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秀梅
随着医学模式从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给护理工作提出了新的理念及要求,开展高水准的健康教育是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健康教育是通过有组织、有计划、有评价的教育活动,帮助患者建立健康行为,提高自我护理能力[1]。在泌尿外科围术期进行规范化、个性化的全程护理健康教育,既满足了不同层次的手术患者对健康的要求,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又可有效地提高手术及护理质量,减少术后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从而提高生存质量[2]。2010年6月—2011年12月对我院泌尿外科择期手术1082例实施全程护理健康教育,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1 临床资料 本组1082例,男856例,女226例;年龄7~88岁。肾输尿管结石658例,膀胱结石43例,膀胱癌62例,肾癌23例,前列腺增生274例,肾囊肿22例。文化程度:文盲8例,小学108例,初中367例,高中265例,大专334例;疾病认识程度:了解105例,部分了解257例,不了解720例。
1.2 健康教育内容及实施的方法 为确保健康教育的落实,提高护理质量,搜集整理住院患者围术期健康知识需求,根据泌尿外科的特点,将教育的项目和内容按就诊入院到出院康复的临床路径,制定成标准的单病种健康教育计划,按照执行护士-责任护士-护士长三级管理模式,进行宣教、检查、评价,不断总结经验,加以改进。
1.2.1 入院评估及健康教育:入院时,做好入院评估及健康教育是围术期护理健康教育的基础[3]。病区接诊护士主动热情地介绍关于环境、作息制度和有关注意事项,使患者尽快熟悉和适应环境,消除紧张不安的心理。同时由于病种特点,老年患者较多,根据他们的文化程度、心理承受能力和性格特征等,灵活运用适当的护理语言交流,进行间断性、层次性、灵活性的护理健康教育,缩短护士与患者间的距离。在提供疾病知识教育时,应进行针对性指导,耐心交谈、详细而有重点地进行必要知识的讲解。
1.2.2 术前检查前后教育指导:随着医疗发展,医院内各种先进仪器设备的不断更新,各种检查项目日趋繁多,让患者了解检查目的、意义、方法、注意事项,可获得患者及家属的理解支持。帮助引导患者全身心、全方位参与配合诊疗护理,提高治愈率。
1.2.3 术前身心准备:做好术前健康教育能帮助患者解除术中各种疑虑,以最佳的心身状态接受手术。无论手术大小,对患者都是较强的刺激,会引起血压升高,心率加快。术前抽血、药物皮试、皮肤准备也会导致患者的紧张和担忧。因此,在术前耐心有效地解释,细心、轻柔地操作,不仅能稳定患者和家属的情绪,而且能取得积极配合。术前还应指导患者正确有效的咳嗽、咳痰以预防术后肺部并发症。
1.2.4 术后健康指导
1.2.4.1 体位指导:腰麻穿刺后去枕平卧6 h,防止脑脊液自穿刺处流出,引起低颅压性头痛。全麻未清醒者,将头偏向一侧,避免窒息和吸入性肺炎的发生。清醒后根据不同的疾病需要采取适当体位。硬膜外麻醉术后清醒者,在血压稳定的情况下,可取自主体位。
1.2.4.2 疼痛指导:手术切口由于咳嗽或体位的变动会引起疼痛加剧,护士应指导患者掌握减轻疼痛的方法,用双手放在切口的上下方或两侧,当患者咳嗽或活动时,轻轻按压切口,避免因震动引起切口疼痛。对于膀胱痉挛引起的疼痛,排除管道堵塞后,可告知患者做深呼吸,另外听音乐、读报纸等均可减轻膀胱痉挛引起的疼痛。
1.2.4.3 各种引流管指导:泌尿外科常见的引流管有尿管、膀胱造瘘管、输尿管支架管、切口引流管、肾造瘘管及尿管支架管等,要告知家属及患者术后留置引流管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根据手术名称及各种引流管特征正确辨认各种引流管,并注明名称和日期;妥善固定各种管道,防止脱落,引流管的高度应适当,防止引流不畅或引流液反流诱发上行感染。同时防止引流管扭曲、受压、折叠,保证有效引流。要告知带尿管、支架管及膀胱造瘘管的患者多饮水,每日饮水量在2500~3000 ml,以保证足够的尿量,达到内冲洗泌尿道的目的。
1.2.4.4 饮食指导:以清淡易消化、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的食物为主。腹部手术后应禁食,待肛门排气后再进食。对于缺乏术后饮食知识的患者及家属,在患者肠功能恢复后,根据饮食习惯与家属商量饮食种类、营养配合及注意事项,鼓励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多纤维、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多食水果、多饮水,有利于机体组织修复,同时可防止便秘,尤其是行前列腺摘除的患者,应保持大便通畅,避免排便时用力。术后3 d未排便者,用缓泻剂,如四磨汤、番泻叶等是预防便秘的有效措施。牛艳萍[4]研究了术后早期进行及时有效的胃肠道干预,可促进前列腺术后膀胱黏膜创伤的恢复和机体的早期康复,提高术后早期生存质量,降低术后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
1.2.4.5 并发症预防指导:保持口腔清洁,预防口腔感染,术后每日口腔护理2次。鼓励患者早期在床上或下床活动,预防压疮。指导患者正确进行有效咳嗽,预防肺不张和坠积性肺炎。适当增加活动量,提高血液循环,预防血栓性神经炎,促进肠蠕动的恢复。留置导尿管者,每日用0.1%苯扎溴铵棉球消毒尿道口及外阴2次,除去分泌物及血痂,预防泌尿系感染。
1.2.4.6 恢复期教育指导:根据病种不同,恢复期的教育内容应突出重点。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患者术后重点进行提肛训练,避免剧烈运动;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患者重点指导多饮水、多运动,以利于结石排出;后腹腔镜肾脏切除术后应绝对卧床休息3~7 d,防止出血,尿道损伤患者术后观察排尿情况,定期进行尿道扩张。
1.2.5 出院时健康教育:病情稳定后,患者对有关健康问题求知欲很强,所以在康复期等待出院时,健康教育也很关键。这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提供各种健康知识。如膀胱肿瘤术后需定期行化疗者,告知出院带管(膀胱造瘘管、尿管、双J管等)者注意事项及护理要点;对有糖尿病史的患者在做健康指导时应注意在饮食方面的宣教。除此之外,将健康教育内容制作成出院提示卡片并发放给每位出院患者。出院提示卡的应用,补充完善了医疗出院小结,强化了健康指导[5]。
通过进行规范且个性化的健康教育,使患者对疾病的知识知晓率达99.0%(1071/1082),对护士工作的满意率达98.7%(1068/1082)。
3.1 健康教育形式 目前进行护理健康教育的方式各不相同。王丽和牛艳萍[6]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前列腺增生手术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黄晶梦和席淑新[7]应用图谱式护理健康教育对耳鼻喉手术患者进行围术期健康教育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郑瑾等[8]研究了护理健康教育护士专职化对护理健康教育的影响,认为护士专职化可促进护理健康教育的实施。健康教育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主要是通俗易懂,易接受,具有针对性。首先是每位护士熟练掌握全面的专科健康教育知识,用真诚、精湛的护理技术,处理好护患关系,获得患者和家属的信任,有利于知识的传授和情感的沟通。同时充分利用病房走廊宣传画、宣传图册、常识卡片、录音录像、多媒体文件等多种形式,确保患者随时随地可获得健康教育。
3.2 健康教育遵循临床路径 临床护理路径是患者住院期间的护理模式,针对不同的病种,设计不同的临床护理路径,每个病种的护理路径包括患者入院须知、注意事项以及需填写的既往病史,检查项目、知识准备、用药记录、患者要求、护理问题,术前与术后观察、体位、疼痛及用药情况,出院程序、出院指导等。内容详细、具体,使每位应用临床路径的患者住院期间,对各项检查、用药,包括手术整个治疗过程清楚。同时,为确保整套护理路径服务操作规范,严格按照程序进行,科室还指定专人全面负责此项工作,以此推动了该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3.3 健康教育的个性化设计 责任护士始终将患者的实际需求作为制订宣教计划的依据。在护理工作中应对患者根据不同的诊断、疾病阶段、治疗方案、护理级别、健康知识需求,制定不同健康教育计划。对不同文化层次的患者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提供健康咨询和服务。在健康教育的实例中,患者自护观念的增强可使学习的部分责任从护士身上转移到患者身上,学习过程更为顺利。
3.4 健康教育的评价 在健康教育的实施过程中,一方面通过护士长和护理部质控小组定期检查护理质量,每日与患者沟通,及时了解患者对健康教育的掌握情况及意见;另一方面通过科室对出院患者电话随访以及医院发放满意率调查反馈情况,评价健康教育效果。对健康教育效果不理想的案例或健康教育疏漏的环节和内容,科室组织讨论分析,提出整改措施并追踪效果。
随着医学护理模式的转变,健康教育已成为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我科以围术期患者为重点,以临床护理路径为指引,开展全程规范化个性化健康教育,有效地指导患者面对手术,减轻痛苦、焦虑,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了生活质量和健康意识。同时拓展了护士的知识领域,提升了护士的专业地位,体现了护理人员的自我价值,推动了护理质量的全面提高。
[1] 张丹.外科病人的健康教育[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05,22(5):680-681.
[2] 黄静超.浅谈外科围手术期护理健康教育[J].中国护理杂志,2005,2(9):54-55.
[3] 康真霞,牛艳萍.前列腺增生患者的入院评估[J].华北国防医药,2004,16(4):127.
[4] 牛艳萍.胃肠道护理干预对前列腺术后病人早期康复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9,15(5):471-474.
[5] 郑妍,牛艳萍.“出院提示卡”的制作与应用[J].华北国防医药,2007,19(2):58.
[6] 王丽,牛艳萍.前列腺增生患者围手术期健康教育路径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8,27(1):93-95.
[7] 黄晶梦,席淑新.图谱式健康教育对耳鼻喉手术患者术前焦虑和认知的影响[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6,23(3):20-21.
[8] 郑瑾,朴莹,周惠,等.手术患者健康教育护士专职化的实施与评价[J].中国健康教育,2003,19(4):270-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