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夏高寒阴湿区冬小麦兰天26号密度与肥料配比试验

2013-03-03 01:45任佐录赵克旺李小宇徐国平邓玉芳汪兰英常琳燕
甘肃农业科技 2013年11期
关键词:临夏州穗长施肥量

任佐录,赵克旺,李小宇,徐国平,邓玉芳,汪兰英,常琳燕

(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农业科学院,甘肃 临夏 731100)

兰天26号是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最新育成的优质、高产、高抗条锈病冬小麦品种。2009年临夏州农业科学院引进在临夏县麻尼寺沟乡唐尕村试种,2010—2011年度在临夏州适宜区域进行示范推广获得成功,现已成为临夏州冬小麦生产中的优良品种之一。优良的品种、合理的种植密度和适宜的施肥量是作物获得高产的3个重要因子。为了进一步提高产量,挖掘品种增产潜力,临夏回族自治州农业科学院于2011—2012年度开展了冬小麦新品种兰天26号肥料与密度效应研究,以期为今后大面积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供试尿素(含N 46%)由中国石油兰州石化公司生产;磷肥为普通过磷酸钙(含P2O512%),由云南三环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冬小麦品种为兰天26号。

1.2 试验方法

试验设在临夏县麻尼寺沟乡唐尕村,海拔2 290m,4—9月份日照时数1 371~1 435 h,≥10℃有效积温1 752~1 873℃,无霜期120~135 d,年降水量700~800mm。试验地土壤为川地黑麻土,耕性良好,肥力中等均匀,地势平整,前茬为春油菜。

试验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主处理为种植密度(A),设450万粒/hm2(A1)、525万粒/hm2(A2)、600万粒/hm2(A3)、675万粒/hm2(A4)4个水平;副处理为施肥量(B),设施N 60 kg/hm2、P2O560 kg/hm2(B1),N 80 kg/hm2、P2O580 kg/hm2(B2),N 120 kg/hm2、P2O5120 kg/hm2(B3)3个水平。完全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13.2m2(6.0m×2.2m),3次重复,小区间距30 cm,重复间距(走道)40 cm,四周设2m保护行。

试验于2011年10月4日按20 cm行距人工开沟分行播种。播前基施优质农家肥45 000 kg/hm2,用50%辛硫磷乳油2 250mL对水30 kg后拌细土450 kg制成毒土田间撒施后耕翻1次,以防治地下害虫。10月19日出苗,翌年3月30日返青,4月25日、5月15日人工除草2次,7月下旬适时收获。每小区取1 m行长植株作固定样点,调查成穗数,成熟后每小区选取20株进行室内考种,以小区为单位单收单打计实产。

2 结果与分析

2.1 农艺性状

从表1可以看出,施肥量相同、密度不同时,株高随密度的增加呈先减后增再减趋势,而穗长、小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则随着密度的增大而减小,成穗数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种植密度相同而施肥量不同时,株高、穗长、小穗数、穗粒数、千粒重、成穗数也有变化,但变化很小。株高以处理A1B3最高,为82.0 cm;处理A1B3次之,为81.0 cm;其余处理为78.3~80.8 cm。穗长以处理A1B2、A1B3、A3B1最高,均为6.9 cm;处理A1B1次之,为6.7 cm;其余处理为6.2~6.6 cm。成穗数以处理A4B2最高,为636.25万穗/hm2;处理A4B1次之,为595.05万穗/hm2;其余处理为369.12万~579.48万穗/hm2。小穗数以处理A1B2最高,为15.3个;处理A2B3、A3B1次之,均为14.4个;其余处理为13.4~14.3个。穗粒数以处理A1B3最高,为33.7粒;处理A1B2次之,为32.8粒;其余处理为26.7~31.2粒。千粒重以处理A1B2最高,为53.55 g;处理A2B3次之,为53.31 g;其余处理为50.70~52.85 g。由此可以看出,合理的群体密度有利于缓冲个体与群体的矛盾,使产量因子和光合器官达到理想的状态,实现高产[1]。

表1 不同种植密度不同施肥量对小麦农艺性状的影响

2.2 产量

2.2.1 密度对产量的影响 从表2可以看出,密度对产量影响较大,产量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其中以密度为675万粒/hm2(A4)时平均折合产量最高,为6 375.43 kg/hm2;密度为600万粒/hm2(A3)时平均折合产量次之,为6 119.55 kg/hm2;密度为525万粒/hm2(A2)时平均折合产量居第3,为5 833.40 kg/hm2;密度为450万粒/hm2(A1)时平均折合产量最低,为5 547.15 kg/hm2。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密度水平A4与A2、A3之间差异不显著,与A1差异达极显著水平;A1、A2、A3之间差异不显著。说明在试验设计范围内,兰天26号露地种植的最佳种植密度为675万粒/hm2。

2.2.2 施肥量对产量的影响 从表2可以看出,不同施肥量对产量影响较小,产量随施肥量的增加呈先增后减趋势,其中以施N 80 kg/hm2、P2O580 kg/hm2(B2)时平均折合产量最高,为6 063.14 kg/hm2;施N 120 kg/hm2、P2O5120 kg/hm2(B3)时平均折合产量次之,为6 016.46 kg/hm2;施N 60 kg/hm2、P2O560 kg/hm2(B1)时平均折合产量最低,为5 827.05 kg/hm2。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各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说明在试验设计范围内,兰天26号时施N 80 kg/hm2、P2O580 kg/hm2较为合理。

2.2.3 密度与施肥量交互效应对产量的影响 从表2可以看出,各处理平均折合产量在5 391.45~6 464.70 kg/hm2,其中以处理A4B2平均折合产量最高,为6474.70kg/hm2,较处理A1B1(CK)增产20.1%;处理A4B3平均折合产量次之,为6 376.35 kg/hm2,较处理A1B1(CK)增产18.3%;处理A3B2平均折合产量居第3,为6 351.00 kg/hm2,较处理A1B1(CK)增产17.8%;A4B1产量处理平均折合产量居第 4,为 6 275.25 kg/hm2,较处理A1B1(CK)增产16.4%;其余处理平均折合产量为5542.95~6035.40 kg/hm2,较处理A1B1(CK)增产 2.8%~11.9%。

表2 不同种植密度不同施肥量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3 小结

在试验设计范围内,临夏高寒阴湿区露地种植冬小麦品种兰天26号的最佳密度为675万粒/hm2,最优经济施肥量为N 80 kg/hm2、P2O580 kg/hm2。在该条件下,兰天26号农艺性状优良,平均折合产量最高,为6 464.70 kg/hm2,较对照增产20.1%。

[1]何春雨,周祥椿,张礼军,等.全膜免耕栽培技术对冬小麦产量效应的研究[J].小麦研究,2010,31(2):1-10.

猜你喜欢
临夏州穗长施肥量
蔬菜施肥量控制技术指南
四倍体小麦株高和穗长性状的QTL定位及其遗传效应分析
光照条件、施肥量和播种时期等对几种野生芹菜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水稻侧深施肥技术试验总结
推介三个优良小麦品种
临夏州走访纪实
三个“百亿”产业撑起脱贫梦
甘肃省青少年中长跑、竞走冠军赛在临夏州成功举办
临夏州马铃薯栽培生产技术
水稻穗长和有效穗数的QTL定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