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树春深更著花

2013-03-14 09:23郭东宁
剧影月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夏衍广播剧孙中山

■郭东宁

老树春深更著花

■郭东宁

夏衍(左)指导李培建(右)修改话剧《孙中山伦敦蒙难记》

广播剧《伟大的转折》导演、北京文艺广播电台台长邵军(右)与导演胡培奋(中)、作者李培建(左)合影

欣闻李培健所著广播剧《伟大的转折》(与沈弘联合编剧、导演胡培奋、邵军)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2012年第12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原想立即前去祝贺,奈因李培健常年侨居海外(加拿大),难以相见,近闻他海外归来,便欣然登门拜访。

李培健系国家一级编剧,我省文化厅剧目工作室原主任、离休干部,早年毕业于上海市立实验戏剧学校(校长熊佛西,上海戏剧学院前身)。我在他的客厅里看到许多剧照,其中有石维坚在话剧《孙中山伦敦蒙难记》中扮演孙中山的剧照,马少骅在电影与电视剧《平民大总统》中扮演孙中山的剧照,韩夫一与英籍演员琼斯、罗马尼亚籍演员鲁梦蕾、美籍演员何加伦等人在电视剧《孙中山在澳门》中扮演青年孙中山与有关人物的剧照,等等。其中特别引起我注意的是一张李培健与夏衍的合影,我好奇地问他:“这不是前辈艺术大师夏衍吗?”他点点头答道:“是的。”接着他便对我说:“我研究孙中山史料并且坚持孙中山题材的创作已经30多年了,我写孙中山的启蒙老师便是夏衍。”于是,他便向我讲述了30年前的一段往事——上个世纪70年代末,党中央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党的文艺政策已经进行了拨乱反正,胡耀邦同志提出,从远古神话到近、现代史以至科幻等四方面的题材皆可自由选材。此时,夏衍于1980年第三期《电影艺术》上,有一篇文章,他说:“中国经历了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直到出现孙中山这样一个伟大的人物,才把皇帝推翻。……写孙中山的一生当然困难,可以写他的片段,英国朋友跟我讲,孙中山在伦敦蒙难可以写成戏啊。”……受此鼓励,李培健便鼓足勇气选定了孙中山伦敦蒙难的历史题材写了一部话剧,未料多家演出团体都不采纳,有的说这种带有国际性的题材谁敢拍板?也许要拿到中央政治局去审查吧!更有人说你是共产党员,你不写共产党的总理,干嘛去写国民党的总理?……总之,当时极“左”思潮的影响还在,害得这部话剧险些胎死腹中。在这种困难的情况下,李培健便于1980年12月28日向夏衍发出一封求助信,自此,剧本便从困境“陡转”为顺境:夏衍接到剧本后不但逐场逐段作了修改,而且还向中央实验话剧院作了推荐,该剧院经过艺委会民主讨论,一致同意接受了这个剧本,并且选派了刚刚拍完电影《天云山传奇》(饰男主角罗群)的演员石维坚扮演孙中山,李培健也应邀赴京随团参加排演,达半年之久。在此期间,李培健先后三次聆听过夏衍的教诲,其中最主要的收获就是写历史剧要忠于史实,原剧中对于孙中山获释的原因虽然强调了师友康德黎的救助,英仆柯尔的仗义送信,报界的声援,但是对于英国政府向清廷使馆发出照会,要求立即释放孙中山这一关键性的举措,却有意回避了。李培健说,这是因为他当时思想上仍有“左”的影响,生怕美化了老牌的大英帝国主义。针对这一问题,夏衍不但做了批示:“一要忠于历史,二要大体符合当时的时代气氛,”而且亲手代笔新写了第九场,虚构了一个英国外交部司长汤姆逊,向清廷使馆递交了照会,指责他们越出外交权限,非法绑架孙中山,侵犯了大英帝国的主权,要求限时释放孙中山,清廷使馆只得被迫放人。遵照夏衍的改本,剧院进行了认真排练,连演了一个月,江西省话剧团及吉林市话剧团也都在当地相继排演,全国各大报刊(包括香港、澳门)都发表了报道及评论,英国伦敦路透社也转发了新华社的英文电讯,各界一致称赞建国以来首都戏剧舞台第一次出现的孙中山艺术形象。

1982年1月10日李培健见到夏衍向他汇报了演出情况,老人家听了很高兴,他说,纪念辛亥革命70周年很需要孙中山题材的戏,所以全国政协将这个戏列入纪念活动项目了,这个戏不好写,能有这样的成绩不容易,他勉励李培健继续写下去,争取更多更好的成绩。

广播剧《共和之父》在总统府举行首播式。江苏省孙中山研究会会长卜承祖(右)接受记者访问。

电视剧《平民大总统》剧照。马少骅饰孙中山(右)、常小川饰宋霭龄(右二)、蔡伟饰黄兴(中)、王宇饰荷马李(左二)、王劲松饰胡汉民(左)。

李培健回忆到这里,感慨的说,转眼三十多年过去了,夏衍已辞世,但他的教诲一直铭记在心,未敢忘怀。自那之后,他参加了我省孙中山研究会、陈独秀研究会、瞿秋白研究会的多项学术活动,一面学习现代史,一面继续创作孙中山题材的作品,去年获奖的广播剧《伟大的转折》是这一题材的第十部作品。从2009年9月在加拿大动笔,到2012年9月定稿,先是写长篇电视连续剧,后来改写电影剧本,直到写成三集广播连续剧,前后花了3年时间,从加拿大写到南京、北京,他已从古稀之年跨越到年逾八旬的老翁了!……纵观李培健写孙中山的作品,举凡孙中山的一生几个重要历史时期皆有所反映,从孙中山青年时期弃医从政开始,就有电视剧《孙中山在澳门》,1999年12月20日央视8套黄金时段首播,获江苏首届“金凤凰奖、”优秀电视剧奖;伦敦蒙难事件有话剧《孙中山伦敦蒙难记》予以反映;孙中山创建中国历史上也是全亚洲历史上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对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李培健写了话剧《国民公仆》(匡亚明题写剧名),1987年获首届“田汉戏剧奖”二等奖,同名广播剧由福建人民广播电台录制播放,1991年又著同名中篇小说,《南京日报》于同年10月4日至11月14日连载,江苏人民广播电台同时播讲。对此重大题材,李培健经过10年的反复琢磨,又以新的视野,于2001年写出电视剧《平民大总统》(李瑞环题写剧名),获20届全国电视剧“金鹰奖”提名奖,同名电影于2006年11月12日央视6套首播,同名长篇历史小说及电视文学剧本由北京台海出版社于2002年出版。去年,李培健新著《伟大的转折》写的是孙中山晚年实行首次国共合作的伟大创举,李培健说,孙中山的晚年不同于其他伟人的晚年,那是他“愈挫愈奋”的晚年,诚如宋庆龄所说:“孙中山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进行了四十年的政治斗争,在晚年达到了高峰,这一顶点是他决定同中国共产党合作,一道进行中国的革命。”对于孙中山晚年的“高峰”与“顶点”不敢掉以轻心,费时三年才写出三集广播剧《伟大的转折》,此剧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同时另一部广播剧《共和之父》(与陈永健联合编剧,导演陈永健,华小青)也获得了江苏省委宣传部第8届与南京市委宣传部第7届“五个一工程”奖。现在他又写了首次国共合作题材电影文学剧本《伟大的转折》,还有一部反映瞿秋白与鲁迅共同领导‘左联’的电影文学剧本《亲密的人》也即将完成,这位年逾八旬,仍然坚持笔耕的老剧作家,诚如顾炎武的诗句所云:“苍龙日暮还作雨,老树春深更著花。”

猜你喜欢
夏衍广播剧孙中山
别开生面先行者——孙中山的哲学创意
孙中山的绰号
夏衍巧改剃头诗
广播剧还有前途吗?
耳朵里的声音大戏:新中国广播剧风雨历程
我的爷爷奶奶——夏衍与蔡淑馨
对艺术的尊重
2018中国广播剧年会在辽宁丹东召开
夏衍的不敢
王绪阳孙中山人物画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