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素与成分输血联合治疗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49例临床分析

2013-02-20 05:14林进刘楚芹广东省肇庆市第二人民医院广东肇庆526060
吉林医学 2013年13期
关键词:凝血因子产科肝素

林进,刘楚芹(广东省肇庆市第二人民医院,广东肇庆526060)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是一种以凝血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病理过程,主要表现为出血、休克、脏器功能障碍及栓塞,为产科急危重症,严重者可导致孕妇死亡,我院自1995年~2011年,共发生49例产科DIC,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1995年6月~2011年12月,我院共发生DIC 49例,发生率0.15%,患者年龄18~40岁,平均28.32岁。孕周19~42周,平均37.5周。初产妇35例,经产妇14例。产前发生DIC 5例,产后发生DIC 44例,15例阴道分娩,25例剖宫产,4例中晚孕引产。

1.2 发作诱因:49例DIC患者中,重度子痫前期12例,胎盘早剥8例,羊水栓塞6例,妊娠期急性脂肪肝3例,重度贫血3例,死胎3例,过期流产3例,前置胎盘2例,胎盘植入2例,疤痕子宫2例。

1.3 临床表现:49例DIC患者中,均有不同程度的阴道流血,且出血有不凝倾向,出血量1 500~8 000 ml,平均3 000 ml,并合并有腹腔内出血,全身皮下淤血、腹部切口渗血等症状,有5例以消化道出血为主。49例患者均出现重度贫血,失血性休克等临床表现,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心肺肾功能障碍,其中5例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

1.4 实验室检查:49例患者除有原发病的实验室检查外,均出现血小板低于100×109/L,最低10×109/L,并出现进行性下降。42例凝血酶原时间延长,38例纤维蛋白原小于1.5 g/L,并动态检查呈进行性下降,最低达0 g/L,3P实验均表现为阳性。

2 结果

49例患者中,过期流产予清宫术,死胎予行引产术,予及时终止妊娠,顺产15例,剖宫产30例,一旦出现出血多,及行锁骨下静脉穿刺补液,监测中心静脉压,在及时解除病因的情况下,45例患者使用肝素治疗,用法:25~50 mg肝素加生理盐水100 ml,30 min内滴完,再用25~50 mg肝素加生理盐水500 ml维持,总量小于200 mg/d,45例患者肝素用量100~400 mg,平均150 mg。使用肝素的同时输成分血,49例患者输浓缩红细胞4~30 U,平均12 U。40例输新鲜冰冻血浆800~2 500 ml,平均1 200 ml。30例输冷沉淀10~40 U,平均15 U。5例输浓缩血小板1~3个治疗量,同时严密监测生命征,监测凝血功能,给予抗炎对症支持治疗,抢救成功44例,7例行子宫次全切除术,妊娠并脂肪肝2例,重症肝炎1例,疤痕子宫1例,羊水栓塞1例,死亡5例患者中,4例未使用肝素。

3 讨论

产科DIC发生率虽低,但起病急,发展快,并发症多,死亡率高,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是多种因素引起的病理生理过程,为产科严重并发症,常见的原因有:羊水栓塞、死胎、过期流产、胎盘早剥、前置胎盘、先兆子痫、感染、产后出血、子宫破裂、妊娠并肝病等[1],本组49例DIC患者以重度子痫前期胎盘早剥羊水栓塞及产后出血为多,其临床表现以出血为主,其中以大量阴道流血最为多见,迅速出现休克、脏器功能障碍及栓塞等表现,因此,有上述高发原因并出现以上症状,需高度怀疑本病的发生,且及时做好凝血机制系列检查,以便及早诊断,早治疗。DIC的诊断标准:有诱发IDC的疾病存在,一旦出现出血休克,且血不凝,并且有全身微循环栓塞症状时,应考虑本病。并结合实验室检查确诊,DIC的实验室检查存在下列3项或3项以上者,可诊断DIC:①血小板小于100×109/L,或进行性下降,凝血酶原时间较正常延长3 s以上,纤维蛋白原大于4 g或小于1.5 g,或进行性下降。②3P实验阳性。③PT延长或者缩短3 s以上者及激活部分凝血酶时间减少或延长10 s以上者。④优球蛋白溶解时间减少或者纤溶酶原降低。本组49例患者均符合上述诊断标准。

及时诊断后及早治疗,治疗方面主要是及时去除病因,积极切断促凝物质继续进入母体循环,可阻止DIC发展。在阴道分娩条件不成熟时,在纠正凝血功能障碍的同时行剖宫产,若仍有子宫出血,则即刻行子宫切除术。本组49例患者均终止妊娠,7例患者果断行子宫切除术,其中2例因多器官功能障碍死亡。

肝素是高效抗凝剂,其机制是与抗凝血酶Ⅲ(ATⅢ)首先结合使ATⅢ构型改变,活性大大增加,继而灭活凝血酶及几种激活因子,阻止血小板凝集,限制凝血酶对纤维蛋白原的水解,可防止血小板和各种凝血因子的继续消耗,并促其含量恢复正常[1]。早期应用肝素抗凝治疗,是产科DIC治疗的关键[2],49例患者中45例及时及早使用肝素,一般为小剂量间歇给药,予25~50 mg加入100 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30 min内滴完,再用25~50 mg肝素加生理盐水250~500 ml维持,总量小于200 mg/d,并用试管法测凝血时间,以监测肝素用量要求凝血时间15~30 min,若小于15 min,则未达到肝素化,可继续应用,若大于30 min,则肝素过量或纤溶亢进,需用硫酸鱼精蛋白对抗,本组45例应用肝素治疗,最小25 mg即取得疗效,最大用量达400 mg,平均150 mg。在病情稳定后用肝素维持,用量在前一次用量的基础上递减一半,可取得较好的疗效,但在用药过程中,需注意以下几点:①及时使用,用于高凝期治疗疗效更为显著,本组有6例患者出现阴道大出血,且血为不凝血,在检验报告未回报时即予及时使用肝素去除病因;②肝素的使用应在补充凝血因子的情况下,我院的经验是在输注肝素后即刻补充凝血因子,输入冰冻血浆、冷沉淀、纤维蛋白原甚至血小板;③严密监测凝血时间,在实验室凝血功能检查未回报的情况下,可自行用试管法测凝血时间;④肝素在酸性环境中其活性明显降低甚至消失,在使用时必须先纠正酸中毒,以保证其活性[3]。本组患者中,45例使用了肝素,遵循了以上几点原则,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在未使用肝素的4例患者,均因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同时文献报道适时选择性使用肝素是成功抢救产科急性DIC的关键措施[4]。

DIC患者因大出血大量凝血因子消耗,在处理原发病清除病因后,及时补充凝血因子和血容量极为重要。DIC时主要补充浓缩红细胞、新鲜冰冻血浆、冷沉淀、纤维蛋白原及血小板等,浓缩红细胞主要是纠正贫血,恢复和维持携氧能力。DIC主要表现为出血,补充浓缩红细胞可及时补充血容量,纠正贫血。本组49例患者出血量1 500~8 000 ml,平均3 000 ml,输血4~30 U,平均12 U。而冰冻血浆含所有的血浆蛋白及纤维结合蛋白,易保存,不需作交叉配血试验,但需在解冻后半小时内使用完毕,可补充血容量及凝血因子,而冷沉淀内含凝血因子Ⅰ、Ⅴ、Ⅷ、Ⅻ,可提高纤维蛋白原含量,在纤维蛋白原较低时可输纤维蛋白原,在血小板小于20×109/L输血小板,我院的经验是在成分输血之前联合肝素同时治疗,疗效更佳,这是由于未抑制凝血过程而补充凝血因子则只能是提供凝血因子,增加血栓形成,加重DIC的发展,因此必须在应用肝素抑制凝血过程下再补充凝血因子[5],可达到事倍功半的目的。

综上所述,DIC发病急,病情重,死亡率高,但若及时发现,早诊断,及时去除病因,合理运用肝素,联合使用成分输血,可降低孕妇死亡率,提高产科质量。

[1] 曹秋梅,刘复强.微剂量肝素治疗DIC的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8,18(2):244.

[2] 顾美皎.临床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400-404.

[3] 王红霞,吴雪芹.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55例临床分析[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4,6(2):408.

[4] 彭光媚,吴彩虹.应用肝素治疗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55例效果分析[J].广东医学院学报,2010,28(5):544.

[5] 王淑贞,袁耀萼.妇产科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95:696-702.

猜你喜欢
凝血因子产科肝素
控制冷沉淀凝血因子在室温下制备时长的临床意义
助产士主导镇痛分娩管理模式在产科中的应用效果
少见凝血因子缺乏症3例
1例凝血因子Ⅻ缺乏症个案分析并文献复习
冷沉淀凝血因子临床应用调查分析
肝素在生物体内合成机制研究进展
费森尤斯血液透析机中肝素泵的故障处理及日常维护保养
产科医师答问录
产科医师答问录
产科医师答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