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利群,方佳,马俊
(1.郑州大学 数学系,河南 郑州450001;2.上海交通大学 数学系,上海200240)
(X,C)称为阶是n的k圈系,如果C为边不交的k圈集合,且为完全无向图Kn边集的划分[1-8],其中Kn的顶点集为X,|X|=n.
圈系(X,C)称为可分解圈系,如果C中的圈能够分为若干个集合,每个集合中的元素为边不交的圈,其为完全图Kn的一个2-正则支撑子图,称该集合为一个平行类.
下面给出完全图Kn的可分解圈系谱的存在性定理.
定理1[2]阶为n的可分解的k圈系存在的充分必要条件:n≥k≥3,n和k是奇数,并且k整除n.
圈系(X,C)称为几乎可分解圈系(almost resolvability cycle system,ARCS);如果C中k圈能够尽可能多地划分为几乎平行类,并且剩余的k圈顶点互不相交,用kARCS(n)表示.3ARCS(n)[9]和6ARCS(n)[5]已经得到解决.
给出的3个例子是构造26GARCS(n)的基础.其中:V(G)表示图G的点集;Kn表示阶为n的完全图;Km,n表示两个部分的点集数分别为m和n的完全二部图.
例1 26GARCS(65)
令点集V(K65)={ij|i∈Z13,j=1,2,3,4,5,有40个几乎平行类.13个几乎平行类是在模13下循环,其下标被固定为
令点集V(K65/K13)={ij|i∈Z13,j=1,2,3,4,5},点集H={i1|i∈Z13},其中:H为阶 13的洞,并且H⊂V(K65/K13).如果K65/K13的边集能够划分成26圈系,称这个圈系为阶65,洞13的26圈系.
集合F1含下面的两个几乎平行类,该平行类在模13下循环,其下标固定为
其中:F1中k圈与洞H中的点相交,但是F2∪S中所有的26圈与洞H中的点不相交.
例3 26GARCS(117)
令V(K117)={ij|i∈Z13,j=1,2,3,…,9}}.该圈系含有65个几乎平行类和一个短平行类,其中每一类包含4个26圈.
两个几乎平行类在模13下循环,其下标是固定的,即
以上26个几乎平行类使用了所有的纯差和部分的混差,剩余的混差下标,如表1所示.因下标相同的两个混差可构造一个26圈,表1由包含4对下标的列和包含一对下标列组成.
表1 剩余混差的下标Tab.1 Remaining mixed difference subscript
使用相同的方法可构造其他所有的几乎平行类.
为了证明主要的结果,需要定理2.
定理2[7]二部图K2m,2m能划分成2k圈的平行类的充分必要条件是2k|2m,但图K6,6不能划分成6圈的平行类.
下面给出26GARCS(52t+13)的构造,其中:2t≥6.
Ⅲ)现在已经穷尽了3)中的所有26圈,剩余的圈集有1)中的14个几乎平行类,F2中12个几乎平行类和对每一个hi,2≤i≤t的S中的短平行类.由于F2中的几乎平行类与洞∞中的点不相交,将1)中12个几乎平行类与每一个洞hi,i≥2,F2中的12个几乎平行类配对.则得到C中的12个几乎平行类.
Ⅳ)目前剩余的是1)中的两个几乎平行类和每一个洞hi,i≥2中的短平行类.将1)中的一个几乎平行类与每一个洞hi,i≥2中的短平行类配对.则得到C中的一个几乎平行类包含t+1个26圈.最后剩余的是1)中的一个平行类包含两个圈,构成短平行类.
定理3 阶为n的推广的几乎可分解的26圈系的谱为n≡13(mod 52).
证明 例1,3考虑了阶为65和117的情况.52t+3的构造给出了每一个阶为n≡13(mod 52)(n≥117)的几乎可分解的26圈系.因此,定理得证.
[1] ALSPACH B,GAVLAS H.Cycle decompositions of and[J].J Combin Theory B Ser,2001,81(1):77-99.
[2] SAJNA M.Cycle decompositions:Complete graphs and fixed length cycles[J].J Combin Designs,2002,10(1):27-78.
[3] ALSPACH B,SCHELLENBERG P J,STINSON D R,et al.The Oberwolfach problem and factors of uniform odd length cycles[J].J Combin Theory A Ser,1989,52(1):20-43.
[4] PIOTROWSKI W L.The solution of the bipartite analogue of the Oberwolfach problem[J].Discrete Math,1991,97(3):339-356.
[5] VANSTONE S A,STINSON D R,SCHELLENBERG P J,et al.Hanani triple systems[J].Israel J Math,1993,83(3):305-319.
[6] LINDNER C C,MESZKA M,ROSA A.Almost resolvable cycle systems:An analogue of Hanani triple systems[J].J Combin Designs,2009,17(5):404-410.
[7] PETER A,ELIZABETH J B,HOFFMAN D G,et al.The generalized almost resolvable cycle system problem[J].J Combin Math,2010,30(6):617-625.
[8] DEJTER I J,LINDNER C C,MESZKA M,et al.Almost resolcable 26-cycle systems[J].J Combin Math Combin Computing,2007,63(2):173-182.
[9] LINDNER C C,RODGER C A.Design theory[M].Bocaraton:CRC Press,1997:137-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