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玲
(湖南航天医院 湖南 长沙 410205)
自然分娩是国内外医学界广泛倡导的,它提倡转变产时服务模式,减少不必要的医疗干预。在对临产产妇进行护理中,体位护理能起到提高自然分娩质量,降级剖宫产率,在产程中起到积极的临床效果。2007年3月~2007年6月我院产科180例产妇实施体位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1 临床资料:选择2007年3月~2007年6月我院产科180例产妇为实验组,随机抽取2006年12月~2007年3月产妇18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产妇年龄22岁~34岁,孕37周~41周,均排除头盆不称、胎头高浮、臀位等胎先露异常及严重妊娠并发症者。两组产妇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实验组实施体位护理:(1)临产后宫口开大3cm之前,此时胎头已入盆者,可采取自由体位,胎头尚未入盆者,让产妇采取坐位或半坐卧位,即床头抬高约45°;(2)宫口开大3cm时行人工破膜,阴道检查确诊为枕横位、枕后位者取胎儿脊柱同侧侧卧位,先露下降缓慢者取坐位或蹲位;(3)宫口开大3cm以后,协助产妇上床取坐位或半卧位;(4)宫口近开全时上产床,外阴消毒,助产士根据产妇第二产程喜欢的体位。介绍自由体位方法,任产妇根据本人用力情况自由选择。①卧位:可仰卧或不同坡度的半卧位,下肢可平放,可截石位,可蹬于脚架上;②侧卧位:床头抬高,脊背挺直,臀部突出,膝部尽量弯曲,上腿置于高20cm脚架上;③蹲位:产妇扶床支架或助产士辅助蹲在产床上,或把床头抬高接近直立,产妇双脚踩支架背靠产床呈蹲坐位;④坐位:产妇坐在产床中段,手扶支架,脚置于低20cm的接生台上,或把床头抬高接近直立,呈背靠坐位。过程中助产士应严密观察胎心、宫缩及胎头拨露情况,待胎头拨露再次消毒外阴部,根据产妇要求调整产床角度,双脚蹬脚架,手拉把手用力,助产士接生。
对照组实施常规体位:第一产程取平卧或侧卧位,宫口开全取膀胱截石位,分娩后取平卧位。
1.3 观察指标:观察实验组与对照组产妇分娩各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产后出血量及新生儿Apgar评分。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1 实验组与对照组分娩方式、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率比较,见表1。
2.2 实验组与对照组产妇产程时间比较,见表2。
3.1 产妇分娩时体位与骨盆的关系:产妇自然分娩时,胎儿经产道通过母体骨盆而娩出,因此母体骨盆的大小、倾斜度都会影响分娩。如果骨盘倾斜度过大时,耻骨联合较低,骨盆前后径缩短,阻碍胎头入盆衔接、下降、内旋转等分娩机转,导致难产。体位护理是通过调节产妇的体位及姿势,减少其骨盆的倾斜度,使产轴方向与正常产轴保持一致,有助于胎头能顺利通过骨盆完成分娩机转。本文中实验组产妇在产程不同阶段采取不同体位护理,以改变骨盆入口平面与胎先露角度,使胎头适应骨盆入口平面的方向,有利于胎头下降入盆,纠正骨盆倾斜度过大引起胎头入盆困难的状况。而对照组仅限于仰卧位分娩,骨盆可动性受限,骨盆相对狭窄,胎头下降阻力增加后继发引起产力减弱,结果导致产程延长。
表1 两组产妇分娩方式、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率比较[n(%)]
表2 两组产妇产程时间比较(±s)
表2 两组产妇产程时间比较(±s)
组别 n 第一产程(h)第二产程(min)第三产程(min)总产程(h)实验组 180 8.64±3.36 28.36±17.37 6.60±3.45 9.20±3.57对照组 180 10.80±3.43 51.65±17.00 7.20±7.30 11.70±3.83 P值 <0.01 <0.01 <0.01 <0.01
3.2 体位护理能有效降低新生儿窒息率:产程中新生儿窒息主要原因是产妇仰卧位分娩造成妊娠子宫压迫下腔静脉使回心血量及心排出量骤然减少,出现低血压,影响胎盘供血,直接引起胎盘循环障碍,造成胎儿缺氧。实施体位护理避免了因单纯仰卧位分娩造成妊娠子宫压迫下腔静脉,产妇回心血量增加,增加胎儿血氧饱和度,胎儿在子宫收缩时的短暂缺氧状态得到纠正,从而减少新生儿窒息的发生。此外,体位护理还可以增加产妇的舒适度,有利于产妇屏气用力,避免过多体力消耗,缩短产程。
[1]赖定群.产时体位护理对产程进展的影响[J].全科护理,2009,7(7)
[2]徐霞平,马伟芬,王建东.分娩时的体位护理[J].重庆医学,2008,10(20)
[3]李新景.第二产程分阶段体位管理对产妇分娩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23)
[4]刘淑青,王勇.体位护理在产妇待产过程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23)
[5]李粉英,黄文玲,李小娟.体位管理对孕产妇自然分娩的影响[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