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元儒
(泰山护理职业学院,山东 泰安 271000)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少人急功近利,把进医学职业院校求学的目标锁定在掌握一门专业技能上,为将来的生活寻求支撑,从而助长了重视职业技能培养,轻视人文素养教育的价值取向。许多医学职业院校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教学和科研围着专业转的现象,最终形成单一的“专业加基础”的办学格局。有关医学职业院校课程开设情况的研究显示,人文素养教育课程的课时数不到总课时数的1/10。这些院校从课程设置到校园文化,都缺乏培养复合型人才、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人文氛围,造成学生缺乏对大是大非的判断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也导致一部分学生步入社会后,独立生活能力差,社会适应能力低,自我保护意识淡薄,存在人际关系处理、承受心理压力及应变能力不足等现象。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人文素养教育能力与教师的经历和学识密切相关。医学职业院校加强人文素养教育,关键在于提升教师的人文素质。但目前医学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存在两个问题:一是缺少鼓励教师进行人文素养教育的激励机制。现在医学职业院校体制建构以学术领域分工为原则,专业教学是教师最主要的工作,开展人文素养教育活动往往被视为是时间和精力上的浪费,所以人文素养教育被忽视。二是教师缺乏结合专业进行有效人文素养教育的意识和能力。笔者在分析一组关于医学职业院校开展人文素养教育情况的调查数据时发现,只有1/3的学生认为专业课教师能够经常对他们进行职业方面的人文教育;有近1/4的教师反映,在专业课教学中对学生实施有关敬业爱岗、诚实守信、服务社会、创业成才等人文素养方面的教育“比较困难”和“难度较大”。总体而言,相当数量的教师专业教育技术比较过硬,但由于受观念和能力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仅仅满足于教给学生专业技术,而不能有效地将人文知识有机融入专业教学中,造成了人文素养教育缺失。
医学职业院校学生往往是逻辑思维的“巨人”,形象思维的“矮子”。调查发现,他们对于人文知识的接触普遍限于学校教育,只有27.27%的学生在问卷调查中能正确回答《辛丑条约》的签订时间。而从课外书籍的阅读情况来看,大多数医学职业院校学生对涵盖人文知识的读物或学科不感兴趣,他们习惯于熟识而理性的思维和学习。另外,在与调查对象的交谈中得知,大多数学生在选修课程时倾向于营养与膳食、职业规划、老年疾病护理等专业明确的课程,很少选择大学语文、美术欣赏、影视赏析等人文色彩较重的课程,就算选修了这些课程的学生也表示是为了凑够学分。另外,在课外读物的选择上,他们往往偏向于悬疑推理、探索探秘类的书籍,而对中外名著却无人问津。
爱因斯坦曾说:“只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很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人文素养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共同本质和基础,丢掉了这个根本,就失去了教育的精神和主旨,就是不成功的教育。而且现代社会生活中的许多重大课题,经济建设中的许多重大项目,常常是一个综合的系统工程,需要全方位的思维和多学科的联合攻关才能解决,过去单一的人才培养模式已不能适应这种学科交叉、文理渗透的发展趋势。因此,我们要摒弃传统的医学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将人文素养教育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和层次上来。职业人文素养教育的实施是一项系统工程,具有完整性特点。这种完整性体现在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及学校总体发展战略等整体构建上,更体现于学校管理、师资队伍建设、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校园文化建设等各项工作中,体现于高职院校教书育人的全过程。因此,要使人文素养教育进入新的历程,学校领导首先要进一步加强对人文素养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将人文素养教育纳入学校整体规划,而不是仅仅将人文素养教育当成可有可无的“软任务”,流于表面和形式。
人文素养教育的实质是做人的教育,是培养学生的精神品质,奠定学生从事社会工作、承担社会角色,特别是职业角色的重要基础。医学职业院校应当从实际出发,认识到学生适应职业生活是其开展职业人文素养教育的本源和载体,而专业技术教育恰恰是最能直接体验未来职业生活的有效途径,它比其他课程能更直接、更具体地体现人文精神。因此,我们要改革人文课程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实现知识和经验的内化,以构建属于自身的知识体系,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另外,实践是职业技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而实践对于人文素养教育的实施也有很大的影响。因此,专业实践课程更是职业人文素养教育的极佳场所。一些高职院校探索的人文素养教育“产学研结合”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如课堂教学和实训教学“双中心”模式、“生活体验”模式、“工学交替”模式等,都值得借鉴和推广。
人文素养教育对于一个人、一所学校以及全社会都是极其重要的,它是社会的基础。因此,医学职业院校要确立专业教育与人文素养教育并重的教育理念,形成完整的教育观,将“何以为生”与“为何而生”的学习结合起来,且把“为何而生”的教育放在首位。先做人,后做事。医学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着力点,是结合职业特色,建构人文素养教育与科学教育融合的校园文化。应根据不同专业,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关键能力,激发学生对未来所从事职业的热爱和开拓创新精神,以此成为医学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新思路。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职责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责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师不能只做传授知识、技能的“经师”,要做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人师”。教师是实施人文素养教育的关键,如果教师缺乏人文素养、人文思想,学生便不能从教学活动中获得人文精神的熏陶。因此,教师不但要精通专业知识、技能,有渊博的文学、艺术、心理学等人文科学知识,还必须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崇高的生活目标;要不断加强自身包括思想、情感、品德、人格在内的人文修养,给学生更多人文精神关照,以自身良好综合素质折射出来的人格魅力,熏陶和影响学生,为学生成才打好基础。教育的最终使命是培养人,教育的本质说到底是“人才资源的品位和质量的转换与提升”。因此,医学职业院校要把专业教育与人文素养教育整合起来,将人文素养教育贯穿于整个专业和职业教育全过程,让职业教育更具生命力。“双师型”教师是职业院校实施职业人文素养教育的骨干力量。为了更好地实施职业人文素养教育,发挥“双师型”教师的作用,在今后“双师型”教师培养中,有必要把人文素养及人文教育能力作为必要素质进行培养。同时,改革教师的评价体系和办法,要求教师不仅具有较高的专业技术和动手能力,还要具备丰富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和素养,以促进医学职业院校人文素养教育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