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
(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无锡江苏 214153)
跨文化交际是促进民族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是推动民族与非民族文化交流的传播介质。在跨文化交际中,文化移情能力不可小觑,其影响着跨文化交际的进程、效果以及质量。因此在大学教学中,必须使学生克服在交际过程中出现的恐惧感、优越感、种族歧视以及宗教歧视等错误,从而建立起联系民族与非民族文化交流传播的纽带,实现全球化态势中的多民族文化的交流与沟通。
跨文化交际是民族文化与非民族文化之间进行沟通、融合所形成的一种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十分丰富,具有综合性、融合性、复杂性、多样性的特征,在调节民族矛盾、促进文化交流中的作用十分重要。因此在大学教学过程中,应该将跨文化交际作为重要培训内容,从文化移情能力入手,锻炼学生交际、沟通的能力。
文化移情能力的培养应该避免部落主义、宗教偏见、民族文化中心主义、种族偏见、性别偏见的存在,并从行为能力、情感能力以及认知能力入手,促进跨文化交际的成功。
种族中心主义是妨碍知识获得的重要因素。其中“洞穴偶像”、“种族偶像”“市场偶像”“剧场偶像”是培根根据其弊端所概括的四种种族中心主义的形式,根据这种形式,在进行移情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就需要培养学生应用正确词汇、换位思考、逻辑思考的能力,通过对自身行为进行思索从而接受其他民族的文化信息。
文化移情能力;理解对方个性能力;进行是非评判的能力;表示尊重、积极向上态度的能力;相互交谈的能力;融入情境的能力;作出反应的能力,均是跨文化交际中的重要要素,其中文化移情能力是跨文化交际中最主要的内容,它能够增进不同民族文化交流者之间的差距,通过对各自背景的了解、对自身文化的自信,从而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
价值观是文化移情能力培养的重要内容,通过消除文化交际者思想中的消极价值观,增进其积极价值观,增进文化交际者明辨是非的能力,在文化差异的背景中提高对不同文化内涵的认知,在本民族文化的基础上接受其他民族的文化,使交流者在进行沟通、交流的过程中达到情感上的融合,从而在相应情境中能够自由应对,体现文化移情能力的作用,实现文化移情能力的价值,促进跨文化交际的沟通与交流。
通过文化移情,可以冲破心理误区,从而以公平的态度对待非民族文化。
跨文化交际中文化移情能力能够体现民族文化的背景,并通过符号学、语言学等学科实现交流、沟通的目的。不同的民族、不同地界生活的人们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因此提高交际者的文化移情能力,就必须了解不同地域交际者的文化背景、理解不同形势下的文化差异,从而避免矛盾、摩擦以及差异性。
文化差异性的存在是一个正常的现象。文化之所以丰富多彩,正是因为文化差异而体现。相互交际的文化交流者通过认识文化的差异性,感受到其他民族文化的魅力,进而愤发图强,进行本民族文化的革新。正如同鲁迅先生在进行文学写作过程中经常会应用到“之”“的”之类的词汇,就是因为文化融合、吸收与借鉴的结果。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经济全球化进而加剧了文化全球化,由此,文化差异便体现出来,通过跨国特征实现文化移情,从情感以及心理上跨越本民族文化,区分不同背景、人文文化,实现世界各民族文化的有机融合。
莎士比亚的文学著作是一个分水岭,关键原因在于古英语与现代英语之间的区别,其实这正是跨文化交际中存在的背景差异,因此要想体现跨文化交际中文化移情的价值,就必须理解文化移情的概念,介入交际情境的背景,从本质上缩短文化交流之间的差距。
文化移情能力是跨文化交际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拉近民族文化与非民族文化之间的距离,通过设定语言情境实现文化之间的转化,从而促进交流与沟通。文化移情能力是通过在特定环境中经过后天培养而拥有的一种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需要坚强的毅力和耐心,需要全身心的投入,通过培养交际主体的文化敏感性与文化顺应能力从而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移情能力。
第一,了解民族习俗,缩短人际距离。
文化敏感度是提高文化移情能力的重要手段,通过培养人们在不同情境下对不同文化背景的理解可以缩小人际距离。由于交际主体在接受外来信息时,常受到本民族文化影响而按照民族环境的氛围对非民族环境进行理解,从而做出不合规范的行为举止。例如在我国文化环境中,与客人见面时会互打招呼,如果一个客人以亲吻面颊的形式作为见面礼节,接待者一定会非常生气,但是在阿拉伯国家这便是一种表示友好的习俗。因此当融入不同文化情境时,需要对不同情境的文化习俗进行了解,拉近彼此之间的人际距离,才能够增强文化敏感度,顺利实现文化移情作用。
要想提高文化敏感度,就必须缩短不同文化主体之间的认知距离,通过加强文化敏感训练从而理解不同背景文化的习俗要求。例如“再见”的语言词汇在大多数国家代表再见,但是在某些国家则代表欢迎,这便是受民族文化影响而产生的距离差距,如果不能够对彼此之间的不同个性进行相互了解与弥补则会引发不必要的争端。
第二,适应不同文化环境。
通过适应不同文化环境,可以提高交际主体对不同文化环境的反应与适应能力,能够在第一时间体会到文化背景的不同。
充分理解不同民族、种族之间的信仰、民族崇拜以及行为习惯、方式,了解彼此之间的思维模式,以友好的态度接受彼此存在的不同,习惯文化多元化以及文化差异性,从提高文化敏感的高度增加到融合文化的水平,从而在跨文化交际中能够熟练应用文化敏感能力这项技能,减少不必要的文化摩擦,从社会规范、语言规律以及文化规则中适应文化的差异性,从而化解民族矛盾,促进文化交流者之间的感情,能够融洽、和谐的进行交流。
第三,提高感知敏感性。
通过提高交际者的感知敏感性从而提高其文化敏感性。感知的方式不同,便形成了跨文化交际中的差异。
据萨姆瓦研究证明,心态系统、社会组织、世界观、价值观、信仰等五种因素影响着交际者的感知能力,从这五个方面进行提升有利于提高交际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在跨文化交际中,互相交际的两个人需要了解对方、熟知对方的文化情形,就必须关心所交流的对象,通过第六感去辨别、感知交际者,并进行科学分析与研究,从而避免人为对多元文化交流的破坏,提高文化交际的质量。
文化移情能力的另一种表现即为文化顺应能力,因此在培养文化移情能力时必须培养交际者的文化顺应能力。
根据萨姆瓦的研究发现,在不同文化情境中,文化交际者之间如果不存在差别,那么便可以将此文化情境简化。通过统一特性去判定群体性的整体特征,这种方法通常被认为是一种僵化模式,是心理防卫的一种手段,因此要想了解自身与他人之间的区别,就必须克服沟通过程中自然产生的成见,提高文化敏感性,从而进行文化交流与沟通。
詹明信从不同文学作家与作品中发现,所谓“世界文学”并非是经典性文学,而是跨越国界、种族凌驾于一切语境之上,并能够进行沟通、交流的一种文学形式。歌德曾经在多篇文章中就这种形式强调不同文学的联系与思想的深化,因此,多元文化语境中包含的内容绝对不会是消解中心、非边缘化、非领地这方面的内容。
培养文化顺应能力能够迅速提高对各民族文化的感知能力,使文化移情作用得以体现,进而实现跨文化交际。
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移情能力在特定的文化语境中展开,具有加强交流、促进沟通的作用,在多元文化语境中具有独特的个性与张力,能够深入了解异国文化思想,简化交流界限。本文从跨文化交际中文化移情能力的价值上进行剖析,通过体现跨文化交际中文化移情能力的重要性,采取有效方法培养人们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移情作用,使其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中能够与非民族文化交流者进行良好的沟通,实现文化的多样性,促进世界文化的融合与发展。
这种理论在“比较文学”中属于重要的理论要点,因此应该以科学的态度对待,进行正确的文化移情,提高文化交际的能力与水平。
[1]刘俊琦.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移情能力及其培养[J].理论导刊,2012,(1):96-97.
[2]原伟亮.跨文化交际中的适度文化移情[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0,9(1):92-94.
[3]董芳.跨文化交际背景下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比较研究[J].理论观察,2012,(4):37-38.
[4]刘静,宋德云.论外语学习者文化移情能力的培养[J].中国电力教育,2012,(20).
[5]陈二春,袁志明.文化移情能力与跨文化意识研究[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8,24(3):138-140.
[6]承晓燕.跨文化交际中文化移情能力的培养[J].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2):125-126.
[7]郑义,刘淑华.跨文化交际中文化移情能力的培养[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0,12(4):103-104,110.
[8]周艳艳.跨文化交际中文化移情能力的培养[J].文教资料,2010,(5):9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