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源,王译伟
泸州医学院化学教研室,四川 泸州 646000
医学化学是高等医学院校开设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是医学生完整知识结构中不可缺少的基础知识,而其实验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与能力的平台。传统医学化学实验重理论、轻实验,实验课基本是理论课的附设,学时少、经费缺、条件差[1]。鉴于实验条件的限制,如果还要求学生在实验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巩固,甚至自己设计实验,这都是不现实的。而目前在医学院校实验教学中推行较多为PBL教学模式,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但在尝试过程中,笔者发现,教师的主导作用比较薄弱,如因时间限制,教师对学生查找的超出教学大纲的资料不做过多评价;部分教师不能及时发现学生实验中的错误;基础差的学生羞于表达自己的疑惑;每组学生查阅资料侧重点不同,造成知识掌握系统性不够,以上原因不同程度地制约了PBL的实施效果[2]。既然有这一现实问题存在,如何将JiTT模式应用于医学化学实验中,以弥补现有教学模式中的不足,成为教育工作者值得深思的问题。
Just-in-Time Teaching(国内翻译为“适时教学”或“及时教学”,简称“JiTT”)产生于20世纪末的美国,由美国航空学院和普渡大学一群物理学教授为了解决在长期本科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经过八年的实践总结出来的一种具有实效性的教学模式[3]。“适时教学”是将“基于网络的学习任务”(Webbased Study Assignment)和“以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为主的课堂教学”(Active Learner Classroom)二者相结合的一种新型教与学策略[4]。其本质是一种“以课外整合为主的课内外结合模式”,它将学生的课外准备和课堂活动组成反馈循环,并认为课堂活动是由课外准备决定的,其目标主要是以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为主的课堂教学,利用学生的反馈引导教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5]。
教师按照教学内容事先设计好预习内容发布在网上,其预习内容包括相关药物背景,伟人轶事,有机分子3D结构模型,虚拟医学化学实验、思考题,等。
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要求,借助Wi-Fi,利用手机和电脑在校园实现随时随地查看预习内容,阅读相关资料,操作虚拟实验,自主完成思考练习,等。
教师通过网络课前及时查看学生反馈信息,根据反馈信息找出不同专业学生对即将学习的知识点在认知上的差异性,并在教学内容设计上做出相应调整,尽量满足不同学生的专业化发展需求。
在课堂上展开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小组之间的讨论,包括角色扮演、操作练习、演示实验,等,创设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课后将复杂的、高难度的问题作为专题在网上发布进行探究。问题可以是开放式的,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也可以围绕前一阶段所学的重要知识点,针对尚未有定论的问题,期望学生在网上展开激烈讨论,培养学生探究能力[6-7]。
笔者选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医学化学实验分册》[8]中实验十六《阿司匹林的制备及含量测定》为例,以Blog和QQ作为网络交流平台,利用“虚拟医学化学实验”(如图1所示),对该教学模式进行实践运用。
图1 虚拟医学化学实验界面
第一步:布置任务。每次实验课前教师都会在网上布置预习作业,包括“阿司匹林的制备及含量测定”实验目的、实验原理、药品和器材、实验步骤等内容,并结合虚拟实验进行模拟操作练习以及阿司匹林在医药领域的应用疗效,等。
①反应时水浴温度的控制范围为何在80-90℃?而在后续提纯过程中为什么必须控制在10℃以下?
②停止抽滤前,如不先拔除橡皮管再关闭水泵会有什么问题?
③反应过程中浓硫酸的作用是什么?
④阅读阿司匹林这种常用药物最新研究的相关报道。
第二步:预习并反馈。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在教学设计上从医学生的好奇心入手,利用他们对制药的浓厚兴趣,在网上查找资料,探讨预习作业,借助虚拟实验操作平台,实现不同实验操作,得到不同实验结果,分析讨论并在虚拟实验操作中找到预习作业的答案,其具体探究方法的实现过程如表1所示。而虚拟实验可以全程监控学生的操作过程并记录下来,教师可以在虚拟实验的后台管理中看到每一位学生网上操作,以及反馈的学习结果。
表1 虚拟实验探究性学习过程
第三步:根据反馈对教学做出调整。教师课前查看反馈信息。比如:临床专业的学生对操作步骤了解清楚,但对实验原理似是而非;护理专业的学生对基本操作都难以独立完成;药学专业的学生对制得的阿司匹林提纯和临床应用更感兴趣,等。针对这些反馈意见,教师调整教学内容,实施针对性的契合实际的教学,达到适应不同专业学生认知特点的目标。
第四步:在反馈的基础上,营造“主导—主体相结合”的课堂形态。教师利用实验课堂,尊重不同专业学生的差异性,先开展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问题讨论,然后让学生扮演不同的教学活动角色,再小组合作完成实验,其具体实施办法如表2所示。
表2 不同专业的“主导—主体相结合”课堂形态
第五步:自主展开基于网络的课后“难题探究”—要求学生将难以把握的复杂问题作为专题进行网上探究,同时还可以配合虚拟医化实验重现实验场景,辅助学生复习实验知识,并将重新体验的实验感受发布在网上,师生共同讨论。
该案例教学结束后,笔者当即对学生(438人)进行了问卷调查。在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方面,有87.6%的学生表示“很感兴趣”;10.5%的学生表示“一般”;仅有1.9%的学生“不感兴趣”。由此可见,JiTT模式应用于医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对于医学院校学生而言有其良好的教学效果。通过JiTT模式的应用,要求上课内容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变更,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体现差异教学。虚拟实验的开设也为学生随时进行医学化学实验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及时的沟通交流,学生和教师之间的距离感也会缩小,师生关系更为融洽。与此同时,JiTT模式的应用促使学生因专业不同而产生的不同内部需求,为求证自己的想法从而自主学习,有效提高学生探究能力。
JiTT教学模式具有低成本、高教育价值的特点,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一定的指导意义[9]。在信息技术和优质教育资源的支持下,教师可以在课前评估学生学习难度,在实验课堂上集中精力就不同专业学生难以理解或共同关注的问题做出解答,以及课后在网络上提出额外的信息和问题促进学生探究学习,巩固加深对课堂知识的认知。如果灵活运用该教学模式,将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的全面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无疑具有现实的积极意义[10]。
[1]刘毅敏,赵先英,肖湘,等.医学化学实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J].数理医药学杂志,2009,(6):753-754
[2]胡琛,张晓云,周妹,等.“适时教学(JiTT)”模式在成人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3):97-98
[3]Novak GM.Just-in-Time Teaching[EB/OL].http://134.68.135.1/jit/,2009-09-15
[4]何克抗,刘春萱.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研究之六:“适时教学(JiTT)”模式[J].现代教育技术,2008,(12):9-13
[5]田莉.及时教学的特点及对我国高校本科教学改革的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2005,(11):39-43
[6]娄珀瑜.利用体验式学习软件构建化学实验适时教学空间[J].化学教育,2011,(11):59-61
[7]Novak G M,Gavrin A D,Christian W,et al.Just-in-time Teaching:Blending Active Learning with WebTechnology[M].New Jersey:Prentice Hall,1999:49
[8]李著华.医学基础实验教程:医学化学实验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64-67
[9]黄桦.物理课程创新教学模式:JiTT和 PI[J].电化教育研究,2012,(4):89-94
[10]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的理论与方法[J].电化教育研究,2005,(1):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