,可以有本体论、功能论、结构论等多种角度。经济学权威萨缪尔森在《微观经济学》第18版中把生产要素(factors of production)定义为投入(inputs)。所谓“投入”,指的是“生产物品和劳务的过程中所使用的物品或劳务”。而一个经济体之所以要使用这些投入,其目的在于将它们转换为产出(outputs)。所谓“产出”,则是“指生产过程中创造的各种有用的物品或劳务,它们可以用于消费或用于进一步生产”[6]。很明显,萨缪尔森对生产要素的定义是从功能论的角度出发的。生产要素的功能在于生产物品和劳务。故而,能够被用来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就被定义为生产要素。而且,如果生产出来的有些特殊产出仍然能够被用于进一步生产,那么它们依旧是生产要素。
效仿经济学中对生产要素的功能论界定,同样可以从功能论的视角出发界定生态资本运营要素,即:生态资本运营要素指的是生态资本运营中所使用的物品和劳务。但是,这一简洁定义能否充分涵盖生态资本运营过程中所涉及的各种要素呢?为了回答这一问题,就必须明确何谓生态资本运营。生态资本运营,简言之,就是具备一定条件的生态资本经营主体利用各种技术手段,采取多种形式,遵循若干原则,高效经营和管理生态资本,使之发挥最大效益,实现生态环境长期有效改善和持续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过程。
通过对生态资本运营概念的明确,很明显,“生态资本运营的主体”、“一定的条件”、“各种技术手段”、“生态资本的多种表现形式”、“运营目标及环境”这些要素对于生态资本运营都不可或缺。而上述生态资本运营要素的界定仅仅指涉了生态资本运营中所使用的物品和劳务,虽然物品和劳务可以包括“一定条件”、“各种技术手段”和“生态资本的多种表现形式”。这一界定指出了生态资本运营过程中所涉及的一些内容,可称之为生态资本运营的必备条件和对象。但是,它稍微有些简单,忽略了生态资本由谁运营,或者说生态资本运营中所使用的物品和劳务由谁主导这一重要方面。此外,它也并未提及生态资本运营的目标和运营环境等。为了弥补上述缺陷,结合生态资本运营的界定,有必要重新从更宽泛的意义上界定生态资本运营要素。故而,生态资本运营要素指的是使得生态资本得以成功运营、具备一定功能的组件。
生态资本运营要素涉及众多方面,比如,生态资本运营的主体、对象或者说客体、条件、手段、环境、目标等。从功能论的角度而言,可将它们分为能动性要素、支持性要素和限制性要素三类。
能动性要素指的是对生产资本起到规制、管理和经营作用的要素。它们是生态资本运营的主体。具体地,从现实经济中接触到的生态资本运营的大量案例而言,生态资本运营的主体从微观的角度来说主要是企业[7]。例如某房地产企业为了增加某楼盘的内在价值,主动承担改造周边环境、维护良好生态系统的任务。这就是生态资本运营的一种表现形式。与企业一样,生活中经常见诸报端的也有个人承包山林进行维护,最终实现生态系统有效运转,同时也获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的案例。由此可见,个人同样可以作为生态资本运营主体对生态资本进行运营。
生态资本运营主体,除了司空见惯的企业和个人之外,还应包括政府。表面上看,政府似乎不能成为生态资本运营的主体要素,这是因为不论是从经济学学理上还是从我国经济建设实践上来看,都有充分的证据指出政府不能作为微观经营主体,否则会带来市场秩序的混乱,影响微观经营主体的正常运作,导致与民争利等问题。但是,本文之所以把政府作为生态资本运营的主体要素,是基于功能论的角度。这主要是因为政府作为生态资本运营主体,其功能在于它可以提供生态资本运营的制度环境,对整个生态资本运营市场起到规制作用。因此,从功能论的角度而言,政府、企业和个人都应该是生态资本运营的主体,它们都能对生态资本进行主动的规制、管理、经营。
支持性要素即为对生态资本运营起到各种支撑作用的要素。这包括具备运营对象支撑功能的生态资本,以及具备运营条件支撑功能的物质资本、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
生态资本作为生态资本运营的客体要素,是生态资本运营的对象。目前国内外对于生态资本的定义说法不一,观点较多。本文采用的是国内学术界影响较大的严立冬等的界定。他们认为,生态资本是所有能创造效益的自然资源、人造资源以及生态服务系统,具有生态服务价值或者生产支持功能的生态环境质量要素的存量、结构和趋势。这一定义指明生态资本具有多种形态,如自然资源、人造资源、生态服务系统等,其最终体现的计量方式为存量、结构和趋势。由于它本身具有能够被人类改造,实现整体非减性的特点,因此,它是生态资本运营主体要素的作用对象,被归为支持性要素一类。
正如前文所述,生态资本运营就是在主体的主导下,对客体进行综合利用和开发。这离不开其他一些配合条件和相应手段。例如,企业在运营生态资本时,需要具体员工运用自身积累的知识、技术和能力负责经营管理,而且还要投入一定的资金、技术和相应设备,这些即分别为相应的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同时,企业经营主体还需要利用自身平日经营管理中累积的“人脉”,即学术意义上的社会资本,去协调各种关系,平衡在生态资本运营中涉及的各种利益。由此可见,人力资本、物质资本以及社会资本起到了生态资本运营支撑条件的作用。因此,从功能论的角度出发,生态资本、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就构成了生态资本运营的支持性要素。
限制性要素是指在生态资本运营中发挥约束功能的要素。生态资本运营的制度环境、人文地理环境以及运营目标这些要素,构成了生态资本运营的限制性要素。任何生态资本的运营都不能脱离具体的人文地理环境和现实制度环境,否则即为空中楼阁。而且,任何生态资本的运营最终都要达到一定的目标。正如严立冬等所指出的,生态资本运营从量上来说,至少要达到“非减性”。所以,除了人文地理环境以及制度环境之外,还需再加上运营目标的约束才能构成完整的一套约束系统。
综上所述,生态资本运营的构成要素及其分类可用图1表示。
图1 生态资本运营的构成要素及其分类
上文基于要素功能的视角对生态资本运营诸要素进行了分类。其中,主体要素——政府、企业和个人属于能动性要素。生态资本运营必须有主体来采取各种活动对生态资本进行经营和管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这一职责必然是由企业和个人承担。同时,生态资本运营还需要由政府充当法规提供者、运营规范者和秩序调控者的角色。这些能动性要素在生态资本运营中居于核心地位。
在能动性要素之外,生态资本运营还须有生态资本、人力资本、物质资本以及社会资本等支持性要素。从功能论的视角出发,其定位是生态资本运营的重要支撑。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的作用学术界已有定论,社会资本是近期才兴起的学术范畴,且过去并未引起经济学家的重视。这个概念虽然首先由社会学家提出,但近年随着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开始关注,它的重要作用开始逐渐为经济学界所重视,尤其是在企业需要处理一些纷繁复杂的局面、协调一些重要关系时,社会资本就越发能显示出其重要作用。运营生态资本的企业和个人拥有的社会资本总量越多、质量越高,就越容易在生态资本运营竞争中居于有利地位。
在生态资本运营构成要素中还有一类是限制性要素。这些包括运营目标、制度环境以及人文地理。它们的定位主要在于为生态资本运营提供一定的约束。运营生态资本的企业和个人在生态资本运营中必须和当地的人文地理环境、制度环境相互协调。任何企业和个人都需要关注制度环境。但是,和运营物质资本、人力资本或社会资本的企业和个人不一样的是,运营生态资本的主体尤其要注意生态资本所在地的人文地理环境。因为要使生态资本成功增值,就必须关注当地的人文地理环境适合什么类型的生态资本。此外,由于与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存在着显著不同,即生态资本的运营有时需要一个很长的周期,其效益短期内难以彰显,生态资本运营目标的制定就不能太急功近利。这构成了生态资本运营的一个典型时间约束。
总之,生态资本运营需要以能动性要素为核心,以支持性要素为支撑,以限制性要素为约束。因此,生态资本运营各要素之间也构成了一个有机联系的系统,它们彼此之间必须相互协调,并注重配合。
生态资本运营是目前生态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可持续发展经济学研究的热点问题。生态资本运营要素是研究生态资本运营的基础。基于功能论的立场,生态资本运营要素指的是使得生态资本得以成功运营、具备一定功能的组件。生态资本运营要素涉及众多方面,比如,生态资本运营的主体、对象或者说客体、条件、手段、环境、目标等,从功能论的角度而言,分为能动性要素、支持性要素和限制性要素三类。能动性要素指的是对生产资本起到规制、管理、经营功能的要素,它包括政府、企业和个人等生态资本运营主体。支持性要素即为对生态资本运营起到各种支撑作用的要素,这包括生态资本、物质资本、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限制性要素是指在生态资本运营中起到约束功能的要素,即生态资本运营的制度环境、人文地理环境以及运营目标。生态资本运营需要以能动性要素为核心,以支持性要素为支撑,以限制性要素为约束,三类要素必须相互协调,有机配合。
本文虽然基于功能论的视角,初步探讨了生态资本运营要素的界定、分类及其定位等,但是,除了功能论的视角之外,是不是还可以从其他角度来深入探讨生态资本运营要素的相关问题?例如,能否从控制论的角度研究生态资本运营要素?而且,即便是采取功能论的视角,生态资本运营要素这一论题仍然有很多细节问题需要研究。首先,支持性要素总量该如何计量?某一生态资本运营过程中涉及的具体生态资本、人力资本、物质资本与社会资本如何计量?其次,限制性要素质量该采用何种标准判断其高低?又如从整体上看,当前中国社会生态资本运营的制度环境是好是坏?这一制度环境是否能够有效促进生态资本运营的顺利开展和实现增值目标,究竟需不需要改进?再次,能动性要素包括的三类主体之间利益如何协调?政府、企业与个人,三者在某些生态资本运营过程中可能存在利益一致,而在另外一些生态资本运营过程中却存在利益相悖的问题,这该如何解决?当然,这些问题都有待于下一步研究的继续深入才能回答。
[1]严立冬,陈光矩,刘加林,邓远建.生态资本构成要素解析——基于生态经济学文献的综述[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0,(5):3—9.
[2]严立冬,刘加林,陈光矩.生态资本运营价值问题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1):141—147.
[3]王海滨,等.实现生态服务价值的新视角(一)——生态服务的资本属性与生态资本概念[J].生态经济,2008,(6):44—48.
[4]王海滨,等.实现生态服务价值的新视角(三)——生态资本运营的理论框架与应用[J].生态经济,2008,(7):36—40.
[5]严立冬,刘加林.生态资本运营与相关资本运营的关联性分析[J].吉首大学学报,2009,(7):95—98.
[6][美]萨缪尔森.微观经济学(第18版)[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
[7]赵瑞霞,胡黎明.生态资本经营:案例及理论诠释[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9,(3):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