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淑霞,杨增岐,党如意,杜恩岐,王兴龙,刘芳宁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动物医学院, 陕西 杨凌 712100)
兽医传染病学是预防兽医学的核心课程之一。2004年,动物医学院兽医传染病学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2009年被评为陕西省精品课程。近几年来,我们对兽医传染病学实践教学进行了改革和探索,根据课程自身特点,将项目教学法引入到动物传染病实验开设中,把一个具体实验当做一个小型的科研项目,针对选择实验项目内容,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按照项目运作与管理要求,制定实验方案,组织项目实施。项目教学法在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激发了学生的科研兴趣,提高了学生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实践中综合能力得到增强。
项目教学法萌芽于欧洲的劳动教育思想,最早的雏形是18 世纪欧洲的工读教育和19世纪美国的合作教育,经过发展到20世纪中后期逐渐趋于完善,并成为一种重要的理论思潮[1]。项目教学法是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交予学生独立完成,从项目方案设计、实施到最后评价,都由学生独立负责完成。通过对项目实施过程的把握和控制,使学生了解完成项目各个环节的要求,掌握整个项目实施过程的难点和重点。项目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1.2.1 实验开设的系统性 过去兽医传染病学的不少实验课往往是分别独立的,在实验方法与类型上有相互重复,学生虽花了不少时间,但只了解其中的一个环节,一旦遇到临床病例还是感到束手无策,不会诊病和治病。在项目教学中,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代表性的疾病,对不同疾病进行系统分类,按照项目设计的要求,开设系统性大实验,这样不仅可以省学时,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现场诊断和制订具体防治方案的能力。
1.2.2 实验设计的创造性 针对学生创造能力普遍不足和综合设计能力较为薄弱的情况,使用项目教学方法,学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创新性地实验设计和组织实施,这样通过一个病例的系统实验室诊断,培养学生获取与归纳整理信息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展示成果与表述观点的能力,最终提高学生的实践探索能力与创新能力。
1.2.3 实验过程的参与性 在兽医传染病学项目教学中,从获得疾病发生信息开始,就让学生介入到实验过程中,通过收集病例,分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做好流行病学调查,设计实验程序,观察病理变化,做好临床症状诊断,制定防制预案,参与防制等全过程的实践教学环节,为每个学生创造了实验技能训练的机会,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把握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培养创新意识,促进实践能力的增加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1.2.4 实践教学内容的综合性 兽医传染病学实践课的特点是牵涉到的课程比较多,如动物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临床诊断学、病毒学、免疫学等课程。在上实践教学课之前,学生已经完成这些课程的学习。在项目教学中,通过综合性设计实验,有利于将学生所学知识和技能加以综合运用,通过“干中学”来掌握诊断动物传染病的各项操作技能,为今后走向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
项目教学法的实施程序包括以下五个步骤:(1)确定项目任务;(2)组织项目团队;(3)制定项目计划;(4)组织项目实施;(5)评价和总结[2]。在兽医传染病学实践教学组织实施中,我们按照项目教学法的基本程序进行。
项目任务确定是项目教学法的立项阶段。动物传染病虽然种类很多,病原也各不相同,但不同类型的传染病有许多共性,具有共性传染病在实验方法和基本原理上有相似或相同地方,如果将这些共性的东西加以总结,就可以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效果。如在细菌病的诊断方面,重点选择了禽霍乱,对该病人工复制病例,进行临床和实验室诊断,学生掌握了这种诊断方法,可以对沙门氏菌病、葡萄球菌病、大肠杆菌病等其他细菌性疾病进行诊断。在病毒病的诊断方面,重点选择了鸡新城疫和猪瘟进行临床和实验室诊断,该病的诊断技术与方法可以应用到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禽流感、猪流感、猪蓝耳病等病毒性疾病的诊断中。
项目团队是项目方案设计和实施的主体。在项目实践教学中,首先,主讲教师根据学生差异(如年龄、性别、学习成绩和操作能力等等),对学生进行合理配置和分组,建立项目团队。兽医传染病学教学实习通常以班为单位,首先要根据实习内容分成若干项目小组,通常每组5~6人。每个小组推选一名组长(通常由实习老师指定),在老师的指导下,组长负责制定本小组承担项目的实验计划,分配小组各成员的工作任务、协调项目工作落实以及监督实施等方面的工作。
围绕设计的项目来组织实践教学是教学模式的中心,因此,精心设计项目是实施项目教学的关键。项目实施方案设计是在项目内容和目的分析的基础上,由项目团队独立进行项目讨论、查找资料,运用自己新学习的知识、技能,写出相关的设计思路与方法,绘出详细的诊断程序图。指导老师参与方案的可行性讨论,项目团队根据讨论的情况修改并最终形成可行的实施方案。
项目教学法是在教师引导和组织实施下由学生参与实验的全过程。因此,在实施项目教学法中,教师具有重要的职能和角色。首先,在实践教学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查阅大量有关所选病例的资料,做到任务了然于胸。其次,运用录像、幻灯片等资料,从病原、流行病学特征、临诊症状、致病机理、诊断与防制措施等方面,把该病的实验内容条理清楚地展现给学生,使学生系统地掌握所要实习的内容。学生在查阅相关资料的基础上,结合老师介绍的诊断方法设计项目计划方案。第三,在方案制定后,举行项目小组讨论会,会同指导教师对所设计实验方案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包括立项意义、内容设计、诊断技术和方法、可操作性评价、实验过程中可能面临风险以及控制与防范风险的应对措施等。在广泛讨论的基础上,修改完善并最终形成具体的可实施方案。最后,为使项目教学实践顺利完成,每个班级至少配备2名指导老师,参与指导项目实施过程,纠正学生不合规范的操作,解决项目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
在完成每个子项目后,由指导老师组织学生,对完成的子项目进行阶段讨论和总结。学生阐述自己的实验方案和结果,并对项目完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项目教学法宗旨是鼓励学生创新性设计和亲历性实践,在实践教学中学生难免会出现一些失误和偏差,因此,通过对实验过程总结和结果讨论,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以科学的态度对待每一个科学实验,养成记录每一个实验结果的良好习惯[3]。而且有利于根据学生知识运用上的一些不足以及对突发事件的应对和解决能力进行评析,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将实践教学内容划分为若干个项目,将项目设计方法引入传染病大实验开设的实践教学中,开设动物主要传染病系统大实验,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推动了实践教学的革新。项目教学法在兽医传染病学实践教学中的实践,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效果。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项目教学法以任务作为驱动,让学生通过独立完成每一个具体的项目,参与到项目设计和实施的全过程,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学生在整个过程中居于主导地位,不再简单地按照事先设计好的步骤重复既定的实验过程,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创造性地设计方案并组织实施。更加注重实践教学的过程,通过学生全过程参与,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操作技能。
在项目教学法中,教师不是教学中的主导地位,而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指导者和监督者[4]。在项目设计阶段,教师的角色是讨论者,和学生共同制订项目方案;在实施阶段,教师的角色是引导者和顾问,引导学生正确组织项目实施,当学生在完成任务时面临控制风险或碰到困难时,给予指导和帮助;在评价阶段,教师是评价者,组织学生对完成项目教学的过程和效果进行讨论和总结,评价学生的科研能力、风险处理能力与合作精神。
项目设计方案的可行性直接影响实践教学效果,因此,项目设计非常关键。首先,项目设计要有明确的目标,要求教师要讲清楚项目的总体目标和具体目的,通过实验设计的分项目安排来体现总体目标。其次,为保证项目实施方案的可操作性,教师参与项目团队的方案论证过程中,鼓励学生提出各种方案和假设,协商解决项目实施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提出防范预案。
参考文献:
[1] 胡庆芳,程可拉.美国项目研究模式的学习概论[J].外国教育研究,2003,30(8):18-21.
[2] 马玉玲.项目教学法在PLC教学中的应用[M].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10):24,59.
[3] 黎孟雄.项目驱动法在“管理信息系统”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计算机教育,2007(6):44-46.
[4] 赵 洪.研究性教学与大学教学方法改革[J].高等教育研究,2006,27(2):7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