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德雄
子宫肌瘤是临床中常见的妇科疾病,属于女性生殖系统疾病中的良性肿瘤,患者主要的临床症状可见月经量过多,伴有月经失调,可出现便秘、尿频、腰部疼痛及下腹部的坠胀感等,一旦病情进展严重可能会导致女性患者发生不孕,为患者带来了很大的生活压力及心理负担[1]。2010年1月-2012年10月,湛江中心人民医院采用经皮股动脉穿刺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术疗子宫肌瘤患者78例,取得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所有78例均为我院妇科住院患者,年龄21~49岁,平均年龄(37.85±5.29)岁,其中单发肌瘤32例,包括浆膜下肌瘤患者9例,肌壁间肌瘤患者21例,黏膜下肌瘤患者2例;多发性子宫肌瘤46例。所有患者中月经量明显增多57例,其中43例合并贫血,月经时间明显延长11例,10例患者两次月经间隔时间明显缩短,盆腔有疼痛的患者18例,出现有压迫症状的患者6例。
1.2 治疗方法 患者采用局麻后,采取Seldinger技术穿刺右侧的股动脉,穿刺成功后置入5 F动脉鞘,在导丝引导下沿着动脉鞘管送进4 F或者5 F的Cobra导管,按照顺序进入对侧及同侧的髂内动脉,使用高压注射器注入非离子造影剂,进行髂内动脉造影,同时观察髂内动脉与分支的走行,显示出双侧的子宫动脉并明确子宫动脉的开口与走行,在透视下使用导丝导引,将4 F或3 F Cobra微导管的前端超选择子宫动脉,尽量避开卵巢动脉,注入造影剂显示子宫动脉分支血管和子宫肌瘤的血液供应状况。选用直径为300~750 μm的PVA颗粒,同相同量造影剂进行混合,在透视下进行缓慢地注入,直至子宫动脉轻度的扩张,可见造影剂的少量反流,最后使用混合造影剂明胶海绵颗粒进行子宫动脉尾端栓塞,直到子宫动脉阻断。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在手术治疗后1、6、12个月后的子宫肌瘤体积和及子宫体积的变化情况,子宫及肌瘤体积按(ABMπ/6)cm3公式计算,其中A、B、M分别代表子宫或者肌瘤的3个径的测定值,两个以上肌瘤计算各个体积之和[2]。同时观察患者贫血改善情况和月经量、周期的改善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5.0软件分析,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治疗前后子宫和肌瘤体积变化情况,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子宫和肌瘤体积变化情况比较()
表1 治疗前后子宫和肌瘤体积变化情况比较()
注:治疗12个月后与治疗前比较,t=14.8998和20.5626,P=0.0000和0.0000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项目 治疗前 治疗后1个月 治疗后6个月 治疗后12个月子宫平均体积 285.89±92.87 233.18±57.82156.27±51.01121.11±30.25肌瘤平均体积 146.28±44.19 102.86±38.16 49.26±16.21 38.22±14.19
2.2 治疗前合并贫血的患者术前平均血红蛋白平均值为(76.29±18.91)g/L,治疗后3个月平均血红蛋白平均值为(126.54±12.01)g/L,经统计学分析比较,t=14.7093,P=0.0000<0.05,差异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
2.3 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 盆腔疼痛患者的症状均出现明显缓解,6例有压迫症状的患者中4例症状完全消失,2例明显缓解,具体情况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月经周期及经期变化情况()
表2 治疗前后月经周期及经期变化情况()
注:与治疗前比较,t=10.7651和7.2508,P=0.0000和0.0000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症状 治疗前 治疗后月经周期 22.45±4.18 29.01±3.39经期 6.89±3.27 4.01±1.27
子宫肌瘤是中、青年女性较为常见的生殖系统良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一直处于妇科疾病的首位[2],临床主要表现为腹部肿块,患者月经量增多、月经期延长并且两次月经间隔时间缩短,严重者可导致患者的贫血,对年轻患者造成不孕。肌瘤可位于子宫的粘膜下、浆膜下和肌壁间,可单发,也可多发,本组患者中多发者46例,单发者32例,多发的比例约占58.9%,与文献报道相符。肿瘤较大时可压迫周围组织,出现便秘、尿频、腰部疼痛及下腹部的坠胀感等症状,妇科对于本病的治疗多采用手术疗法,包括肌瘤剔除手术及子宫切除手术,但是手术治疗也给患者带来巨大的身体和精神创伤,也增加了患者及其家属的经济负担,并且恢复慢,并发症多,而常规应用内分泌治疗的药物效果不明显,且不良反应较大,停药后容易复发[3]。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手术是一种微创治疗方法,同传统手术的治疗比较,可以有效改善患者月经过多的症状,且住院时间较短,恢复快,并发症少等特点。其治疗的机制为选择性的栓塞子宫动脉,阻断肌瘤的血液供应,让肌瘤发生变性及坏死,瘤体最终缩小甚至消失[4]。
湛江中心人民医院采用经皮股动脉穿刺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操作过程中尽量做到插管要到位,将导管插到子宫的动脉主干上[5],明确肌瘤的血液供应情况,选择微导管准确超选择插入肌瘤供血动脉,避开宫颈-阴道的分支,输尿管支,膀胱支及卵巢动脉等,在使用栓塞剂的时候要缓慢、有序的进行,防止推入的速度过快使栓塞颗粒发生返流,导致误栓的发生,同时还要避免过度的栓塞,减少并发症的发生[6]。本研究显示,患者经过治疗后临床症状及体征明显改善或消失,月经恢复正常;伴有贫血的患者术前平均血红蛋白平均值为(76.29±18.91)g/L,治疗后3个月平均血红蛋白平均值为(126.54±12.01)g/L,经统计学分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6、12个月对患者进行复查,子宫体积及肌瘤体积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缩小,经统计学分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经皮股动脉穿刺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及临床症状解除明显等优势,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有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
[1]刘新华,董子启.子宫肌瘤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疗前沿,2008,3(6):20-21.
[2]王新,李丽伟.碘油-平阳霉素乳剂加明胶海绵栓塞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应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3(22):103-104.
[3]冯丽霞,刘冬萍,熊宁,等.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术对症状性子宫肌瘤的治疗作用 [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1,11(10):896-898.
[4]练云,邵柏.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14例临床分析[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08,8(11):1054-1055.
[5]那彩凤.经皮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症状性子宫肌瘤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08,8(6):476-477.
[6]吕静.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7):569-5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