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继甜
【摘要】当前小学中年级语文课程的习作教学尚未能落实新课标的要求,习作教学亟待改革。本文分析了当前习作教学的误区,并结合笔者教学实践,探讨小学中年级习作教学的有效对策。
【关键词】小学中年级;习作教学;误区;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工作重点在于稳扎根基,促进学生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低年级注重拼音以及识字,中年级开始尝试习作练习,高年级则注重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范围。如果说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那么习作则是对阅读教学的检验。新课标指出,习作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以及评价的综合能力,在教师的引导下,要求学生写真话、实话、心里话。然而,根据笔者观察,当前小学中年级语文课程的习作教学尚未能落实新课标的要求,面对着学生开篇无语、无从下笔的尴尬境地,教师似乎茫然无措,习作教学亟待改革。
一、习作教学的误区
古语云:欲教人时,先律己,教师的思想决定了教学的质量。有的教师将学习成绩差归罪于学生的悟性,以及学生调皮捣蛋的个性,并由此而将学生直接打入“坏学生”的行列,采取放任的态度;另有教师则“急于求成”,对成绩差的学生严加管教,尝试以严厉的方式逆转学生的性格。诚然,这两种方式证明了教师具有积极热情的教学愿望,但面对问题,我们不能一味的寻找客观原因,而是应该重方式、讲方法,理顺纷乱的头绪,查找教学中的误区,力求改进并完善我们的教学工作。
(一)误区一,灌输式的教学方法
目前,受我国教育改革的影响,许多中小学教师都已经认识到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性。但是,认识与落实其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别。面对不听话的学生,有些教师认为让学生认识他们是学习中的主体留待以后再说,小学阶段的学生还是孩子,不灌输就不足以提升教学质量。由此,错误的思想造成错误的判断,错误的判断造成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在小学校园中盛行。在习作教学中,不认识的生字老师告诉你,不明了的生词老师帮你解答,不知道怎样开篇老师给你指导,不知道怎样习作老师给你范文……灌输式教育造就了学生的依赖心理,一种奇怪的现象也由此而产生,即:学生不尊重父母,却非常尊重自己的教师。即便成年后的学生只是个卖水果的小贩,每年的同学聚会却也照常参加——因为他尊重自己的教师,而教师也坦然承受,面对学生的境地,教师没有丝毫愧疚。
(二)误区二,宽容不足、严厉有余
对于小学三、四年级的学生来说,习作练习是他们人生中最初的写作尝试。他们所掌握的知识有限,观察能力也不足以应对教师布置的写作要求。因此,习作教学应当注重发挥学生的特长,而不是要求学生的作文必须达到教师的认知水平。抛却诸如培养学生的“兴趣、想象、技巧”等老生常谈式的阐述观点,笔者认为,仅一条“宽容不足、严厉有余”,就能扼杀学生们的自由发挥,迫使他们不得不遵循教师所构建的习作框架,向着教师为他们所铺设的道路上前行。笔者认为,不怕学生写的是一本流水账,不怕学生写的内容有多肤浅,只要能够做到真实,那么,我们就应该对他们宽容。
二、习作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策略一,消除学生的习作“恐惧症”
学习没有那么多复杂的内涵,习作也是如此,这主要还在于教师的引导。小学阶段的学生普遍具有爱玩爱闹的个性,他们无意间所流露出来的“崇拜主义”也是教师可利用的教学资源。要积极消除学生的习作“恐惧症”,笔者认为有两种有效可行的方法:
一是在习作教学后用某一学生的范文来鼓励其他学生。教师可选取学生所写的较为优秀的作文作为范文,以激发其他学生的“赶超心理”,让他们认识“别人能够做到的,我也能够做到”。
二是向学生阐明“习作”的内涵,即:只要把你看到的、想到的、做到的记录下来,即是习作的内容。习作是为了能在生活中轻松自如的表达内心、与他人交流,是为掌握一项日常生活所需要的重要本领,它是生活的一部分。这一理念从作文的本质出发,避免了教师用“写作”的标准来衡量学生习作,避免了用太多的条条框框去约束学生习作;能让他们在习作中自然倾吐,乐于表达,这有利于消除学生的习作“恐惧症”。
(二)策略二,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积累习作素材
习作不仅是单一的练习,而是应当在每堂课中都有所体现。如在学习《雾凇》一课之后,笔者要求学生留心观察生活中的事物,以积累更多的习作素材,而本节学习结束后的习作主题即是“记录生活”。为了能够实现这一预定目标,笔者在带领学生们学习《春联》以及两首古诗:《元日》和《江雪》之前,在每堂课的课堂开篇都对学生们提出问题,如:在上学的途中,你看到了什么景象?是否将看到的景象记录下来?广阔的天地是学生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天然写作素材,只要使学生养成观察生活中的点滴并进行记录的良好习惯,那么学生们也不会下笔无词,学生的写作内容也会更有内涵,同样,我们的习作教学也会因此而变得简单。
三、结语
习作教学有法而无定法,要想尽快改变小学中年级的语文课程习作教学现状,还需广大教育同行的不懈努力、潜心研究、积极探索,开拓更多科学合理的可行办法。笔者仅仅是从两个方面阐述了自己的观点。诚然,或许这对当前我国的小学语文教学工作来说是为杯水车薪,然而“涓涓细流汇成河,点点滴滴都是情”,让我们携手并进,用热情以及行动共同为我国的基础教育事业做出贡献。
(责任编辑:龙大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