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艳兰
恩师如母
——记我的老师徐霞英
■戚艳兰
古语曰:“经师易得,人师难求。”对于学生而言,学有所成固然重要,拜得良师更为难得。倍感幸运的是,我遇到了生命中让我难以忘怀的恩师——徐霞英老师。能得到徐霞英老师的教导和栽培,对于学习戏曲化妆和服装设计的人而言,不能不说是巨大的幸运和荣耀。
徐霞英老师在江苏省乃至全国是很知名的。她现为中国戏曲现代戏研究会理事。获得了多项专业大奖,如:中国舞台美术学会奖,中国舞台美术展览优秀设计奖等等,并两次荣获中国戏剧节优秀化妆设计奖。
徐霞英老师为苏州滑稽剧团担任服装、化妆造型设计的剧目《一二三,起步走》、《青春跑道》、《顾家姆妈》三台戏均荣获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奖。
徐霞英老师对工作精益求精,与时俱进,她的戏曲化妆造型与服装造型也在不断创新,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近年来,她担任服装、化装造型设计的30多台剧目如金坛华罗庚艺术团的《留守小孩》,淮剧《太阳花》、《宝剑记》、《鸡村蛋事》、《半车老师》、《诺言》、《吴承恩》、《韩信》,锡剧《珍珠塔》、《浣沙谣》,京剧《骆驼祥子》,柳琴戏《水远路长》,扬剧《真假二十四小时》、《县长与老板》等等,均荣获了省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奖。徐老师为江苏省的戏曲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是一位“德艺双馨”的艺术家。
师从徐霞英老师六年多来,我的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特别是在化妆技艺和做人方面进步显著。在向徐老师学习的过程中,我被老师渊博的专业知识、严谨的工作作风和高尚的人格魅力深深折服。
徐霞英老师非常敬业。由于徐老师有很高的知名度,省内很多剧团在创排新戏时,都请徐老师担任化妆造型与服装造型设计。作为恩师的弟子,我有幸跟随老师参加了几个剧目的化妆与服装设计工作。老师在创作过程中认真严肃的工作态度,给我树立了最好的榜样。老师不是科班出身,但她画出的效果图线条流畅、姿态生动,就是能让人一下子感受到角色在舞台上的形象。在跟随老师上柳琴戏《水远路长》、梆子戏《桃花庄》、淮剧《韩信》和锡剧《江姐》等剧目的过程中,我更是亲身感受到徐老师对工作的认真态度。每个晚场演出前,老师都是下午3-4点钟就到后台,开始为演员化妆。晚餐就是一盒盒饭,还没有时间吃,都是画一阵吃一口。我在场的时候老师忙着,我还能紧一口慢一口给老师趁热抓紧喂完;我经常想到,老师经常一个人上一台戏的化妆、服装,天寒地冻的季节,满手油彩、脂粉的时候,又有谁来照顾老师呢?老师已经是70多岁的老人,每场戏从开始化妆到演出结束,开场前要躬着腰化妆4-5个小时;开演后还要抢妆、换服装。到演出结束要一丝不苟、兢兢业业拼上7-8个小时。每次看着老人疲惫的样子,我既为老师的身体健康担心,又为老师的敬业精神感动。
记得第一次看徐老师化妆,在我的专业生涯中真不亚于参加了一场艺术的盛宴。那是上淮安市淮剧团的淮剧《韩信》,上半场和下半场由两个演员分别主演韩信。在开始化妆前,老师就教导我:“在化妆时,不要急于动手,首先要了解演员在剧中扮演的角色及年龄大小、性格特点等,然后再观察演员自身的脸型、五官等,要扬长避短,知道解决演员脸部什么缺点,突出哪些优点,做到心中有数,再结合化妆技巧,就能得心应手了。”在化妆过程中,老师打粉底、画鼻线,打暗提亮,修正脸型。信手拈来,准确生动。那具有徐氏特点的多层次立体感的化妆让我眼前一亮。演员呼来且上半场的韩信英姿勃发;演员李春栋下半场的韩信慷慨激昂。给专家和观众留下深刻的视觉印象。
徐霞英老师对学生像妈妈对子女一样,既关心体贴又严格要求。记得在2007年跟老师初次见面,老师就教导我:“要学东西先学做人,学东西很重要,但做人更重要!”徐老师不仅手把手地教我化妆技巧和服装设计知识,还经常跟我谈论省演艺界的事情,要我学人之长,避人之短。徐老师从不以艺压人,她诲人不倦的师德风范、谦虚待人的品德修行,使我懂得了做人的道理;她那丰富的艺术经历和经验,是一笔无价的财富。徐老师将她宝贵的经验教授给我们时,比传授给学生知识更难得;她教给学生怎样做事,如何做人,这比教给我们学问更珍贵。我感觉老师在潜移默化之中影响着我,改变着我,催我成长,促我成熟,让我一生都受益匪浅。去年年底,徐霞英老师以70余岁高龄,冒着零下11℃的低温来到徐州,专程来指导我系统掌握古装戏的化妆造型技法。在简单吃过饭后,老师不顾途中劳累,就开始教授,她边示范边讲解,各个部位的画法、色彩的运用及男女画法的区别等。徐老师自己先画一边让我参照,再让我画另一边进行对比。她不顾脚上的骨刺的疼痛,一站就是连续三四个小时。老师长时间一丝不苟地指导和修正,我和请来担任模特的省柳琴剧团演员苏秀云都非常感动。
亦严师,亦慈母,从徐老师那里我既得到了慈母般的温暖,也得到了恩师般的教诲。能够师从徐老师,感恩之心无以言表。师恩如海,无以为报,只能借此文章说一句:谢谢恩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