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雄 谢言秋 高红云 王芝珺 陈艳清 王胜
(1.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急诊科 上海 200072;2.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第266医院 承德 067000)
褥疮又称压疮[1],是长期卧床患者常见的并发症,治疗护理很棘手。第III期褥疮是浅度溃疡期,即表皮破损、溃疡形成,是褥疮比较严重的阶段。其典型特征为全层皮肤组织缺失,可见皮下脂肪暴露,但骨头、肌腱、肌肉未外露,有腐肉存在,组织缺失的深度不明确,可能包含有潜行和隧道。若范围较小,创面处理及时,方法有效,创面可靠溃疡四周上皮爬行而覆盖。若继发感染,组织将被继续破坏向深层发展,有脓性分泌物。溃疡长期不能愈合时,四周边缘将形成厚而坚硬的瘢痕组织,阻止了创面的收缩,加重了自行愈合的困难。溃疡基底因缺乏血液供应呈苍白色,肉芽水肿,生长缓慢或不生长。本文收集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2006年5月-2011年5月相关患者,我们对70例Ⅲ期压疮患者采取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局部先用糜蛋白酶湿敷,然后再予清创缝合术为主,配合全身治疗为辅的综合治疗方法,效果较好。
本组共70例,脑血管病63例,椎体骨折7例。压疮共103处,部位多发生在骶尾、髂骨及双臀等部位;压疮直径最大8 cm×8 cm,最小3 cm×3 cm;均为III期褥疮,未露骨骼。按性别、年龄及褥疮面积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7例,平均年龄81.5岁,男24例,女13例;对照组33例,平均年龄82.4岁,男21例,女12例。患者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的肺部感染及低氧血症,但两组在生命体征等相关临床指标上无显著差异,均给予鼻导管吸氧。
对所有治疗患者均进行动脉血气分析、血常规及生化常规检查,计算氧合指数。常规治疗包括:解除压迫,全身抗生素治疗,雾化吸入解痉化痰,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局部治疗:3%双氧水、生理盐水清洗创面,清除腐败组织,0.5%碘伏消毒压疮周围皮肤;糜蛋白酶液(配液方法:1支注射用糜蛋白酶4 000 U配以5 ml注射用水)纱布填塞后,纱布包扎固定,1次/d,待创面无脓性分泌物及坏死组织后,根据溃疡面大小不同给予清创缝合术,溃疡较小的给予直接无腔隙缝合,直径较大及皮肤有张力的,给予适当游离皮瓣[2-3],至皮肤对合无张力。两种缝合方法均于溃疡面较低一端留2针约1~2 cm不予缝合,待1~2 d无明显渗出后缝闭,均于缝合后7 d拆线。治疗组37例,双氧水冲洗、生理盐水冲洗后,清除脓性分泌物及坏死组织(采用糜蛋白酶局部治疗),再次生理盐水冲洗后,按糜蛋白酶粉针2支(4 000 U/支)加10 ml注射用水比例,此浓度糜蛋白酶发挥最佳作用,治疗当时配制可充分保证其疗效[4]。冲洗溃疡创面1~2次。最后用上述糜蛋白酶液纱布填塞脓腔,纱布包扎固定。对照组27例,未用糜蛋白酶,其余方法同治疗组。
实验数据以(±s)表示,采用x²检验。所有统计学分析均使用SPSS 10.0软件完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以2次清理后脓性分泌物减少1/2以上为有效,不足1/2为无效。
采用糜蛋白酶清除褥疮坏死组织、脓液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法,本组使用过程中未发现对糜蛋白酶发生不良反应的病例。2组清理效果比较见表1。
x²为 12.7,P<0.005。治疗组2~3 d脓性分泌物减少和消失,对照组6~7 d减少和消失,再给予扩创缝合。均于治疗后7 d拆线,无1例失败。治疗组较对照组治疗时间缩短了4~5 d。
表1 2种方法清除脓液坏死组织的疗效比较(n=70)
褥疮[5]多因长期卧床使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运障碍,持续缺血、缺氧而致局部组织氧张力降低,为厌氧菌感染提供了良好条件[6],厌氧菌繁殖,加重感染;褥疮开放的创面同时有需氧菌、厌氧菌和兼性厌氧菌的混合感染[7],需氧菌生长耗竭了局部的氧,加上坏死组织吸收余氧,更有利于厌氧菌的生长繁殖[8]。双氧水可以释放氧,对多种厌氧菌有抑制及杀灭作用。糜蛋白酶[9]系蛋白水解酶,具有肽链内切酶及脂酶作用,可将蛋白质大分子的肽链切断,成为分子量较小的肽,或在蛋白分子肽链端上作用,使氨基酸析出;并可将某些脂类水解,通过此作用能使能促进血凝块,脓性分泌物和坏死组织等的液化清除,对脓性或非脓性分泌物均有效,可消除创面的脓液、积血和坏死组织,起到净化创面、消炎、消肿、减少局部分泌和水肿,有利于肉芽组织生长的作用。可用于治疗各种炎症、炎性水肿、血肿、术后黏连和溃疡,且无毒性和不良反应。利用双氧水冲洗及糜蛋白酶协同作用,可有效杀灭多种细菌,清除脓性分泌物,同时给予清创坏死组织,促进了褥疮的愈合,有利于组织的再生和修复。创面相对清洁后,给予缝合术,留一端观察创口变化及排出引流作用。术后7 d拆线,达到了良好的效果。值得临床应用。
[1]侯春林, 陈爱民, 刘祖德, 等. 截瘫后褥疮的外科治疗[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1997, 18(6) : 555-556.
[2]方松清, 胡存根.臂部筋膜皮瓣修复骶部褥疮11例[J]. 衡阳医学院学报, 1995, 3(3): 206-208.
[3]海恒林, 戴海华, 许月萍, 等. 难治性褥疮的综合治疗[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2006, 20(9): 901-911.
[4]蒋晓蓉, 王华, 赵玉芬, 等. α-糜蛋白酶治疗牙周脓肿的临床观察[J]. 口腔医学, 2004, 24(1): 26-28.
[5]李琰, 王永灵, 周阿高. 中医药防治褥疮的文献综述[J].中医文献杂志, 2009, 4(2): 54-57.
[6]李仲兴. 诊断细菌学[M]. 香港: 黄河文化出版社, 1992:472-479.
[7]沈佩璋. 糜蛋白酶、诺氟沙星治疗褥疮的观察[J]. 中华护理杂志, 1997, 32(10): 564.
[8]蔡文, 郑三华, 余小荣. 甲硝唑联合庆大霉素治疗褥疮的效果观察[J]. 护理学杂志, 2001, 2(2): 82.
[9]黄茂华, 赵宪平, 沈剑, 等. 糜蛋白酶临床应用进展[J]. 上海医药, 2005, 26(10): 462-4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