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说法应该靠谱一些——我们中国民营企业家缺乏战略思维。什么是战略思维?战略思维就是这样一种思考方式,它需要确认什么才是最重要的,确认最后所选择的方向能够回答最初确定的目标,所以战略思维是用如下逻辑展开的。首先需要思考问题一:“你想干什么?”这个问题实际上就是企业确定的目标。接着需要思考问题二:“凭什么?”这个问题就是需要知道实现前面的目标所必需的条件,企业必须知道第一个问题实现所必需的条件是什么。接着思考问题三:“你有什么?”到了这个时候,企业需要了解自己的能力和资源,相对于第二个问题,企业要知道自己的优势是什么。除了已经拥有的条件,企业需要面对问题四:“你缺什么?”这个问题是回答企业第二个问题所必需的条件而欠缺的东西。最关键的问题是“你要干些什么?”
当企业清楚知道自己欠缺的是什么的时候,它就能够做出选择决定最关键的是做什么,而这个做什么的选择就是战略的选择。虽然企业战略思维很重要,可是仍然不能完全回答民营企业为什么脆弱的根本问题。与上面所有问题一样,还是进入了一个误区,那就是:这些问题关心的焦点都属于“外在”问题,或者是显性问题。战略思维问题之所以比较靠谱,恰恰是因为它开始关心“内在”问题了。可这又是“内在”问题的外围问题。那么到底什么是真正的“内在”问题呢?我们不妨直截了当地问民营企业老板这样的问题:你做企业是为什么?是为了让你的员工过上好日子吗?是为了给社会做贡献吗?或者你只是为了自己生活得更好些?自己获得更高的社会地位?我想绝大多数老板的目的会是后者,而不是前者。这才是问题所在。因为这些问题直指老板们做企业的原动力与企图心,从这样的问题也才能反映出老板们的价值观。而这个“价值观”基本决定了他们企业的命运。
中国民营企业是怎么发展起来的?无非是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共产党修正了坚持多年的极“左”路线,开始了改革开放。不管我们怎么去解释这个发展阶段,实质上我们是进入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阶段。从社会发展阶段的角度来看,中国的民营企业现状基本上类似于100多年前的欧美企业的发展阶段,总体发展水平还处于相当原始的资本主义阶段。在我们实际经历的管理咨询案例中,我们发现:有些民营企业发展20多年了,可是那些企业的管理水平仍然很低,从企业发展三大阶段(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来看,仍然属于初创期。这些企业的领导者都不太愿意把自己的企业划定在初创期,可是无论我们怎么分析研究,所有的指标显示它的确就是处于初创期。
通过多年为企业做管理咨询,我们逐渐看清了中国民营企业为什么脆弱。刚才说了大的历史背景。在中国大背景下,除了少量出类拔萃的企业个案外,中国民营企业整体不可能发展到多高的水平。
(摘自清华大学出版社《死去还是活来》 作者:李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