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冰,刘荣志,阮 耀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南 南阳 473061)
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数以千万计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使命,而高等医学教育承担着培养高素质卫生人才的重要使命,医学高职高专教育是高等医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尤其是医学教育教学质量,既是高等教育自身发展规律的需要,更是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卫生人力资源、科技成果和社会服务以促进我国卫生事业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需要。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人们对高校教学质量保障的问题愈来愈关注。为保证高校教育质量,促进高等教育更好更快地发展,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非常重视对高校的评估工作。评估工作按照“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指导方针实施,对探索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促进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但同时也应注意到,我国高等教育评估目前还处于探索和完善阶段,高校评估工作还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如进行一次评估一般需要3 至5年,评估结果的整理、总结需要一定的时间,而基于评估结果为参考的管理决策的形成和落实,又要耗费一定的时间,从而致使评估结果与管理决策存在时效差,而高校的发展又处于动态变化之中。因此,如何建立动态的评估机制和评价体系,为学校自身发展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是当前高校教育质量保障的重要研究课题。而建立医学高职高专内部教学质量评估机制和体系,是将教育质量评估常态化、延伸化的有效手段之一。
美国的高等教育鉴定制度包括学校鉴定和专业鉴定,通常学校鉴定与专业鉴定由不同机构组织进行;前苏联高等教育长期采用国家检查和监督方式,其评估形式包括国家监督和学校内部监督两种方式;德国高等教育的监督与评估分别由联邦政府和州政府掌握,联邦政府行使监督权,地方政府行使领导权;英国高等教育的监督与评估既有由政府下设的质量评价委员会主持的教育质量评价,又有由高等学校联合组成的高等教育质量委员会对教育质量进行审查,两种机构并存,双方密切合作。各国评估的目的相同,评估要素基本相同,但评估形式略有不同。我国高校具有与国外高校不同的管理体制,因此,完全照搬国外经验的方法是不可取的,必须结合自身的特点,吸收国外的经验,既要建立有中国特色并能与国际接轨的国家教育质量监控与评估体系,又要建立学校内部教学质量评估机制和体系。
随着我国医疗保障体制改革的深入、新医改政策的出台,社区、基层卫生单位将承担大部分卫生保健服务,医学高职高专人才将成为我国公共卫生体系的重要后备力量,承担着公众预防、治疗、保健、康复的重任。而目前高技能医药卫生人才从数量和质量上远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这对以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主的医学高职高专院校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为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不仅要积极应对教育行政部门对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的评估,更要建立常态的内部教学质量评估机制和评估体系,通过多元化的评价主体对医学高职高专院校的二级教学单位(院、系、部)的教学过程进行全方位、多角度考察与评价,这对培养高技能应用型医药卫生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对教育、卫生行政部门科学决策以及高校自身发展决策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依据教育部《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教高〔2008〕5 号)及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加强医学教育工作提高医学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9〕4 号)的要求,设计了适合于医学高职高专院校的内部教学质量评估的指标体系。在实施过程中,又根据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实施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革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6 号)的有关精神及时进行了调整。
医学高职高专院校所培养的学生主要是面向农村、社区等基层服务的实用型、应用型人才。科学、准确的办学定位与人才培养目标是构建医学高职高专院校内部教学质量评估体系的前提。因此,在明确办什么样的学校、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怎样培养人才的前提下,学校各二级系(部、院)要有明确的教学指导思想,具体可以从系(部、院)的发展规划及党政一把手亲自抓教学工作情况、系(部、院)领导(主任、教学副主任)每学期听课(调研)、每月教研室教研活动等环节进行内部评估。
新医改政策的出台,对医学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实现医学高职高专院校全面、可持续发展,提高医学高职高专院校的综合竞争力,迫切需要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医学高职高专院校建立内部教学质量评估机制,对师资队伍现状进行分析,从专任教师硕士学位以上比例(其中35岁以下青年教师硕士比例)、具备符合岗位资格的任课教师所占比例、双师素质教师所占比例、师资队伍建设规划与执行情况、教学团队(教学名师)情况等方面进行内部评估反馈,可以及时解决当前医学高职高专院校师资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真正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为医学高职高专院校的发展奠定基础。
专业建设是医学高职高专教育最重要的基础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工程。医学高职高专院校专业建设的目标应是在做好地区医药卫生行业状况与社会经济状况调查的基础上,根据农村、社区等基层对医药人才的需要,科学地设置专业,建设重点专业和特色专业,构建“以重点专业为龙头,相关专业为支撑的专业群”,为基层培养高素质应用型的医药卫生人才。具体可以从专业建设规划与成效、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计划执行情况等环节进行内部评估。
课程是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培养的重要载体,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课程建设是学校最基本、最根本的建设工作之一,是教学改革、专业建设的落脚点。医学高职高专院校课程及教材建设可以从课程建设规划、课程教学大纲、学年教师授课基本情况汇总及分析、系(部、院)组织课程竞赛活动与成效、多媒体教学的课程占开设课程的比例、新建精品课程情况、教材建设规划与成效等方面进行内部评估。
实践教学是高职高专教育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培养和训练学生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理论教学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实践教学包括实验课、实习、实训、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教学环节,尤其是对于医学高职高专院校来说,临床实习阶段是对医学生进行综合训练的重要教学阶段,是培养学生职业道德、逻辑思维、技能操作、科研能力、创新意识和提高人才质量的关键环节,是医学生由学生角色向医务人员角色转换的过程,是培养学生临床理论、临床实际操作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的重要时期。因此,学校内部教学质量评估可以从实验(训)室管理、实践教学内容及项目、实验开出率所占课程大纲要求比例与毕业论文和实验报告、实习管理、临床实训实习基地建设等方面进行内部评估。
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工作在医学高职高专院校中处于引领教学改革实践、提高教学质量的先导地位。在深化医学教育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医学教育更好地服务于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服务于人民群众提高健康水平的需求的新形势下,教育教学研究工作日益显示出其强大的引领改革创新、服务和指导功能。医学高职高专院校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工作的评价可以从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与研究、专任教师人均发表教学改革与教研论文、专任教师主持教学改革与研究课题、教学成果鉴定和奖励等方面进行内部评估。
科学、有效的教学管理制度是构建医学高职高专院校内部教学质量评估体系的根本,建立健全教学管理制度既是加强教学基本建设的体现,也是强化教学管理的重要手段。医学高职高专院校的管理制度有其特殊性,可以从管理队伍结构和素质情况、教学规章制度与执行情况、教师教学质量考评工作、系(部、院)收集反馈有关教学信息、附属(教学)医院见习实习制度的执行情况等方面进行内部评估。
教风与学风建设是医学高职高专院校基本建设的重要内容,良好的教风与学风既是学校宝贵的财富,又是反映学校办学水平和体现学校特色的重要标志,加强教风、学风建设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医学高职高专院校可以从师德、师风、医德、医风建设及学风、考风建设等方面进行内部评估。
教学质量的最终结果是通过学生表现出来的,教学质量与效果评估主要是通过学生的学业成绩、学习目的、学习态度以及人格变化等来评估教师的教学质量。可用毕业生大学英语等级水平测试、计算机等级考试、职业技能考试合格率、毕业成绩合格率、学生专升本上线率、考试成绩等指标进行内部评估。
在医学高职高专院校内部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初步设计完成后,我校分别在2010—2011学年和2011—2012学年进行了两次全方位的评估,取得了较明显的成果,证实了所设计的内部教学质量评估体系是科学、有效、先进的,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和推广价值。
学校在2008年接受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的评估之后,即开始酝酿构建医学高职高专院校内部教学质量评估体系,2009年开展了“教学质量年”活动。为了及时评估“教学质量年”的效果,同时也使内部教学质量评估机制常态化运行,学校于2010年召开动员大会,阐述了进行内部教学质量评估的重要意义,让教职工学习了评估方案草案和指标体系的内容,使广大教职工对内部教学质量评估的程序和方法做到心中有数,并在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对评估方案和指标体系进行了修改和完善。
学校成立内部教学质量评估领导小组,主管教学的副校长任组长,成员由相关职能部门的主要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教务处,办公室主任由教务处处长兼任。各教学系(部、院)亦成立系(部、院)教学质量评估领导小组,负责本(部、院)的教学质量评估工作。
内部教学质量评估采取系(部、院)“自我评估”与学校“专家评估”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自我评估”是根据学校制订的指标体系及标准,制订自评方案及实施细则,由系(部、院)自主评估;学校“专家评估”以分散性“专项评估”为主,即在“自然状态”下根据学校正常教学工作进程,开展诸如实验(实训)教学、课程抽考、教师课堂教学、中期教学检查、临床实习检查、考务考风检查等“专项评估”。专家组进系(部、院)后,仅做必要的实地考察、档案查证、数据核实和师生座谈等工作。
学校对各系(部、院)的评估分项归纳整理,进行定量与定性分析,及时反馈给各系(部、院)。各系(部、院)根据学校专家组的评估反馈意见,总结经验,查找不足,提出下一步的建设方案。评估结果按涉学系(院)与教学部两类进行排序,以学校文件的形式予以公布并存档,作为本年度“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之一。
评估办公室根据评估结果撰写总结报告,着重从教学指导思想、师资队伍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及教材建设、实践教学、教学改革与研究、教学管理制度与执行情况、教风与学风、教学质量与效果等方面进行总结,科学地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意见和建议。学校召开校务委员会会议,参考内部教学质量评估报告,获取当前最佳状态数据,研究决策今后学校的发展思路和措施。
我校通过对2010—2011学年和2011—2012学年两次全方位的评估总结,取得了初步成效。一是进一步明确了“面向基层,服务于医药卫生事业发展需要,服务于人民群众提高健康水平需求”的办学方向。二是及时发现了学校师资队伍存在的不足之处,促使学校下决心采取了引进、深造并举的措施,改善教师队伍的整体结构。并实行基础、临床轮训制,培养“双师”素质的教师,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使教师队伍的职称、年龄、学历、“双师”结构日趋合理。三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淘汰了部分市场需求弱的专业,并根据学校师资条件、实验设备条件等,增设了口腔医学、助产、卫生信息管理等专业。四是采取措施加大了精品课程和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力度,鼓励教师积极申报“十二五”规划教材。五是完善了实验实训条件,建成了4个省级示范性专业实训基地。六是狠抓教学改革与研究,积极申请省部级及以上教学改革与研究课题,获得了一批高质量的教学成果奖。除此之外,通过内部评估进一步完善了学校规章制度,端正了教风、学风,使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医学高职高专内部教学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在我校实践两年来,经过不断修正与完善,充实了内涵,明确了建立医学高职高专内部教学质量评估体系机制的可行性、必要性。实践证明,该评估体系能够在同类院校中推广应用,也能为学校发展及教育、卫生行政部门的决策提供必要的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