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文宇,谭伟龙,吴 刚,梁志敏,宋 斌*,吴志成
(1.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95临床部医务处,莆田 351100;2.南京军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南京 210002;3.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福州 350025)
突发生物事件发生时,军队医院均负有情况报告、现场急救、收容救治伤员和协助暴露人群处置、环境污染消除、情况判断评估等方面的责任。军队医院应依据自身具体情况,全面完善应急机制,强化能力素质,做好随时高标准遂行突发生物事件应急处置准备。针对突发生物事件的防控工作,军队医院还没形成统一的机制和标准。
图1 军队医院突发生物事件防控体系组织结构
军队医院突发生物事件防控体系应设置领导小组,下设专家指导组、应急救援队和感染科等组织机构,分别负责组织指挥,技术指导、现场救援和院内收治(图1)。
1.1 突发生物事件防控领导小组 一般应由医疗分管副院长任组长,办公室设于医务部(处),主要成员应由医务部(处)领导,综合计划科、医疗科和感染控制办公室人员组成。负责领导医院突发生物事件防控体系全面建设、日常管理和处置组织指挥等。
1.2 突发生物事件专家指导组 主要抽调卫生勤务、传染病学、医学检验、病理学、医学影像、急救医学及相关临床学科专家和护理专家组成。主要负责防控体系的全面建设、考核评估,以及突发生物事件处置各环节的技术指导和监督。
1.3 突发生物事件应急救援队 可编设现场指挥组、流行病学调查组、封控组、急救组、消杀灭处置组和保障组,分别设队长助理员各1名、技术干部2名、技术干部2名、医师护士各2名、技术干部2名、管理干部1名,在指挥组统一指挥下分工合作,全面负责突发生物事件现场处置。
1.4 感染科 平时编设床位30张,具备应急或战时扩展致70张的能力。负责平时,应急和战时各类生物伤员的隔离治疗。
2.1 指挥装备 指挥车1台,运输车1台,扩音器等现场指挥器材、隔离带等封控物品若干,无线对讲机等通信保障器材1套。
2.2 生物侦检装备 生物侦检车1台(配备车载快速微生物侦检平台),或生物侦检箱组1套。无标配侦检车或专用侦检箱组,可自行根据野外微生物快速侦检需要,并结合本单位实际拟定侦检装备清单。
2.3 生防装备 生防急救车3台。可配车载担架支架2套,氧气瓶(10 L)2个,急救呼吸机、吸痰器和除颤监护仪各1台,过滤净化超压防护装置和过滤净化负压防护装置各1套[1]。
2.4 卫生防疫装备 卫生防疫车1台。含背负式喷雾器、烟雾机、电动喷雾器、手提式电动超低容量喷雾器、车载常量喷雾和车载超低容量喷雾器各1台。
2.5 个人防护用品 每人1套包括:①防护头盔(面罩):正压头盔1个、防酸面罩1个、防毒面罩1个、氧气面罩1个;②防护眼镜1副;③口罩:纱布、无纺布、N95、活性炭各2只;④手套:棉布、乳胶、橡胶各1副;⑤脚套和胶靴各1副;⑥防护服和工作服各1件。
3.1 微生物快速检验配套试剂 包 括如炭疽杆菌实时荧光定量PCR、胶体金试剂等;针对炭疽杆菌、鼠疫耶尔森菌、嗜肺军团菌、SARS病毒、H5N1禽流感病毒、流行性出血热病毒、腺病毒、土拉热杆菌、布鲁氏菌以及鼻疽菌等的快速检验试剂。
3.2 消杀灭药品 可 备过氧乙酸消毒剂30千克,二氧化氯消毒剂30千克,油剂杀虫剂10千克,灭蝇灵20千克,百高克30千克。
3.3 急救药材 生 防急救车应配备足够品量的急救药材,具体清单可参考120急救车标准配置并结合突发生物事件救治特点予以增减,考虑可能有批量救治和连续救治的需要,部分品种的配备数量应适当增加。
4.1 党委重视是关键 全 球传染病形势异常严峻,2003年SARS、2005年禽流感、2009年甲型H1N1流感以及2010年海地地震后霍乱等,造成了重大伤亡和巨大恐慌[2-3]。生物恐怖的潜在威胁也无时不在,2001年美国炭疽事件及紧随其后发生在西方国家的多起类似事件,引起全世界对生物袭击的普遍警觉[4]。军队医院应充分认清强化应对突发生物事件能力的必要性,认清突发生物事件应急处置任务的艰巨性和危险性,才能切实加强能力建设,随时做好应急准备,确保战时能应战,急时能应急,具备各种条件下快速打赢生物防控和生物伤防治战能力。
4.2 人才队伍是根本 突 发生物事件应急处置,具有非常强的专业性要求,涉及卫生勤务学、流行病学、微生物学、传染病学、急救医学和生物武器医学防护学等多个学科;勤务流程复杂,涵盖疫情监测预警、应急响应、现场处置和院内救治等多个环节的诸多行动要点;所需技术和物资门类众多、条件苛刻,必须精心准备,做到要素齐全,质量上乘,才能“有备无患”。若其中某一专业技术不过关,或某一专用物资准备不到位,势必影响应急处置的质量和效率,甚至导致整个处置失败。在突发生物事件防控体系建设和考评标准尚不完善、装备和经费配置尚不到位的背景下,建立一支作风和技术过硬的人才队伍,充分发挥各专业人才的主观能动性,依靠主观过硬弥补客观不足尤为重要。
4.3 真备实训是要义 突发生物事件往往突然发生,迅速传播,易产生社会恐慌,引发严重灾难性后果。因此,应急体系的快速反应和高效处置能力至关重要。应加强训练组织领导,加大平时训练强度,提高训练层次,扎实抓好分层级、分专业的全员额全要素岗位练兵,贴近实战,强化要素集成训练。不断拓展训练内容,创新组训模式,提升训练质量,全方位锤炼应急体系快速反应、灵活应变、高效处置的能力素质。
4.4 安全防护是基础 全体赴现场人员要严格按照要求做好个人防护,防护服、隔离服的穿戴要严格按顺序进行并做好消毒工作。对接触人员、暴露人员、观察病例、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及实验室确诊病例,要严格依法实行隔离治疗或医学观察,需要转运的确诊病例和疑似传染患者要使用生防急救车。迅速封控隔离污染区,并立即展开消杀灭工作。撤离前所有的污染物品均打包处理,现场洗消后所有的车辆和装备要进行严格无害化处理。突发生物事件在带来传染病爆发或生物毒素中毒的同时,往往伴随而来的是巨大的社会心理灾害,要加强心理安全防护。加强突发生物事件心理危机研究,强化突发生物事件心理干预能力,是抗击生物灾害医学救援不可忽视的一项重要措施[5]。平时要注意加强救援队队员心理素质培养,筛除心理素质不过硬的人员,定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强化心理应激承受能力。引进和培养心理专家,加强突发生物事件心理危机评估、预警和干预研究,不断增强灾害恐慌情况下的心理救援能力。
[1] 谭树林,高振海,徐新喜,等.新一代系列野战卫生技术车辆[J].医疗卫生装备,2010,32(2):68 -70.
[2] 丁树荣,石 晶,王廷林,等.SARS流行期间公众心理状况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2005,21(9):1119-1120.
[3] 章志红,朱小康,熊 艳,等.突发灾害性事件的人群心理应激反应[J].中国临床研究,2011,24(4):340 -341.
[4] 王 磊.美国“生物威胁降低计划”分析[J].人民军医,2009,52(10):644-645.
[5] 易 凌,王忠灿,姜志宽,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心理干预研究进展[J].中国公共卫生,2010,26(7):929 -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