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林
(中国医科大学临床医药学院,辽宁 沈阳 110002)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医学生数量逐年增多,层次也呈现多样化。开展职业发展教育,对医学本科生提升个人综合能力、学校长期健康发展、社会医学服务等方面均有重要意义。职业发展教育包括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素养提升、就业指导、创业培训等内容,针对不同群体的不同阶段,教学内容也不尽相同。医学本科生职业发展教育工作具有全程性和阶段性的特点,包括意识唤醒、实践辅导、就业指导3个阶段。低年级医学本科生正处于意识唤醒阶段,必须帮助其树立正确的职业发展观、就业观,促使其理性地规划未来发展,并努力在学习过程中自觉提高管理能力和就业能力。
对480名医学本科低年级学生的调查显示,医学生对医学职业发展认识存在如下问题。
我国职业发展教育主要集中在大学阶段,部分医学本科生在高考填报志愿时不是按照自己的主观意愿,而是接受家人、亲友等建议后选择医学专业,对医学职业认识不足,不清楚将来从事的具体工作,思想意识长期处于摇摆状态,影响主观学习能动性;部分医学本科生对实现医学职业目标过程必须付出的努力估计不足,不适应医学教育过程,未能完成大学阶段学习任务,导致分流或者降级。
现在医学模式已发展为“生物—社会—心理”模式,职业发展及思想政治教育、人文教育在医学本科生成长、成才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医学本科生职业生涯规划、提高医德水平和医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而部分医学本科生在学习过程中更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忽略职业发展及思想政治教育、人文教育课程的学习,他们认为只要掌握好专业知识就能实现成功就业;部分医学本科生保持着高中理科学习时的惯性思维,对职业发展及人文课程的学习仅限于完成学分,未能完全理解职业发展及人文课程教育的深层次目标。
部分医学本科生通过网络等传播媒介了解到医学行业就业形势严峻,且自身在将来的就业竞争中处于劣势,就盲目规划自身职业发展,参加社会培训班,如考取导游证、心理咨询师证、营养师证等,未能按照学校正常教学计划、培养目标规划、发展自己,严重影响正常学习,可谓是“拣了芝麻丢了西瓜”。
开展低年级医学本科生职业发展教育,有利于帮助医学本科生尽早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培养其职业意识、职业道德,提高其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使他们自愿为个人的职业生涯发展和社会发展付出积极的努力。
职业发展教育能使医学本科生及时了解所学专业及对应职业群和相关行业,了解医学职业资格与职业生涯发展的关系,发挥其激励学生勤奋学习、敬业奉献、积极进取的作用;了解职业对医学本科生的个性要求和自己的个性特点,理解职业对医学本科生的素质要求,理解“兴趣能培养、性格能调适、能力能提高”对职业生涯发展的重要意义。
结合医学本科生自身特点,使医学本科生确立“适合自己的发展目标是最好的目标”的发展理念;明确医学本科生发展方向和奋斗目标,使医学本科生形成脚踏实地实现发展目标的态度,不断在学习中充实、完善自己,增强职业发展意识;促使医学本科生形成科学管理、适时调整职业生涯规划的观念;培养成功者的心态,确立终身学习理念,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努力实现职业理想。
通过医学职业介绍,使学生了解适合自身发展的岗位和目标,明确职业规划贯穿于整个职业过程;介绍职业发展趋势,减轻医学本科生就业压力,形成正确就业意识。此外,国家鼓励基层就业的政策保障给医学本科生职业发展带来更大动力;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完善,使医学本科生有了更为广阔的发展平台。
职业发展教育课程既强调职业在人生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又关注医学本科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注重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使其树立自立意识、规划意识,学会做人、学习和做事。
医学院校应成立大学生职业发展教研室,注重医学本科生职业发展教育教师的培养,教研室教师可由学院专业教师、辅导员兼职。教研室教师应对医学各专业全面了解,熟知社会用人单位对医学各专业人才需求状况;应认真分析授课对象的现实状况,针对不同专业,制定一整套适合医学本科生职业发展的教学计划,以取得良好的理论课教学效果。另外,在低年级医学本科生中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医学专业导论等课程,保证理论课教学学时;增加职业发展实践课教学学时比例;开展丰富多彩、适合学生的各种实践活动,让学生成为实践教学的主角,使医学本科生在实践中体会所学的理论知识,提高实践能力与自信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职业发展教育课程更加丰富,更具吸引力。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职业发展校园文化活动,如成立大学生就业创业社团,创办大学生就业创业杂志,举办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大赛,团队建设模式展,职业发展案例分析等,充分调动广大学生学习、实践的积极性,并能学以致用。
医学院校应重视医学本科生人文教育,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所占比重,改革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教学方式,提升教师队伍的人文修养,使医学本科生深刻体会“生物—社会—心理”医学模式的精髓;提升医学本科生对生命价值的重视程度,具备关爱生命、守护生命、敬畏生命的人道主义精神,成为医术精湛、兼备人文智慧的医生。此外,思想政治教育、人文教育课程对医学本科生临床思维能力培养发挥着重要作用[2],可使医学本科生运用所学人文知识,从社会、心理、机体等方面看待患者,用哲学全面、辩证、发展的观点研究病情,透过临床表象全面分析找出疾病的根源,拓展医学本科生临床思维,促进其全面发展。
辅导员是高校开展学生工作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在职业发展教育中充当着重要角色。把职业发展教育融入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不仅能提高工作效率,而且对解决学生的发展问题有着重要意义[3]。辅导员是医学本科生大学生活中最好的“教师朋友”和忠实的聆听者。辅导员与学生接触密切,能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思想及学习状态,能帮助他们制订切合实际的职业生涯规划和详细的实施方案,引导学生客观地查找自身不足。辅导员应检查学生职业发展阶段性任务的完成情况,汇总学生关注的问题,并进行评估与反馈,适时调整学生的职业发展路线。
职业发展教育应贯穿整个医学本科生的培养过程,而低年级的意识唤醒阶段尤为重要。开展职业发展教育有利于促进医学本科生自我认知和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的觉醒,达成医学人才培养的根本目标。
[1]徐国斌.高等医学院校人文教育现状及对策[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6):28-29.
[2]姚黎英,杨帆,许晓晴,等.人文社科类课程对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培养的探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3):79-80.
[3]廖洛.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是辅导员工作的新载体[J].河南教育,2011(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