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青岛大学医学院骨外科专业,山东 青岛 266021; 2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01医院骨二科)
前交叉韧带(ACL)损伤多见于运动损伤和军事训练损伤,文献报道在运动员人群中其发生率为每1 000 h比赛0.06~3.70例[1];而在军事训练人群中,急性ACL损伤的发生率为每年3.79‰,陈旧性ACL损伤的发生率为每年3.09‰[2]。据美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的数据,每年ACL重建的手术量约为10万例,在美国最常做的手术种类排名中位列第六[3]。从医疗经济学角度说,无论对伤者还是政府及各类机构而言,ACL损伤都是一种花费昂贵的疾病。本文旨在分析非接触性ACL损伤的危险因素,为其预防提供理论依据。
2002年3月—2011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01医院出院的ACL损伤病人555例,排除车祸、外伤、高空坠落伤及其他接触性原因所导致的ACL损伤,选取临床明确诊断[4]并系统治疗的非接触性ACL损伤177例。以构成比对可能造成ACL损伤的危险因素进行统计描述。潜在的外在环境危险因素中对天气状况、季节、活动场地、鞋子类型等进行了分析,以肌肉疲劳程度评定内在因素在非接触性ACL损伤中所起到的作用。
本组病人男145例,女32例;年龄15~76岁,平均31.8岁,19~28岁者构成比最高(45.8%)。
本组177例病人中,体力劳动者84例(47.5%),军人58例(32.8%),学生18例(10.2%),文职人员8例(4.5%),机关干部5例(2.8%),无业人员4例(2.2%),其中以体力劳动者和军人所占比例较高。
晴天状况下发生非接触性ACL损伤病人169例(95.5%),其他天气状况下发生损伤8例(4.5%);夏秋季发生ACL损伤128例(72.3%),冬春季发生损伤49例(27.7%),夏秋季发生损伤是冬春季的2.6倍。
损伤发生于塑胶场地85例(48.0%),草地54例(30.5%),沙地、泥地11例(6.2%),水泥地27例(15.3%),塑胶场地发生损伤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其他场地。
损伤发生时穿胶底鞋76例(42.9%),运动鞋59例(33.3%),布鞋29例(16.4%),皮鞋13例(7.4%),损伤时所穿鞋子类型为运动鞋、胶底鞋所占比例高于其他类型的鞋子。
非接触性ACL损伤发生时,病人极度疲劳89例(50.3%),疲劳52例(29.4%),不疲劳36例(20.3%)。极度疲劳及疲劳者所占比例为79.7%。
随着运动性损伤的增多,ACL损伤发生率也在逐年上升。国际上对于ACL损伤危险因素的研究取得共识,危险因素主要包括外在因素(即身体以外的因素)和内在因素(即与身体内部有关联的因素)两大类[5]。体外因素主要为环境因素,包括天气、鞋子的种类以及鞋子与场地的摩擦情况等;而体内因素则涵盖解剖、内分泌、神经肌肉因素等诸方面[6]。国内敖英方等[7]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现役集训运动员ACL损伤的总体发生率为0.43%。
本文资料显示,177例病人年龄分布以19~28岁者最多,占45.8%。分析其原因可能为年轻人爱好运动者居多,暴露在其他非接触性ACL损伤的危险因素下的机会较多,运动损伤防范意识欠缺而导致ACL损伤。
职业分布中军人、体力劳动者、学生所占比例高,而文职人员、机关干部所占比例较低。现代科技化战争对军人的身体素质要求逐年提高,随着军事训练强度的逐渐增大,体育项目逐渐增多,军人ACL损伤也逐年增多。学生群体中的损伤大多集中在体育运动中,由于本身未经过正规培训且赛前又缺乏专业的准备活动而导致大量技术失误损伤。文职人员与机关干部损伤所占比例明显偏低,这可能与此类人群运动量少有关。
晴天状况下发生非接触性ACL损伤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其他天气状况下,与国际上大多数该疾病流行病学报告结果基本符合。季节分布夏秋季是冬春季的2.6倍。ORCHARD等[8]的一项调查分析显示,在寒冷天气状况下,户外运动无论在自然草坪还是人工草坪上,膝、踝关节损伤(包括ACL断裂)的发生率都很低。分析原因为无论是晴天还是夏秋季均空气干燥,运动场地维持在较高的地面摩擦系数水平上,运动时鞋子与地面的摩擦系数较高,从而易造成ACL损伤的发生。
鞋子的摩擦力较大或者在摩擦力较大的运动场地上发生非接触性ACL损伤的概率较高。本文资料显示,塑胶场地发生损伤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其他场地;运动时所穿鞋子类型为运动鞋、胶底鞋所占比例高于其他类型的鞋子。POPE[9]在一项回顾性研究中发现,在澳大利亚军队的跨越障碍物训练中,放置橡胶垫子因为增加了士兵靴子底部的摩擦力而导致了大量的ACL损伤,撤除该橡胶垫则明显减少了ACL损伤的发生率。无论是鞋子类型还是运动场地的分型,均与鞋子-地面摩擦力密切相关。鞋子与地面的摩擦力越大,所产生的扭转抵抗力就越大,越容易造成急停、前错、扭转等诸多危险动作的发生,从而使非接触性ACL损伤发生率大大增加。
神经肌肉控制的改变是造成非接触性ACL损伤的主要内在危险因素。本文资料显示,损伤发生时极度疲劳及疲劳者所占比例近80%。国外一项研究资料也证实,在膝关节周围或者下肢肌肉疲劳时会导致下肢各关节活动方式的改变,从而增加ACL损伤的概率。此类危险因素主要与关节动态稳定性的维持有关,关节的神经肌肉因素主要指关节的动态稳定性结构在接受不同感觉刺激后,由神经-肌肉系统产生的自主性反射活动,以达到稳定膝关节的目的。股四头肌与腘绳肌收缩平衡、协调是保证膝关节功能稳定,防止ACL损伤的重要前提[10]。当运动时间过长或者肌肉疲劳之后,股四头肌和腘绳肌的收缩平衡就会打破,进而导致ACL损伤的发生。
本文采用的是回顾性分析方法,无法对各项危险因素进行随机对照试验研究,也无法剔除各项危险因素之间的相互干扰。由于病例数量较少,只能进行统计描述,为临床工作提供一个初步的参考。解剖因素、内分泌激素因素以及神经肌肉控制因素作为该病的内在因素使得具备其中一项或几项者成为ACL损伤的高危人群,这些高危人群暴露在一定的外在环境因素中即成为ACL损伤的易感者,他们在一定诱因的作用下,即可发生ACL损伤[11]。通过对ACL损伤危险因素的不断深入研究,为将来设计ACL损伤的预防方案,降低ACL损伤的发病提供了理论依据。
[1] BJORDAL J M, ARNOY F, HANNESTAD B, et al. Epidemiology of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injuries in soccer [J]. Am J Sports Med, 1997,25(3):341-345.
[2] OWENS B D, MOUNTCASTLE S B, DUNN W R, et al. Incidence of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injury among active duty U.S. military servicemen and servicewomen [J]. Mil Med, 2007,172(1):90-91.
[3] GRIFFIN LY, ALBOHM M J, ARENDT E A, et al. Understanding and preventing noncontact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injuries. A review of the Hunt Valley Ⅱ Meeting, January 2005 [J]. Am J Sports Med, 2006,34(9):1512-1532.
[4] 汪贯习,高传平. 后交叉韧带弓形变对MRI诊断前交叉韧带撕裂价值[J].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2010,46(6):505-506,509.
[5] POSTHUMUS M, COLLINS M, SEPTEMBER A V, et al. The intrinsic risk factors for ACL ruptures: an evidence-based review [J]. Phys Sportsmed, 2011,39(1):62-73.
[6] ALENTORN-GELI E, MYER G D, SILVERS H J, et al. Prevention of non-contact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injuries in soccer players. Part 1: Mechanisms of injury and underlying risk factors [J]. Knee Surg Sports Traumatol Arthrosc, 2009,17(7):705-729.
[7] 敖英芳,田德祥. 运动员前交叉韧带损伤的流行病学研究[J]. 体育科学, 2000,20(4):47-48.
[8] ORCHARD J, CHIVERS I, ALDOUS D, et al. Rye grass is associated with fewer non-contact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injuries than bermuda grass[J]. Br J Sports Med, 2005,39:704-709.
[9] POPE R P. Rubber matting on an obstacle course causes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ruptures and its removal eliminates them [J]. Mil Med, 2002,167(4):355-358.
[10] PODRAZA J T, WHITE S C. Effect of knee flexion angle on ground reaction forces, knee moments and muscle co-contraction during an impact-like deceleration landing: implications for the non-contact mechanism of ACL injury[J]. Knee, 2010,4:291-295.
[11] BAHR R, KROSSHAUG T. Understanding injury mechanisms: a key component of preventing injuries in sport [J]. Br J Sports Med, 2005,39(6):324-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