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 晨,张 义,刘 源,张鹭鹭
(第二军医大学军队卫生勤务学系军队卫生事业管理研究所,上海 200433)
关于非战争军事行动一线伤病员救治设备和搜救手段的研究较多,而针对批量伤病员的身份快速识别、快速分类、快速转运、综合管理等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存在如伤病员医疗信息采集手段落后、采集到的信息有限、信息不能实现集成和共享、不能实现信息的追踪等问题。伤病员识别、管理的合理化可以促进医疗救护过程中资源配置的合理化,可以提高医疗救护机构的运行效率,可能会成为其提高综合效能的重要手段[1]。
1.1 身份智能采集 系统需具备可以佩戴在伤病员身上的伤病员身份识别标识,当伤病员身份需要被识别时可以通过电子的方式被采集。该标识应尽可能脱离人工作用,实现智能采集;同时,该标识应无需电源供应,佩戴方便,体积小巧、坚固,能够在各种野外环境下使用。
1.2 信息全面采集 系统采集到的信息不仅需要包括“静态”的信息,如人员姓名、身高、体重、血型、药物过敏史等基本信息;还需要存储“动态”的信息,如体征变化、病史、治疗记录、用药记录等。保证医务人员能够及时、全面的获取伤病员的医疗信息。
1.3 信息集成和共享 该系统能够实现各子系统之间人员信息和医疗信息的集成共享以及自动传递,以便能够对伤病员情况进行实时监控。
1.4 信息实时追踪 该系统需实现对伤病员信息在不同医疗机构中的信息流转,实现对医疗全过程信息的实时追踪,以实现对伤病员进行有针对性地跟踪治疗。
2.1 总体设计 考虑到非战争军事行动医疗作业环境的特殊性,本研究中的伤病员身份识别系统将基于射频识别技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进行研制,RFID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RFID技术具有防水、防磁、耐高温、使用寿命长、读取距离大、标签上数据可以加密、存储数据容量更大、存储信息更改自如等优点[2]。伤病员身份识别系统由多套射频识别系统、中间件(Middleware)、数据库系统、以及伤病员管理信息系统(WMS– Wounded Management System)组成[3](图 1)。
图1 伤病员身份识别系统总体设计框架
2.2 射频识别系统 射频识别系统由电子标签(TAG),读写器(Reader),终端(PC)组成。
电子标签也称作智能标签,由耦合元件及芯片组成,每个标签具有唯一的电子编码,附着(或者嵌入)在物体上标识目标对象,分为有源标签和无源标签两种。有源电子标签自带电源,能自动发射信号,并储存读取器所传来的一些附加信息,读取距离较长,适用于远距离读写的场合;无源电子标签,即没有自己的电源供给的电子标签,由读写器发出的高频场提供能量,读写距离最高可达10米[4]。本研究设计了无源电子标签——电子身份识别颈圈,主要应用于紧急或非紧急伤病员身份识别和医疗识别。
读写器主要包括高频接口(发送器和接收器)和控制单元两个模块,用于读写电子标签(电子身份识别颈圈)中的信息,然后将信息发送给终端设备。设计有作为前端信息采集设备的移动式读写器,如车载式读写器、PDA集成式读写器;以及作为救治机构内数据读写设备的固定式读写器,如门禁式读写器[5]。
终端(PC)主要用于与读写器的联通,及时接收读写器读取的相关医疗数据。
2.3 中间件 介于前端硬件模块(电子识别器)与后端数据库与应用软件中间,是RFID系统的神经中枢。不仅具有信息传送的功能,还须包含数据包分析与传播、安全保证、错误恢复、网络资源定位、路由选择、消息与要求的次序优化以及提供排错工具等服务[6]。根据目前国内最新研究成果,RFID中间件包含硬件接口、信息处理、业务管理、应用系统接口等模块[7]。
2.4 数据库系统和伤病员管理信息系统(WMS) 数据库系统用于各种数据信息的录入、分析、输出、管理。伤病员管理信息系统控制伤病员的流转,完成人员注册管理、记录用药管理、医务人员分配管理,以及整个系统的数据备份、数据查询、数据统计、报表生成、报表管理。
在医疗单位内部,从伤病员的送达到治疗结束,都需要信息的详细跟踪、监控和管理。通过伤病员身份识别系统,可实现伤病员、医务人员、药品、医疗流程全方面监控、自动化管理。
3.1 伤病员管理 伤病员到达时,无需询问即可通过身份识别颈圈对其身份进行识别,将伤病员同数据库中信息建立关联,通过获得伤病员详细信息在软件系统的帮助下制定相应的医疗方案,之后不论伤病员进行何种活动或采取何种措施都将对其信息进行追加、修改、记录。通过身份识别和指挥系统的配合,实现伤病员的安置、医疗、转移、管理全程监控,自动记录,并由计算机辅助提供决策支持。
3.2 药品管理 通过对伤病员用药的管理、规划以及药品RFID电子标签、库存管理软件的应用实现对非战争军事行动中医疗单元药品的动态管理,并由计算机辅助提供药品保障决策支持。
3.3 工作人员管理 通过对医务工作者当前工作和未来工作安排的规划,以及伤病员救治情况的规划,结合辅助决策模型,实现对医疗工作人员的合理调配,保证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满足伤病员的医疗救护需要。
3.4 医疗流程管理 通过对医疗救护流程的监控管理,结合药品物资与人员管理模块功能实现,实时了解医疗救护效率变化,通过卫生人员、物资与医疗救护过程的合理配置,实现医疗救护专家系统辅助下的快速医疗救护流程科学管理与决策。
虽然伤病员身份识别在非战争军事行动中的应用才刚刚起步,但是其巨大的潜力是有目共睹的。随着技术的发展,伤病员身份识别系统在医疗指挥中的应用也将越来越广泛,其数据采集处理的优点及动态的控制能力不仅会带来伤病员管理水平的提高和医务人员工作强度的减少,而且能够对医疗指挥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也将促进非战争军事行动的发展。
[1] 赵召辉,刘 斌.“战场伤员快速分类识别系统”的研制[J].实用医药杂志,2011,2(2):167.
[2] 郭广明.基于3G的RFID身份识别系统的信息安全研究[J].Technology and Study,2011(7):14 -15.
[3] 胡向东,安向阳.基于RFID的汽车生产物流跟踪管理系统分析与设计[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8,25(3):660-665.
[4] 黄志中,尹小川,温 凯.射频识别技术在伤员救治中的应用[EB/OL]. http://tech. rfidworld. com. cn/2010 _4/20104396155467.html,2010 -04 -30/2012 -10 -28.
[5] 王 宏.RFID自动识别设备的分类及选型初探[J].微计算机信息,2005(1):79-81.
[6] 钟蕙安.RFID技术运作的神经中枢——RFID Middleware[J].Electronic Commerce Pilot,2004,6(14):38.
[7] 张宏斌,黄泽鸿.无线射频识别技术中间件设计分析[J].物流技术,2007,26(11):63 -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