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栎,陈 鹏
恶性血液病主要治疗方法为化疗,骨髓抑制是化疗的主要不良反应,当外周血白细胞≤1×109/L时极易引起细菌、真菌或病毒感染。因此感染是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的常见并发症,常导致患者病情恶化、治疗费用增加、治疗失败甚至死亡。有资料统计,恶性血液病在强烈化疗后导致的粒细胞缺乏合并院内感染率为33.8%~90.0%[1-5]。感染部位以呼吸道居首位,约占61.7%[6]。针对这些易感人群,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对改善患者的预后尤为重要,多采用做好病房空气消毒,采取保护性隔离措施,建立洁净病房及合理治疗等[7]。2012年3月—2013年3月我科对部分恶性血液病化疗后患者采用单人层流洁净病床预防感染,取得较好效果。
1.1 临床资料 本组60例,男36例,女24例;年龄18~69岁。急性白血病37例,非霍奇金淋巴瘤18例,多发性骨髓瘤5例。骨髓抑制程度均为Ⅳ度,按WHO抗癌药物急性及亚急性毒性反应分度标准:血常规示白细胞≤1×109/L,粒细胞绝对值计数(ANC)≤0.5 ×109/L,血小板≤25 ×109/L[8]。化疗方案均采用恶性血液病标准或经典化疗方案:急性髓系白血病采用DA方案(柔红霉素+阿糖胞苷);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采用VDLP方案(长春新碱+柔红霉素+门冬酰胺酶+泼尼松);非霍奇金淋巴瘤采用CHOP方案(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泼尼松)[1]。纳入标准:恶性血液病化疗患者,年龄18~70岁,性别不限;化疗后出现粒细胞缺乏,粒细胞≤0.5×109/L,或外周血白细胞≤1×109/L;受试者同意参与本临床试验以及按照验证方案要求进行评价,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妊娠、哺乳期妇女;有严重的其他并发症,生存期<2个月。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男17例,女13例;平均年龄38岁;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6例,急性髓系白血病12例,非霍奇金淋巴瘤10例,多发性骨髓瘤2例。对照组男19例,女11例;平均年龄37岁;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5例,急性髓系白血病14例,非霍奇金淋巴瘤8例,多发性骨髓瘤3例。2组在年龄、性别、病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2组均给予常规护理,即住院期间要坚持在饭后用口泰和2.5%碳酸氢钠交替漱口。注意肛门及外生殖器的清洁卫生,每次便后用温水冲洗干净,大便后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坐浴15~20 min,女性应注意经期卫生。病房限制陪护和探视,病室内每日紫外线照射消毒1次,每次30 min,定时开窗通风,注意保暖,地面、桌面、床栏用含氯消毒液湿擦,床铺每日用消毒扫床巾湿扫,必要时更换床单,保持床单位整洁。观察组使用层流床(购自北京碧都净化设备有限公司),主要由空气净化系统、照明灭菌系统、操作控制系统3部分组成。其整体结构为金属框架,顶部为空气净化系统,四周以高透明度的防静电塑胶垂帘围护。内置紫外线灯和照明灯,净化空气由床顶高效过滤装置向下送风,患者处于层流环境。单人层流床主要工作参数:洁净度100级,气流速度0.15~0.25 m/s。围帘内每日紫外线消毒1次,每次30 min。对照组不使用层流床,入住普通病房。2组每日测体温4次,观察记录患者各种不适主诉。
1.3 医院感染的判断及处置 化疗后发生医院感染的判断标准:①住院前体温正常,住院后无明显感染灶,体温 >38.5℃,24 h内不自行消退,排除输血、药物等因素。②有明确感染灶者。③留取标本检验提示感染者。符合上述一项即判定为医院感染[9]。发热时按照《中国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患者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南》行微生物检查及初始经验性抗菌药物治疗[1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α=0.05为检验水准。
观察组发生医院感染7例(23.33%),发热持续天数(5.5 ±2.2)d,抗生素使用天数为(8.9±2.6)d,住院天数为(20.1 ± 2.4)d,;对照组发生医院感染 13例(43.33%),发热持续天数(9.6±3.2)d,抗生素使用天数(13.7 ±3.4)d,住院天数为(26.8±3.9)d。观察组医院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7.5,P <0.01),发热持续天数、抗生素使用天数和住院天数均短于对照组(t=-2.31,-2.33,-2.45,P <0.05)。
化疗是当前治疗恶性血液病的主要手段之一,通过杀伤肿瘤细胞使患者达到完全缓解。由于肿瘤细胞与正常细胞缺少根本性的代谢差异,因此化疗药物不能完全避免对正常组织的损害。恶性血液病患者本身多存在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障碍,进行化疗后又可抑制上述2种免疫功能。故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后医院感染发生率高,一般需要广谱高效抗生素或多种抗生素联合应用才能控制感染,感染发生时会增加患者的生命危险,经济、思想压力,延长住院时间。无菌洁净环境是有效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的重要环节。研究表明,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与患者居住环境空气中的悬浮菌浓度密切相关,当空气中悬浮菌浓度为700~180个/m3时容易引起呼吸道感染,悬浮菌浓度<180个/m3时感染危险性明显降低,如果<40个/m3时则不会进一步降低感染率[11]。对患者化疗后骨髓抑制期采用保护性隔离措施,可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12]。
层流洁净病床是一种灵活、可移动的病床,工作时顶部的风机吸入环境空气,经空气净化系统过滤成为洁净空气,通过高效过滤器的过滤,可以清除>99.97%直径>0.3 mm的飘浮于空气中的尘粒及细菌[13],再以层流的方式送入工作区域,从而形成高度净化的空气。同时使工作区域内保持正压,以阻止外部空间的尘埃粒子进入工作区域。优质高效滤芯,可高效净化空气;高透明度的防静电软垂帘,有效防止尘埃吸附于围护表面;装配方便的可移动洁净空间,病床内洁净度可达百级;多档调速风机保持长时间低噪声运行,可满足不同情况的使用。使化疗后患者处在一个相对洁净的环境中,从而有效减少感染的发生。相对于建设和运行层流无菌病房,投资小、运行费低、维护管理简单,易于普遍开展[14]。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医院感染率低于对照组,发热持续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提示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后有目的地预防性应用层流床,置患者于相对无菌的环境中,能给化疗患者提供良好的环境保护,做好保护性隔离措施,能够有效控制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减轻感染程度,使下一疗程化疗能按时进行,进而节约医疗费用,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1] 陆道培.白血病治疗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79.
[2] 孙雨梅.急性白血病医院感染的临床分析[J].肿瘤,2006,26(4):402.
[3] 王军,张新华,周敏,等.急性白血病化疗后医院感染及抗感染治疗分析[J].临床血液学杂志,2007,20(6):339-340,343.
[4] 朱慧玲.急性白血病并发感染的临床分析[J].浙江临床医学,2005,7(1):62-63.
[5] 鲁厚清.单人无菌床在急性白血病治疗中作用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0,10(2):130.
[6] 关瑞锋,安云凤,赵敏.血液病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调查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6):642-643,649.
[7] 于玺华,韩玉坤,魏华,等.医院空气洁净度标准的建立[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1997,7(3):146-149.
[8] 王庆华.恶性肿瘤化疗方案规范[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15-17.
[9] 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593-599.
[10]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血液科医师分会.中国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患者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南[J].中华血液学杂志,2012,33(8):693-696.
[11] 郑风.关于层流手术室若干问题的思考[J].医疗装备,2005,18(3):7-9.
[12] 郑玉群.恶性肿瘤患者医院感染原因分析及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11):1556-1557.
[13] 张瑞纯,廖丽.层流洁净病床在急性白血病化疗中应用效果的评价[J].福建医药杂志,2009,12(6):120-121.
[14] 徐火炬,陈云峰.医用空气无菌洁净新技术在无菌病房的应用[J].洁净与空调技术,2009,12(4):85-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