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原理》课程的教学内容改革问题探析*

2013-03-21 07:53刘永君
河南工学院学报 2013年6期
关键词:假设检验原理教学内容

刘永君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 经济贸易系,河南 新乡 453000)

几乎所有高校的经济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都有《统计学原理》《统计学基础》或《统计学》等类似的课程。我校的市场营销、企业管理、会计电算化、电子商务、物流管理、国际贸易实务和连锁经营管理等专业都开设了《统计学原理》,教学学时一般在40到60学时之间。

从1994年起,笔者就开始从事《统计学原理》课程的教学工作,教学内容主要有:统计的基本概念、统计调查方式(统计报表制度)、统计整理、综合指标、动态分析指标、统计指数分析法、抽样推断、相关和回归分析等内容。在计划经济条件下,这些教学内容基本上可以满足企业为政府统计职能部门提供统计信息对统计人员知识、能力的要求。直至现在许多高职高专院校使用的《统计学原理》教材还是这样的内容体系。

1 《统计学原理》课程的教学内容非改不可

1.1 在经济管理类专业中开设《统计学原理》课程的必要性

《统计学原理》课程是讲授关于数据的收集、处理和分析方法的专门学科。从事经济管理的工作的人应该准确把握反映社会和宏观经济发展情况、规律的统计数据的含义,在了解情况、分析问题和科学决策时,必须做到心中有数。经营管理决策中必须使用的一些概念:对某一现象数值的估计、某一项目的期望收益和风险都需要统计中的变量分布、平均值、随机变量概率分布、期望、标准差等基本的概念和知识。质量管理更离不开现代统计学提供的方法。没有定量认识和分析问题的素质和能力,就不会成为一个合格的管理者,就是“瞎”管理,其成功只能靠自身良好的直觉和运气。

为突出职业能力培养、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改革课程体系,压缩、调整部分理论课程的教学学时势在必行,但培养、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学习能力也是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重要要求。《统计学原理》课程对于学生进一步学好经济管理类的专业课程、培养学生定量分析问题的素质与能力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统计学原理》课程的教学学时不仅不能压缩,反而应该适当增加。

1.2 改革《统计学原理》的教学内容是时代发展的要求

以抽样推断技术为代表的现代统计技术具有适用性强、节约调查时间、节省调查费用等全面调查不具备的优点,广泛应用于社会经济、管理、科研等活动,是现代统计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在国外,统计估算是很常用的方法。美国出版的一些《商务经济统计基础》教科书的主要内容包括:总体的分布图形特征和参数、概率的概念和计算、抽样分布与参数估计、假设检验、回归分析、方差分析,其中概率、随机变量的分布、抽样推断等现代统计技术备受重视,所占的篇幅大、知识体系结构严谨、系统全面。而国内出版的许多供高职高专使用的《统计学原理》或《统计学基础》教材对抽样推断知识的介绍存在的共同特征是:知识体系残缺不全,知识的跳跃度较大,不少教材连统计最基本的概率、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抽样分布都没有系统的介绍,甚至只字未提就直接学习区间估计,这怎么让学生明白区间估计的把握程度和假设检验的小概率事件。

随着IT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科学研究、企业生产过程控制和经营管理,甚至是人们的日常生活等各个领域,为我们带来了竞争优势与便捷。在统计领域内,计算机技术不仅可以进行处理数据和计算等繁琐的工作,还可以实现统计调查、数据查询的网络化、便捷化,减轻统计工作人员的负担,提高统计工作的效率。

我校两名98级的毕业生在一次座谈会上提出《统计学原理》的教学内容应该让学生完全明白标准差、相关系数等重要统计指标是怎么回事、有什么作用,怎么看待它的大小;应该增加概率、随机变量分布、抽样调查与推断技术、方差分析和试验设计的等内容教学。在计算机日益普及的今天,没有必要过分强调统计指标的手工计算过程,只要教会学生能够正确使用一种常见的统计软件并且能够看懂统计计算结果就够了。

1.3 《统计学原理》课程考试学生的不及格率较高

《统计学原理》课程的考试不及格率较高,有些班级的不及格率甚至超过30%,这也是促使《统计学原理》课程改革的原因。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是部分学生的学习态度不端正,认为《统计学原理》课程在将来的工作中没有多大的用途,考试及格就可以了,对待作业的态度就是应付,不过大脑直接抄袭别人的作业,不思考为什么,也不思考是不是正确,作业的过程不完整、字迹潦草,在老师管理不严的情况下,甚至有些学生作业连一次也没有交过。学生抄袭作业的原因一方面可能是在课堂上没有学会相应的知识,没有能力独立完成作业,另一方面是老师布置的作业任务枯燥、需要大量的手工计算、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学生没有足够的耐心和信心完成作业。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首先需要教师交给学生有用的东西,否则,学生的学习态度不可能端正,只能应付,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二是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基础知识较差。自2009年以来,由于高考录取率的不断提高,学生的入学成绩逐年降低。受此影响,我校经济管理专业录取的平均分数也连年下降,文理科录取平均分数每年大约下降17分。这说明学生学习能力和基础知识水平在不断降低。

三是学生没有学习《统计学原理》课程必要的基础知识。在《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导下,各个高职高专院校都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目标,把工学结合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学生至少有半年时间被安排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由于专业总教学学时的限制,《统计学原理》的重要基础课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基本都不开设了。

2 《统计学原理》教学内容改革的原则

统计学知识体系繁杂,由于受课程教学总学时的限制,在设计《统计学原理》课程的教学内容体系时,应该突出重点,兼顾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原则来选择教学内容。

2.1 顺应时代发展要求,不能因循守旧

以数理统计学为基础的现代统计技术发展成熟于20世纪50年代并广泛应用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的分析、质量管理、科学研究等许多领域,其在调查时间、调查费用和适用性等方面的优势是以全面调查为基础的描述统计无法企及的。另一方面,IT技术在统计领域的应用使统计的工作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比如:抽样推断和假设检验需要查表确定分布的临界值,因此,在过去出版的统计学图书都附有常见分布的临界值表,现在通过计算机上可以准确、方便、快速地获得各种分布的临界值。使用计算机可以提高统计数据处理、传输、检索的效率和数据的准确性,大大减轻了统计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统计工作的价值。

《统计学原理》课程的教学内容改革必须注意现代统计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技术在统计领域的应用,借鉴国外先进经验,重视应用现代统计技术分析经济管理等问题的教学,重视计算机在统计数据处理、信息检索上的优势,将其作为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2.2 尊重教育、教学规律,重视基础知识教学

《统计学原理》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在经济管理等各项活动中树立用数据说话的思想,掌握数据的收集、处理方法,能够恰当运用统计方法分析企业经营管理的实际问题,为科学决策提供保证。

《统计学原理》课程的特点是知识结构逻辑严密,只有按统计学知识单元的先后顺序来学习才会有较好的效果,即应该先打基础、再造建筑。比如:总体分布的特征和表示方法是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如果不能准确理解总体的均值、方差,不能理解变量分布的直方图、次数密度、向上累计和概率等基本统计概念,就无法真正理解抽样分布的本质,更无法准确理解总体参数区间估计的把握程度和假设检验的小概率事件的本质、数据和结论之间的关系。当前,在高职高专院校大力推行产学合作教育模式的环境下,在选择《统计学原理》课程的教学内容时,我们仍然应该坚持重视统计基本理论的教学。如:原始数据的处理和表示方法、均值、方差相关知识,概率的基本概念及随机变量概率分布的常见模型等。

2.3 综合考虑学时与学生基础和能力,求实用、抓重点

《统计学原理》课程的教学学时一般在40~60之间,考虑到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统计学原理在教学内容安排上可以不求全、求新,而要根据后续专业课学习和提高个人素质的需要选择教学内容。

具体来说,在质量管理和仓储管理等课程中,需要用到直方图、散点图、帕雷图等统计图表,需要掌握通过抽样调查估计总体数量特征或具有某种特征的个体占总体的比重的方法,如:产品重量、尺寸的均值、顾客的满意度、购买倾向等。运用抽样调查,必须掌握必要样本容量的计算方法。

在经营管理决策中,预测事物的发展趋势应该能够根据影响事物的主要因素建立直线回归模型、参数估计和运用回归模型进行预测的方法,也应该理解平均发展水平、增长量、发展速度等基本概念,掌握建立描述现象发展趋势的直线模型和反映季节变动的方法。在财务管理中,需要掌握指数因素分析法等。这些都应该是《统计学原理》的教学重点。

3 统计学基础的教学内容体系的改革

《统计学原理》的教学内容,应该围绕三项常见统计工作展开。一是总体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的工作过程与理论基础,二是相关与回归分析的工作流程与理论基础;三是动态分析的方法。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关系见附表,表中下面所列知识与技能是其上面知识与技能的基础。

附表 统计学原理课程知识体系

3.1 总体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

总体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的工作流程为:抽样方案(抽样组织形式与抽样方法、样本容量)设计、抽样与样本单位数据收集、样本统计量的计算、总体参数估计或做出假设检验结论。需要的基本知识有:总体、样本、样本容量、抽样组织形式、抽样方法的概念,样本统计量(均值、方差等)的计算方法、样本统计量的抽样分布模型等知识。

3.2 相关与回归分析

抽样方案设计、个体数据的收集、作散点图或计算相关系数判断变量相关的形式、方向和程度,设定直线回归模型与参数估计、回归方程的有效性检验与运用。需要的基本知识除了参数估计与假设检验的基本知识之外,还需要根据数据作散点图的知识与技能。

3.3 动态分析

收集数据,按时间顺序编制不同时间统计数据的数列,计算统计分析指标(平均发展水平、增长量、发展速度、季节比率和统计指数)或建立发展趋势模型。需要的基本知识有:统计指标口径的可比性问题。这三大统计问题需要的基本知识有:总体与个体、变量与数据、样本、简单随机抽样等基本概念、个体的排序、计数、向上累计、中位数、众数、条形图、直方图、总体与样本的均值、方差等都是统计基本知识。

3.4 在教学中使用的统计软件

专业的统计软件大同小异,《统计学原理》课程选用的教学软件不能太多。在选用统计软件时应优先考虑软件的经济性和易学、易用性。大部分电脑都安装有 Microsoft Office组件,其中的Excel可以完成大部分统计工作,软件提供了从处理统计数据的排序、筛选、自动填充功能到数据分析和数据透视表(图)工具、丰富的图表模板以及随机变量常见分布函数等一应俱全。因此,是《统计学原理》课程教学中优先考虑选用的软件。

同时,专业的统计软件Minitab或SPSS以强大功能和简易的可视化操作深受统计工作者青睐,美国的许多统计学教科书在介绍统计知识的同时也介绍这其中一种软件的使用与操作方法。

[1]刘建萍,宋琪,蔡茜.统计学原理课程形成性考核方式研究报告——“在线测试”实施情况分析[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2).

[2]史书良.关于高职统计学原理课程内容体系设计的探讨[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2).

[3]吕怀婉,李琳.基于现代教学理念下的高职高专“统计学原理”课程教学改革[J].中国电力教育,2009,(22).

猜你喜欢
假设检验原理教学内容
了解咳嗽祛痰原理,有效维护健康
平均场正倒向随机控制系统的最大值原理
化学反应原理全解读
统计推断的研究
双幂变换下正态线性回归模型参数的假设检验
Primary Question and Hypothesis Testing in Randomized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s
统计学教学中关于假设检验问题探讨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通信原理教学改革探索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