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大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策略研究

2013-03-23 01:00
关键词:教育者德育目标

马 欣

(东华大学 学生处,上海 201620)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信息化社会、学习型社会的到来,对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理应成为现代素质教育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然而当前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实际状况令人担忧。这不仅阻碍了大学生自身的发展,也与现代社会对大学生素质的要求格格不入。作为高校的教育者,应对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给予高度重视,努力促进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使之适应学习型社会、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

一、促进大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性

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教高[2005]1号)中明确提出“要为学生提供更多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要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独立研究能力”。作为未来社会精英群体和社会建设的中坚力量,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高低不仅关系到个人的社会竞争力,对社会的发展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如何更好地培养极具适应性、富有创造性、具有可持续性的社会合格人才,对提高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促进大学生自主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促进大学生自主学习是适应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的客观需要

高校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把学习的自主权和选择权交给了学生,真正确立了学生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同时学分制的自身特点也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即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自我管理和自主学习能力。目前,我国大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和高中阶段一般处于被动学习状态,习惯由学校、教师安排学习课程和学习进度,自我学习能力普遍较差,不能有效适应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的要求,这势必会影响到学分制效能的充分发挥。因此,促进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是适应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的客观需要。

(二)促进大学生自主学习是培养创新性人才的基本保证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创新性人才的培养直接关系到综合国力的竞争。我国高等教育法中明确提出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业人才。创新人才培养虽然没有固定模式,但是自主学习的本质是要让学生学会能动地、创造性地学习,通过构建自主学习的环境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在此学习环境中,每位学生的角色、感受和对知识的渴求在不知不觉中转化为一种积极的、自动的状态,探究的愿望、创新的意识逐渐形成。”[1]因而,从一定意义上说,自主学习是创新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基本方式和基本保证。

(三)促进大学生自主学习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社会的快速发展、知识新旧更替速度加快,对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出了新要求。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的科学知识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剧增,知识老化的速度也大大加快。由于在学校阶段所学知识的陈旧和局限性,大学生只有通过持续的自主学习,才能适应社会变化和时代要求。若大学生毕业踏入社会后缺少自主学习能力,不能敏锐地面对迅速变化的世界进行有效的学习,就难以成为一个合格的人才,甚至可能会被迅速发展的时代所淘汰。因而,具备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大学生才能成为具有不断自我更新能力、能自我进步的劳动者和创造者,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

(四)促进大学生自主学习也是人的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科学发展观提出要可持续发展,指发展的进程要有持久性、连续性。大学生自主学习是个体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科技的进步和职业的发展,都需要个体必须通过自主学习来不断掌握、更新知识和技能,这样才能增强个体的社会竞争力,适应社会的发展,保证个体发展的持久性和连续性[2]。对于大学生而言,拥有更新知识和不断学习的能力,比有经验和丰富的知识更重要。而促进大学生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能够让大学生在社会中不断完善个人知识体系和提高学习能力,为将来个人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自主学习的内涵及需要界定的几个问题

自主学习,又称为自我调节的学习,一般是指个体自觉确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方法、监控学习过程、评价学习结果的过程。它是学习者在总体教学目标的宏观调控以及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制定并实现具体学习目标的学习模式。对于自主学习的涵义前人研究的成果很多,笔者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明和补充:

(一)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离不开教育指导

自学通常指在脱离学校教学的条件下由学习者完全独立进行的学习。自主学习就是以自学为基础,但又不局限于自学。它是在教师的指导、学习机构的帮助下进行的有明确的目标、明确的计划并能有效实施的学习[3]。完成这一过程需要教育者进行适当的引导。一般说来,在大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育者是大学生知识构建的帮助者和促进者,学生被给予的指导和启示越多,学到的经验和技能也就越多。因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离不开教育指导这一外在条件。

(二)自主学习是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也包含道德学习

自主学习的内容不能仅局限于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更应拓展到道德知识和良好的道德行为的习得。突出道德上的自主学习,在德育过程中,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允许学生自主选择,帮助学生自主构建价值观念,这一点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强调道德上的自主学习,学校德育要由“外在施加”变为“激发内在需求”,学生则从“学会顺从”变为“自主选择”,由被人“塑造”、“培养”变为 “主动探求”、“自主构建”,积极内化社会道德、完善自我、提升自我精神境界、生成牢固持久的道德品质。

(三)自主学习的目标要高于一般学习的目标

自主学习其重要特征是已具备了将学习的需要内化为自发的行为或倾向,并具备了与之相应的一定能力。在自主学习状态下,学习的压力产生于内在需求的冲动,即自我价值实现和社会责任感的驱动,而不是外在的压迫或急功近利的行为。因此,学习的目的不是为了分数和通过考试,不是为了应付家长和老师,而是为了获取知识、技能和锻炼培养能力,为了人的素质的全面发展。

三、提高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

大学是个人成长历程中非常关键的阶段,也是大学生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场所。高校要从教育观念、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多方面协同并进,促进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和提高。

(一)教育观念:强化高校教育者和大学生对自主学习重要性的认识

要促进大学生自主学习,首要是强化高校教育者和大学生对自主学习的重要性的认识。在向自主学习转变的过程中,如果没有教育者的指导和帮助,大部分学生很难自行转变成自主学习者[4]。这说明,教育者的作用非常关键。因此,高校教育者对自主学习重要性的认识非常关键。高校教育者对自主学习的特点和方法有更深入的了解,对自身在自主学习中的角色、地位和作用有比较正确的认识,有利于促进其教育观念的更新,更加科学设计、精心组织和恰当引导大学生自主学习。帮助学生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进而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形成对知识的自我驾驭能力。

对于大学生而言,自主学习是与“他主学习”和“被动学习”相对的一种学习方式,需要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和特点,自觉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调控学习过程、调整努力程度、评价学习结果。促进大学生自主学习,前提是强化自主意识,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因而,要向学生讲清楚知识经济时代、信息化社会和学习型社会个体自觉主动地学习探索、获取和掌握新知识,不断完善和提高自身素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帮助学生转变学习观念,确立自主学习的信念。

(二)教育目标:引导大学生树立与人的素质全面发展相适应的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是影响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因素。只有确立了人的素质全面发展的自主学习目标,才会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学生才会对学习表现出主动积极的态度,表现出良好的注意力和克服困难的意志。研究发现,学生具有不同的学习目标会影响其学习任务的选择、完成任务的坚持性和付出努力的程度。一般而言,那些把掌握知识和能力作为目标的学生比追求好名次和好成绩的学生更有学习的兴趣,他们愿意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挑战学习上的困难,更加容易主动地学习新的知识。因此,要促进学生由他主学习转变为自主学习,前提之一就是要使学生把培养自己全面发展的素质放在首位,激发他们内心的求知欲望。

此外,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目标也在于大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马克思理论的核心组成部分是人的全面发展理论,马克思理论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是指“全面、自由、充分、和谐发展”[5],其中自由发展即是人作为主体自觉、自愿、自主的发展,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就是要发展人的主体性。对于大学生而言,需要通过自主学习来实现素质的全面发展,在情感和智力上,培养他们独立探索知识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学会自我控制式的自学。最终实现身、心和德、智、体、美、劳等诸方面全面发展。

(三)教育内容:重视知识自主学习的教育,更要突出品德自主学习的引导

人的素质的全面发展是自主学习者应确立的目标。教育者在帮助个体发展的过程中,不仅仅要帮助其获得科学技术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促进其品德的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自我精神提升和人格的自主完善。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明确了在德智体美中德育处于优先和统帅的地位。“德育为先”追求的是人的全面发展,知识和才能在人的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是不能被忽视的,是德育的基础,而德育素质规定和影响了知识和才能发挥的价值取向,两者都不能偏废,缺一不可。但不能不看到,受市场经济的冲击,“重智育,轻德育”的倾向在学校、家庭与社会仍然普遍。许多人把智育看作是“实的”,而把德育视为“虚的”,对德育的真正重视还不够,“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还未在人们头脑中牢牢扎下根。但丁有一句名言“道德常常能弥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却远远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因而,高校教育者应重视对大学生的德性培养,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目标的实现。品德的自主学习的本质是一种体验性的学习,是以体验为核心的知、情、意、行的整合学习。基于此,学校要多为学生创设交往和参加社会实践的机会,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在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主体意识,培养他们对现实道德问题的分析和判断的能力,对规范的选择和创造的能力。

(四)教育方法:以生涯规划教育和指导为重点,多渠道并进

1.加强生涯规划教育和指导,确立自主学习目标

要使学生由他主学习转变为自主学习,加强生涯规划教育和指导很重要。相对于高中生,大学生面临毕业择业的压力,他们有职业发展的需求。生涯规划可以帮助他们确定职业发展目标与理想,在了解自己能力水平和兴趣爱好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潜力,达到自我价值的实现与奋斗目标。其次,生涯规划有助于增强大学生自我发展的目的性和计划性,帮助他们不断探索自我、调整目标,选择适当的学习策略。因此,加强生涯规划教育,应成为促进大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方式之一。

2.着力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的自我控制能力

自我控制能力在自主学习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一般说来,大学生在学习之初都具有一定的学习动机,但是随着学习的进行,难免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学习困难和干扰,如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身心的疲劳、情绪的波动和外界因素的干扰等,这时候学习动机的推动作用会逐渐减弱,而需要学生用意志的力量努力来控制自己,坚持进行学习。换言之,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对自主学习具有更强的启动作用,而意志控制水平则具有更强的维护作用。因此,要促进大学生自主学习,需要着力培养学生意志控制的能力。在具体工作中,高校教育者可以根据学生的意志类型,有意识、有组织地安排活动,培育锻炼学生自我控制的能力和学习的毅力。

3.促进大学生增强自主学习的心理调适能力

研究显示,情绪因素(或喜悦或焦虑等)也能影响学生的自主学习。大学校园中最重要的情绪因素是考试焦虑,研究表明考试焦虑与学生自主学习策略的有效运用成负相关[6]。这说明,高焦虑情绪的学生比低焦虑情绪的学生更少使用自主学习策略,对学习的坚持性更低。此外,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因为遇到困难而产生的挫折感、情绪疲劳等也会对自主学习产生影响。因此,笔者认为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要从心理上加强学生心理调适能力的培养。学校要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大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心理调适,缓解考试焦虑等一些负面的不利于自主学习的情绪因素,即通过加强大学生心理调适能力,来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1]高井祥.自主学习与创新人才培养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09,(4):9-10.

[2]高维忠.论普通高校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对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2):157-158.

[3]张丽华,刘晟楠,王宇.大学生自主学习的心理结构及发展特点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16-20.

[4]赵宗志,李文芹,张建政,等.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下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06,(9):240-242.

[5]李若忍.成人自主学习的新模型[J].成人教育,2007,(4):29-30.

[6]葛明贵.大学生学习心理研究[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10:50-51.

猜你喜欢
教育者德育目标
张慧萍:做有情怀、有温度的教育者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与两位美国音乐教育者的对话——记于“2015中国音乐教育大会”
道德教育者专长性的失落与重构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