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连仲,董耀勇
(唐山市丰南区农牧局,河北 唐山 063300)
唐山市丰南区南孙庄乡某特种养殖场总共饲养1 851只獭兔,于2013年5月1日发生疫情。其中有906只发病,主要以急性发病、咳嗽、呼吸急促、鼻流浆液或浓性鼻液、腹泻、排血样稀便、突发死亡为特征。场方兽医按兔魏氏梭菌性肠炎治疗,先后使用恩诺沙星、链霉素、头孢菌素并紧急接种A型魏氏梭菌疫苗。一周未见好转,反而加剧,死亡种兔25只、幼兔259只、青年兔301只,疫情向全场蔓延。接到疫情报告后,笔者会同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有关专家立即赶赴兔场。经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观察,病体解剖,实验室诊断最终确诊为兔病毒性出血症、巴氏杆菌病、大肠杆菌病、球虫病混合感染。通过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两周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现总结报告如下。
发病以幼兔、青年兔为主,种兔发病率较低。
经调查:2013年4月25日,该场从天津某种兔场购入18只种公兔,进场时未采取检疫隔离等措施,随即放入兔群中饲养。4月29日又逢降雨天气,由于兔舍年久失修,房屋漏雨严重,造成舍内阴冷潮湿,通风不良。5月1日发现5只幼兔急性死亡,次日死亡8只,第3d 有半数以上幼兔发病,死亡率达50.6%。查阅养殖档案发现种兔普遍接种了兔瘟疫苗,而幼兔、青年兔接种率不足40%,大多数因病未及时免疫,另该场从未接种过大肠杆菌、巴氏杆菌疫苗,存在严重的免疫缺失。病兔常突然死亡,日死率达10.9%。此外该场使用疫苗并非从国家认可的厂家及机构采购。
最急性:突然发病,没有明显临床症状,发病后10~12h 体温41℃~42℃。死前采食正常,突然抽搐,惨叫几声即刻死亡。
急性型:病兔表现精神抑郁,体温41℃~42℃,食欲减退或不食,饮水量增加,从鼻腔中流出浆液性鼻液或浓性分泌物,病兔打喷嚏咳嗽,呼吸困难,被毛粗乱无光泽。卧伏不动,迅速消瘦,腹泻排带血的稀便。病程2~3d。临死前,短期兴奋,挣扎狂奔,咬笼架,前肢俯卧,后肢支起,震颤,四肢痉挛,角弓反张,尖叫,迅速死亡。部分病死前鼻孔流出泡沫状血液,症程 1~2d。
慢性型:感染兔体温升高41℃左右,精神萎顿,食欲不振,被毛粗乱无光泽,排稀便或血样粪便,迅速消瘦,病程5~7d,最后衰竭死亡。
共剖检15只病死兔,其中幼兔5只、青年兔5只、种公兔3只、母兔2只,病理变化基本一致。病死兔鼻腔、喉头和支气管黏膜严重瘀血、出血,最为显著的为弥漫性出血,在气管、支气管腔内有大量的淡红色泡沫状液体,呈现红气管外观。肺脏水肿膨胀、严重出血,表面有针尖大小出血点,呈灰黄肝肺外观。切开肺组织流出多量红色泡沫状液体,心脏扩张,心包水肿,心内膜有出血点,肝脏肿大瘀血有出血点和出血斑,表面上有灰白色坏死灶,质地脆弱,胆囊肿大,胆汁充盈。脾脏瘀血、出血,肾脏瘀血肿大,肾外膜有少量出血点。胃膨大,充满大量液体和气体,胃黏膜瘀血,呈暗红色。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的肠壁血管充血、出血、水肿,十二指肠病变明显肿胀,内腔扩张,呈急性、卡他性或纤维素性肠炎,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出血。
4.1.1 无菌取样。无菌采取病死兔的肝、脾、肾病变组织,研碎按1∶10 加入生理盐水制成乳剂,再用双抗处理30min,3 000r/min 离心15min 取上清液作被检病料备用。
4.1.2 回归实验。取被检病料按1mL/kg 体重给3只体重1.5kg 的未免疫的健康兔皮下注射,结果3只兔分别在32h、40h、48h 后死亡,并出现兔病毒性出血病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
4.1.3 血凝(HA)试验。取被检病料按用生理盐水作1:10 稀释,然后按 2倍连续递进稀释成 1∶20、1∶40,至1∶2 560时充分摇匀,同时设置生理盐水对照,每管分别加入人O型红细胞悬液进行微量血凝试验,室温下作用30min,结果出现凝集反应,凝集效价均在1∶128 以上,而生理盐水对照组未出现凝集反应。
4.1.4 血凝抑制(HI)试验。取被检病料等量,加入稀释的已知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阳性血清摇均,再加入1%的人O型血红细胞悬液,未发生凝集反应表明被检病料中存在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
采取病死兔的心血、肝、脾、淋巴结涂片,革兰氏染色后镜检可见两端钝圆的阴性中等大小杆菌,以碱性美兰液或瑞士染色液镜检可见典型的两极着色的短杆菌。
4.3.1 无菌取样。无菌采取病死兔肝、脾组织,接种于营养琼脂培养基、麦康凯琼脂培养基、鲜血琼脂培养基上,置于37℃恒温箱内培养24h,在营养琼脂培养基上形成一种圆形、凸起光滑、湿润、边缘整齐、中等大小的灰白色菌落;在麦康凯琼脂培养基上形成一种中央凹的红色菌落;在鲜血培养基上生长出灰白色露珠状半透明、湿润、表面光滑、边缘整齐的小菌落,不溶血。分别抽取菌落涂片,用革兰氏瑞氏染色镜检,可见细菌形态与直接用心血、肝、脾、淋巴结涂片相同。
4.3.2 生化试验。通过生化试验发现,在营养琼脂培养基和麦康凯琼脂培养基上形成的菌落能够发酵葡萄糖、乳糖、甘露醇,产酸、产气,甲基红实验为阳性,V-P 实验阴性,三糖铁琼脂穿刺培养斜面不产生H2S,管底变黄实验结果可判定有大肠杆菌感染,在鲜血琼脂培养基上形成的菌落能发酵葡萄糖、果糖,产酸、不产气,发酵乳糖、鼠李糖、山梨醇、水杨素、甲基红、V-P 试验(+)、尿酸酶试验(-)、靛基质试验、接触酶、硫化氢试验(+);不液化明胶实验结果可判定有巴氏杆菌感染。
4.3.3 动物试验。采集病死兔的肝、脾组织研碎,用生理盐水制成1∶10 的乳剂,静止后取清液0.2mL,接种3只小白鼠作试验,分别取3只注射生理盐水作对照,在20~32h内试验组小白鼠死亡,采集心血涂片进行检查,其形态与培养特性都和病料分离的细菌相同,对照组无死亡。
4.3.4 药敏试验。挑取典型菌落均匀涂于鲜血琼脂平板上,用多种抗菌药物纸片做抑菌试验,结果以上两菌对头孢噻呋、氟苯尼考、替米考星高敏,对泰妙菌素、强力霉素中敏,对庆大霉素、土霉素、阿莫西林低敏。
4.4.1 肠黏膜刮取物检查。刮取小肠、盲肠有病变部位的黏膜,放载玻片上,滴加5%甘油生理盐水1~2滴,充分调和均匀,加盖玻片后用高倍显微镜检查,可见大量球形橘子瓣状的裂殖体和呈香蕉形或月牙形的裂殖子以及圆形的卵囊。
4.4.2 粪便检查。取病兔粪便应用饱和生理盐水进行漂浮过滤后,静置0.5h 后,用直径0.5~1.0cm 的金属圈,蘸取表面液膜抖落于载玻片上,加盖后镜检,可见大量球形以及圆形的卵囊。
通过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解剖及实验室诊断,确诊该场暴发的疾病为兔病毒性出血症、巴氏杆菌、大肠杆菌及球虫病混合感染。
隔离病兔,用兔用病毒性出血症高免血清肌注,成年兔 3mL,青年兔 2.5mL、幼兔 2mL,1次/d,连用3d。发病兔同时肌注氟苯尼考20mg/kg 体重,1次/d,连用5d。用应激电解多维12.5g、黄芪多糖粉5g、葡萄糖25g 兑水50kg 全群饮用,饲料中添加氯苯胍0.3g/kg 饲料,连用5d,第6d 用磺胺间甲氧嘧啶按0.01%浓度混入饲料中,连用5d。病情严重者可用5%葡萄糖30mL、地塞米松0.1mg/kg 体重、硫酸庆大小诺霉素0.15mL/kg 体重,药液加温至37℃左右进行腹腔注射,2次/d,连用3d。以补充体液调整电解质平衡。
对未出现临床症状的假定健康兔,注射兔病毒性出血症、巴氏杆菌病二联灭活苗,1月龄以上皮下注射2mL,乳兔、幼兔注射1mL,成年兔、青年兔注射3mL,同时100kg 水中添加黄芪多糖10g、电解多维25g 饮水1次/d,连用1周,1周后补注兔大肠杆菌灭活疫苗,幼兔1mL、成兔2mL,皮下注射。
加强饲养场地消毒工作,舍内地面、粪板、尿沟等用2%的火碱喷洒消毒,带兔消毒用卫康1∶500倍、百毒杀 1∶1 000倍交替使用,1次/d,连用 2周。对病死兔进行焚烧深埋,防止疫源扩散。
提高舍内温度,及时修补兔舍,合理通风,降低饲养密度,保持舍内清洁卫生,提供全价营养日粮和清洁饮水。
对假定健康兔饮水中加入球虫杀(主要成分:磺胺二甲基嘧啶)100g 兑水300kg,连用5d,然后使用氯苯胍按33mg/kg 饲料均匀拌入饲料,连喂一周。
采用上述防制措施,两周后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兔群恢复了健康。此次共治疗321只病兔,治愈306只,治疗无效死亡15只,治愈率达95.32%,为养殖户挽回了重大经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