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嫚
(商丘师范学院,河南 商丘 476000)
问题学生、差生、落后生、个别生,这几个词语相似。这是一个模糊而又抽象的概念。所谓“差生”,其实最全面的定义是那些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他们并不是不喜欢学习,而是无法和正常的孩子一样胜任学习。他们也勤奋努力,只是在前进的途中受到的阻碍比平常学生大得多,因此进步也会显得相对迟缓一些。
好与差放在法律层面上,其标准还容易确定。可放在教育的层面上,真的很难去衡量。爱因斯坦小时候曾被他的小学老师评为差生;牛顿小时候也常常被同学笑话;闻一多数学曾考零分……这些人,难道能说他们是差学生吗?
此类学生的最主要问题是厌学,学习成绩和心理素质都存在一定程度的问题,上课不认真听讲,下课不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有的是迷恋网络,有的是直接在社会上游荡,但就思想品德方面并无太大的问题。用一句话概括,“只要不去说学习,就是好孩子。”
此类学生的最主要问题是不遵守课堂纪律,不听老师话。严重来说就是玩世不恭,容易和老师发生冲突,对整个班级的影响都是比较严重的。学习成绩和态度没什么问题,思想品质也没有太大问题。
此类学生的最主要问题是品德不好。例如打架斗殴,欺负弱小同学,小偷小摸,抽烟喝酒,与不三不四的人有来往,不尊重老师父母等。他们一般学习成绩很差,不遵守纪律。我们把这类学生通称为“边缘生”,他们往往一只脚踏在学校,另一只脚却伸向了“社会”。
此类学生的最主要问题是心理有残缺。例如狂躁,有暴力行为,自闭,懦弱,无法集中注意力,无法与他人正常沟通等。学习成绩大多都是不好。品德方面并没有太大问题,有问题似乎也只是品质问题,但仔细分析却不是。
学校一般公认的好学生类型,学习成绩和学习态度普遍不错,其问题处于被隐蔽状态。常见的问题有双重性格,沉迷于“自己”的世界,以自我为中心,虚荣心太强,抗挫折能力差。这类型的学生平生懂事好学,有时就会突然惹事。
1、形成性评价的不完善
形成性评价是指对学生学习生涯中的综合评价。目前大多数学校对学生的综合评价仍就采用单一的成绩评价,往往忽略了形成性的评价,对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学习方法、学习效果和长远影响都缺乏了解和考察,对学生的情感、学习态度与价值观都缺乏一定的衡量,不能充分的综合的了解和评价学生,不能很好地了解学生在发展过程中的需求,不能很好的让学生全面发展和进步。以学生成绩为单一的衡量标准容易出现学生学习能力强而道德标准丧失的情况。
2、以考试成绩代替终结性评价
总结评价是对学生学习后的终结考核,是对教学质量达到一定程度的检验。罔顾学生平时的表现、兴趣爱好和特长,一定程度上强化了考试的硬性标准。在以考代评的情况下,考试成了评价学生好与坏的唯一标准。
1、错误教育的心理问题
现实的教育教学中这样的事情不胜枚举。家长从小就有攀比心理,对学生不停灌输“落后就要挨打”的思想。家长教育小孩不会从学生学习上进行指导,总是一而再再而三强调说“别人家的孩子……”。给学生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在学校也是如此,老师对学习成绩好坏的学生的态度则有着天壤之别。优等生可以坐在教室的最前面,可以和老师亲密交谈,而“差生”则要在教室的后面和老师“遥遥相望”。久而久之,学生便自暴自弃了,而社会上对待学习成绩差的学生也不是那么宽容。大家看一个人的第一眼不是你有多么积极的态度和特长,而是片面只看学习成绩。
2、错误教育的消极暗示
暗示根据作用可以分为积极暗示和消极暗示,所谓消极暗示指的是对人的心理生理行为都产生消极作用的叫消极暗示。消极的暗示,给人的潜意识灌输消极的信息,就会形成消极的思想。消极的心态促使学生产生多疑、沮丧、焦虑、受挫,暴躁,不安,精力不集中从而使成绩下滑,品行也越来越恶劣。因此,“差生”就在这不断的消极暗示中渐行渐远。
1、应试教育的弊端
应试教育指的是在我国教育事业中客观存在的,偏离了受教育的学生们和社会发展前进的根本需求,只是为应付考试这一形式,获得高分。“差生”就是因为获得高分数这方面能力不足,在以考试分数作为唯一衡量学生好坏的标准下常常惨遭淘汰。
2、社会的影响
在全面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性还没有被社会认同的状况下,这个社会所关心的教育是以高分为中心,而不是看学校整体的综合素质和未来长久的发展。
3、家长的思想观念
不幸成为“差生”,学生的父母也就默认了自己的孩子“先天不足”这一事实。家长同学校和社会一样,评价孩子也是看分数的高低。导致很多有上进心但是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心灰意冷。
世上任何事都是不同的、相对的,班级中存在一些个别生也是正常的。由于差生的软硬不吃,常常使老师感到无能为力,继而不管不问。我认为老师必须客观地、全面地看待差生,绝不能把学生弃之不理。如果只是简单直接地看待成绩差的学生,只会阻碍他们的发展和进步,把差生的存在看作是一种正常现象,保持乐观积极的态度,采取正确有效的方法,对学生从整体和长远的角度去分析、考核学生。
马克·吐温有句名言:“只凭一句赞美的话,我就可以活上两个月”。无论成绩好的学生或者成绩不好的学生都希望得到老师的理解和表扬,“差生”大多自卑,更需要老师的理解和同学们的友爱。他们在别人的漠视中丧失着自尊和希望。老师应该起带头作用,对那些“差生”付出更多的耐心和宽容,如果老师一味的不管不问,大多同学也会效仿老师冷漠对待“差生”。一定要让周围的人从心理客观看待差生,重新唤起他们的自尊和自爱。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一个坏的教师是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是教人发现真理。”因材施教是指教师从差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对其进行有效地教育。老师对成绩好的学生和成绩差的学生要区别对待,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不同的辅导和教育。找到差生的突破口,重点深入教导,发现和捕捉差生身上的闪光点和兴趣爱好。深入了解“差生”,做到“对症下药”。
每个学生因其个性不同,兴趣和爱好也大不同。教学的方法不能以一偏全,尤其是对待学习程度不好的学生,要有针对性的辅导。对差生要及时给予肯定,在失败时给予鼓励。善于从赞美和欣赏的角度树立差生的自信心。
罗森塔尔教授做过一个实验:他在班上随机抽取了几个学生,然后告诉学生的老师,说这几个学生的智商特别高。因这句话的影响,一年后,这几个学生的成绩果然都在班上遥遥领先了,这就是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
差生一般自律能力差,一些小毛病和坏习惯很难改正。这就需要老师的监管到位。学校的制度不能破,但是在这个前提下,老师应该采取弹性管理。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性格和学习习惯进行不同的管理教育。学生都是张扬而青春的,过多的束缚,会禁锢他们的心灵和思想的放飞。我们要求教师应采取“以挖掘优点为前提,以约束不足为保证。”
对于学生长久、全面的发展,需要我们更多关注的是对其发展中非智力因素的挖掘和塑造。非智力因素包括品格、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方面。培养学生多方面发展对于促进他们将来对适应社会生存和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俗话说,“360行,行行出状元。”培养学生其他方面的兴趣和特长,促进“差生”的主动发展,开展非智力因素,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逐渐养成科学的思维方式。
[1]马秀梅.差生形成的原因[J].呼兰师专学报,2003.
[2]关孔文.谈谈提高后进生素质的对策[M].广东经济出版社,2001.
[3]李红,张仲明.心理学[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4]杨方忠.如何使孩子成人成才[M].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