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 欣,冯子坛,孙 蓉,高连勇,曹 鹏,麻 涛,王翠兰,冯 佳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一种常见的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是由于食管下括约肌功能障碍使食管过度酸暴露所致,主要包括反流性食管炎、非糜烂性反流病和Barrett食管,可引起哮喘、支气管炎、咽炎、喉炎、慢性咳嗽等消化道外并发症。目前我国军人GERD流行病学研究仅有少数报道[1-3],北方官兵GERD患病情况尚不知晓。为了解北方官兵GERD患病率、诱发因素及消化道外并发症情况,为部队有效防治GERD提供理论依据,笔者对北京军区某部官兵GERD患病情况进行了调查,现报告如下。
1.1 研究对象 2012年3—6月采用整群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北京军区某部官兵进行问卷调查,由消化科医生和经过严格培训的部队卫生员作为调查员。样本量计算公式:n=z2pq/d2(n:样本量,p:患病率,q:1-p,d:允许误差,z=1.96)。中文版 GERD诊断问卷(RDQ)样本量根据1996年北京、上海两地社区人群调查的GERD患病率p=5.77%,允许误差(d)控制在 0.02,取 z0.05=1.96,计算样本量为522例,失访率考虑按20%计算,实际调查人数应不少于653例[4]。本次实际调查1013例,调查结束990份问卷符合调查要求,调查应答率为97.73%,失访主要原因为调查问卷填写不详。
1.2 调查内容 包括人口学资料(如年龄、性别、身高、体重等)、RDQ、伴随症状及疾病、饮食及生活习惯等项目。RDQ记录被调查者过去4周中GERD的典型症状如胃灼热、反酸、反食、胸骨后疼痛发作的程度和频次,根据严重程度和频率评分,计算出每位被调查者的总分。4种症状按发作频率计分,无症状、症状出现频率 <1 d/周、1 d/周、2~3 d/周、4~5 d/周、6~7 d/周分别记为 0、1、2、3、4、5 分;4种症状之和最高分为20分。按症状程度计分,症状不明显在医师提醒下发现为1分;症状明显,影响日常生活,偶尔服药为3分;症状非常明显,影响日常生活,需长期服药治疗为5分;症状介于1分和3分之间为2分;介于3分和5分之间为4分;最高分为20分。症状发作频率计分加程度计分为总分,最高可达40分。RDQ诊断GERD的临界值为12分,以RDQ评分≥12分作为GERD的诊断标准,将RDQ评分≥12分设为GERD组,<12分设定为非GERD组[5]。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单因素分析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按照计算各暴露因素对GERD发生的比数比估计相对危险度(0R)及95%可信区间(95%CI)。α=0.05为检验水准。
2.1 患病率 990例调查对象均为男性,年龄17~35(22.6 ±3.42)岁;军龄 1~21(3.97 ±3.25)年。以RDQ评分≥12为诊断标准,共检出GERD 35例,患病率为 3.53%。GERD以反酸症状最常见(97.1%),其次为胃灼热(85.7%)和反食(82.8%),胸骨后疼痛最少见(71.4%)。
2.2 患病率与年龄的关系 GERD组年龄(27.5±2.95)岁,非 GERD 组年龄(22.6 ±3.42)岁。GERD患病率≤20岁为3.31%,21~30岁为2.99%,>30岁为7.69%,3个年龄段GERO患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2.3 常见诱因 GERD常见的诱因依次为吃辛辣食物(16 例,45.7%),吃油腻食物(15 例,42.9%),体力劳动(15 例,42.9%),吸烟(14 例,40.0%),喝酸性饮料(11例,31.4%),进食过饱(11例,31.4%),饮酒(11例,31.4%),精神紧张(10例,28.6%),生气 (10 例,28.6%),劳累 (8 例,22.9%),吃甜食(4 例,11.4%)。
2.4 食管外表现 GERD组最常见的食管外表现依次为慢性咽炎、牙病、慢性咳嗽、口腔溃疡、喉炎、眼病、经常打鼾、慢性哮喘,上述表现发生率GERD组均高于非GERD组,但仅慢性咳嗽、喉炎、眼病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表1 胃食管反流病组与非胃食管反流病组食管外表现
2.5 与年龄、吸烟、饮酒、体重指数等因素的关系经Logistic回归分析,便秘和进食过饱是GERD的危险因素(P<0.05),而年龄、吸烟、饮酒、体重指数、喝冷饮、吃辛辣食物、喝浓茶、喝咖啡、吃甜食与GERD无明显相关性(P>0.05),见表2。
GERD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典型症状为胃灼热和反流,其他不典型的相关症状包括腹痛、胸痛、嗳气、腹胀、上腹不适、咽部异物感、吞咽痛、吞咽困难等,此外还有食管外症状,如慢性咳嗽、咽喉炎、哮喘等,长时间反流可导致Barrett食管、食管腺癌等严重并发症。由于GERD症状反复发作,患者生活、工作受到严重影响,并可导致大量的医疗费用。
欧美国家GERD患病率较高,为10%~20%,亚洲国家患病率则相对较低,约5%[6]。我国北京、上海两地GERD患病率为5.77%[7],广东省社区人群患病率为2.3%[8],福建省人群GERD患病率为8.76%[9]。军人作为一类特殊职业群体,由于饮食结构、生活习惯、训练强度、工作性质及所承担的军事任务等诸多因素的作用,GERD患病情况、预防及治疗具有与普通人群不同的特点。有关军人GERD患病情况的流行病学资料较少,庄惠军等[3]研究提示,GERD的发生率为5.10%;高原某部流行病学调查显示GERD患病率为17.19%[2]。崔立红和杨云生[1]调查显示,GERD 患病率为 34.12%,显著高于普通人群。但是,目前驻北方军人GERD的流行病学资料较少。
表2 胃食管反流病相关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n=990)
本研究以国内外通用的RDQ作为临床诊断标准,以胃灼热、反酸、反食、胸骨后疼痛等GERD典型症状作为评分标准。结果显示,北方军人GERD患病率为3.53%,低于我国海军、高原及南方军人的患病率,与普通人群的患病率相似。患病率的差异主要与不同研究中军人所处的环境、饮食习惯、任务及压力不同有关。海军人员工作环境远离陆地,工作生活空间局限,生活单调,蔬菜水果少,饮浓茶、高脂饮食等现象普遍,与此同时,海况复杂、舰艇噪音、信息闭塞、时差紊乱、事故威胁、照明不足等易使舰艇人员出现心理和精神变化,而进食不规律、高强度作训、休息放松不够等也会诱发或加重GERD。此外,晕船是一种常见的航海疾病,可通过刺激人的前庭迷路引起恶心、呕吐,从而导致反流[1,3]。在高原环境中,空气中氧含量降低,加之恶劣天气如风、雨、雪、寒冷和强烈的紫外线照射等因素影响,可能导致高原军人GERD患病率较高。本研究中北方军人GERD患病率低于南方,可能与南方潮湿闷热的生活环境、饮食及军事训练强度等因素易诱发GERD有关。本研究中北方军人生活环境、饮食等与普通人群相似,GERD患病率也接近普通人群。
官兵饮食、训练和生活常为集体行为,因此,了解GERD常见的诱因对于减轻GERD官兵的症状及有效治疗非常重要。本研究发现,GERD最常见的诱因依次为吃辛辣食物、吃油腻食物、体力劳动、吸烟、喝酸性饮料、进食过饱、饮酒、精神紧张、生气、劳累和吃甜食。部队训练艰苦、体力活动较多,生活节奏紧张,饭菜口味偏辛辣,这些均为诱发GERD或导致病情加重的因素。因此,对于患GERD的官兵,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应注意防范上述诱因,方能取得良好的疗效。
GERD除引起消化道症状外,还可导致食管外症状。近年随着流行病学和病理生理学研究的深入,GERD引起的咽喉炎、慢性咳嗽、哮喘、牙病、眼病逐渐引起了消化科、呼吸科、耳鼻喉科等多学科的重视。本研究发现,超过1/2的患病官兵并发慢性咽炎,超过1/3并发牙病、慢性咳嗽、口腔溃疡和喉炎。提示临床在治疗GERD的同时应注意并发的食管外疾病。其次,在部队官兵以慢性咽炎、牙病、慢性咳嗽等食管外疾病就诊时,应注意上述疾病与GERD的关系,针对病因给予有效治疗。
本研究发现,便秘和进食过饱是北方军人罹患GERD的危险因素,与以往研究报道相同[10]。进食过饱、用力排便等可通过兴奋迷走神经增加胃酸分泌量,诱发和增加食管下括约肌的一过性松弛,使腹内压增高、膈肌上移,从而引起胃食管反流,加重GERD症状[3]。此外,GERD重叠功能性消化不良、功能性便秘及肠易激综合征等功能性胃肠病在临床非常常见,提示GERD与功能性胃肠病可能存在相同的病理生理学机制[11-12]。有便秘和进食过饱习惯的官兵,应注意改变饮食、生活习惯,积极预防GERD的发生。
总之,本研究结果提示,北方军人GERD患病率较低,罹患GERD的军人多伴食管外症状,便秘和饮食过饱是重要危险因素。今后尚需进行大规模和前瞻性的流行病学调查,以充分了解军队GERD的患病特点及危险因素。
[1] 崔立红,杨云生.海军某舰艇部队胃食管反流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8,30(12):1182,1192.
[2] 明平良,曹永忠,尹贤德,等.高原某部胃食管反流病流行病学调查[J].武警医学,2011,22(8):661-663.
[3] 庄惠军,王雯,沈许德.驻南方某部军人胃食管反流病的流行病学研究[J].解放军医学杂志,2010,35(6):744-747.
[4] 蔡伟,康晓平,沈艳辉,等.北京市海淀区三所高校在职教职工胃食管反流病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0,11(8):778-781.
[5] 中国胃食管反流病研究协作组.反流性疾病问卷在胃食管反流病诊断中的价值[J].中华消化杂志,2003,23(11):651-654.
[6] EI Serag H B.Time trends of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a systematic review[J].Clin Gastroenterol Hepatol,2007,5(1):17-26.
[7] 潘国宗,许国铭,郭慧平,等.北京上海胃食管反流症状的流行病学调查[J].中华消化杂志,1999,19(4):223-226.
[8] 熊理守,陈旻湖,陈惠新,等.广东省社区人群胃食管反流病流行病学研究[J].中华消化杂志,2006,26(4):239-242.
[9] 沈许德,王雯,庄惠军.福建省人群胃食管反流病流行病学调查[J].中华消化杂志,2010,30(6):386-390.
[10] Wang J H,Luo J Y,Dong L,et al.Epidemiology of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a general population-based study in Xi'an of Northwest China[J].World J Gastroenterol,2004,10(11):1647-1651.
[11] 姚欣,杨云生,王永华,等.功能性胃肠病与胃食管反流病重叠发病的研究[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8,28(5):360-362.
[12] Talley N J.Overlapping abdominal symptoms:Why do GERD and IBS often coexist?[J].Drugs Today(Barc),2006,42(Suppl BN):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