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90年代以来梧桐意象研究述评

2013-03-15 10:41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6期
关键词:古典文学梧桐意蕴

韩 芳

(青海师范大学 教务处,青海 西宁 810008)

20世纪90年代以来梧桐意象研究述评

韩 芳

(青海师范大学 教务处,青海 西宁 810008)

“梧桐”无论在古人心中,还是在中国古典文学中都占有一席之地。20世纪90年代梧桐意象研究处于萌芽状态,新世纪的十二年出现了梧桐意象研究热潮,研究不断深入、系统,但也存在研究领域不够广泛,部分研究质量不高等问题,尚存在较大研究空间,与其在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地位还不相符。在植物意象研究热潮下,梳理、梧桐意象研究,对梧桐意象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对其他植物意象研究在方法上的借鉴,对推进中国古典文学研究更加深入以及古典文学的当下研究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古典文学;梧桐意象;植物意向;民族文化

一、梧桐在古典文学及其研究中占有一席之地

梧桐,又名青铜、桐麻,简称梧或桐。自西周开始,古人就喜欢将梧桐植在宫殿、庭院周围,《诗经·鄘风·定之方中》云:“定之方中,作于楚宫,揆之以日,作于楚室。树之榛栗,椅桐梓漆,爰伐琴瑟。”[1,p280]以后历代种植热情不减。汉代梧桐多种植在皇家宫苑周围,魏晋时梧桐种植增多,唐宋时普通百姓家种梧桐极为普遍,至元明清更是络绎不绝,今日梧桐已成为街道、庭院绿化的首选。

梧桐在古人心目中多是美好形象的象征。“梧桐因其树质、树形、生长环境,在文学作品中出现伊始就与崇高、美好的人格相通。”[2]梧桐经常与凤凰联系在一起,《诗经·生民之什·卷阿》有云:“凤皇鸣矣,于彼高岗,梧桐生矣,于彼朝阳。”[1,p1520]“井梧栖灵风。”[3]古人经常以梧桐喻君子、贤才,如司马彪的《与山巨源诗》、鲍昭的《山行见孤桐》、梁王的《筠奉酬从兄临川桐树》、沈约的《咏梧桐》等均属此类。古人也将梧桐看作君王以及天下太平的象征,《遁甲书》曰:“梧桐不生,则九州异”[4],《礼斗威仪》曰:“君乘火而王其政平,梧桐为常生。”[5,p4244]《瑞应图》曰:王者任用贤良,则梧桐生于东厢[5,p4245]。《梧桐雨》中的梧桐意象之一就是喻指帝王[6]。梧桐也常与愁联系在一起,如“秋雨梧桐”意象在古诗词中被大量运用。

梧桐在古人心目中地位较高。不种植梧桐甚至会被看低,孟子曰:“今有场师,舍其梧槚,养其楫枣,则为贱场师焉。”[4,p1527-1528]这里不植梧桐被认为是“弃大取小”。类书中梧桐在木部也居于前位,《艺文类聚》中梧桐处松、柏、槐、桑、榆后居第六位,《初学记》中处松、柏、槐后居第四位,《太平御览》中处桑、榆、槐后居第四位,《全芳备祖》中处杨柳、枫、榕、楸、榆后居第六位,《记纂渊海》中处松、椿、桧、柏、槐、杨柳、桑后居第八位。古代文人以梧桐或其相关(如桐、双桐等)作为名号、书房及文集名的颇为不少,汪懋麟的《百尺梧桐阁集》、董元恺的《苍梧词》、法式善的《梧门诗话》等,桐麓(姓谱樵字)、梧岗(李凤雏字)、梧阳(刘宗祥字)、梧子(何其伟字)等,另据俞香顺在《双桐意象考论》中统计,古代文人用“双梧”的就有16个[7]。

梧桐在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比较常见。较早的关于梧桐的记载见于《毛诗·卷阿》和《定之方中》,这说明在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梧桐就受到人们重视并出现在歌谣中。其后《礼记》《尚书》《庄子》《礼斗威仪》《诗义疏》等很多先秦文献都有提及,至秦汉、魏晋南北朝文学作品中也较多出现,至唐宋梧桐意象在文学作品中出现的频率达到高峰,《全唐诗》中出现梧、桐或梧桐的次数约569次,据北京大学全宋诗检索系统统计《全宋诗》中出现梧或桐的诗共计3 310首,元明清作品中也出现较多。《全芳备祖》木部”“梧桐”条中列文献87条,体裁涉及诗、词、赋、史书、散文、笔记小说、词典等。梧桐意象在具体文学作品中的绝妙意味和作用也不容忽视,《梧桐雨》中梧桐意象与杨李爱情悲剧巧妙融为一体,梧桐意象运用达到极致,收到了绝妙的效果。

“梧桐,如果作为一个纯粹的自然之物是无所谓意义的,但是将它放入特定的文化语境中,它就是一个象征符号,或者文化隐喻,承载起多层次、多侧面的意义体系。”[8]“梧桐首先因为桐身、桐叶、桐子等的实用价值而受关注,其后又成为取譬明理或起兴比喻的工具。”[7]梧桐意象具有丰富意蕴被广泛运用的同时,还派生出了孤桐、半死桐、焦桐、井桐、疏桐、双桐、桐花、桐阴、桐枝、桐子、桐叶、梧桐秋雨、梧桐夜雨、桐乳等庞大的意象丛,无论是梧桐整体意象还是其派生出的意象丛都承载着自然、人、社会的三重色彩(意蕴),不同时期、不同作者、不同作品中的梧桐整体意象及其意象丛又有着不同意蕴、内涵、作用。正如程杰先生所说:“虽然从整个古代文学研究格局来说,这样单一的题材和意象研究路径狭小,与作家作品、流派思潮等传统视角相比也较为边缘,我自噱为‘旁门左道,拈花惹草’,……但操作一段后,对其中滋味渐有所知,感到小径多通幽,偏师易致胜;小题可大做,一花一世界。”[9]梧桐意象如同“活化石”,对之进行解读解剖,它就会成为今人理解、探讨、探究特定的社会文化、特定的文化心理(世人心理)以及特定作家(作者)的特定情思、志趣的一把钥匙。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俞香顺提出“从文学与文化角度研究中国花卉也体现了古典文学研究的开放意识和当代意识”,“其研究的原动力或者说是归宿点都是为了提升当前博兴的”花卉热“内涵,为了提高人民群众的审美品位,从习焉不察的花卉中去了解中华民族悠久深厚的文化传统,从而增强爱国信念和民族自信心”[9,p3-4]。

二、20世纪90年代以来梧桐意象研究现状

笔者搜集了中国知网、重庆维普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历年公开发表的期刊、学位论文,发现20世纪90年代以来研究中国古典文学中梧桐意象的期刊论文约有45篇,学位论文1篇,其中国家核心期刊论文5篇,占九分之一。

1. 发展阶段

图1 20世纪90年代以来梧桐意象研究论文情况折线图

自1994年开始至21世纪的12年间梧桐意象研究出现了热潮,涌现出了一批研究文章,2005年和2010年两次达到研究高潮,2010年的研究高潮一直延续至今。其实,新世纪不光梧桐意象倍受关注,其他植物意象也不例外,这与古典文学研究不断往深、远里挖掘不无关系。“或许也正是由于人才与成果的放量,我们在工作面搜罗过细又筛选过宽,三流四流的研究对象已扫荡一空,我们几乎把古典文学研究推到了一个‘四海无良田’的境地。”[10]南京师范大学程杰教授提出,中国文学艺术所涉植物意象中,松柏、杨柳、兰、桑、竹、桃、荷(莲)、菊、槐、梧桐、梅、桂、草、萍、蘋、蒲、芦苇、杏、杜鹃、牡丹、芍药、石榴、海棠、水仙、茶等比较重要,值得进行专题研究。2000年他就这一想法申请了江苏省社会科学研究“十五规划项目”中国花卉题材文学与花卉审美文化研究[9,p1]。笔者通过中国知网检索“中国花卉题材文学与花卉审美文化研究”项目研究成果,统计出研究论文20篇,涉及桂花、芭蕉、牡丹、萱草、杏花、梧桐、杨柳、桃等。另外,程杰教授出版了《中国梅花审美文化研究》专著,俞香顺出版了《中国荷花审美文化研究》专著。众多植物意象作为一个科研项目进行专题研究,这对于古代文学意象研究的开拓不言而喻。植物意象由此引起了更多人的关注研究,梧桐意象研究出现热潮也是必然的结果。

2. 内容情况

研究内容主要可分为四类:

(1)对整体意象内涵、文化意蕴的考证

这一内容的研究量最高。目前,探讨出的梧桐意象内涵和文化意蕴主要有:梧桐具有人格象征意义,主要象征君子高洁、崇高的品格;梧桐与琴、音乐结合象征知音;与金井结合象征家园,表达思乡情感;与秋、雨、秋雨、秋风、月结合,表达哀怨愁苦情思;与凤凰、鸟结合以及桐花自身,象征爱情;与凤凰结合,象征帝王、女皇。另外,梧桐与佛教、民俗也有很大关系。整体来说,对梧桐意象的考论已经比较清楚、全面、深刻了。尤其是俞香顺的《中国文学中的梧桐意象》不仅考论了梧桐的意象内涵,还就每一意象的发生、发展、演变进行了考论。当然,这些文章中有一小部分存在质量不高、内容翻新等问题,这也是当前学术界存在的普遍问题,也是一个牵涉多方面、多层面、比较复杂的一个问题。对于这一问题产生的原因在此不做详细探讨。虽然这部分文章一般篇幅较短、论证不够深入、学术价值不高,但是对于提高教学水平和学术水平还是有一定积极意义的,他们能够从教学实际出发,比较重视透过“梧桐”意象分析深入理解作品思想内涵、意境等。

图2 20世纪90年代以来梧桐意象研究内容分类图

图3 20世纪90年代以来梧桐意象“分期”研究分布图

图4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不同体裁中梧桐意象研究分布图

(2)对“梧桐”意象丛的考论

目前的意象丛研究主要涉及桐叶、桐花、孤桐、桐子·桐乳、半死桐、双桐、桐枝、桐孙、疏桐、井上桐这八个内容,具体意蕴为:双桐具有家园、精神意趣、爱情、佛教四重意蕴;半死桐具有琴声琴韵、人生感怀、丧偶悼亡三重含义;桐子·桐乳具有品德与子嗣、遗传与基因、因果关系、爱情心声四重含义;孤桐具有音乐文化和人格的双重意蕴;桐花是时序物候的标志、与社会习俗密切相关,是文人高士落寞寡合人格的象征,是祥瑞以及爱情的象征;桐叶是悲秋的重要意象,其上题诗是文人雅趣、爱情心声的载体,桐叶封弟宣扬了兄弟之义;桐枝是凤凰、禽鸟的栖息之所,具有祥瑞、凄惶、儒家君子独善其身品格三重意味;桐孙具有感伤岁月流年、子嗣繁衍、文人孤高情怀、知音诉求、道德内充等含义;疏桐主要以疏桐寒井、疏桐寒鸟、疏桐缺月意象模式出现;井上桐具有龙凤呈祥、家园双重含义。整体看这部分研究文章质量较高,全部是单篇研究,且意象丛研究比较全面。这些意象丛研究,对于我们理解梧桐的文化内涵、理解具体文学作品中梧桐意蕴及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3)对历代作家、作品中梧桐意象的研究

从研究分期看,通代研究自然占绝对多数,其次则主要集中在唐宋时期,唐前、元、清时期的梧桐意象研究仅占11%,先秦、魏晋南北朝、明朝研究尚处于空白状态(详见图3)。从研究体裁来看,除了不分体裁的研究外,诗词中的梧桐意象研究占第二位,小说中梧桐意象研究仅有1篇,散文、史书中的梧桐意象研究尚处于空白状态(详见图4)。戏曲中梧桐意象研究全部集中在《梧桐雨》上。唐宋时期的研究全部集中在诗词上,诗词中梧桐意象研究也全部集中在唐宋时期,可见目前关于梧桐意象的研究除了不分体裁的,其他主要集中在唐宋诗词上。其中关于唐诗中梧桐意象研究有6篇,主要论述唐诗中梧桐意象的君子意义、爱情意义、情感意义、家园意义、友情意义。唐宋诗词中梧桐意象研究2篇,主要探讨唐宋诗词中梧桐意象的组合模式、内涵和功能。宋词中梧桐意象研究5篇,基本与唐诗中的研究情况相当。具体作家的作品中梧桐意象研究主要是对温庭筠、李清照诗词中梧桐意象的研究。

(4)关于梧桐意象与其他意象的对比研究

目前只有1篇,是关于桐竹关系的考证的。

3. 从研究者来看

在46篇研究文章中,同一学者对于梧桐意象进行系统研究的现象比较明显,主要有俞香顺和刘红梅两位学者,前者主要有相关研究论文9篇,主要集中在对梧桐、桐叶、桐花、孤桐、桐子、桐乳、半死桐、双桐、桐枝、桐孙、疏桐的意象考证上。后者有相关研究论文5篇,主要是对唐诗中梧桐意象的不同意义进行研究,他们代表着梧桐意象研究的前沿成就。这一现象对于梧桐意象的深入、系统化研究起到了重要作用。这也是文学研究的一个普遍现象。很多时候做研究如挖宝藏一样,发现某个山系上有某种矿产,以此为根据地,不停的深入挖掘,对研究者而言在这一方面取得了系列成果,成为这方面的研究专家,于此课题而言,不断被深入、系统挖掘研究,对于古代文学研究广度和深度的拓展有重要意义。

总体而言,20多年来梧桐意象研究不断深入、系统。但是整体研究与梧桐在古人心目中的地位、在整个文学作品中的位置还不相符,与其他同样被重视的杨柳、竹、梅、荷花等意象相比,远没有杨柳、竹子等植物意象被学者研究之早,之多,之深。20世纪80年代末,王立增就分析了中国文学中的柳、竹意象[11],也有关于荷花、梅花审美文化研究的专著,但是梧桐却没有。且目前梧桐意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通代研究和唐宋诗词研究上,尚存在研究空间。

三、梧桐意象研究展望

1. 向小说、散文、戏曲、小说、史传文学等体裁拓展

梧桐不止在诗词中被使用较多,在史传文学、戏曲、小说中也大量出现。据笔者统计《御定曲谱》中“梧桐”出现35次,《四库全书》史部中梧桐出现385次,那么戏曲中梧桐意象、史部中的梧桐意象或具体某部作品中梧桐意象内涵是什么,与其他体裁中梧桐意象内涵或作用有什么不同,这些问题关注者甚少。

2. 进一步研究古典文学作品作家中的梧桐意象

目前只有李清照、温庭筠两位作家和《梧桐雨》、《红楼梦》两部作品中的梧桐意象被研究。如李白诗中也多次出现“梧桐”,那么作为诗仙笔下的梧桐意象又喻指什么哪?有什么特别之处?

3. 不同时期梧桐意蕴的文化内涵以及人们的喜爱程度变化

从先秦梧桐被称为嘉木、阳木,成为凤凰的栖息地、被喻为养身之道,到魏晋南北朝以梧桐言身世、喻君子人格,到唐梧桐的爱情意蕴尤为浓厚,宋代梧桐主要用于抒发悲愁情感,到元明清继续沿袭悲愁情结和高贵品质的意蕴,至现代梧桐主要成为良好环境的象征,如“不植梧桐树,引不来金凤凰”。这期间的演变透露出世人心态、文化心理的种种变化。但是关于这种变迁折射出的深刻内涵尚无人问津。另外,为什么梧桐意象的接受层面如此之广也值得深究。

4. 梧桐意象与其他植物意象比较研究

《世说新语》云:“何力为司稼少卿,梁修仁新作大明宫,植白杨于庭。示力曰:此木易成,何力不答。但诵:白杨多悲风,萧萧愁杀人之句。修人悟,更植以桐。”[3,p1265]因此,可以将梧桐阳木之阳与白杨之悲风做一对比研究,或许能看出中国人某方面的文化心理。可以将某个常用梧桐意象的诗人作品与诗人常用的其他意象作比较研究,如李清照除了在作品中多用梧桐意象外,也多用梅、荷花等。另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松柏、翠竹、春兰、秋菊、寒梅和梧桐一样也都是君子形象的象征,那么他们与梧桐象征的君子形象有什么差异,为什么会有这种差异,等等都值得我们深思。

四、梧桐意象研究对其他植物意象研究的借鉴意义

意境美是中国古典美学传统的一个重要范畴,意象是构成意境的手段或途径,是理解古代作品、了解古代社会文化心理以及特定文人雅士心态、性格的一把钥匙。中国文学中有大量的植物意象,如松、柏、杨、菊、梅、竹等数不胜数。新世纪植物意象研究倍受关注,笔者统计仅2012年古典文学研究中关于植物意象研究的论文就有30余篇。以程杰教授为主的南京师范大学的众多学者翻开了植物意象研究的新篇章,产生了众多植物意象研究成果。但中国古典文学中依然有大量鲜为人研究的植物意象,如榆、榕等,即使已经被研究过的植物意象尚有研究空间。梧桐意象作为植物意象中的一员,既有自身特性,又有植物意象的共性,因此,分析梧桐意象研究,可以为其他植物意象研究提供有力借鉴。

1. 将梧桐意象研究与民族文化和心理研究结合

通过意象分析折射其文化心理内涵。大部分梧桐意象研究是与当时特定的社会习俗、世人心理相结合,以史料为证,将意象内涵归纳总结的。整体意象研究基本都采用这种方法。

2. 将梧桐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实体意义与精神意义、意象、意蕴结合研究

梧桐首先是无所谓感情的植物,其次才着以人之色彩走进文学作品,进而形成物境,乃至意境的。它是当时物候的体现,其外形、使用、食用价值等与各种政治仪式、社会民俗、作家情感一起共同折射聚集于梧桐意象上。如俞香顺在《桐花意象考论》中将清明时节应时而开的桐花与春景、春逝,与三节的政治仪式、宴乐游春、祭祀思念等习俗结合探究其情感意义、文化内涵,将其“自开还自落”、“纷纷开且落”的自然开落之景与文人落寞寡合以及高士的自惬自洽情怀,探究其人格象征意义。其他植物意象也同样具有双重属性,自然也可以采用这种方法进行研究。如刘红梅在《唐诗中梧桐的家园意义》中先梳理出唐诗中梧桐意象是实体家园意义,进而得出梧桐意象是诗人精神家园的象征。他植物意象研究与梧桐意象研究一样,可以从其自然属性、文化属性、历史发展演变角度入手研究,进行植物学、历史学、文化学等学科交叉研究,但是要注意研究的落脚点一定是在文学上,要避免学科交叉研究变成单纯的为其他学科打工。

3. 梧桐经常与其它意象组合成意象群,构成特定意境

以意象的组合模式为切入点,研究其意蕴内涵就容易的多。历年来梧桐意象研究的文章中,70%以上的是将梧桐与其相组合意象相结合研究的。如梧桐与井的组合模式,梧桐就有了井所具有的家园意义;梧桐与秋、与雨这些原本带有愁绪的意象结合,梧桐也就沾染并加深了悲愁意味,具有了秋风、秋雨的听觉的节奏美;梧桐与月桂组合形成一幅美景,增添了视觉的朦胧美等等。而其他植物意象也经常有很多意象组合模式,如梅花经常与冬雪组合。

4. 注重以当代意识关注研究

注重与大众文化结合,与当前博兴的花卉热等联系,在提升大众文化品位上多下功夫。也就是俞香顺提出的“古典文学研究的开放意识和当代意识”。

综上所述,梧桐意象自进入文学作品伊始就是美好事物的象征,无论在古人心目中还是在古典文学中梧桐都占有一席之地。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古典文学中梧桐意象研究在植物意象热的大环境下,于新世纪的十二年出现了研究热潮,涌现出了很多研究者和研究论文,也出现了个别学者的系列研究成果,梧桐意象内涵挖掘比较深入、透彻,但是总体研究现状与其在古典文学中的地位还不相符。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唐诗宋词上,其他朝代、其他题材中梧桐意象研究甚少,或存在研究空白,尚有很大研究空间有待开拓。梧桐意象作为一个植物意象,具有植物意象的共性:具有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实体意义与精神意义的两个双重特性,还经常与其他意象组合成意象群。而意象研究与民族文化和心理研究相结合,将意象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实体意义与精神意义结合研究以及把与其相组合的意象群作为研究突破点,同时注意研究的当下性,这些可以为其他植物意向研究提供借鉴,也可以为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开拓出一片意象研究的新天地。

[1] 孔颖达,疏.毛诗正义[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1957.

[2] 俞香顺.中国文学中的梧桐意象[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5(4):91-100.

[3] 陈景沂.全芳备祖[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2:1267.

[4] 欧阳洵,汪绍楹.艺文类聚(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2:1527.

[5] 李昉.太平御览(四)[M].北京:中华书局,1982.

[6] 王敏.《唐明皇秋夜梧桐雨》中的“梧桐”意蕴[J].古典文学知识,2004(4):32-36.

[7] 俞香顺.双桐意象考论[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26-30.

[8] 孙克诚.梧桐的象征意蕴考证[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63-69.

[9] 俞香顺.中国荷花审美文化研究(前言)[M].成都:巴蜀书社,2005:1.

[10] 胡明.为最近三十年的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立块碑石[J].文学遗产,2008(1):7-11.

[11] 王立.依依垂条诉柔情——中国古典文学中的柳意象,百代高标志节存——中国文学中的竹意象[A].心灵的图景(文学意象的主题史研究)[C].上海:学林出版社, 1999:40-133.

(责任编辑、校对:王文才)

The Study of Chinese Parasol Image since 1990s

HAN Fang

(Office of Teaching Affairs, Qinghai Normal University, Xining 810008, China)

Chinese Parasol holds a central position both in the heart of the ancients and in Chinese classical literature. The research of Chinese parasol image was in the bud in 1990s, then a great mass fervor in the new century. But the study is not wide enough or with good quality. There is a space for further research in order to be consistent with its status in Chinese classical literature. With the wave of study on plant image, it is significant and valuable for Chinese classical literature to push forward the Chinese parasol image study by borrowing the methods of other plants images study.

Chinese classical literature; parasol image; intention of plants; national culture

I206.2

A

1009-9115(2013)06-0004-05

10.3969/j.issn.1009-9115.2013.06.002

2013-04-07

韩芳(1984-),女,河南商丘人,助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唐宋文学。

猜你喜欢
古典文学梧桐意蕴
梧桐
Multi-versions of Chinese Classics Under the Same Title—A Case Study on English Translation of Slow Slow Song
更正说明
考研知识点之日本古典文学中色彩词的意象研究
论《红楼梦》的“错位”叙述及意蕴
“宝钗扑蝶”意蕴新探
梧桐树下
重要启事
意蕴难求
梧桐深处凤未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