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圆圆
(潍坊卫生学校,山东 潍坊 261041)
在“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思想指导下,职业学校培养的是一批批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符合岗位需求的合格劳动者和建设者。因此,职业学校更偏重于培养学生的技术和能力,更重视专业的建设和学习,比较而言,学校对语文等基础科目的重视和投入就少之又少了。
语文课是学生从小就接触的课程,对进入职校的学生来说,失去了“新鲜感”,不如新开设的专业课有吸引力和神秘感;另外,学生也或多或少地受实用主义、功利主义思想的影响,对学校开设的课程有所偏好和选择,认为对将来就业有直接帮助的科目就好好学,其他课程则认为及格就好;甚至还有少部分学生认为,来职校就是学技术的,学语文等基础课毫无作用。因此,大多数学生对语文学习兴趣不高。
学校的不重视、学生学习的兴趣不高、语文教师欠缺外出学习的机会、教学效果无法评判等因素使得语文教师的消极情绪比较严重。消极的工作状态必然阻碍语文教师对职校语文教学规律的探索和对学生特点的研究、把握,也阻碍了其对语文教学新思维、新方法的开拓、创新,且语文教学依旧沿用传统的授课方式,跟不上新时代的教学节奏,课堂显得单调、呆板、毫无生机,没有特色,长此以往,语文教学必定走向“死胡同”。
“职业学校姓职,而不应姓普”,这句话十分形象地表达了职业学校的重要特征。职校教学活动必须以职业要求为中心来开展,因此,语文教师应摒弃唯我独尊、不甘其次的“主角”心态,及时了解把握学校的专业设置和要求,探索适合职校的教学规律,研究各专业学生的特点,创新教学方法,使教学活动“谦逊”地为学校各专业服务,成为学生所学专业的“源头活水”,为学生专业课的顺利开展保驾护航。因此,只有将语文教学合理定位,突出其服务性的特征,语文教学才能走出困境,真正实现其学科价值。
进入职校的学生,大多学习成绩较差,自律性差,甚至个别学生在入校前就有一些诸如打架斗殴、欺诈等恶习。可以说,职校学生鱼龙混杂、良莠不齐。而我们培养的毕业生不仅要求技术水平要达到用人单位和社会的要求,更重要的是,还要具有良好的品德修养,遵守职业道德,爱岗敬业。教育最终的目的是“育人”,语文教师应主动担负起职校人文教育的重任。以我校为例,我校主要培养护理人员,俗话说“医本仁术”、“无恒德不可为医”。试想,一位没有爱心、同情心,没有一点责任意识、服务意识的护理专业毕业生能真正从患者利益出发,为患者考虑、服务好患者吗?其他专业也一样,良好的品德等人文素养是人存在的最基本要素,是人建功立业的根基。
2.3.1 语文教学与社会需要相结合 当今的社会竞争异常激烈,就业形式十分严峻,要想让我们的毕业生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使其满足社会及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比如,良好的人际沟通和交往能力、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一定的文字功底、团结合作能力等。以往的语文教学活动重知识的传授与积累,轻能力的培养与应用,这显然与用人单位的要求有一定差距。因此,职校语文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来挖掘、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例如,在课堂开展自我介绍、朗诵、演讲、模拟面试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为培养其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打下语言基础;除了加强学生普通文体的写作训练外,还应补充一些常用应用文的写作,比如计划、总结、请求、报告、通知、启事、应聘信等,这是每个行业都要用到的。应用文写作能力是每个职业人应具备的素质;教师还应重视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将课内与课外、学校与社会、学生所学专业与行业岗位结合起来,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2.3.2 语文教学与专业特点相结合 目前职校使用的语文教材大都是通用型教材,专业针对性不强,因此,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要灵活调整授课内容,使教材更好地为学生服务。例如,针对护理专业学生,在口语交际训练部分,除日常生活情景训练外,也可以模拟工作场景,例如给患者肌肉注射、解决护患冲突等,增强学生的职业意识。在语文学习的其他模块中,也应尽可能将通用知识、能力与专业相结合,为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服务。当然,各个专业不同,对学生的具体要求也各有不同。因此,语文教师切不可一概而论,要及时调整教学计划,设置不同专业的教学目标,侧重难点,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方能达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