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陆二元经济结构”下海陆间经济波动的形成与演化

2013-03-09 08:17:42刘大海纪瑞雪张金轩
海洋经济 2013年1期
关键词:内陆地区经济波动沿海地区

刘大海, 纪瑞雪, 张金轩

(1.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 山东 青岛 266061; 2.中国海洋大学, 山东 青岛 266100;3.青岛大学, 山东 青岛 266071)

【理论研究】

“海陆二元经济结构”下海陆间经济波动的形成与演化

刘大海1,2, 纪瑞雪2, 张金轩3

(1.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 山东 青岛 266061; 2.中国海洋大学, 山东 青岛 266100;3.青岛大学, 山东 青岛 266071)

海陆二元经济结构中,沿海与内地产品存在较大差异,由此产生的相互间贸易行为会引起各类生产要素向陆或向海的趋利性流动,从而导致海陆间经济波动的产生,这也成为海陆二元经济结构从混沌向稳态演化的必然过程。在假设市场出清条件下,对海陆间经济波动的形成条件和演化历程进行了过程模拟,构建了封闭系统海陆经济波动模型,在此基础上,以中国第三产业在海陆间的经济波动为例,对其进行了实证分析。

海陆二元经济结构;市场出清;经济波动

引言

近年来,在海洋经济大发展的宏观背景下,沿海与内陆地区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贸易往来日趋频繁,这为统筹海陆经济发展,实现地区间产品和服务的优势互补创造了良好条件。沿海地区与内陆省市相比,区位优势突出,海洋在其生产活动中的影响较为显著,相比之下,内陆地区油气矿藏资源丰富,资源密集型产业具有比较优势。沿海与内陆市场提供的产品在种类、特性上均有所不同,供需状况各异,市场出清难以同时实现,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海陆两市场混沌现象的产生,并在由混沌趋向稳态的过程中引起潜在的市场波动。海陆二元经济正是在这样的波动中不断发展前进。

经济波动是发展经济学中的典型问题,在中国各产业中普遍存在(唐志军,刘友金等,2011)[1],它是各个产业波动的综合结果 (李猛,2010)[2],而技术进步则被认为是导致经济波动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Eggers,Ioannides,2006)[3]。此外,RBC(真实经济周期)、货币信贷、政治因素、投资等诱发波动的因素也得到诸多学者的重视和深入研究[4-8]。近些年来,随着海洋经济的发展,海洋经济波动作为产业经济波动的一个分支领域,逐步得到相关学者的关注。而随着海陆间发展差异的扩大,海陆二元结构理论和模型被系统提出 (刘大海等,2012)[9],海洋经济波动监测预警技术 (殷克东,马景灏,2010)[10]和海洋经济波动研究体系逐渐完善,人类对海陆经济运行规律的认识也逐步深入。本文正是基于海陆二元经济结构中特有产品的相互贸易,从市场出清角度出发,对海陆二元经济结构内部经济波动的形成机制进行建模分析和实证研究,以寻求海陆系统内部从混沌到稳态的作用过程。

1 研究背景

中国沿海与内陆地区的差异自古就有。沿海地区“鱼盐之利,舟楫之便”的经济模式与内陆地区以农耕、放牧为主的经济模式显著不同。近些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改革开发的深入,海陆间产业结构差异逐步增大,产品类型异质性日益突出。与内陆地区相比,沿海地区涉海产品丰富,高端产业聚集,服务业优势显著,以信息化、高科技为主的产品较为集中。相比而言,内陆地区以传统产业为主,主要利用当地资源或能源的先天优势,其产品往往具有资源依赖性强、深加工程度不高等典型特征。两者之间产业发展阶段的巨大差异直接导致其产品具有很强的互补性,这有效地促进了沿海与内陆地区贸易行为的产生。

然而,沿海与内陆地区的市场容量不同,产品供给各异,在生产活动进行过程中信息不对称现象突出,一方很难提前了解对方市场的产品需求信息,供求均衡情况下的市场出清难以实现。鉴于市场经济活动中信息流通的不完全性持续存在,市场出清难以达到,因此系统内部经济的平稳性很难保证。当供不应求或供大于求的非均衡状况出现时,市场“看不见的手”便会发挥作用,推动产品市场、要素市场进行相应调整,经济波动便会随之发生,并逐渐成为稳态经济条件下的触发器,促使经济从一个相对均衡状态转变到另一个非均衡状态,在波动中前行。

2 海陆间经济波动的模型构建、概念界定及演化过程模拟

海陆二元经济结构是以区域经济学思想为基础,结合沿海与内陆间经济社会差异化的客观事实所提出的一种经济结构。与以往中国区域经济研究中的东、中、西部区划方法相比,这种分区方法更加突出海洋对地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本文将对市场出清条件下沿海与内陆两个经济体的经济波动加以研究,因此,首先需要界定市场出清的概念如下:

市场出清是指海陆二元经济结构中的沿海市场或内陆市场所生产的产品恰好满足自身及对方的市场需求。当且仅当市场出清实现时,整个海陆二元经济系统达到帕累托最优,经济持续平稳发展。

2.1 海陆间经济波动的模型构建及相关概念界定2.1.1 模型条件假设

假设模型条件如下:

(1) 封闭经济系统假设:存在封闭经济系统R,内部包含生产活动相互独立的海、陆二元经济体,两经济体间的要素可以自由流动,流动成本为0。

(2) 两经济体生产函数假设:封闭经济系统中两经济体的投入要素包含劳动力、资本及技术,且技术进步为希克斯中性。其中,沿海地区在某一时期的劳动力总量为 N1,资本总量为 K1,技术状态指数为 A1,劳动力产出的弹性系数为α,该时期沿海地区总产出为 Y1,其生产函数为:

内陆地区在某一时期的劳动力总量为 N2,资本总量为 K2,技术状态指数为 A2,劳动力产出的弹性系数为 α,该时期内陆地区总产出为 Y2,其生产函数为:

鉴于R中资本和劳动力被分配到沿海与内陆两经济体,且要素市场出清,即:(3) 沿海产品需求假设:沿海地区对内陆地区产品的需求 D1-2由沿海人口与人均消费需求 y1决定,其中人口作用弹性系数为β,且该需求占内陆地区总产出 Y2的比例系数为 m,即:

(4) 内陆产品需求假设:内陆地区对沿海地区产品的需求 D2-1由内陆地区人口与人均消费需求 y2决定,其中人口作用弹性系数也为 β,且该需求占沿海地区总产出 Y1的比例系数为 n,即:

(5) 市场出清假设:沿海地区产品在满足自身消费和内陆地区消费后无剩余,内陆地区产品在满足自身消费和沿海地区消费后无剩余,即:式中:D1为沿海地区总需求,D1-1为沿海地区对自身产品需求,D2为内陆地区总需求,D2-2为内陆地区对自身产品需求。

2.1.2 模型构建及概念界定

综合以上假设可以看出,海陆二元经济结构中沿海经济与内陆经济通过特有产品的彼此交换产生了密切联系。在仅考虑沿海地区市场出清的条件下,联立(1)、(3)、(4)、(6)四式可得:y2(NN1)β=nA1N1αK11-α。解得①在求解(N10,N20)和(N1′,N2′)时,为简化计算,令 α = β。:

当且仅当 N1=N1′,N2=N2′时,沿海地区所生产的产品既满足自身需求,又恰好满足内陆地区的需求,供需达到均衡,沿海地区市场出清实现。

在仅考虑内陆地区市场出清的条件下,联立(2)~(5) 四式可得:y1N1β=mA2(N-N1)α(K-K1)1-α。解得:

同理,当且仅当 N1=N1′,N2=N2′时,内陆地区所生产的产品既满足自身需求,又恰好满足沿海地区的需求,供需达到均衡,内陆地区市场出清实现。为便于后续研究,在此对几个重要概念界定如下:

混 沌 无 序 : 当 且 仅 当 (N1,N2)∉{(N10,N20)∪(N1′,N2′)}时,沿海与内陆地区均未实现市场出清,两市场产品、生产要素亟需大规模调整,以努力实现供求平衡,此状态称混沌无序状态。

混 沌 有 序 : 当 且 仅 当 (N1,N2)∈{(N10,N20)∪(N1′,N2′)} 且 N10≠N1′时,沿海与内陆地区仅有一方实现市场出清,另一方面临产品、生产要素调配,此状态称混沌有序状态。

稳 态 : 当 且 仅 当 (N1,N2)∈{(N10,N20)∩(N1′,N2′)} 且 {(N10,N20)∩ (N1′,N2′)} ∉Ø 同 时成立时,两市场出清同时出现,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产品供求均衡,海陆二元经济系统达到稳态。

相关概念图示如图1所示。

图1 相关概念示意图Fig.1 Distribution of the relevant concepts

2.2 海陆二元经济系统由混沌向稳态演化的波动过程

由模型联立过程可见,仅考虑沿海地区市场出清时的劳动力要素配置与仅考虑内陆地区市场出清时的劳动力要素配置状况存在显著不同,当且仅当 N10=N1′成立时,两经济体的市场出清才能同时实现,使得系统达到稳定状态。然而现实中,这样的几率微乎其微。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两市场呈现出一方均衡或双方均不均衡的非稳定混沌状态,而以劳动力为代表的要素禀赋便会在两者之间流动,呈现出此消彼长的变化,并导致经济波动的产生,使得封闭系统整体努力向平衡状态靠近。

劳动力在海陆间波动的过程,必然带动其他生产要素的波动,而宏观经济波动也必然发生,这成为系统由混沌无序到有序并逐步向稳态靠近的外在表现。倘若以资本为研究对象进行同样的建模和数学推导,可以得到类似的资本要素流动状况。也就是说,无论何种要素,在封闭系统内部市场信息不完全的现实条件下,为实现沿海与内陆地区两经济体市场出清,其调整活动时刻在发生。然而,即使是满足 N10=N1′,N20=N2′的均衡点,即所谓的“稳态”点,其位置也会随着人口的增长而呈现出动态变化,也就是说,“稳态”也是相对稳定的,这极大地增加了海陆二元经济结构内部两市场同时出清的难度,因此可以说,要素通过调整自身在海陆间的配置,努力“捕捉”均衡点。伴随着要素的调整,经济波动就必然发生。从另一个角度看,经济波动可以说是要素配置加以调整的宏观表现,这预示着经济稳态的质的转变,使得海陆间经济的“增长型波动”[11]得以常态化发展。

3 海陆二元经济结构内部经济波动的实证分析

鉴于第三产业是典型的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且固定资产较少,移动灵活性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对经济波动的指向性,下图是以1978—2010 年全国第三产业的产值数据为基础,运用重心公式对第三产业的经济中心加以计算得出的重心移动图像,它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重心在海陆方向的变化,直观地展现了经济波动在海陆二元经济结构中的客观存在。

图2 1978—2010 年全国第三产业重心在海陆方向的变化②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制图过程较为复杂,在此不予详述,可联系作者获取。Fig.2 The change of the tertiary industry′s focus in the direction of land and sea from 1978 to 2010

由图2可知,海陆间第三产业经济波动的产生存在一定的周期性和规律性,这在一定程度上预示着相关生产要素的周期性波动。要素流动的根本原因当然是为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9],其结果是导致了经济波动的产生,使得系统内部经济状态在由混沌到稳态的波动过程中得以进步和发展。从模 型的均衡解式 (9) 和式 (10) 可以看出,技术 (A1、A2)、资本存量 (K1、K2) 以及人均消费需求 (y1、y2) 成为影响市场出清条件下系统均衡解的关键因素。技术可以包含除劳动力和资本投入之外对产出贡献的其他多种因素,而资本存量则与系统内部的信贷、投资、储蓄等经济活动密切相关。人均消费需求则更多取决于消费者偏好,相对稳定。因此,技术进步与资本存量的变化成为诱发海陆间经济波动的本质原因。

4结 语

本文以海陆二元经济结构为研究对象,从市场出清条件下沿海与内陆地区间的贸易机制出发,对海陆二元经济结构内部经济波动的形成条件以及海陆二元经济系统由混沌向稳态的演化过程进行了建模分析,并通过对第三产业重心海陆间移动的实证分析证明了海陆间经济波动的客观存在。由于研究深度有限及海洋经济统计数据缺乏,关于海陆间经济波动的周期、波幅等特征值及稳态变化的具体路径未加以深入探讨,对经济波动的影响及具体作用有待深入,这些将在今后的研究中予以完善。

海陆二元经济结构内部市场具有自身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在寻求彼此市场出清的过程中混沌状态将长期存在,并将经历从无序到有序,从混沌到稳态的演进过程,而经济波动则成为伴随该过程始终的必然条件。对市场出清条件下海陆间经济波动状况加以研究,对于认知海陆经济发展规律、洞悉海陆二元系统演化过程,从而科学调控海陆发展,加快实现海陆统筹,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1] 唐志军,刘友金,谌莹.地方政府竞争、投资冲动和我国宏观经济波动研究[J].当代财经,2011(8):8-18.

[2] 李猛.产业结构与经济波动的关联性研究[J].经济评论,2010(6):98-104.

[3] Eggers A,Ioannides Y.The Role of Output Composition in the Stabilization of U.S.Output Growth[J].Journal of Macroeconomics,2006,28(3):585-595.

[4] 卜永祥,靳炎.中国实际经济周期:一个基本解释和理论扩展[J].世界经济,2002(7):3-11.

[5] 穆争社.宏观经济波动的微观基础:基于信贷配给角度的分析[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9(4):5-8.

[6] 祝青. 地方政府行为——资本深化和经济波动的另一种解释[J].经济科学,2006(4):6-17.

[7] Peneder M.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Aggregate Growth[J].Economic Dynamics,14(4):427-448.

[8] 王少平,胡进.中国 GDP 的趋势周期分解与随机冲击的持久效应[J].经济研究,2009(4):65-76.

[9] 刘大海,纪瑞雪,关丽娟,等.海陆二元结构均衡模型的构建及其运行机制研究[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2(7):112-115.

[10] 石慧.区域视野下的中国经济波动与增长分析[J].黑龙江对外经贸,2011(3):100-102.

Formation and Evolution of the Economic Fluctuation Between Land and Sea in the Context of the Sea-land Dual Economy Structure

Liu Dahai1,2,Ji Ruixue2,Zhang Jinxuan3
(1.First Institute of Oceanography,State Oceanic Administration of China,Qingdao 266061,China;2.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Qingdao 266100,China;3.Qingdao University,Qingdao 266071,China )

The difference in the products between the coastal and interior areas results in the trade practices,which contribute to the flow of the factors of production between them.Then the economic fluctuation is formed as the necessary process of the evolution of the sea-land dual economy structure from chaos to steady-state.This article simulates the process of the formation conditions and evolution and history of the economic fluctuation between the land and sea and builds its model to analyze it.On this basis,the empirical analysis is given with the economic fluctuation of the tertiary industry in our country.

sea-land dual economy structure; market-clearing; economic fluctuation

F014.8

A

2095-1647(2013)01-0001-05

2012-11-18

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资助 (201205001; 200805081); 国家海洋经济运行监测评估项目资助 (2200299);国家海洋局 2013 年项目资助 (海陆二元经济结构的演化过程及作用机理研究)

刘大海, 男, 博士生, 助理研究员, 主要研究方向: 海洋经济, E-mail:liudahai@fio.org.cn。

猜你喜欢
内陆地区经济波动沿海地区
2018年广西北海沿海地区考古调查简报
广州文博(2023年0期)2023-12-21 07:20:50
内陆地区:创新链视角下的科技成果转化
开放导报(2017年3期)2017-06-27 12:16:59
关于总供给的理论探讨
商情(2016年39期)2016-11-21 08:47:25
房地产经济波动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浅析产业结构与经济波动之间的关系
金融冲击和中国经济波动研究
商情(2016年11期)2016-04-15 20:02:31
论山东省内陆地区县域经济综合评价体系的构建
威海沿海地区雾的气候特征及相关影响因子分析
误区:非沿海地区人人需要补碘
区域经济新格局与内陆地区发展战略选择
财经科学(2014年5期)2015-04-13 02:2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