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肝汤联合甘利欣治疗慢性乙型黄疸型肝炎的临床研究

2013-03-04 05:12张连涛梁贤栋周文亮任志强
重庆医学 2013年32期
关键词:黄疸型乙型肝炎

张连涛,梁贤栋,周文亮,任志强

(河南省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感染科 476100)

慢性乙型黄疸型肝炎是慢性乙型肝炎的一种,由于乙型肝炎病毒(HBV)促使肝细胞破坏、阻塞胆小管,从而影响胆汁排泄以及分泌,导致总胆红素(TBIL)增高,引起皮肤、黏膜等部位发黄同时伴有肝区疼痛、发热等一系列临床症状[1]。中医范畴认为,慢性乙型黄疸型肝炎多由正气内虚、外感湿热郁蒸肝胆,肝胆疏泄失常而发病[2]。养肝汤是养血补肝中药,其中含有茯苓、白术、猪苓、泽泻等药材,共用时有清热解毒、健脾利湿、消退黄疸的功效。甘利欣(DG)是目前临床应用很广的一种保肝药物,它具有较强的抗炎、保护肝细胞膜及改善肝功能的作用,有研究称,临床单独使用DG的有效率在60%~80%。因此,为了进一步提高慢性乙型黄疸型肝炎的治疗效果,弥补单独DG带来的不足,本研究在常规DG治疗基础上,加用养肝汤,通过对135例本院收治的慢性乙型黄疸型肝炎患者进行分析,观察联合用药的临床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本院收治的慢性乙型黄疸型肝炎患者135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45例。DG组:男27例,女18例;年龄20~65岁,平均(42.3±18.1)岁;病程1~18年,平均(4.3±2.1)年。DG联合养肝汤组:男21例,女24例;年龄23~73岁,平均(47.6±16.9)岁;病程1~16年,平均(5.1±2.0)年。养肝汤组:男22例,女23例;年龄24~68岁,平均(45.3±12.1)岁;病程1~18年,平均(3.8±2.5)年。纳入标准:(1)符合2000年9月西安会议制定的《全国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诊断标准[3],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TBIL>34.2μmol/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80U/L,HBV-DNA(PCR检测)>1×105copies/mL,肝肿大;(2)符合《病毒性肝炎中医辨证标准(试行)》[4];(3)近2周内未服用保肝、降酶、退黄药物;(4)排除严重躯体疾病、精神障碍、肿瘤、贫血及其他病毒感染者及妊娠、哺乳期妇女;(5)患者知情同意,自愿参加本研究。3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表1 各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比较(±s)

表1 各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比较(±s)

ALT(U/L)ALB(g/L)组别 n TBIL(μmmol/L)治疗前 治疗后DG 组 45 154.5±21.2 89.3±14.5 29.8±5.5 32.1±4.9 65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0±17.8 45.8±14.6 DG联合养肝汤组 45 158.4±19.1 40.2±9.8 27.2±5.3 38.3±3.1 67.9±10.2 31.5±7.9养肝汤组 45 154.7±30.2 78.9±16.2 28.9±6.2 31.5±5.1 66.8±11.4 47.9±9.0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各组均给予内科综合保肝、支持、对症治疗。DG组:DG 30mL加入250mL 5%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滴注,1次/天。DG联合养肝汤组:在DG基础上给予养肝汤;组方:绵茵陈12g,白毛藤12g,茯苓10g,白术10g,猪苓10 g,泽泻10g,黄柏8g,炒栀子8g,板蓝根10g,甘草3g,淮山药10g,水煎150mL,分2次,早晚饭后温服。养肝汤组:单独给予养肝汤治疗。3组均以1个月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评价疗效。

1.2.2 观察指标 观察肝区疼痛、黄疸、发热等临床症状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在治疗前后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ALT、清蛋白(ALB)和TBIL等指标,评价肝功能。

1.2.3 疗效评价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拟定[5]。(1)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ALT、TBIL恢复正常,肝脾恢复正常或明显回缩;(2)有效:临床症状明显好转,ALT、TBIL恢复50%以上,肝脾明显回缩;(3)无效:临床症状及肝功能指标均无明显变化或加重。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3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数值变量资料以±s表示,分类变量资料以百分比表示;两均数间的比较采用t检验,两样本率或构成比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各组治疗后疗效比较 DG联合养肝汤组显效28例,有效1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56%;DG组显效18例,有效17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77.78%;养肝汤组显效15例,有效16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68.88%;与养肝汤组、DG组比较,DG联合养肝汤组总有效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G组与养肝汤组比较,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各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比较 治疗前,3组患者ALT、TBIL均明显升高,ALB明显降低,表现为肝功能异常和黄疸。治疗后,DG组、DG联合养肝汤组和养肝汤组患者ALT、ALB和TBIL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DG联合养肝汤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DG组和养肝汤组。见表1。

2.3 不良反应 3组患者治疗后均未出现由药物引起的异常,无明显不良反应。

3 讨 论

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全球约20亿人曾感染过HBV,其中3.5亿人为慢性感染者,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HBV感染所致的肝衰竭、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我国同样是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高发区,在其漫长病程中,HBV感染使肝脏炎症反复发生,肝细胞长期受到慢性损害,导致肝脏组织发生炎性浸润、充血、水肿、渗出、肝细胞变性和坏死等一系列变化[6-7]。与其他疾病不同,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在人类各个年龄都有很高的发病率。

DG是临床常用的抗炎保肝药,是由中药甘草中提取的针剂,能通过与肝脏类固醇代谢酶结合,发挥类固醇样作用,减轻肝脏炎性损害和超敏反应;它还具有抑制多种炎性细胞因子的作用,保护肝细胞超微结构,促进肝细胞再生,增强细胞的解毒能力和抵抗力,从而减轻肝脏的损伤[8]。目前DG在临床已广泛用于肝中毒、早期肝硬化等的治疗[9]。近年来,不断有研究表明,临床单独使用DG的有效率在60%~80%,并且DG的治疗疗程长,只能短时间内控制病情发展,因此,探索新药物以及药物的联合应用成为未来研究的方向。

养肝汤中含有茯苓、白术、猪苓、泽泻等传统名贵药材,有研究称,茯苓、白术、猪苓、泽泻共用时有清热解毒,健脾利湿,消退黄胆的功效。因此,为了探索新的减轻慢性乙型黄疸型肝炎的思路,本研究采用常规药物DG和养肝汤,对135例临床确诊的慢性乙型黄疸型肝炎患者进行药效学研究及评价。结果显示,DG联合养肝汤组患者显效率达到62.22%,显著高于DG组(40%)和养肝汤组(33.33%),总有效率与DG组和养肝汤组相比也显著增加(P<0.05)。此外,通过对肝功能的研究发现,DG联合养肝汤组ALT、TBIL水平明显降低,ALB水平增加;与DG组和养肝汤组相比,DG联合养肝汤组能明显改善慢性乙型黄疸型肝炎患者肝功能异常(P<0.05)。

综上所述,在慢性乙型黄疸型肝炎的治疗中,养肝汤联合DG治疗比单独使用DG和养肝汤更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改善肝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黄海涛,姜茜,于兰兰.肝病黄疸的病机刍议[J].中国民间疗法,2009,17(1):3-4.

[2]郭尧树,李宇青.养肝汤合甘利欣治疗慢性乙型黄疸型肝炎100例[J].光明中医,2009,24(1):103-104.

[3]施姣云,刘俊.苦参碱联合甘利欣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观察[J].实用肝脏病杂志,2011,14(1):20-21.

[4]王迎霞,刘志远,李庆相.丹红注射液联合甘利欣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研究[J].西南国防医药,2011,21(2):157-159.

[5]姜兆金,雷明君.扶正化瘀胶囊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疗效观察[J].临床肝胆病杂志,2009,25(3):186-187.

[6]彭秀丽.影响慢性重型肝炎黄疸消退的相关因素的研究概况[J].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9,22(5):249-250.

[7]高志良.病毒性肝炎[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23-51.

[8]Stevenson CR,Forouhi NG,Roglic G,et al.Diabetes and tuber-eulosis:the impact of the diabetes epidemic on tuberculosis incidence[J].BMC Public Health,2007,26(7):234-242.

[9]余爱霞,王建国.甘草酸二胺预防HBsAg阳性患者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研究[J].临床肺科杂志,2010,15(9):1317-1317.

猜你喜欢
黄疸型乙型肝炎
《世界肝炎日》
世界肝炎日
猪流行性乙型脑炎的分析、诊断和防治
战胜肝炎,沿需努力
关注肝炎 认识肝炎
发热黄疸型牛疾病的临床诊治
发热黄疸型牛病的临床鉴别及治疗分析
发热黄疸型牛病的临床治疗
心理护理对黄疸型病毒性肝炎病人的预后及其影响
初夏猪流行性乙型脑炎的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