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强居 广东省遂溪县第四中学 524300
肉猪是指生长肥育阶段的猪,即从断奶到出栏(屠宰)的猪。肉猪生产是养猪生产的最后一个环节,肉猪生产效益也是衡量养猪生产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饲养肉猪的目的,是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获得成本低、数量多、质量好的猪肉,为消费者提供优质价廉的猪肉,并使生产者获得经济效益。为此,必须掌握和利用肉猪的生长发育规律,控制营养和环境因素,采用先进的饲养管理技术,提高日增重和饲料转化率,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高的效益。
猪的体重随年龄而增长,在生长高峰以前的阶段,其日增重随年龄和体重的增长而上升,到达一定体重阶段时出现增重高峰,短暂稳定后就下降。据试验表明,杂种肉猪的增重高峰期多数处于70~80kg体重阶段。所以,在肉猪生产上必须抓住增长速度高峰期,加强饲养管理,提高增重速度。猪增重速度的遗传力是高的,但因品种、营养与环境条件不同,肉猪的生长速度有一定差异。只要给予丰富的营养和合理的环境条件,猪的生长潜力就能充分发挥。
体组织的生长规律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骨、肉、脂的生长虽是同时进行的,但在不同的生长阶段都各有侧重。通常情况是骨骼生长发育最早、最快,肌肉次之,而脂肪最缓慢,到最晚时才能大量沉积。
(2)猪体内的水、蛋白质和矿物质随日龄和体重的增长相对减少,而脂肪逐渐增多。根据此规律,肉猪生产前期必须满足蛋白质和矿物质的需要,促进骨骼和肌肉的快速发育,后期适当限饲以减少脂肪的沉积,提高胴体品质和肉质。
评定肉猪生产力的主要指标包括生长速度、饲料转化率、胴体性能与肉质。因此,应采取综合有效措施。
利用杂种优势,开展品种间或品系间杂交生产杂种猪,是提高肉猪生产力的有效措施。在我国现代养猪生产中,大多数利用二元或三元杂种肉猪。二元杂种猪主要是以我国地方品种猪或培育品种猪为母体,与引进的国外肉用型品种猪为父体杂交而产生。三元杂种猪主要是以我国地方品种猪或培育品种猪为母体,与引进的国外肉用型品种猪为父体的杂种一代猪作母体,再与引进的国外肉用型品种猪作终端父本杂交而产生。杂种猪具有生长快、饲料消耗低、瘦肉率高、肉质好的特点,尤其是三元杂种猪优势更加明显。因此,有条件的地区应推广饲养三元杂种肉猪。
在现代养猪生产中,要求肉猪在生后180日龄内体重达到100kg或110kg。要达到这一要求,必须采用“一条龙”的育肥方法。“一条龙”的育肥法又称一贯育肥法或直线育肥法,是根据肉猪生长发育规律将肉猪整个的饲养期分成两个阶段(20~60kg、60~100kg), 或分成三个阶段 (20~35kg、35~60kg、60~100kg),根据不同阶段对营养需求的特点,采用不同营养水平和饲喂技术,从育肥开始到结束始终采用较高的营养水平,但在育肥后期为了防止脂肪过度沉积和提高胴体瘦肉率而采用限量饲喂或降低日粮能量浓度的方法。这种育肥方法能够达到增重速度快、育肥期短、出栏率高和经济效益好的目的。
肉猪饲养一般采取群饲方式,以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但若分群不合理,往往出现大欺小,强欺弱,互相争斗、咬架等现象,弱小者往往吃不足食,睡不好觉,严重影响生长发育。因此,育肥开始前必须根据品种、体重及个体强弱等进行合理分群并圈,采用拆多不拆少、留弱不留强、夜并昼不并的方法。并圈前先将猪体喷上较强气味的药液,以减少或避免咬斗。同时要注意每群头数不要过多,密度要适宜。分群定圈后要保持猪群的相对稳定,在整个育肥期尽量避免中途并群调圈,否则会影响增重效果。
肉猪分群并圈后首先就要让猪养成 “三角定位”的习惯,即定点排粪尿、定点睡觉和定点采食。这不仅能够简化日常管理工作,减轻劳动强度,还能够保持猪舍的清洁干燥和猪体卫生,有利于猪的生长。通常运用守候、勤赶、饲喂和垫草等方法单独或交替使用进行调教。
科学地调制饲料和饲喂,对提高肉猪的增重速度、饲料利用率和胴体品质,降低生产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1)应用配合饲料饲喂。配合饲料是根据猪的不同生长阶段对各种营养物质的需要,将多种饲料原料按一定比例配制而成的,具有营养全面,适口性好的特点,能够提高猪的生长速度,缩短饲养期,提高饲料利用率。
(2)采用湿拌料生喂。湿拌料是将干粉料与水的比例按1∶1~1.5搅拌而成。湿拌料的饲喂效果优于干粉料,更优于水稀料。用湿拌料饲喂,猪进食饲料较多,胃液能很好地与饲料发生作用,消化吸收好,饲料利用率高,猪生长快。饲料生喂可以保存饲料中维生素等营养成分,营养价值高,有利于猪的生长,同时又能节约大量燃料和劳动力,减少饲养设备,节约饲料,降低生产成本。因此,在现代肉猪生产中,应采用湿拌料生喂。
(3)先喂精料,后喂青饲料。如有新鲜的青饲料,可搭配青饲料饲喂,青饲料应与精料分开饲喂,先喂精料,后喂青料。青饲料应洗净后生喂,但不要切碎,让猪多咀嚼,帮助消化。
(4)采用限量饲喂法或自由采食与限量饲喂相结合的方法。限量饲喂法是根据肉猪不同阶段的营养需要,将日粮定量分顿饲喂。饲喂量随体重的增加逐渐增加,饲喂次数随体重的增加逐渐减少。此法可减少饲料的浪费,有效地减少育肥后期的脂肪沉积,但日增重比自由采食的低。自由采食法即猪什么时候都有饲料吃。此法可提高日增重,但易造成饲料浪费,只能使用干粉料或颗粒料。在目前都追求既要日增重快又要瘦肉率高的情况下,最理想的方法就是将其两种方法结合起来使用。猪的体重60kg前主要以骨骼和肌肉生长为主,此时应采用自由采食的方法,以充分发挥其生长潜力;而到了体重60kg以后,肌肉的生长逐渐缓慢,肌体的脂肪沉积则逐渐加快,这时若仍以自由采食为主,则很大一部分饲料会转化为脂肪,降低了饲料利用率和胴体品质,因此这一阶段应转为限量饲喂法,以防脂肪过多沉积。
(5)供给充足清洁的饮水。水是猪机体细胞和血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体温的调节,养分的消化、吸收、转运和废物的排泄等一系列新陈代谢过程起着重要作用。猪对水的需要量单靠饲料中的水分是满足不了的,必须供给充足而清洁的饮水。供水方法可采用自动饮水器或设置水槽。
(1)去势。公母猪去势后,因没有性激素的影响,性情安静,性机能消失,食欲增进,有利于育肥,而且增重速度提高,肉的品质好。因此,应根据猪群的具体情况适时地进行去势。在我国的养猪生产中,公猪采用早期去势(7日龄左右去势),性成熟早的母猪断奶后去势(35日龄左右去势),性成熟晚的母猪一般不去势。
(2)防疫。疫病是养猪业的大敌,直接影响猪的健康和生长发育,甚至造成大批死亡和经济损失。因此,必须根据猪群所存在的疫病或者受到疫病威胁的情况,确定疫苗接种和药物预防的方案,有的放矢地进行防疫。特别是对猪瘟、口蹄疫、猪丹毒、猪肺疫、猪副伤寒、气喘病和胃肠疾病的预防。同时,要搞好猪舍的环境卫生,定期消毒,实行“全进全出”的饲养制度。
(3)驱虫。肉猪的寄生虫主要有蛔虫、绦虫、姜片虫和疥螨,它们不仅与猪争营养或直接吸取猪体营养,而且使猪痛痒不安,影响采食和生长发育,甚至造成死亡。因此,在肉猪整个育肥期间应驱虫2次,第1次在断奶后3~4周进行,第2次在育肥的中期进行。驱虫的方法可选用驱虫用的药物进行口服、注射或皮肤拭擦。用药后应注意观察,若出现副作用应及时解救。对驱虫后排出的虫体和粪便要及时清除、发酵,以防再感染。
现代肉猪生产是高密度舍饲,猪舍内的小气候乃是主要的环境条件。猪的小气候包括温度、湿度、气流、光照、声音和空气质量等因素,这些因素都会对肉猪生产造成影响,特别是猪舍的温度和湿度。因此,要想提高肉猪的生产力,必须为肉猪创造最适宜的环境。如猪舍的温度为18~23℃,湿度为65%~75%,空气清新,环境安静。特别是在严寒酷暑时,要采取保暖降温措施,保证冬暖夏凉。
肉猪养到多大活重出栏屠宰是现代养猪生产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因为这直接关系到猪肉产品的数量和质量,关系到饲养场家和养猪户的经济收益。肉猪的适宜出栏活重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受肉猪的生物学特性和市场对猪肉产品的需求规格及销售价格的影响。
肉猪适宜出栏屠宰活重的确定,应该结合品种、杂交组合、日增重、饲料转化率、胴体瘦肉率以及经济效益等多种因素综合考虑。肉猪随着体重的增加,日增重先逐渐增多,但到一定阶段则转为逐渐下降。随着体重的增加,维持营养所占的比例相对增多,饲料消耗增多,屠宰率提高,但胴体脂肪沉积也越多,瘦肉率降低,销售价格低,饲养成本提高,经济效益降低。由于我国猪种类型和经济杂交组合较多,各地饲养条件也有差异,肉猪的适宜屠宰活重是不一样的。据试验和生产应用的总结,我国地方猪种中较早熟又体型小者,适宜屠宰体重为70kg左右,其他地方品种适宜屠宰体重为75~80kg;我国培育猪种和地方品种为母本,国外肉用型品种为父本的二元杂种猪,适宰体重为80~90kg;以地方猪种为母本,两个国外肉用型猪种为父本的三元杂种猪,适宰体重为90~100kg;以培育品种为母本,两个国外肉用型猪种为父本的三元杂种猪和国外肉用型品种间的杂种猪,适宰体重为100~114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