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水稻品种条纹叶枯病自然发病规律的研究

2013-03-22 06:11王志春
大麦与谷类科学 2013年3期
关键词:叶枯病飞虱病株

王志春

(盐城市新洋农业试验站,江苏盐城224049)

不同水稻品种条纹叶枯病自然发病规律的研究

王志春

(盐城市新洋农业试验站,江苏盐城224049)

水稻条纹叶枯病近年来已上升为水稻上的最主要病害之一,病害一旦发生,秧田期重则无秧可栽,轻则损苗1~2成;大田期重则减少有效苗3~5成,轻则减少1~3成,更重的达到5成以上。从近几年田间为害的情况来看,不同品种受害程度有较大差异。因此,我们对大面积推广种植的主体品种进行了不用药防治灰飞虱试验,观察不同品种在自然条件下条纹叶枯病发生情况,旨在为今后水稻条纹叶枯病综合治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设计

共设6个小区,其中品种武育粳3号、徐稻3号、扬粳9538设3个不用药区,即7月16日前不用药防治灰飞虱,同时分别设立3个对照小区,全生育期正常用药防治。

1.2 基本情况

试验地点设在天场乡农业示范园内,土壤肥力中等,生产水平中等偏上。5月13日落谷,每个小区落谷面积5.2 m2(1.3 m×4 m),为水育秧,落谷时塌谷、盖草、复膜,5月22日揭膜,晒2 d,建立水层2 d,脱水化除,隔日再建水层至移栽。6月24日移栽,移栽时,逐株选择,剔除病株,每小区移栽面积84 m2(21 m×4 m)。各小区间均筑埂隔离。用药防治的小区,浸种时用吡虫啉WP浸种,并分别于秧田期和大田期用药防治灰飞虱5次和4次。

1.3 调查方法

秧田病情,于移栽时记数病健株,计算病株率;大田前期调查2次病情,并于灌浆期分别进行测产,评价其不同品种为害损失程度。

2 结果与分析

2.1 秧田期

虫情:秧田未开展化学防治前,各小区差异不明显,据6月1日调查,有灰飞虱14.4万~18万头/667 m2,平均15.2万头。经化学防治后,用药区和非用药区之间虫量有一定差异,据6月7日调查,武育粳3号、徐稻3号、扬粳9538不用药区每有灰飞虱分别为11.4万头、7.2万头、9.6万头/667 m2,武育粳3号、徐稻3号、扬粳9538用药区有灰飞虱分别为3.8万头、4.2万头、4.4万头/667 m2,于二代灰飞虱卵孵高峰期的6月19日调查,武育粳3号、徐稻3号、扬粳9538不用药区有灰飞虱分别为28.6万头、12.3万头、14.8万头/667 m2,武育粳3号、徐稻3号、扬粳9538用药区有灰飞虱分别为6.8万头、6.6万头、7.2万头/667 m2。

病情:6月24日拔秧移栽时考察,武育粳3号病株率53%,比对照区病株率19%高34%;徐稻3号和扬粳9538病株率分别为0和1.5%。两品种对照区病株率均为0。

2.2 大田分蘖期

苗情:6月30日考察,3个品种小区和对照区内平均移栽2.12万穴/667 m2,每穴栽苗4.3株,基本苗9.1万株/667 m2。7月10日考察,武育梗3号,每穴7.4株,总苗15.7万株/667 m2,其中每穴病苗3.1株,总苗6.6万株/667 m2;对照区每穴病苗1.2株,总苗2.5万株/667 m2,比不用药区病苗减少4.1万株/667 m2。徐稻3号和扬梗9538及对照区没有病苗,每穴7.1株,总苗15.1万株/667 m2,比武育梗3号总苗减0.6万株/667 m2。7月20日考察,武育梗3号,每穴9.7株,总苗20.6万株/667 m2。其中每穴病苗4.4株,总病苗9.3万株/667 m2,而且呈“病穴塘”不规则分布。对照区每穴病苗1.9株/667 m2,总病苗4万株/667 m2,比不用药区病苗减少5.3万株/667 m2。徐稻3号和扬梗9538及对照区仍没有病苗,每穴9.4株,总苗19.9万株/667 m2,比武育梗3号总苗减0.7万株/667 m2,而有效苗增加8.6万株/667 m2。

虫情:移栽后该地区大面积灰飞虱虫量已全面下降,试验田灰飞虱虫量亦较轻。据7月10日调查,百穴有灰飞虱2~6头,平均4.5头,小区间差异不明显。

病情:7月10日考察,武育粳3号、徐稻3号、扬粳9538病株率分别为41.89%、0、0,对照区3品种病株率分别为14.29%、0、0;7月20日考察,武育粳3号、徐稻3号、扬粳9538病株率分别为45.36%、0、0,对照区3品种病株率分别为19.59%、0、0。

2.3 灌浆结实期

9月25日,武育粳3号有效穗12.5万/667 m2,每穗粒数99.4粒,结实率86%,每穗实粒85.5粒,千粒重27 g,理论产量288.5 kg/667 m2。对照区剔除病穴,总穴1.92万穴/667 m2,每穴10.4穗,总穗20万/667 m2,每穗108粒,结实率88%,每穗实粒95粒,千粒重27 g,理论产量513 kg/667 m2。因武育粳3号未用药防治区秧苗受害后晚生分蘖穗较多,每穗粒少,且产量低。徐稻3号每穴9.8穗,总穗20.8万/667 m2,每穗实粒99.6粒,千粒重27 g,理论产量559.5 kg/667 m2。扬粳9538每穴9.7穗,总穗20.6万/667 m2,每穗实粒102粒,千粒重27 g,理论产量567 kg/667 m2。徐稻3号、扬粳9538两个品种对照区产量结构与试验区基本相同。

3 小结

徐稻3号、扬粳9538抗病性较强,其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病率明显低于武育粳3号,但因其米质(特别是口感)、增产潜力不尽如人意,其推广将有较大的局限性。

武育粳3号是极感病品种,秧田期用药防治有较好的效果,但不能全面控制病害的发生。此品种在本地已推广应用,常年产量较高,其米质优,口感好,价格高,销路好,生产效益较高,防治好水稻条纹叶枯病十分必要。建议使用防虫网或推迟到5月20日左右落谷并实行旱育秧苗措施。

本试验设在水稻条纹叶枯病统防统治工作较好的天场乡,仅代表在大面积开展统防统治的条件下的自然发病情况,且试验小区面积小,有利于灰飞虱特别是其成虫在小区间的迁移,因而徐稻3号、扬粳9538未治田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病轻。不同品种水稻条纹叶枯病大面积自然发病情况仍有待于今后进一步试验。

2013-06-13

王志春(1972-),男,副研究员,主要从事农业科学研究与科技开发工作。

猜你喜欢
叶枯病飞虱病株
50%吡蚜酮WG对水稻褐飞虱田间药效试验
褐飞虱体内共生菌多样性研究进展
三种稻田常见螯蜂对半翅目害虫的寄主偏好性及控害作用
豌豆抗白粉病资源田间评价试验
中国南北方禽流感病毒蛋白进化差异的探究
辣椒青枯病防治效果试验
绩溪县水稻纹枯病发生特点及防治意见
广东稻区褐飞虱对烯啶虫胺和呋虫胺的敏感性测定
水稻白叶枯病菌Ⅲ型效应物基因hpaF与毒力相关
苹果炭疽叶枯病在芮城县的发生特点及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