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2013-03-19 15:21
文化学刊 2013年4期
关键词:文风文采文论

“文风”,是个老而弥新的话题。“文采”亦属 “文风”问题。

中国文论注重文采,古代论著注重文采,是一种优秀的文化传统。魏晋六朝文论家刘勰曾明确地提出了 “文采”这个文章学兼文论学命题, “圣贤书辞,总称文章,非采而何”。其命题可以上溯至孔子时代主张的: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言之不文,行而不远”以及 “其旨远,其辞文”等言论。为文讲究神采、质采、情采、形采和辞采, “文采”的这五种要素均直接关系着文风。

“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此立文之本源也”。那么,这一传统文论的学说,同现代学术论著的规范相比是否过时,或无缘了呢?古往今来,几乎所有的科研学术成果都要通过文章、著作的形式进行阐述、论证、积累、传承和传播。现代科学规范框架下的学术论文、学术著作,尤其是人文社会科学著作,还要不要注重文采?什么是文采?需要什么样的文采?怎么样算有文采?如何才有文采?又如何规范文采?等等。可以说,这是大多数科学工作者、尤其是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从事学术研究所难以回避的问题。我们说,这是关系科学学术成果价值展现与存续的基础性问题。

本刊在就此话题采访一些学者过程中,获得了强烈的反响和共鸣。为此,从本期起,本刊将陆续发表有关的探析、讨论和争鸣文章,开展 “学术与文采”问题的专题研究和讨论。本刊期望,一个融古今中外相关学理的 “文采学”的理论体系的框架,即可水到渠成地由此脱颖而出。由衷地欢迎海内外文、理、工等各个学术领域的学者和科学研究工作者等各界人士来稿、来信发表高见,参与争鸣。

猜你喜欢
文风文采文论
第二十二回 盘丝岭遇蜘蛛侠 苦学古文文采佳
从隐匿到重现:中国新时期西方文论知识资源的流变
有一种文采叫“抠字眼”
古人的幽默你不懂
普枞公路的文风和文脉
“古代文论现代转换”的回顾与审视
对电视新闻节目“改文风”的几点思考
从文论医评《内经》
改文风:要从创新“说话”方式开始
从现象学看现当代西方文论科学神话的破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