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健云 (广西医科大学第七附属医院,广西 梧州 543000)
顽固性鼻出血是耳鼻喉科的严重急症,鼻出血症状反复,出血量大,常规鼻腔填塞止血效果欠佳,若处理不当,患者痛苦大,不但会加重患者的精神、经济负担,甚至会危及患者的生命[1]。老年患者由于其机体各器官功能下降,代谢率降低,动脉血管弹性减退,适应性下降,各系统代偿功能下降,且常伴有高血压,动脉硬化及糖尿病等疾病,血管弹性差等,反复鼻出血会使其并发症明显增多,严重影响预后。早期止血治疗,预见鼻出血潜在并发症并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是保证治疗成功率的关键。回顾性分析我科2010年1月~2012年1月32例顽固性鼻出血老年患者,除常规护理外,重点针对便秘、跌倒、下肢静脉栓塞、心脑功能障碍等老年人易出现的并发症实施预见性护理,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32例患者,男19例,女13例,年龄60~83岁,伴有高血压病史20例,均无外伤及血液病史。经及时治疗护理,除1例患者转上级医院治疗外(转院时鼻出血症状已停止),全部患者均得以治愈,康复出院,无以上并发症发生。
2.1 便秘:老年患者自身胃肠功能低下,鼻出血后由于活动量减少和饮食规律改变,患者极容易发生便秘,而便秘可诱发再次鼻出血,形成恶性循环,临床上护理人员应解除患者的心理负担,告知便秘的危害。采取相应的预防便秘措施,鼓励患者进食清淡饮食,多饮水,多食韭菜、芭蕉、山竹等易通便的蔬菜、水果,适当活动,按摩腹部,养成定期排便习惯,必要时可给予果导或开塞露等药物协助排便,排便时勿用力以免诱发再次鼻出血。
2.2 跌倒:老年患者体质较差,多伴有基础病,同时因失血或进食减少等原因致体质虚弱程度进一步加重,易出现头晕、气促、乏力等不良反应,患者突然下床、如厕时常易发生晕厥、昏倒等意外,护理人员应预见性地做好患者及家属方面安全意识教育,提前采取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降低病床高度,患者睡觉时上床护栏,嘱留陪人,去除安全隐患,病房设施简单,同时放置防跌倒的温馨提示标志,提醒患者及家属注意安全,呼叫铃放置患者易及地方,加强巡视,做好交接班,及时协助患者满足日常生活需要,防范跌倒等意外事件发生。
2.3 下肢静脉血栓:老年患者因年龄大,体力不足或担心再次鼻出血等原因,不愿意活动及不敢或不能活动情况时有发生,加上应用止血药,患者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下肢静脉血流淤滞,极易导致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护理人员应及时进行心理疏导,每天评估患者活动能力情况,告知其活动的目的及重要性,争取家属配合,协助床边或床上活动。进行腓肠肌、股二头肌、股四头肌和臀大肌等长收缩运动和深呼吸训练,不能自主运动时,责任护士协助按摩大腿,向心性挤压肌肉肌腹以促进静脉血液回流,达到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目的,同时预防压疮发生。
2.4 心、脑功能障碍:反复鼻腔填塞,患者易出现PaCO2升高、PaCO2降低。缺氧导致脑干的中枢呼吸-心跳藕合,化学反射刺激,压力反射,与肺扩张相关的反射等产生强烈的调节作用,极易发生心、脑血管意外[2]。老年人与普通人相比,因血液的高凝状态、心脑组织血流减少、血流动力学、自主神经、体液和血管调节功能混乱等,发生心、脑血管意外几率更大。明确出血部位是治疗鼻出血的关键[3]。护理人员应严密观察,注意鼻出血的量及性状,鼻出血时是经口或经鼻腔出血,血液是缓慢流出或快速喷射、涌出等,为医师提供准确临床信息,尽快找出患者鼻出血部位及判断严重程度,根据不同情况及时采取不同的有效止血处理方法。同时床旁备吸引器、双极电凝设备及麻黄素、丁卡因、脑棉片、止血棉、塞子、止血钳等应急用物,以备紧急情况能及时开展应急救护措施,准确有效止血,及时补充有效血容量,同时慎用止血药,对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病史患者,降血压速度不能太快,术后72 h内最好给予氧气吸入,同时监测患者血氧饱和度、血压和心电变化,及早预防可发现异常,避免心、脑血管意外发生。
顽固性鼻出血患者常会发生反复的出血症状,老年患者为特殊群体,鼻出血多来势凶猛,出血量大,部位隐蔽,反复鼻出血容易出现各种不同并发症,需要护理人员熟悉紧急救护知识和技能,掌握监护设备及救治设备使用方法,协助紧急止血处理,不断积累临床护理工作经验,善于发现患者可能出现的护理问题,加强对潜在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采取先预防后治疗的原则,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采取有效护理措施,有效预防并发症,提高救治成功率。
[1]李良波.顽固性鼻出血的临床治疗[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9,23(14):660.
[2]Leung RS.Sleep - disordered breathing:autonomic mechanisms and arrhythmias[J].Prog Cardiovasc Dis,2009,51(4):324.
[3]孙麦青,张红伟,尉 瑞,等.鼻内镜下等离子治疗老年人顽固性鼻出血[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1,25(17):806.