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隆平
2012年12月24日,中国最大的民营造船企业熔盛重工发布公告,熔盛重工董事会预估2012年全年公司净利润将为负。
而在此前的两年中,熔盛重工已逐渐靠政府补贴输血支撑。来自财报的数据显示,当年熔盛重工开始获得地方政府巨额补贴,2010年达到8亿多元,2011年超过12亿元。坊间估算,政府补贴对熔盛重工利润的占比会进一步上升。
一个不得不提的背景是,目前中国乃至全球的造船业产能过剩严重,行业下滑尚无好转迹象。业内权威预计称,这一轮下滑仍将持续至少三年时间。
当地政府是否还将继续给予高额补贴,来扶持这家当地的明星企业挨过难关?熔盛重工又是否会步赛维和尚德后尘,最终由政府出面收拾局面?政府确实是企业的“诺亚方舟”吗?经济学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李佐军认为,政府直接补贴企业是一个明显的错误。
CEI:近年来,一些企业面临生死边缘时都指望着地方政府施予援手,有观点认为这是企业绑架了政府,但实际上他们从诞生之初起即与地方政府紧紧捆绑在了一起。你怎么评价这种现象?
李佐军:这不是个别现象。更重要的是,当下还可能只是暴露出了一部分,仅仅是冰山一角。如果持续下去,以后可能引发的不是一般性的问题。
这种现象是多年来长期累积所爆发出来的问题,就是我们反复说的增长方式问题。发展方式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扭转,政府辅导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中存在的问题现在暴露出来了。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受到了影响。
地方政府为了追求GDP,追求财政收入,追求工业增加值,鼓励和扶持企业进入一些特定产业,企业家也因此产生了误判,笃信政府鼓励的、支持的产业不会错。但实际上,市场并不一定能消化这些没有按照市场规律成长起来的产业。
在政府的主导下,一些行业会在短期内有比较好的表现。但市场是有其内在规律的,这个规律不一定跟政府倡导的方向一致。一旦市场下滑、经济低迷时,这些企业就可能面临发展难题,严重的就亏损甚至出现倒闭现象。
CEI:现在中央也注意到对地方经济的考核机制存在一些问题,但好像还没有太大改观。你认为这个方向的改革还需要继续深化哪些内容?
李佐军:这是一个宏大的命题,也就是对地方政府究竟应当考核哪些内容,重点是什么。目前这种大投资,甚至是泡沫式增长的发展模式应当改变。这就要求必须从政府改革本身入手。确切地说,经济改革的核心问题就是对政府部门的考核制度改革。
考核制度的改革,最重要的是要解决两个问题。一个是考核指标体系设计问题。考核指标究竟是以财政收入、工业增加值等为主要指标,还是以民生、资源环境以及经济运行的效率作为主要考核指标?不同指标的权重怎么设计?如果我们把经济效益的指标,比如劳动生产力、土地产出率、节能减排、人均收入等作为最重要的指标作为主要权重放在排序的前面,而GDP、财政收入、工业增加值等作为次要考核,那自然会引导地方政府去追求民生、环境资源指标。
指标体系如何设计、结构如何安排、指标的主次等,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导向。
第二个问题是谁来考核谁的问题。如果一直是上级政府考核下级政府、地方政府考核企业,那么上级关心的还是GDP;如果有一套多维度的考核体系,在“上考核下”之外增加以“下考核上”、老百姓考核地方政府等维度,情况就会完全不同。就像企业一样,考核应当是360度的,上下、左右、前后都应当有考核权。如果下级考核上级、老百姓考核政府的话,那老百姓关心的人均收入、教育、医疗、环境空气质量等问题,就会成为他们衡量政府业绩的指标。GDP跟老百姓的利益诉求是不直接的,甚至是相反的。
所以,经济改革应当主要在考核制度上作调整,才能够解决政府干预微观的问题。
CEI:导致这种情况出现,还有一个因素就是资本在产能过剩的情况下进行盲目投资,这是政府的原因,还是资本的原因?
李佐军:应该就企业的性质来分析。国有企业投资一般是围绕政府意志来进行,更多时候承担着政府职责,民营企业的决策导向还是要从企业自身的长远发展和市场需求来考虑,所以,不同性质的企业在投资的决策上可能不完全一样。这是一个首先要理清的问题。
为什么在产能过剩的情况下,很多资本还源源不断进入?其实与大的投资环境,或者说投资选项有限有很大关系。投资分为实业投资和金融投资,金融投资的渠道,在中国还很有限,基本仅限于股市和基金等。股市一旦出现问题,资本就会进入楼市,翻来覆去就这么几个选项。再加上投资路径依赖等因素,很多企业没法作出一个正确的行业投资选择。
至于行业是不是会出现系统性的产能过剩,多数企业是缺乏考虑的。但在成熟、竞争充分、政府干预不多的市场,重大的中长期投资是需要作大量的市场调研、行业预期评估的,投资的行业、区域以及投资量、投资方式等非常慎重,国际知名的跨国公司均是如此。但我们的企业还做不到。一些中小企业没有分析预测能力,掌握的信息有限,加上在现有体制下受政策的误导等因素,很可能会使得一些企业向已经出现产能过剩迹象的产业投资。
CEI:熔盛重工在2004年进入造船业,当时国内造船业已经产能过剩,因此也有过一些提醒的声音。如何分析这种不管不顾的心态?
李佐军:这跟企业决策的背景有很大关系。最近十多年来,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使得很多人对中国经济有一种过分乐观的心理。
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阶段,总认为市场需求没有问题,投资空间没有问题,以后盈利的空间也没有问题。但忽略了中国的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过去30年来以10%左右的高速增长时代慢慢过去了。在新的中速发展阶段,原来可能没有问题的投资现在就会有问题。
企业出了问题都指望着政府援手,这也是有历史经验逻辑的。中国的很多资源都是政府控制的,政策是由政府制定的,土地也在政府手中,投资审批权也在政府手中。所以,企业感觉只有靠政府:挣钱靠政府,出事了也靠政府。这是他们多年的经验总结。但实际上政府的能力是有限的、职能是有限的,关键还是看企业对市场的判断。
CEI:熔盛重工高管也曾表示,其实他们并不想获得财政补贴。相比之下,他们更需要政府的资源配置和政策。
李佐军:这个要求是合理的。政府直接给企业补贴是个明显的错误。为什么给一家企业补贴却不给另外一家?接受补贴的企业是不是承担了社会责任和公共服务责任?如果没有,那就是不公平竞争。选择是企业的权利。政府应该给予企业充分的自由选择权和自由竞争权。
CEI:抛开政府和资本因素不说,从这些现象来看,企业家自身的问题应该怎么去解决?企业家应该建构一个什么样的知识体系?
李佐军:企业家最需要具备的是两个基本素质,一个是创新精神,另一个是整合资源的能力。企业家做的事就是整合各种资源,为企业所用、为社会创造财富,并在这个过程中创新。在现在这样一个历史阶段,诚信的意识,社会责任的意识,都是企业家所应该具有的基本素质。
中国企业成长的大环境现在确实还很不理想。比如说政府的职能还没有得到有效的改变,资本市场还不成熟,甚至有严重的问题。企业产权还不能得到有效的保障,这都是影响企业家正常发挥作用的限制性条件。下一步需要通过进一步的改革来解决这些问题,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培养出一批世界级的优秀企业家创造良好的环境。
中国工业评论2013年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