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紫阳民歌进课堂看校本教研

2013-03-20 06:25刘娟宁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4期
关键词:民歌校本教研

刘娟宁

(渭南师范学院,陕西渭南714000)

一、什么是校本教研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如何合理有效地上好音乐课”已成为音乐教师日常教学中日益关注的重要问题。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为适应社会的发展,基于地方文化传承的需要,音乐校本课程的开发和研究已成为各地区发展特色教学的重要途径。

校本课程指的是:“在学校现场发生并展开,以国家及地方制定的课程纲要的基本精神为指导,依据学校自身的性质、特点、条件、及可利用和开发的资源,有学校成员志愿、自主、独立或与校外团体或个人合作开展的旨在满足本校所有学生学习需求的一切形式的课程开发活动,是一个持续和动态的课程改进过程”。[1]6

我国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一直执行中央集权的课程管理体制,只强调课程的共性和统一性,却忽视了各地的差异性和地方特色。校本课程的开发即可以弥补国家课程开发的不足,又有利于发挥地区优势,形成具有地方性的特色教学,既丰富了学校的教学内容,又为地方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校本教研的范例——紫阳民歌进课堂

(一)“紫阳民歌进课堂”课例简介

紫阳小学五年级的音乐课“螃蟹歌”是将紫阳民歌引入课堂的一个成功的课例。(1)选曲符合该学龄阶段学生的生理及心理特征。《螃蟹歌》曲调诙谐幽默,歌词生动形象,再配合螃蟹憨态可掬的形象深深地吸引了学生,调动了他们强烈的学习兴趣。(2)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让学生用他们熟知的紫阳地区方言朗读歌词,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了解“演唱民歌也必须了解方言,使用方言,才能更准确地理解和表现作品,取得更生动的演唱效果”。[2]另外教师还让学生扮成螃蟹做各种动作使学生在游戏中掌握了歌曲的基本知识。(3)教师的综合素质高。在音乐专业技能方面:教师演唱功底扎实,表演风格大方得体,在范唱时声情并茂,极富感染力,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让学生依据旋律创编歌词,学生表现积极主动,使得教学气氛异常活跃;音乐教学既面向全体学生又注重个体差异,整堂音乐课既有全体学生的合唱又有个别学生的单独指导,既对音乐特长生提出更高的演唱要求,又对个别音乐能力差的学生反复指导,使其最终掌握歌曲。注重学科综合:教师在板书“螃蟹歌”三个字时,学生自觉地用手在空中画字,音乐课中融入了识字教学,体现了“学科综合”这一教育理念,使音乐教学攀升至一个新的高度。(4)及时合理的教学评价。教师在设计的每一教学情境结束时,对学生的表现情况都会进行及时合理的评价,在评价过程中既注重评价的合理性,又能兼顾到该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特征,使教学评价对音乐教学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紫阳民歌进课堂”初具成效的原因

1.紫阳民歌自身所具备的条件

第一,紫阳民歌生存的地理环境使得紫阳民歌保存完整。

紫阳被称为茶乡、桔乡、民间艺术之乡,她坐落在陕西省的最南边,汉水上游,秦岭和大巴山之间,山水相依,风景异常秀美,素有小江南的美誉。清石板、瓦片房,盘旋直上的山城道路勾画出了紫阳独特的风土民情。然而处于山城的地理位置却使得紫阳地区的交通多有不便,人民的活动范围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制约,但却极好地保护了紫阳民歌原有的生存环境,使得紫阳民歌受外来文化的“侵蚀”较少,在最大程度上保存了其原有的风貌。在2006年5月20日紫阳民歌经国务院批准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第二,紫阳民歌历史悠久、形式多样,并自成体系。

紫阳民歌是陕西省除陕北民歌以外的又一民间音乐艺术瑰宝。紫阳民歌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诗经》中《周南》《召南》25首歌谣就流传于汉水流域,[3]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紫阳民歌形式多样,有山歌、号子、小调、社火歌曲、宗教歌曲等艺术形式。明清时期大量湖广和江南移民迁居紫阳,与紫阳本地居民杂居共处,促进了文化的交融和发展,使具有十分明显“南方歌谣特征”的紫阳民歌进一步完善,逐步形成独特风格和体系。紫阳民歌进课堂即利用了当地音乐文化资源,使紫阳民歌得到传承和发展,又丰富了音乐课堂的内容,为校本教学的研究、发展提供了生动的案例。

第三,紫阳民歌储备丰富。

紫阳县被文化部命名为“民歌之乡”,紫阳民歌藏量极为丰富。广大文艺工作者先后在1973年、1978年、1981年对紫阳民歌进行普查,整理民歌3000首。从3000首民歌里选择适合教学用的民歌种类,资源是极其丰富的。

2.紫阳民歌进课堂所具备的外部条件

第一,紫阳小学音乐教师综合素质高,并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

紫阳小学的刘校长早年毕业于西安音乐学院,是当地著名的民歌演唱家,他具有丰富的实际教学经验,且热衷于“紫阳民歌进课堂”的教学研究。紫阳小学有五位音乐教师,不仅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还具有一定理论研究能力。在刘校长的带领下,紫阳小学的音乐教师对民歌进课进行了多次尝试,并取得了一定成效。校本教研开发的主体是教师,教师的专业素养直接关系到校本教研的实施情况。

第二,紫阳县政府历来重视紫阳民歌的传承和保护工作。

1959年紫阳民歌剧被陕西省政府确定为陕西地方剧种并载入《中国戏曲曲艺辞典》,2006紫阳民歌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并获得成功。另外紫阳县政府还提出了民歌“四进”工程即紫阳民歌进校园、进机关、进社区、进农村,使紫阳民歌获得普及和发展。紫阳县政府的重视为紫阳民歌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传承是一种动态的保护,需要一代代人像接力棒一样把民歌文化传递下去。”[4]政策上的支持也极大的调动了广大文艺工作者的积极性。

第三,紫阳地区人民热爱紫阳民歌,乐于传唱紫阳民歌。

从古至今紫阳人都有“一天不唱喉咙痒,三天不唱心发慌”的说法,在紫阳地区,无论是茶山上采摘茶叶的茶农,还是客车上的司机;无论是鬓发斑白的老人,还是村头嬉戏的小孩;甚至连来紫阳工作的外地人,都会唱上一两句紫阳民歌。唱紫阳民歌已经成为紫阳地区人民日常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紫阳人无论是婚嫁,还是丧礼、祭祀等都唱紫阳民歌,紫阳民歌渗透在紫阳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他们唱在其中也乐在其中。

三、紫阳民歌进课堂获得成功对校本教研的启示

(一)选材应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征

中国地大物博,民歌种类丰富,数目庞大。什么样的民歌适合引入课堂,这是每位校本教研工作者都要思考的问题,教师在选曲时首先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阶段和身心发展特征,选用该年龄段能够理解和接受的民歌作为教学内容,只有这样音乐校本教研的目标才能实现。

(二)教师应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

校本教研不是少数优秀教师的专利,而是每位教师的责任,校本教研要获得成功需依靠每位教师的努力。在一线教学的老师,多存在实践经验丰富,而理论知识不足的情况。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应采取在理论与实践的不断交互作用中轮进的策略,即先让教师初步了解理念,但重点应放在对实践模式的模仿上,通过实践,去领悟理念,产生新的感受,再去指导实践,最后内化为自己的教育观念。

(三)“以一带十”建立工作实验“基地班”与“示范点”,并使之成为连接各个层面的中介桥梁

以紫阳小学为例,紫阳小学师资条件相对占有优势,学校有五位音乐教师,校长毕业于音乐学院,他本人具有及其丰富的紫阳民歌演唱经验。另外,紫阳小学有民歌进课堂的相关经验。因此,可将紫阳小学做为示范点,通过紫阳小学民歌进课堂的成功案例带动、影响其他学校,促进民歌进课堂这一教学理念在紫阳地区得到普及。

(四)制定相应制度,以确保校本课程开发的质量

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必须建立规范的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的审议制度,与上级教育管理部门密切联系,切实为学校进行校本课程开发提供政策、专业与资源上的支持与服务,以确保校本课程开发的质量。

通过对紫阳小学教学环境及教师素质的了解,发现这些教师多数毕业于中专院校,其专科、本科学历都是通过继续教育获得。虽然这几所学校音乐教师的实际操作能力基本上都能满足日常音乐教学的需要,但要真正做到把紫阳民歌引入课堂,其理论研究方面的能力还是比较欠缺的。要解决教师理论知识的不足,学校可与有研究能力的高等院校建立联系,与专家及时进行沟通交流,解决实际研究中的问题,也可通过互联网上的资源共享提高教师的理论研究水平。

(五)制定合理有效的评价标准

校本课程开发成果的评价应涉及到音乐教学的方方面面: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否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索问题;是否兼顾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层面的发展;是否从增强教学的民主性、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出发,真正实现教师与学生角色的转变;课堂气氛是否活跃等方面都可以评价校本课程的实施情况。

“在继承中求发展,于发展之中求生存,这便是民歌走可持续性发展道路的基本思路”[5]。紫阳民歌进课堂实地考察给了我们深入学校,贴近教师,走近学生的机会,为音乐校本课程的研发积累了丰富的一手资料,使我们能够在不断的探索与总结中丰富校本教研。校本课程的开发意味着一种权利与责任,是中国传统文化获得发展的重要平台。

[1]徐玉珍.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与案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余海章,戴承元.关于在紫阳民歌演唱中如何处理方言字音的探讨[J].安康学院学报,2007,(5):7-11.

[3]程天健.陕南紫阳地区民歌简论[J].黄钟,2006,(1):88-93.

[4]杨银波.浅议地方民歌进课堂对民歌的传承意义[J].科教文汇,2009,(9):198.

[5]王晓平.论紫阳民歌的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个案分析[J].交响,2008,(3):33-38.

猜你喜欢
民歌校本教研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民歌一样的小溪(外二章)
藤县水上民歌
中吕 十二月带尧民歌 十九大胜利闭幕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