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月晖 (广东省韶关市皮肤病医院药剂科,广东 韶关512026)
阴囊湿疹属祖国医学“痒风”、“阴痒”、“绣球风”范畴。本病以局部阵发性瘙痒,皮损干燥肥厚为特征。病因多由肝胆湿热下注,或病久脾虚,肝肾不足,或冲任不调,或因湿热内蕴所致[1]。肝胆经湿热下注是其病机之所在,清热除湿是其治疗之肯綮。除湿止痒软膏由蛇床子、黄连、黄柏、白鲜皮、苦参、虎杖、紫花地丁、篇蓄、茵陈、花椒、冰片等中药组成,其中黄连、黄柏、紫花地丁苦寒泻火,苦参、虎杖、萹蓄、茵陈清热除湿,花椒、地肤子、蛇床子、冰片祛风止痒,诸药合用共奏除湿止痒之效。采用除湿止痒软膏治疗阴囊湿疹,在改善皮损、缓解瘙痒方面效果明显,且优于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P<0.05)[2]。关于除湿止痒软膏的不良反应未见报道,本产品说明书不良反应是“尚不明确”。笔者发现1例除湿止痒软膏致不良反应,现报道如下。
患者,男,18 岁,体质量75 kg,无过往过敏病史。于2012年9月12日傍晚因阴囊皮肤潮红、瘙痒来我院门诊治疗,查:整个阴囊部可发现密集分布的小米大小的丘疱疹、小水疱,基底弥漫性发红,阴囊皮肤趋肥厚粗燥,瘙痒难以忍受,坐卧不安,夜间尤甚,鳞屑较多。舌质红,苔黄腻,大便干小便黄。证属肝经湿热,薰灼肌肤(西医诊断为慢性阴囊湿疹)。局部外用炉甘石洗剂(韶关市皮肤病医院制剂室,批号20120618),除湿止痒软膏(成都明日制药有限公司,批号120701),外用,一日3~4 次,涂抹患处。嘱忌食辛辣之品。患者回家后首先外用涂抹炉甘石洗剂,无任何不适,间隔1 h后首次外用除湿止痒软膏,用药后患处即刻出现奇痒并有刺痛感。由于该药说明书上无上述不良反应提示,3 h后第二次再用除湿止痒软膏,自觉阴囊、阴茎、包皮肿痛、潮红、奇痒。病情较前严重。至9月13日早,患者发现患处周围肿胀明显,延续到右侧大腿根部,自觉疼痛、红肿,瘙痒加重。患者意识到可能为药物过敏,立刻返院寻求医生治疗。患者病后未服用其他任何药物,而且涂抹炉甘石洗剂时表征正常,涂抹除湿止痒软膏后才出现不良反应,在临床应用中,除湿止痒软膏偶有皮肤瘙痒、发红、皮疹等,用药后片刻即消失,一般不影响使用。此例患者出现过敏反应发生于用药后即刻产生症状,3 h后使用再次发生,且症状未能自行消退,说明给药途径与药物发生作用的时间相吻合。临床诊断为除湿止痒软膏引起的1例接触性皮炎,医嘱立刻停用除湿止痒软膏,另给予马来酸氯苯那敏注射液10 mg,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5 mg,维生素D2果糖酸钙注射液2 mg肌注,24 h后红肿消退,随访未复发。遂改用复方氟米松软膏,炉甘石洗剂外用并口服氯雷他定分散片,至痊愈,未见不良反应。
本例系外用除湿止痒软膏后出现的症状,根据用药时间、临床表现及相应治疗痊愈符合药物不良反应,症属接触性皮炎。在临床应用中,偶尔也出现几例轻微过敏反应者。一般不做任何处理都能自行消退,但此例实属罕见。除湿止痒软膏为复方制剂,确切的致敏成分尚难肯定。查阅文献资料,暂无报道其活性成分中的黄连、黄柏、紫花地丁、虎杖、萹蓄、茵陈、花椒、地肤子、蛇床子外用可直接引起不良反应。郭田秀等[3]报道患者用冰硼散湿敷,用后出现足部奇痒,以患处为中心的皮肤潮红向四周扩展,并出现散在性皮疹。患者曾敷硼酸,无过敏反应,故判断是冰片过敏反应。冰片对皮肤黏膜局部有刺激作用,具有抗原性。若患者属过敏体质且体内已有相应抗体,则用药后抗原抗体相互结合,可导致肥大细胞破裂释放出组织胺、缓激肽、5-羟色胺等血管活性物质,导致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而出现发痒、皮疹等过敏症状。王强[4]报道,患者因宫颈糜烂、滴虫性阴道炎,给外用药苦参栓。用药20 min后。药液流出至外阴部时。即出现外阴灼烧感。次日整个外阴红肿。疼痛难忍。苦参栓的主要成分是苦参的提取物苦参总碱。故本报道中的不良反应是否可考虑为除湿止痒软膏成分中的冰片或苦参导致此次不良反应发生,其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的实验证明。由于该药采用酒精为冰片的溶剂,酒精本身就对皮肤有一定的刺激性,对一些过敏体质的人也可能引起过敏反应,在临床应用过程也证实了过敏反应的存在[5]。
除药物本身成分因素外,致病原因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中药材的质量直接关系到药物疗效及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受产地、种植或养殖环节、采收季节、加工炮制等多元素影响;此外药材中附着的有害物质、粉尘、虫害等均会在药物的接触和使用中造成危害[5];其制剂中的添加剂、增溶剂、稳定剂、着色剂、赋形剂及在进行化学合成中产生的杂质和药物本身的氧化、还原、分解、聚合等所形成的杂质,均能成为过敏原物质而致机体过敏,从而诱发各类型的超敏反应;制备工艺问题可能使毒性成分增加,引起不良反应;临床不合理用药,用法用量不正确,也可发生药物不良反应。该例报道是否与上述原因有关或涂抹剂量过大(该患者口述自认为涂抹量多效果更好)和家族过敏史及患者疾病状况下整个免疫系统下降易发生不良反应都值得分析。
中成药制成外用药膏使用方便,不良反应报道少。正是认为安全,该患者首次用药即涂抹大量软膏。这例报道则再次告诫和提醒人们药品没有绝对的安全性,即使是认为相对安全的中成药制剂,使用中也不能掉以轻心,同时要提请患者加强用药中的自我监护。提醒应引起临床医师足够的重视,加强预防,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临床应用除湿止痒软膏应注意以下几点:(1)用药前应详细询问过敏史,选择外用药物也应考虑存在个体差异,对高敏个体者要慎用能引起过敏反应的药物,以避免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严格把握适应证。(2)正确使用中药外用药剂,严格把握用法用量,易致敏的药物外用前宜先做小剂量斑贴试验,若无过敏反应发生再用药。(3)敏感部位用药应权衡利弊,以免给患者带来精神负担和加大医疗费用。临床医生对患者宣传正确的外用药使用方法。
为防止其不良反应的发生,要注意以下几方面:(1)中药外用制剂的不良反应在临床用药、医疗实践中应引起高度重视;在质量控制中应加强毒性菌验、刺激性试验,过敏试验,使中药制剂的使用更加安全有效。(2)在药物制备阶段注意中药原材料的质量,严格遵守中药炮制规范;做好药物的保管和贮藏,尤其使用前应注意观察药品性状是否发生改变,建议厂家改良软膏基质。(3)完善药品说明书各缺失项。(4)改变医生的传统中药安全观,充分认识与重视中药外用可致的皮肤过敏等一系列不良反应,及掌握相应的应急救治处理。
[1] 马绍尧.现代中医皮肤性病学[M].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2001:180.
[2] 耿琳,王一飞,徐蓉,等.除湿止痒软膏治疗阴囊湿疹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10,9(6):369-370.
[3] 郭田秀,郭清风.冰片引起过敏反应1例报道[J].中国民间疗法,2002,10(3):59.
[4] 王强.“苦参栓”致外阴过敏1 例[J].宁夏医学杂志,2003,25(3):170.
[5] 尹松林,赵永坡.中药引起变态反应性皮肤病原因分析[J].中医药学报,2007,35(4):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