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焕存
目前我国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中,高血压与脑梗死、肾功能损害、冠心病及心力衰竭等有着密切的关系,已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头号公共卫生问题。从卫生部对流行病学的统计数据中可以看出,近年来,高血压呈现上升趋势,但我国对高血压的控制率、治疗率及知晓率都比较低。因此,要想对高血压进行有效的控制及治疗,就必须对每位高血压患者制定一个长期、连续的治疗计划,对高血压患者进行随访和治疗。笔者对前来我院就诊的社区高血压患者进行建档管理,并且根据每位患者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规范治疗及随访,在年底的时候,对所有患者进行回顾分析,从而探讨减少心脑血管病及血压控制的有效措施,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3月~2011年12月大同市矿区和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136例(男58例,女78例)高血压患者,年龄26~79岁,平均(60±16)岁,26~59岁28例(占20.6%),60~74岁92例(占67.7%),≥75岁16例(占11.8%)。进行健康档案管理,并进行分级及危险分层,根据建立的专属健康档案进行专案管理。建档管理中,按照我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制定高血压的临床诊断分级。通过统计,136例患者中有37例为1级高血压(轻度),占总数的27.2%;有60例为2级高血压(中度),占总数的44.1%;另外39例为3级高血压(重度),占总数的28.7%。在所有的高血压患者中,有36例伴有并发症(占26.5%),其中30例并发糖尿病,6例并发心脑血管疾病。
1.2 方法
1.2.1 档案的建立 根据患者的危险因素评估、血压水平及危险性分层,对患者进行高血压评价及分类,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治疗措施。每隔2个月对所有患者进行1次跟踪追访。通过追访,将得到的结果进行分析。根据患者病情的变化及时做出调整方案,对患者进行咨询、健康教育及用药指导等,使患者能够全面认识高血压。
1.2.2 进行健康教育 对136例患者进行高血压专题宣传,组织患者观看相关录像,并且发放相关宣传资料,定期随访,对患者加强指导,通过宣传教育,使患者那些影响高血压的不良生活习惯能够得到改善。每月在社区中进行高血压科普知识讲座,使患者能够清楚什么是高血压并且能够了解高血压疾病的危害,正确认识坚持终身治疗的必要性、长期随访及非药物治疗的重要性,使患者清楚知道降压药的不良反应及效果。
1.2.3 处理原则 对高血压患者进行治疗,首先要做的就是采取分药物治疗措施,即限盐、控制体重、增加及保持适当运动、减少膳食脂肪、保持乐观向上的积极心态及戒烟酒。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在对患者进行非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对其血糖及血脂进行控制,采取个性化方式进行治疗。在医生的指导下正确用药,并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及病情特征,调整用药剂型、种类及剂量,每2个月监测血压一次。
2.1 患者血压的控制情况 在所有患者中,正常血压124例(91.2%),1级高血压患者6例(4.1%),2级高血压2例(2.9%),出现血压不稳定2例。
2.2 患者对高血压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 通过治疗及宣传教育,所有患者中有96.4%知道什么是高血压,86.5%的患者清楚生活方式会对血压产生的影响,83.3%的患者了解引起高血压的不良因素,82.7%的患者知道高血压对人体的危害,76.3%的患者清楚非药物措施在高血压治疗中产生的作用。
高血压是终身疾病,需要长期服药,一旦发生不能完全治愈,但是可以通过药物,使病情得到有效控制,从而减少靶器官的损害,保证患者健康生活。从而可以提高生活质量,并对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起到有效作用[4]。
通过对社区中前来我院进行治疗的高血压患者进行建档管理,对每位患者进行专案管理,实行系统跟踪治疗,在治疗高血压中取得了较好效果,能够使大多数患者保持正常的血压值,值得大力推广。
[1]潘桂俊,宋道平,陈利云,等.不同年龄段社区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率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21):2303-2305.
[2]杨德华,柴云,汪文新,等.成都市社区卫生服务中高血压控制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0,37(6):1007-1011.
[3]刘静,王莉珉,李东霞,等.应用计算机系统辅助管理社区高血压的效果评价[J].中国全科医学,2009,12(18):1738-1740.
[4]智力.高血压病患者社区卫生服务管理的体会探讨[J].当代医学,2012,18(23):107-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