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李氏黑陶的传承实践

2013-02-27 05:42李春
活力 2012年22期
关键词:传承人

李春

[关键词]李氏黑陶;保护黑陶工艺;传承人;工艺的创新

黑陶制品的出现至今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在一些古籍中不止一次记载过。黑陶艺术品因工艺独特、做工精细、造型优美,欣赏价值很高,历代备受青睐,是我国北方特别是龙江非常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作为哈尔滨李氏黑陶文化艺术研究所高级工艺美术师,有责任将这个非物质文化遗产李氏黑陶传承下去,延续下去,在祖国工艺美术的殿堂中大放异彩。

几年来,我在保护及传承李氏黑陶这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做了不少工作,初步取得了成果,使湮没久远的古代黑陶工艺技术重现光华,恢复了历史的本来面貌。

一、抢救保护黑陶工艺的迫切性

黑陶出现年代久远,早已沉积在历史的深处,由于各种原因,现在的人对它了解得很少,黑陶技艺正在慢慢衰亡,以致最后消失在人类记忆中,这是多么可怕的后果。这严重刺痛了我的心。我是世代生活在这里劳动人民的后代,我的根深深扎在这里。抢救保护黑陶艺术,不但是古代劳动人民的嘱托,也是现代人们的期望与呼唤。我下定决心,要在我的手上抢救保护、传承黑陶艺术,成为我生命的一部分。

我分三个阶段,身体力行践行黑陶艺术的传承工作。

首先是立志。我决意终生从事黑陶工作,抢救、保护、传承黑陶艺术要成为我终生的事业。在家庭的影响下,我从小就酷爱黑陶艺术,以至决定了我的一生。1980年我只身从绥棱来到哈尔滨,黑陶工艺离不开美术,所以我首先拜师学习了美术,经过刻苦的学习,我完全掌握了制作现代黑陶所需要的美术方面的知识,为以后的传承发展打好基础,做好美术方面的知识技能储备,即务虚阶段。

其次,掌握技能阶段。现代黑陶制作技术是从古代黑陶工艺发展来的,当然还有古代黑陶工艺的影子,认真剖析现代黑陶工艺就可以还原追溯古代黑陶制作方法和工艺。

1983年,在父亲指导下,我经过反复研究,建立了土陶厂。我家祖上几代人都从事黑陶的土法生产,掌握黑陶土法制作工艺。我的祖父、父亲是我黑陶工艺的启蒙老师。土陶厂建立后,我开始制作黑陶,但由于初学乍练,烧制出来的黑陶总是毛病不少,很不成熟。在绥棱最有名的黑陶艺人指点下,茅塞顿开,很多问题如一层窗户纸,一捅即破,艺人的几句话就解开了我的疑难问题。在他们的帮助下,我黑陶制作工艺水平提高很快,掌握了黑陶制作的各道工艺,还解决了黑陶在烧制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疑难问题。

再次,宣传黑陶阶段。真正的非物质文化在民间。为了抢救、保护及传承李氏黑陶古老的工艺,我编写了厚厚的《黑陶文化》宣传册,先后在博物馆、秋林、服装城各大学门口等地广泛散发,还不断解惑答疑。我一共印刷了2000本宣传册,虽有时遭到白眼及误解,受过委屈,但整个效果还是比较满意。

上述三个阶段并非彼此孤立,截然分开的,而是批次交叉的。

二、培育越来越多的传承人

我在抢救、保护、传承古来的黑陶工艺实践中,越来越认识到,必须培养志愿者、培养传承人:必须进大学课堂,让黑陶工艺成为大学生们的选修课。这个认识是我实践中的升华,最后形成路径,我现在就是沿这个路子走的。

在哈尔滨道里区榆树镇五四小学校长的支持下,我走进了小学课堂,通过生动的讲解,吸引孩子们的目光。并经过黑陶制作实践,30名四、五年级的孩子们成为我的知音,成为了我哈尔滨李氏黑陶技艺的第一批传承人。在此基础上,我不断扩大成果,奔走各个小学,多名小学校长支持我的想法,参加到这个行列中来。传承黑陶工艺受到社会的广泛重视,关键是我们宣传工作要到位,力度要大,工作要细,要持之以恒。

在小学群体培养知音,传承人是打基础,从长计议,目光远大;但不是眼前重点工作。目前最要紧的是黑陶工艺进大学课堂,成为大学生选修课。2012年春,我这一筹划变成了现实,我第一次走进哈尔滨学院的选修课教室里,40余台拉坯机引起大学生们兴奋的目光,我也开始了大学教学生涯。更令人想不到的是,通过努力,我告别了传统的土法练泥工艺,使上了十分先进的现代化机械设备。今年10月底,哈尔滨学院黑陶技术选修课的教室已大学门敞开了大门,越来越多的学校向我表达了请我到他们学校授黑陶工艺课的意向。

在社会及有关部门支持下,我制定了关于黑陶传授的“五年计划”:2012年要向全省2000名幼儿教师、中小学教师义务传授黑陶基本知识,并学会制作,了解祖先制作黑陶的工艺过程;2013年,要把传统黑陶文化带进更多的大学课堂,让5000名大学认识了解黑陶艺术。经过三年传播,到2014年,争取让50000名青少年了解黑陶。2015年,我还要编辑出版一本关于黑陶制作工艺的专著。2016年,在国内举办黑陶艺术品展览,还要建立工作室、阅览室、展览室,用多种方式向群众讲解黑陶文化的历史及价值,定期举行黑陶文化宣传讲座。

三、黑陶工艺的创新

抢救、保护、传承黑陶艺术离不开创新,创新是最好的抢救、保护及传承。

黑陶艺术是造型、装饰、材质、工艺等多元素构成的整体,应当说是艺术与科学的双重结晶。经过艺术创造与科学设计,应使黑陶具有物质与精神的双重文化特征。

黑陶造型是立体造型艺术,只有做到科学与艺术的有机统一,才能体现完美的功能,给人民实用和审美价值。黑陶造型设计一定要体现适用性、科学性、审美性与独特性,为此,我就要研究黑陶造型的形成与构成规律,研究黑陶造型构件的配置与处理方法,突出黑陶造型特征,总结形式美法则,在这方面我做了大量研究探索工作。

对于黑陶造型方法,我是通过靠师徒传承、言传身教的。虽领悟很深,但理论深入探讨不够。在创新实践中,我通过好多方法形成或构成造型的基本形态,作为造型主体的基本构架。实践中我把出现新的造型形态一切可能性都考虑在内,发现了新的更多新形态,从而有较大选择余地。

总结我的黑陶创作实践,我体会到今后黑陶创作发展方向,我认为一是注重个性与情感表述,二是注重传统器形及制作材料及工艺上的创新,要做到多种艺术手法的综合。

(编辑/永安)

猜你喜欢
传承人
蔡李佛拳非物质文化遗产省级传承人生存现状研究
庐陵民俗体育传承人的现状发展
数字化保护视野下徽州民歌传承人的传承方式研究
阜蒙县蒙古包文化的法律保护
“非遗”的生命力在于“接地气”
赣西武宁“打鼓歌”传承人传习基本现状与人才培养对策思考
浅论“非遗”技艺传承中的现场培训
藤县牛歌戏的传承及生存状况
关于包头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保护制度的思考
文化社会学视角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保护路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